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为了比较晚发和早发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特征,本文对408例精神分裂症病人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晚发组女性居多,更多见幻听、感知障碍、被害妄想、嫉妒妄想,更易于治疗;而早发组更多见情感淡漠、情感不协调且发病时家中同住人口多。提示两者可能为一种疾病的不同亚型。  相似文献   

2.
为了比较晚发和早发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特征。本文对408例精神分裂症病人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晚发组女性居多,更多见幻听、感知障碍、被害妄想、嫉妒妄想,更易于治疗;而早发组更多见情感淡漠,情感不协调且发病时家中同住人口多,提示两者可能为一种疾病的不同亚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老年发病的精神分裂症特点.方法:对36例老年组和随机抽取同期住院青年组、中年组各36例首发精神分裂症进行临床对照研究.结果:老年组与青年组相比女性较多,文化程度低,病前婚姻、就业好,同住人口少,临床症状以幻听、被害妄想、紧张焦虑多、情感淡漠及残留阴性症状者少,疗效较好;老年组与中年组相比,除同住人口少,文化程度低,幻听多外,余无显著差异.结论:老年期精神分裂症与青年期相比可能具有异质性.  相似文献   

4.
早发和晚发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行为学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早发和晚发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特征。方法 用MMPI 量表对80 例早发性精神分裂症和79 例晚发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早发组遗传倾向明显, 病前性格异常,冲动行为、思维障碍、情感淡漠等症状发生率高。晚发组女性明显多于男性,精神因素,幻觉、被害妄想、偏执观念、情绪障碍等症状突出。结论 早发和晚发性精神分裂症各有其临床特征,治疗方法亦有异同。  相似文献   

5.
梁家 《中国全科医学》2002,5(10):811-812
目的 探讨早、晚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取同期住院的首发精神分裂症男性患者 12 3例 ,其中早发组 6 3人 ,晚发组 6 0人的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 晚发组阳性情感障碍、幻觉、妄想发生频数与早发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 ;而早发组在阴性情感障碍、言语和行为障碍方面与晚发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早发组病前适应能力差者与晚发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晚发组的发病诱因与早发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而早发组在阳性家族史方面与晚发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早发组用药剂量 (折合氯丙嗪效价 )与晚发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晚发组显效率与早发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早、晚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在起病诱因 ,病前适应能力、家族史、精神症状、治疗用药和预后等方面均有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男性精神分裂症早发与晚发的临床差异。方法:对90例早发男性精神分裂症和75例晚发男性精神分裂症虱的病历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早发组以慢性起病为主,临床表现以妄想,联想障碍,行为紊乱,伤人,毁物,自笑为主要表现。晚发组文化程度较低,以急性,亚急性起病者较多,临床表现的妄想,幻听,幻视,焦虑,消极言行为多。结论: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发与晚发精神分裂症Ⅰ级亲属防御机制的差异性。方法:对235例早发及187晚发精神分裂症Ⅰ级亲属进行防御方式问卷(DSQ)调查。结果:早发组与晚发组精神分裂症Ⅰ级亲属在成熟型防御方式和不成熟型防御方式中无统计学差异,但在中间型防御方式中呈显著性差异,在其因子中,早发组精神分裂症Ⅰ级亲属的不成熟型防御方式的投射、被动攻击、分裂,成熟型防御方式的压抑,中间型防御方式的否认、交往倾向、掩饰因子分值均高于对照组,且有显著性差异,而晚发组在中间型防御方式的躯体化,成熟防御方式的幽默的分值高于早发组,且呈显著性差异。结论:早发与晚发精神分裂症Ⅰ级亲属防御方式上存在着不同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本研究分析比较早、晚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和神经心理特点,为精神病患者的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 文章随机选取了早发精神病和晚发精神病患者,各30例,并与健康人进行比较,采取色词Stroop测验、转换测查 、控制性口语联想测验、划消测验等方法,记录分析早晚发精神病患者的精神症状、临床特点以及神经心理特点.结果 早发与晚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具有阳性家族史的患者各占51%、23%(x2=5.316,P=0.021);阴性症状评分分别为(15.0±5.6)和(19.5±6.4)(t=10.150,P=0.002)两组患者临床症状都表现为:思维障碍、情感障碍、行为障碍,且其神经心理测试指数均未超过健康人群.晚发组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方面的指标优于早发组,在首轮转换次数方面,早发组评分(21.2±1.2),晚发组评分为(53.8±1.7)(t=3.034,P=0.006).结论 早、晚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所属一个疾病单元,但是在临床症状和神经心理上都存在一定的差异,这样的差异与患者遗传因素、神经发育等都有关系,发现、诊断和治疗精神分裂症需要综合患者心理特点、注意力表现等进行判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早晚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和神经心理特征。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间的早发性精神分裂症患者35例,视为比较1组;再选取同期晚发性精神分裂症患者35例,视为比较2组。记录两组的社会人口学信息、病史、临床特征以及神经心理特征,并对其精神症状进行全面评估比较。结果比较早发性及晚发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特征,比较1组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的平均评分为(82.67±15.43)分,而比较2组的PANSS平均评分为(82.37±15.13)分,不符合差异判定标准(P0.05);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结果(首轮转换次数)的比较,比较2组好于比较1组,即(54.48±1.57):(20.52±1.62);以及其他测验结果差异性也很显著,统计学意义均可良好呈现(P0.05)。结论本研究认为早发性与晚发性精神分裂症在临床上可归属于同一个疾病单元,其同质性明显大于异质性,但也可能因遗传因素和神经系统发育因素而造成两者临床和神经心理特征间的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晚发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特征及相关问题。方法:选择63例晚发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组,对照组为100例非晚发性精神分裂症病人,两组从性别、文化程度、家族史、疗效、精神症状、诊断分型及病前性格方面对照研究。结果:研究组在性别、疗效、阳性症状、病前性格和诊断分型上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文化程度和家族史方面无差异。结论:晚发性精神分裂症与非晚发性精神分裂症有诸多不同之处,应多加关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中国北方汉族人群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浆中抗谷胶蛋白IgA(anti-gliadin IgA)和抗谷胶蛋白IgG(anti-gliadin IgG)抗体水平,探讨人血浆抗谷胶蛋白IgA和IgG 抗体水平与中国北方汉族人群精神分裂症发病及临床表型的关系,阐明谷胶蛋白在精神分裂症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收集428例中国北方汉族人群精神分裂症患者与555例健康对照者全血样品,分离血浆,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中抗谷胶蛋白 IgA和抗谷胶蛋白IgG 抗体水平。应用χ2检验比较精神分裂症组和健康对照组受试者血浆抗谷胶蛋白IgA和IgG 抗体阳性率,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精神分裂症组和健康对照组受试者血浆抗
谷胶蛋白IgA和抗谷胶蛋白 IgG 抗体水平。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精神分裂症组患者血浆抗谷胶蛋白IgA 阳性率及 IgA 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抗谷胶蛋白 IgG 阳性率及 IgG 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携带关系妄想、读心症、被迫害妄想、嫉妒妄想、夸大妄想、思维连贯性障碍、思维逻辑性障碍、古怪行为、攻击性行为、幻觉-妄想综合征、思维贫乏、情感迟钝/淡漠和意志缺乏等临床表型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浆中抗谷胶蛋白 Ig
A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者(P<0.05);携带读心症和夸大妄想等临床表型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浆抗谷胶蛋白IgG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者(P<0.05)。结论:谷胶蛋白与中国北方汉族人群精神分裂症发病密切相关,血浆中的谷胶蛋白自身抗体在精神分裂症发病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行为的危险因素。方法:对135例有自杀行为和733例无自样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精神分裂症偏执型,有阳性自杀家族史和病前负性生活事件,多次复发住院及有幻觉,妄想,抑郁等阳性症状的患者有较高的自杀危险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精神分裂症偏执型,阳性自杀家族史,病前负性生活事件,多次复发住院,幻觉,妄想,抑郁应视为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老年期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 70例老年期精神分裂症与 70例非老年精神分裂症资料对照分析。结果 :老年期精神分裂症伴躯体合并症和诱发因素多 (P <0 .0 1)。精神症状多以内感性不适、情感淡漠、嫉妒妄想、思维松散、行为怪异为主。多数用奋乃静治疗 ,预后相对差 (P <0 .0 1)。结论 :老年期精神分裂症其临床症状、躯体状况及其治疗与非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4.
张蓉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11):1120-1122
目的:比较首发精神分裂症与分裂样精神病的前驱症状及精神症状,为临床积累资料。方法:调查248例首发精神分裂症(分裂症组)和43例分裂样精神病患者(分裂样组)的前驱症状及精神症状,并评定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阴性症状量表(SANS)和阳性症状量表(SAPS),然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分裂样精神病组较多为急性起病且多有刺激诱因,除此之外,分裂症组与分裂样组的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情感、行为、思维和类神经衰弱等方面前驱症状的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分裂症组除了妄想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分裂样组外(P<0.05),其它典型精神症状与分裂样组差异也无显著性(P>0.05),BPRS、SAPS、SANS总分及BPRS各因子分两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前驱症状和典型精神症状对精神分裂症与分裂样精神病无鉴别诊断意义,但早期识别,有利于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与利醅酮治疗首次发作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的63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阿立哌唑组与利醅酮组.疗程6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阿立哌唑组显效率及有效率分别为61.3%和87.1%,利醅酮组分别为62.5%和84.4%,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立哌唑组在治疗2周末阴性症状因子分即有明显下降,而利醅酮组在治疗4周末才显著下降.阿立哌唑在锥体外系反应、体质量增加、月经改变等小于利醅酮.结论:阿立哌唑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与利醅酮相仿,不良反应轻微,阴性症状改善较快.  相似文献   

16.
9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自尊感与妄想症状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妄想症状与自尊和缺陷感之间的关系,明确自尊和缺陷感对妄想症状出现的影响,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早期干预提供理论依据和为康复期认知心理治疗指明方向。方法运用PAN—SS、SES、FIS、SAS、SDS对1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评定。结果完成评定的患者共96例,其中56例存在明确的妄想(为研究组),40例未发现有妄想(为对照组)。两组的SES、FIS得分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妄想的出现与自尊感、缺陷感明显相关(P〈0.01)。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低自尊和高缺陷感是影响患者妄想症状出现和加重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子痫前期孕妇四项血小板参数的变化规律和临床意义. 方法随机选取44例早发型子痫前期孕妇(早发组)和37例晚发型子痫前期孕妇(晚发组)及40例正常孕妇(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分析妊娠24~32周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压积、血小板分布宽度和血小板平均体积的变化规律. 结果孕24~32周,早发组血小板计数最低,而孕29~32周,血小板分布宽度和血小板平均体积明显高于晚发组和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孕29~32周,早发组血小板压积低于晚发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而晚发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早发型子痫前期孕妇自孕24周血小板计数即开始出现减少,其严重程度较晚发型明显,持续监测高危孕妇血小板参数的变化,有助于预测和指导治疗子痫.  相似文献   

18.
邱友胜 《中国民康医学》2006,18(12):432-433
目的:探讨不同病程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特征。方法:将203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病程分成2组:研究组(病程〈5年)133例和对照组(病程≥5年)70例,采用自编《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一般项目调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职业:对照组无业者比例较多见(P〈0.05)。文化:研究组初中多见;对照组高中及以上多见,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婚姻:对照组离异比例较多见(P〈0.05)。研究组病前生活事件、急性或亚急性起病较多见(P〈0.05或P〈0.01)。研究组关系妄想较多见,对照组自语自笑、阴性症状较多见(P〈0.05或P〈0.01)。2组间疗效差异不明显,对照组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使用更广泛(P〈0.05)。结论:不同病程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文化、职业、婚姻、诱因、起病形式、临床表现等方面均有差别。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有助于改善精神分裂症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