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下肢深静脉血栓(LDVT)是直肠癌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由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可影响下肢活动,甚至使患者丧失劳动能力,栓子脱落还可造成肺栓塞(PE)导致患者猝死。1996年1月至2005年12月,我院行直肠癌根治术114例,术后并发LDVT7例。故对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LDVT的预防和护理十分重要。1临床资料我院1996年1月至2005年12月行直肠癌手术114例,术后并发LDVT患者共7例,发生率为6·1%,年龄52~78岁,平均62·4岁。原发病均为直肠癌,并发高血压2例,糖尿病2例,冠心病3例。本组术中均取截石位,手术时间135~270min,输血400~1200ml,术中均未出现骼…  相似文献   

2.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并发肺栓塞及深静脉血栓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并发肺栓塞、深静脉血栓状况,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6例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术后并发肺栓塞、深静脉血栓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例并发急性肺栓塞患者抢救无效死亡,3例发生深静脉血栓者经积极治疗预后良好。结论肺栓塞,深静脉血栓形成在神经外科住院患者中发病率较高,应积极预防。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联合机械通气和冬眠疗法在腹部术后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5例腹部术后并发ARDS患者使用机械通气和冬眠疗法,并进行血气分析和多功能监护仪监测,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全组死亡5例,病死率14.3%,机械通气并发症13例,并发症发生率37.1%,机械通气时间3-26天,平均7.2天。结论:腹部术后并发ARDS是外科的严重并发症,正确使用机械通气和冬眠疗法是降低病死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神经刺激器定位下采用罗哌卡因行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对膝关节镜手术患者生理、术后疼痛及活动能力的影响,并与传统的硬膜外神经阻滞比较。方法:选择2004-07/2005-06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择期行膝关节镜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①外周神经阻滞组:在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行后路腰丛及坐骨神经阻滞。局麻药为3.75g/L罗哌卡因与10g/L利多卡因合剂,腰丛注入20~30mL,坐骨神经注入10~15mL.总量≤40mL。②硬膜外阻滞组:选择L2-3或L3-4行硬膜外常规穿刺,分次注入局麻药(同前)20-30mL。记录阻滞前及阻滞后10,20min、切皮后30min、手术结束时的生命体征(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记录两组感觉、运动神经阻滞的起效、完善及持续时间和镇痛时间。 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40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感觉阻滞:外周神经阻滞组起效时间为5.4min,完善时间为12.4min,均明显短于硬膜外阻滞组(分别为10.1,16.2min),维持时间长于硬膜外阻滞组(426.1比312.7min)。②运动阻滞:外周神经阻滞组维持时间短于硬膜外阻滞组(184.6比256.3min)。③镇痛时间:外周神经阻滞组明显长于硬膜外阻滞组[(10.3&;#177;3.4),(6.8&;#177;2.7)h]。④生命体征:外周神经阻滞组患者阻滞前后及术毕均无明显波动,硬膜外阻滞组阻滞后10,20min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均明显低于阻滞前,心率在阻滞后10min明显增快。 结论:神经刺激器定位下行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用于膝关节镜手术,安全有效,对患者生理及术后活动能力影响小,镇痛时间长,有利于术后早期恢复;优于硬膜外神经阻滞。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肝肿瘤术后并发肺栓塞的预防及护理对策。方法 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行肝切除术13 054例,术后并发肺栓塞4例,总结该4例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结果及护理对策。结果肝肿瘤术后肺栓塞发生率为0.03%,肺栓塞发生时间为术后2~6 d,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发绀、胸闷、心慌、血氧分压及氧饱和度下降。3例患者治愈出院,1例死亡。结论加强术前评估及术后患者的病情观察、饮食和活动护理等有助于预防肝肿瘤术后肺栓塞的发生;而对于并发肺栓塞的患者,在积极抗凝、溶栓治疗的基础上,护士做好急救准备、积极防治抗凝治疗的并发症、加强心理护理及出院指导等有助于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尿流改道后并发上尿路结石顺行输尿管软镜碎石术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全膀胱切除尿流改道后并发上尿路结石顺行输尿管软镜碎石术的2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3例患者的顺行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均取得成功,平均手术时间为(61±21.25)min,平均住院时间为(5.6±3.20)d,术后2例患者复发结石,1例经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lithotripsy,ESWL)治疗成功,另1例再次顺行输尿管软镜碎石治疗成功。结论精心细致的围术期护理是尿流改道后并发上尿路结石顺行输尿管软镜碎石术患者治疗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简易下腔静脉临时滤过器在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时的疗效。方法:对13例下肢DVT患者采用放置简易下腔静脉临时滤过器结合经健侧股动脉插管持续加压灌注尿激酶溶栓治疗。结果:13个下腔静脉临时滤过器均成功放置于所有患者的下腔静脉,术后无1例患者并发肺栓塞(PE)及其他严重并发症;13例患者中12例患者患肢血管血栓完全溶解;平均尿激酶用量为540万U;平均疗程为4.5d。结论:对DVT患者采用放置简易下腔静脉临时滤过器结合经健侧股动脉插管持续加压灌注尿激酶,可有效溶解血栓,防止患者并发肺栓塞,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综合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对22例乳腺癌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予以溶栓、抗凝治疗及综合护理干预,观察护理干预效果.结果:本组22例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症状均在1周-2周内消失.功能恢复良好,治疗期间无并发症发生,无大出血及肺栓塞发生,治疗后均顺利出院.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促进乳腺癌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在上尿路结石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其应用价值。方法2006年6月-2007年10月106例上尿路结石患者在B超引导下行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术后输尿管内均放置双J管,所有患者均随访1~3个月。结果行MPCNL治疗的106例患者均一期单通道取石,结石清除率89.62%(95/106);平均手术时间(80.0±10.5)min(40-230min);术后平均住院时间(5.8±1.2)d(4~15d);术中出血平均100mL(30-600mL),输血3例(2.84%);术后并发大出血2例(1.88%),经输血对症治疗后行开放手术治疗治愈;术后发热59例(55.66%),其中T〉38.5℃9例(8.49%);尿液转清时间平均(2.8±1.1)d(2~5d)。结论超声引导下行MPCNL治疗上尿路结石具有微创、高效、安全和并发症少等优势,患者术后恢复快,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为40%~60%,其中0.1%~0.4%有致命的肺栓塞.由于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要卧床并限制患肢的活动,静脉血流淤滞和静脉内膜的损伤,易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急性期因血栓疏松,容易脱落,可导致重要器官的栓塞,加重病情,所以有效的治疗及护理非常重要.2004年1月~2005年6月,我科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67例患者中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9例,通过非手术治疗及对患者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溶栓治疗期间的病情观察等方面对患者进行精心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吴拥军 《中国内镜杂志》2005,11(B11):163-166
目的:镜下广泛子宫切除术联合盆腹腔淋巴结切除术用于治疗子宫颈癌的可行性。方法:11例Ⅰb—Ⅱb子宫颈癌患者,施行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术联合盐腔及腹主动脉周围淋巴结切除术。其中子宫颈鳞状细胞癌8例,腺癌2例,腺鳞癌1例。结果:1例外,所有患者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为223min(160.300min),术中平均出血220ml(130—750mL),切除盆腔和腹主动脉周同淋巴结数量平均为17.2个和7.4个;3例患者淋巴结为阳性。术中1例膀胱损伤于镜下修补成功;1例肠管破裂中转开腹。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平均为2d。手术每3个月随访1次,发现尿潴留1例,阴道残端复发1例。结论: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术联合盆腹腔淋巴结切除术,治疗子宫颈癌,创伤小,恢复快,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2002年1月~2006年10月,我院共行剖宫产手术1586例,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6例,经精心治疗与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6例,23~40岁,平均28.5岁;体重59~78kg,平均66.5kg。其中合并妊娠高血压综合征2例。所有患者血小板、出凝血时间均在正常范围。发生部位:左下肢4例,右下肢2例。发生时间为术后5~12d。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与预防措施,降低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减少因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对患者所造成的危害。方法:对2例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形成患者给予心理疏导,采取头低足高位,抗凝溶栓时,合理安排饮食,加强康复训练,2例均临床治愈,无1例肺栓塞发生。结论:对剖宫产者,合理预防,实施护理措施,可有效地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及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术后并发肺栓塞的诊治要点。方法对我院收治的恶性肿瘤术后并发肺栓塞9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均为恶性肿瘤行相关手术治疗的患者,发生肺栓塞的时间为术后1~13 d。7例行胸部增强CT检查提示肺动脉及其分支充盈缺损,确诊为肺栓塞;2例猝死者根据临床表现并结合相关医技检查确诊为肺栓塞。确诊后均卧床休息、保持大便通畅、监测生命体征,2例行面罩吸氧;7例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并予抗凝治疗,其中1例予尿激酶溶栓治疗。本组3例死亡,6例经对症治疗2~4周后病情好转出院。结论临床遇及呼吸困难、胸痛、动脉血氧分压降低、下肢肿胀等高度怀疑肺栓塞患者时,应尽快完善相关检查,争取早期诊断并治疗,避免误诊、漏诊。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胆道镜治疗胆道术后残石的临床效果及技术要领。方法 应用胆道镜经T管瘘道网篮取石辅以液电碎石治疗胆道术后残石155例,并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全组155例患者中148例均治愈,治愈率95.5%;每例患者取石次数为1~6次,平均为2.83次;治疗期间并发胆道出血1例,胆管炎2例,均经保守治疗痊愈。结论 胆道镜取石安全有效,创伤小,并发症少,是当前治疗胆道术后残石最有效的方法。熟练的胆道镜操作技术有利于提高取石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膝关节镜术后持续被动活动对膝关节功能康复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持续被动活动(CPM)在膝关节功能康复中的作用。方法:施行膝关节镜手术患者186例,其中123例于术后12--24h即行CPM机功能锻炼(CPM组)163例自行膝关节锻炼(自主组)。结果:术后,2组患者整体效果均良好.伤口愈合I/甲,无并发症发生。术后疼痛及肿胀消退时间,CPM组明显短于自主组(P〈0.05),患肢关节活动度在2—3周时与自主组比较明显增加(P〈0.05),但随访3~8个月,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与自主锻炼的患者比较,早期持续CPM被动活动膝关节,可以缩短膝关节术后疼痛及肿胀时间,明显提高关节活动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术结合血栓取出术治疗急性嵌顿性环状混合痔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对本院2004年1月-2005年8月收治的38例急性嵌顿性环状混合痔采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术结合血栓取出术治疗,对术后疗效及并发症进行随访研究。结果:平均住院时间4d,平均手术时间17.4min。术后76.3%痔核完全回缩,水肿消退。术后当日23.7%肛门疼痛需止痛处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以下腹部酸胀不适(71.1%)、尿潴留(15.8%)发生多见。平均随访21.3周,无1例复发,无肛门狭窄、大便失禁发生,便血3例(7.9%),均为便后少量出血,术前便秘13例术后均获得明显改善。结论: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术结合血栓取出术治疗急性嵌顿性环状混合痔具有安全、有效、术后痛苦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肺栓塞系静脉或右心腔内栓子脱落阻塞肺动脉所致的病变 ,急性肺栓塞发病急、病情重、死亡率高。既往的方法是采用溶栓、抗凝 ,其起效慢 ,病死率亦高。我科采用目前较为先进的静脉导管血栓消融治疗 3例肺栓塞 ,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继续配合小剂量溶栓及抗凝治疗 ,其中 2例痊愈 ,1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 ,现将其抢救和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2 0 0 1年 7月~ 2 0 0 2年 9月 ,我科收治肺栓塞3例 ,其中男 2例 ,女 1例 ,平均年龄 67岁。其中2例是肺癌术后化疗行深静脉置管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而发生肺栓塞 ,3例均有突发不明原因…  相似文献   

19.
探讨护理干预对降低膝关节镜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影响。通过对所有入院患者收集资料并进行Autar量表评估,选取Autar量表评分大于10分的150例具有DVT发生中高风险的患者作为干预对象,对其进行围手术期护理干预,观察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本组150例患者术后无一例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术后恢复良好。认为具有DVT发生中高风险的患者行膝关节镜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较一般患者高,但是通过对其进行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有效改善下肢血液循环,减少了术后风险,促进了患者的康复,提高了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切开复位固定治疗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07年4月至2009年4月收治的AO分型为B、c的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54例,以上患者均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结果本组手术平均时间(2.4±1.5)h。术中平均出血(750±150)ml。原始骨折移位为8~40mm,平均(22.5±8.7)mm。患者术后随访时间平均(12.4±6.3)月,术后骨折复位质量按Matta评分标准进行评定:优16例;良38例。功能评定按Iowa骨盆评分法评定:本组患者中,51例患者可以做以前的工作,患者家庭生活均满意;1例患者术后出现异位骨化,口服消炎痛以及局部放射治疗,异位骨化没有出现加重,不影响患者负重行走;2例股外侧皮神经损伤,术中神经吻合后6个月基本恢复。本组无骨不愈合、深部血肿及深静脉血栓发生。结论早期手术内固定治疗骨盆骨折可以尽早恢复骨盆稳定度,明显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提高后期功能。同时,稳固的内固定使并发伤治疗问题更易解决,更利于多发伤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