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确保高压氧治疗的有效性的同时杜绝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 对高压氧科工作人员加强院感管理知识培训;做好高压氧舱内空气、物体表面及所用物品的消毒、监测工作;向患者及家属宣传高压氧治疗配合的重要性.结果 减少了患者在高压氧舱治疗时发生医院感染的概率.结论 通过培训及职能部门的督导检查,工作人员的消毒隔离责任心及预防高压氧舱的医院感染意识明显增强;每月进行微生物学监测及采取有效的消毒方法,可确保高压氧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同时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杨伟江 《右江医学》2009,37(2):223-225
随着医学的发展,高压氧治疗己成为临床治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在进行高压氧治疗时患者多,病种不一,加上氧舱内面积小,空气流通不畅,物体表面及呼气管道污染率高,检出细菌有致病菌和条件致病菌,患者之间存在院内交叉感染的危险。许多学者检测结果表明:舱内空气消毒前均培养出致病菌,如大肠杆菌、葡萄球菌、枯草芽杆菌、真菌等,是造成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之一。因此,必须重视高压氧舱的消毒隔离工作,定期监测消毒效果,使之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现就医院高压氧舱消毒方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高压氧舱的消毒与气管切开患者院内感染的预防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行气管切开手术的患者进行高压氧舱治疗前,氧舱是否进行严格消毒与预防院内感染发生的关系.方法 将2004年12月至2006年12月进行高压氧治疗的气管切开患者(n=183)分成两组,其中100例为实验组,在高压氧治疗前对舱内的物体表面、舱内空气和吸氧管道进行严格消毒,83例为未消毒的对照组.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分析吸氧螺纹管表面细菌监测合格率、舱内空气细菌菌落数和院内感染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螺纹管表面细菌监测合格率、舱内空气细菌菌落数和院内感染发生率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压氧舱内严格消毒有利于预防气管切开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监测烧伤病区环境细菌污染情况,更好地控制外源性烧伤医院感染。方法调查烧伤病室单元、办公用品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携带等细菌污染情况,并对常见细菌进行流行病学追踪。结果烧伤病区环境细菌污染严重,污染菌病室单元以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办公用品物体表面以表皮葡萄球菌、不动杆菌为主,医护人员手以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环境污染细菌与同期烧伤医院感染菌种及耐药谱吻合率高;流行病学追踪显示医护人员手污染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与烧伤创面定植的MRSA有高度同源性。结论烧伤病区环境耐药菌是烧伤医院感染的重要传染源;提示细菌存在着医护人员手一烧伤创面的循环,“洁净”的病区环境和医疗操作对控制外源性烧伤医院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为预防和控制医院内感染,为指导医院感染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对我院医疗环境进行采样监测.方法 自2007年1月~2008年1月,每月对我院病房及门诊医疗环境进行采样临测.结果 治疗室空气监测采样不合格率2.73%,合格率97.27%;物体表面及工作人员手,培养出多种细菌,其以表皮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较多,其中工作人员手、氧气湿化瓶、病人床头柜、病房门把手表面细菌污染率较高,使用中消毒液染菌监测结果合格率为100%.结论 加强治疗室消毒管理工作,必须对工作人员手、氧气湿化瓶、床头柜、病房门把手等物体表面建立监测制度和定期消毒管理制度,减少医院内感染.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区内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手与物体表面的卫生现状。及时发现问题,预防医院感染。方法依据《消毒管理技术规范》所规定的方法对医务人员的手与医疗机构物体表面进行采样检测,判断标准依据《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1995)的要求。结果检测各类医疗机构,总合格率为74.6%;细菌菌落总数合格率为77.5%。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4株,铜绿假单胞菌2株等;医务人员手及物体表面的微生物中致病性微生物4%、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ONS)37%、肠杆菌科细菌8%、蜡样芽胞杆菌7%、真菌1%,未检出微生物43%。结论高明区医务人员手与物体表面消毒效果和卫生状况亟待提高和改善。  相似文献   

7.
医院专用救护车污染情况监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医院专用救护车的消毒管理在医院感染管理中不容忽视。监测结果表明,专用救护车细菌污染状况十分严重。现将我院专用救护车消毒管理情况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随机抽样我院专用救护车(车号35232)车厢内各种物体表面,监测结果细菌数全部超过卫生部制定的标准,污染菌主要有G~+球菌,如葡萄球菌、金葡  相似文献   

8.
蒋建 《医学动物防制》2002,18(8):414-415
为了解我市医疗机构消毒质量 ,我们于 2 0 0 1年第 4季度对全市 9家市级医院和 5 7家乡镇卫生院进行了消毒质量监测 ,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 :医院手术室、产室等室内空气监测细菌总数、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医护人员手指表面监测细菌总数 ;消毒无菌器械监测无菌试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压力蒸汽灭菌器监测灭菌效果。医院室内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使用中的消毒剂、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消毒无菌器械的采样及检查方法均按《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 5 9882 -1 995 )中的有关规定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高压氧舱消毒效果,预防舱内医院感染发生.方法 按常规进行高压氧舱消毒,以舱内空气和三通管、软管进行消毒前后细HBsAg检测.结果 高压氧舱治疗后舱内空气细菌数超标,三通管、软管消毒前污染严重,存在医院感染的危险性.常规消毒方法能达到消毒标准,但消毒规则不完善.结论 高压氧治疗后加强通风,每次治疗后应紫外线消毒三通管,软管应严格消毒,防止出现异味并做到专人专用.  相似文献   

10.
医院物体表面细菌监测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淑萱  潘练华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33):4548-4549
目的:对医院物体表面采样培养,了解物体表面细菌的污染情况。方法:按常规无菌操作规范,用无菌盐水棉拭子涂抹物体表面,放入中和稀释液试管内,取中和稀释液接种于哥伦比亚血琼脂平板和麦康凯平板,经36℃±1℃培养有菌生长者,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微生物部分进行培养鉴定,部分细菌用VITEK—32和ATB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进行鉴定。结果:186件物体表现,共分离出带菌件数51件,污染率27.42%,分离出细茼62株12种,污染菌主要为枯草杆菌14株,占菌株数的22.58%,表皮葡萄球菌11株,占菌株数的17.74%,微球菌和真菌各7株,占菌株数的11.29%。结论:物体表面污染是医院感染潜在的不可忽视的危险因素,应提高医护人员对物体表面污染的认识度,把好消毒质量关,以减少和避免各种感染的发生,更好地控制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11.
2004年海南省医疗机构消毒效果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海南省医疗机构消毒工作质量,以防止医院感染。方法按《医院消毒技术规范》中《医院消毒与灭菌的效果监测》方法对医疗机构各科室的紫外线灯、高压蒸汽灭菌器、医护人员手、物体表面、使用中消毒液、室内空气的消毒效果进行监测。结果紫外线灯合格率为91.07%高压蒸汽灭菌器合格率为95.98%物体表面及医护人员手细菌总数合格率为84.78%,室内空气细菌总数合格率为66.4%,使用中消毒液细菌总数合格率为95.07%。结论医院消毒质量合格率与各级医护人员认真落实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有密切关系,应加强乡镇级卫生院和个体诊所的监测工作,提高消毒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为加强医院消毒工作的管理,有效地预防医院感染。方法 对医疗单位的一次性医疗器具、无菌保存液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空气灭菌进行消毒后细菌学检测。结果 全市40家医疗单位消毒监测418份,合格397份,合格率为95%,其中一次性医疗器具及无菌保存液合格率为100%,空气合格率为80%,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合格率分别为95%、9l%。阳性标本细菌鉴定以枯草杆菌及表皮葡萄球菌为主,其次为少量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结论 被监测的医疗单位的一次性医疗器具、无菌保存液合格率最高、其次是物表、医护人员手、污染较重的是空气。这与室内清洁卫生、人员流动、增加浮尘没有定期擦拭紫外线灯及紫外线灯强度监测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提高感染管理水平,有效控制医院感染。方法:对我院各高危病区内环境、消毒液、无菌物品等进行采样监测。结果:空气合格率为64-7% ,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合格率分别为78-2 % 、78-1 % ,主要污染菌为表皮葡萄球菌、金葡菌和真菌。结论:认为医院内环境的洁净度直接关系到医院感染发生率。制定有效控制措施,积极预防和控制感染,狠抓各项消毒措施落实,是降低医院感染率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全院16个病室进行了为期1个月的物体表面采样培养,了解物体表面细菌的污染情况.方法:按GB 15982-1995医院消毒卫生标准采样.结果:153份物体表面样本,共分离出细菌355株,其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分离率最高占37%,150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中耐药率最高为青霉素G为80.0%,利福平和万古霉素则较敏感,敏感率分别为98%、100%.结论:物体表面污染是医院感染潜在的不可忽视的危险因素,应提高医护人员对物体表面污染的认识度,把好消毒质量关,以减少感染的发生,更好地控制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15.
为指导医院消毒工作规范化 ,防止医院内交叉感染 ,我们于 2 0 0 0年、2 0 0 1年 2 a对榆次区各大医院及个体诊所通过随机抽样对空气微生物污染和物体表面进行了监测。1 对象与方法1.1 监测指标菌 手术室、产房、处置室等的空气细菌总数及物体表面 (工作台、桌面、门把手等 )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合川区2009-2011年度消毒灭菌效果现状,为控制和预防院内感染的发生和传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辖区内医疗卫生机构作为监测对象,进行细菌总数和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孢菌、沙门氏菌)监测,监测内容包括室内空气、物体表面、消毒液、浸泡液、医务人员手、透析水。结果:共采样监测样品1508份,合格数1439份,合格率95.42%。结论:合川区2009-2011年医疗机构消毒效果监测总体结果比较理想,医疗单位的消毒灭菌管理是一项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的工作,通过严格的管理和检测措施才能将院内感染控制在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压氧舱内高压氧治疗控制医院内呼吸道感染的管理措施。方法针对高压氧舱的特殊环境和容易造成呼吸道感染的环节采取一系列管理措施,对人员、气体和物品进行重点管理。结果空气和呼吸用具物表培养细菌菌落计数均合格,未检出致病性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及其他致病菌,无医院感染病例发生。结论在高压氧舱内高压氧治疗过程中加强管理,可有效控制医院内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消毒灭菌是防止和减少医院感染的主要控制措施之一。为了解我院消毒灭菌质量,更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我们对本院1998年-2001年消毒灭菌质量进行了监测。方法 对空气细菌,物体表面细菌,医护人员手的细菌,使用中消毒剂及无菌器械保存液细菌的污染均采用活菌计数法;高压蒸气灭菌物品采用生物学监测法。结果 空气中细菌4年平均合格率92.3%;物体表面细菌4年平均合格率90.2%;医护人员手4年平均合格率81.4%;使用中消毒剂4年平均合格率97.6%;无菌器械保存液4年平均合格率96.8%;高压蒸气灭菌物品4年平均合格率98.2%。结论 随着我院对医院感染的重视,加强了对消毒灭菌质量监测的管理力度,使消毒灭菌质量逐年提高。  相似文献   

19.
石俊 《包头医学》2014,(1):63-64
目的:加强高压氧舱医院感染的管理,减少和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方法:根据高压氧舱的易感因素,制定相对应的、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与防控措施。结果: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规范高压氧舱感染管理工作。是降低高压氧舱医院内感染的关键。结论:通过有效的防控措施和规范化、科学化管理,我院未发生院内感染。  相似文献   

20.
目的提高放疗辅助设备物体表面洁净度,控制医院感染,改善患者就医体验。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接受放射治疗的患者70例作为对照组,再选择2015年2月~2016年2月在我院接受放射治疗的患者70例作为研究组,对照组患者对设备进行常规消毒,研究组患者对放疗辅助设备物体表面使用一次性卫生湿巾进行擦拭,一步完成物体表面的清洁-消毒,记录两组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2 h消毒合格率、8 h消毒合格率,并统计细菌总数。结果研究组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为4.29%、放疗设备2 h后消毒合格率为95.71%、8 h后消毒合格率为88.57%,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研究组空气中细菌菌落总数为(126.53±18.53)CFU/m~3、设备表面细菌菌落总数(3.61±0.47)CFU/m~3、工作人员双手细菌菌落总数(2.33±0.41)CFU/m~3、医疗器械细菌菌落总数(1.57±0.36)CFU/m~3,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放疗辅助设备物体表面使用一次性卫生湿巾进行清洁-消毒程序,能显著减少细菌总数,有效控制放疗技术科内的医院感染,对化疗效率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