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下尺桡关节脱位常是尺、桡骨远端骨折的并发症,单纯的下尺桡关节脱位并不多见,临床上往往只重视骨折的处理,而对下尺桡关节的脱位却忽视治疗,以致常遗留有腕部的无力和疼痛,前臂旋转运动受限,腕关节不稳等障碍。我院自1999年以来,将前臂放于旋后位,对下尺桡关节脱位进行手法复位,采用可塑形的树脂绷带外固定,治疗35例,经6个月。1年以上随访观察,效果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金红波  程杰 《中医正骨》2009,21(8):43-43,45
桡骨远端骨折常合并下尺桡关节损伤,并伴有下尺桡关节脱位或半脱位。临床上往往只重视骨折的治疗,而忽略了脱位的存在,以致下尺桡关节脱位得不到良好治疗,导致患者晚期腕关节功能障碍及疼痛。自2006年12月至2007年8月,作者应用手法复位超腕夹板及中立板腕关节功能位、前臂中立位固定治疗新鲜桡骨远端骨折合并下尺桡关节脱位患者19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乐北治 《中医正骨》1998,10(5):27-28
下尺桡关节脱位是一种常见损伤,但易被忽视而延误治疗,日久影响患肢功能。自1995年3月~1997年8月,笔者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或石膏固定为主的方法治疗下尺桡关节脱位34例,取得满意疗效。现将治疗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34例,男1...  相似文献   

4.
毛国庆 《中医正骨》2000,12(11):35-35
Colles'骨折合并下尺桡关节脱位为是骨伤科的常见损伤 ,但临床上往往只重视骨折的治疗 ,而忽略了脱位的存在 ,以致下尺桡关节脱位得不到良好治疗 ,而影响疗效。近年来我院先后收治 Colles'骨折合并下尺桡关节脱位 19例 ,为总结经验 ,现整理报告的治疗过程及结果小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19例中男 8例 ,女 11例 ;年龄最大 6 2岁 ,最小 44岁 ;伤后 3周内发现下尺桡关节脱位者 12例 ,伤后 6~ 8周发现者 7例。本组病例 17例获得 10~ 2 0个月的随访。2 治疗方法伤后 3周内确诊者 ,以拔伸牵引、折顶、按压等方法先将骨折复位后 ,以拇指按压…  相似文献   

5.
下尺桡关节脱位是一种骨科常见病,多见于背侧脱位,掌侧脱位少见。临床中常因认识不足或不够重视导致误诊失治,引起腕关节不稳,出现腕关节疼痛、功能受限。自2000-2004年,作者应用前臂旋后自动复位超肘石膏托固定治疗下尺桡关节背侧脱位85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李祖荣 《新中医》2004,36(8):34-34
目的:观察夹板固定治疗单纯性尺桡下关节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先行手法整复尺桡下关节脱位,并用两短夹板固定,配合黄水外敷治疗。结果:经治疗4周后,X线检查示关节恢复良好,旋转功能良好,症状消失27例。结论:夹板固定治疗单纯性尺桡下关节不稳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下尺桡关节脱位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下尺桡关节在维持腕关节的稳定和力量传导中起着重要作用。下尺桡关节脱位约占全身关节脱位的14%,若不能获得及时诊断并采取正确的治疗,则可导致前臂旋转受限以及腕关节功能障碍。对于陈旧性下尺桡关节脱位的治疗以往多采用尺  相似文献   

8.
下尺桡关节为临床腕关节损伤中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多见于并发桡骨骨折,如克雷氏骨折或盖氏骨折。我院自2006年-2009年共收治17例下尺桡关节脱位病人,针对不同时期采用不同方法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下尺桡关节脱位的手术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尺桡关节脱位是临床常见的腕部损伤,由于早期症状轻,临床易被忽略而延误早期正确诊治。治疗不当易使后期出现疼痛、功能障碍、活动无力等许多并发症。传统治疗多主张行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为主,由于移位重、肿胀、肥胖等许多原因出现复位或固定失败者屡见不鲜,且非手术治疗无法修复破坏严重的稳定装置,使疗效欠佳。自2002年3月至2006年5月,作者采用手术治疗开放性损伤、脱位明显及经非手术治疗失败的下尺桡关节脱位68例,经远期随访并发症少,疗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下尺桡关节为双枢轴滑膜关节,是腕部功能的复杂部分,解剖关系极为精密,这些关系出现很小的变化,也会导致负荷方式的明显改变。下尺桡关节发生脱位,不但破坏了前臂的旋转枢纽,也影响了力的正常传递。在临床上,下尺桡关节脱位通常伴随尺桡骨骨折发生,且通常表现为背侧脱位和轴向脱位。单纯下尺桡关节掌侧脱位非常少见。自1997—2007年,作者先后收治单纯下尺桡关节掌侧脱位5例,经手法整复、夹板固定,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程龙  王琳  翟新民 《中医正骨》2011,23(3):69-69
儿童桡骨远端骨折临床较常见,其骨折部位在桡骨中下1/3以远,不波及桡腕关节,为横形或短斜形骨折。如果桡骨骨折移位显著,则常合并下尺桡关节损伤,并伴有下尺桡关节脱位或半脱位[1]。  相似文献   

12.
闭合治疗Colles骨折伴下尺桡关节损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oles骨折伴下尺桡关节损伤并不少见,如不能及早发现及时治疗,往往会影响手的握力和前臂旋转功能的恢复。1994~1997年,我们采用手法整复,前臂旋后腕背伸位“U”型石膏外固定的方法治疗新鲜的Coles骨折合并下尺桡关节损伤,经随访观察,效果满意。现...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手法整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急性单纯性下尺桡关节脱位的疗效.方法:对采用该法治疗的21例患者进行临床观察.结果:经8~15个月随访,采用Dienst标准进行功能评估,优16例,良4例,可1例,优良率达95%.结论:急性单纯性下尺桡关节脱位经手法复位并结合克氏针固定治疗,可使下尺桡关节功能得到早期恢复,最终获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4.
以手法和中药内服、外洗方法治疗桡骨下端骨折合并下尺桡关节损伤,结果后期疗效良好14例,较好10例,不良2例。并对合并下尺桡关节损伤的机理和临床诊断进行讨论,认为该合并症临床常见,应引起重视,提出早期治疗对获得满意效果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三角纤维软骨坚韧而富有弹性,犹如一条坚强的绳索连接下尺桡关节。无论前臂处在旋前、旋后或中立位,三角纤维软骨始终处于紧张状态,对下尺桡关节的稳定起了重要的作用。当三角纤维软骨完全破裂时则可发生下尺桡关节脱位。为提高认识,特对其诊断和治疗作粗浅讨论如下。损伤机理三角纤维软骨损伤最为常见的是极  相似文献   

16.
<正> 我院骨伤科自1978年1月至1989年1月,以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358例桡尺双骨折,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358例中,男214例,女144例。3~15岁108例,16~30岁110例,31~50岁98例,51岁以上42例。左侧173例,右侧181例,双侧4例。上1/3 62例,中1/3 144例,下1/3152例。尺骨多段骨折8例,桡骨多段骨折11例。伴上尺桡关节脱位7例,下尺桡关节脱位15例,肘关节脱位3例,肱骨髁上骨折  相似文献   

17.
陈旧性下尺桡关节脱位是由于未能获得早期诊断而失去非手术治疗的时机,或非手术治疗无效而出现腕部活动疼痛、无力、旋转功能受限者,则应考虑手术治疗。作者自1998年6月-2003年9月应用掌长肌腱转位治疗陈旧性下尺桡关节脱位10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下尺桡关节脱位采取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9月~2012年9月我院接收的下尺桡关节脱位的患者56例,采取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对临床治疗效果给予分析。结果:患者全部获得跟踪随访,时间为6个月~3年,临床结果显示,优有36例(64.29%),良有10例(17.86%),可有4例(7.14%),其中,可4例前臂旋前比较健康一侧差20°左右,旋后比较健康一侧差30°左右,差有6例(10.71%),全部为陈旧性病例,前臂旋前大约15°,旋后25°,优良率为82.15%。结论:下尺桡关节脱位采取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具有创伤小、临床操作简便、费用低廉等优势,对患者预后起到促进作用,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隔药灸治疗下尺桡关节陈伤49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素明 《新中医》2002,34(1):48-48
目的:观察隔药灸对下尺桡关节损伤经临床处理后遗留腕部顽固性疼,乏力等症状的治疗效果,方法:对49例有下尺桡关节陈伤患者的压痛点或相应穴位进行隔药灸,结果:治愈25例,显效20例,好转4例,治愈率51%,总有效率100%,结论:隔药灸对治疗下尺桡关节陈伤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20.
桡骨中下1/3骨折伴发下尺桡关节脱位又称盖里阿齐骨折(简称盖氏骨折)。盖氏骨折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种疾病,治疗比较困难,往往在治疗后留有不同程度的畸形及功能障碍,对劳动者危害很大。对于盖氏骨折的治疗,以前皆主张在手法复位时,首先正复下尺桡关节脱位,后正复骨折;手法多用牵引,折顶的方法,然而费力很大,而骨折重迭移位很难得到矫正,其治疗效果也不够理想。经过临床实践我们主张,根据骨折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