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期给予全肠外营养(TPN)及肠内营养(EN)、肠外营养(PN)混合支持对神经外科危重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将神经外科危重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TPN组及EN+PN组,并对比营养支持前后两组CD3、CD4、CD8、CD4/CD8、CD3/CD25、IgA、IgG、IgM、血清白蛋白的变化。结果给予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两种营养支持均可提高其CD3、CD4、CD8及CD3+/CD25+比值(P〈0.05,P〈0.01);两种营养支持方式均可显著升高IgA、IgG、IgM、(P〈0.05)及血清白蛋白浓度(P〈0.01)。与TPN组比较,EN+PN组CD3、CD4、CD8、CD4/CD8比值、IgA、IgG、IgM浓度及血清白蛋白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P〈0.01)。结论早期TPN及EN+PN支持均可促进神经外科危重患者免疫功能的恢复及提高,EN+PN的作用优于TPN,对于神经外科危重患者应早期给予营养支持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中应用谷氨酰胺(Gln)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继发感染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95只,随机分成模型1天组、对照组、SAP+肠外营养(PN)组、SAP+肠内营养(EN)组、SAP+EN+Gln组,除模型1天组外,各组又分为4天喂养组和7天喂养组。分别在第4、7天检测各组各项指标,主要包括细菌移位、血浆内毒素、二胺氧化酶、肠转运功能。结果肠系膜淋巴结和肝培养出的细菌多为革兰氏阴性杆菌,以大肠杆菌为主,SAP+EN、SAP+EN+Gln组显著低于SAP+PN组(P〈0.01),SAP+EN+Gln组低于SAP+EN组(P〈0.05)。各SAP组血浆内毒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以SAP+PN组最高,SAP+EN、SAP+EN+Gln组显著低于SAP+PN组(P〈0.01),SAP+EN组高于SAP+EN+Gln组(P〈0.05)。SAP+PN7天组明显高于4天组(P〈0.05)。各SAP组发病4天后血浆DAO活性明显下降(P〈0.01);7天后SAP+EN+Gln组回升和对照组无差异,其余各SAP组继续下降,以SAP+PN组为甚(P〈0.01)。各SAP组的肠转运系数显著降低(P〈0.05,P〈0.01);SAP+EN、SAP+EN+Gln组显著高于SAP+PN组(P〈0.05,P〈0.01);SAP+EN+Gln和SAP+EN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肠内营养中应用谷氨酰胺能更有效地降低SAP大鼠肠道细菌移位,从而减少胰腺继发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方式营养支持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浆内毒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47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组(PN+EN组,n=24)和完全肠外营养(TPN组,n=23)。两组病人接受同样的基础治疗,所有病人均于营养支持前及营养支持后d3、d7、d10检测血浆内毒素(LPS)浓度,并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EN+PN组治疗后血浆内毒素水平较治疗前逐渐降低,而TPN组较治疗前逐渐增高。治疗d7和d10EN+PN组显著低于TPN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N+EN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TPN组,且腹胀和腹泻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可维持肠道黏膜屏障功能,显著降低SAP患者血浆LPS浓度,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4.
ICU重症肠外、肠内营养支持初步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重症病人多合并营养不良及营养代谢性疾病,为进一步探讨营养支持方案及其疗效对预后的影响,进行了营养不同的ICU重症肠外、肠内营养支持的初步评价。方法 选择最近三年ICU住院时间及营养支持时间≥7天的各类重症38例,依营养支持方法不同分成TPN组、PN+EN组及TEN组。调查ICU治疗前后的血清白蛋白、血糖、血清离子、肝肾功能及相关并发症;营养支持途径(中心静脉、周围静脉、鼻胃管词、口入);营养素摄入量。热能的摄入PN+EN组较TPN组增加差异显(P<0.05),蛋白质摄入PN+EN组较TPN组增加差异非常显(P<0.001) ,三组间脂肪、碳水化物无显性差异(P<0.05)。三组年龄、ICU住院时间比较无显差异(P<0.05)。结果 以血清白蛋白为营养评价的指标中,各组间比较及三组营养支持后与营养支持前比较均无显性差异(P<0.05)。PN EN组较TPN组各种感染发生率、高血糖发生率及死亡率明显降低。结论 ICU重症因多种因素营养素不足的问题较为普遍,本热能、蛋白质的摄入PN+EN组较TPN组对氮平衡维持的影响要小。尽管三组ICU治疗时间短,尚未显示出血清白蛋白的明显转归,但从治疗后的均值看PN+EN组较TPN组下降幅度要小,发生的各种感染率、高血糖率、死亡率较低。说明ICU重症能量的补给以维持能量平衡、氮平衡为重要。营养支持方法的选择只要病情允许,肠外与肠内营养支持方法结合营养素的摄入量相对适宜,也有利消化道功能的恢复。从而减少严重分解状态加上热能、蛋白质摄入不足,引起肌蛋白大量分解,氮及谷氨酰胺大量选择和消耗,体内脂肪大量动员,水和电解质代谢紊乱,病人迅速消耗导致的短期内死亡。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老年恶性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应用肠内营养支持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将108例老年恶性消化道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EN)组(45例)、肠外营养(PN)组(45例)及对照组(常规输液)组(18例),EN组术后24小时输注肠内营养液,PN组经外周静脉输注营养液。观察临床和测定营养支持前后患者的血糖、肝肾功能和电解质以及营养和免疫指标的变化。结果 EN组肠功能恢复时间明显短于PN组和对照组(P<0.001);血糖、肝肾功能、电解质、补体C3、C4和总补体溶血活性在各组问差异无显著性;EN、PN组治疗后体重、前白蛋白、白蛋白、IgG、IgM、IgA及C-反应蛋白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而EN组与PN组间差异无显著性;EN组、PN组治疗后CD3^+、CD4^+、CD4^+/CD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EN组治疗后CD4^+、CD4^+/CD8^+亦高于PN组(P<0.05)。结论 肠内营养安全、实用有效,对体质差、年龄大的恶性消化道肿瘤患者更为适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71例SAP患者临床资料,经综合治疗观察患者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TNF-α、CD4/CD8、IgG水平。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组,36例)和全肠外营养组(TPN组,35例)。结果 EN组治疗后14d患者血清CD4/CD8及IgG水平比TPN组明显升高(P〈0.05);EN组治疗后7、14d时TNF-α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明显下降(P〈0.05),且与TPN组比较明显减少(P〈0.05);EN组治疗后血清前白蛋白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0.05),且与TPN组比较亦有显著性增高(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对SAP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可提高血清前白蛋白水平,改善其营养状况,增强肠道黏膜屏障,抑制炎性因子释放,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改善SAP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李刚 《现代保健》2011,(12):11-12
目的观察食管贵门痛术后早期肠内与肠外营养的临床效果,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食管贲门癌患者术后的影响。方法将96例食管、贲门癌患者随机分为EN组和PN组,EN组给予肠内营养,PN组给予肠外营养,观察两组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及不良反膻情况。结果EN组术后8天PA水平高于PN组;TBIL、GGT均低于PN组,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EN组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明显提前于PN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PN组,营养支持费用明显少于PN纰,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N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0.42%,明显低于PN组的29.17%(P〈0.05)。结论食管贲门癌术后早期营养支持可有效改善机体营养状态,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卵巢癌早期应用肠外(PN)与肠内(EN)联合营养支持的临床有效性。方法 38例卵巢癌患者随机分为肠外、肠内联合营养组(PN—EN组)和对照组。两组采用不同方式营养给予,PN-EN组由短期肠外营养逐渐过渡为肠内营养,对照组采用常规糖、盐水输液。测定术前、术后2周营养指标:血清前白蛋白、转铁蛋白、体重。观察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PN-EN组在术后2周测定的血清前白蛋白、转铁蛋白、体重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P〈0.05)。PN-EN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天数较对照组明显缩短,手术后并发症低于对照组(P〈0.05,P〈0.001)。结论 卵巢癌患者早期给予肠外与肠内营养,符合人体生理要求、安全可行,对机体营养状况有明显改善,是卵巢癌手术后患者首选的合理营养支持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期给予含益生元(低聚半乳糖)肠内营养(EN)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肠紧密结合蛋白oecludin蛋白表达以及mRNA表达的作用。方法将64只SD大鼠随机分成8组(n=8):假手术对照4d和7d组、SAP造模+肠内营养(SAP+EN)4d和7d组、SAP造模+含益生元肠内营养(SAP+PRE-EN)4d和7d组、SAP造模+肠外营养(SAP4-PN)4d和7d组。胰腺被膜下均匀注射3.8%牛磺胆酸钠1ml建立SAP大鼠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occludin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occludinmRNA含量。结果各SAP组oecludin蛋白表达和mRNA含量均显著低于假手术对照组(P〈0.01),SAP+EN组和SAP+PRE-EN组显著高于SAP+PN组(P〈0.05),SAP+PRE.EN组显著高于SAP+EN组(P〈0.05)。Occludin蛋白表达和mRNA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83,P〈0.01)。结论含益生元肠内营养可以增强肠黏膜紧密结合蛋白occludin的表达,其作用与上调occludinmRNA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0.
1987年7月~1992年6月,对13例重症胰腺炎进行胃肠外营养(TPN)、胃肠内营养(EN)阶段性营养支持。阶段性营养支持是指在整个胰腺炎的病程中,根据患者的不同病理阶段、代谢紊乱特征及胃肠道功能状况,依次阶段性地采用TPN或EN的二种营养支持措施。对阶段性营养支持的几个具体问题及其优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营养支持方式在老年危重患者救治中的作用。方法选择老年危重患者98例,根据不同营养支持方式分为肠外营养(PN)组30例,肠内营养(EN)组32例,PN+EN组36例。摄入同等总热量和同等氮量,营养支持治疗时间14 d。治疗0 d和连续营养支持治疗14 d后,检测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血红蛋白(Hb)、淋巴细胞总数(TLC)、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值并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 3组患者Hb均较治疗前增高。EN+PN组患者Alb、PA较PN组及EN组治疗后增高。营养支持治疗后,3组患者TLC明显增高。EN组IgA、IgM,EN+PN组IgA、IgG、IgM均较PN组增高。PN+EN组并发症低于PN组及EN组。结论老年危重患者救治中应根据老年人特点及疾病不同情况合理选择营养支持方式,PN+EN联合应用更有利于改善老年危重患者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疾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2.
食管癌术后颈部吻合口瘘不同途径营养支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食管癌三野术后颈部吻合口瘘不同途径营养支持。方法将54例食管癌术后3~14天并发颈部吻合口瘘患者根据营养支持途径分为肠内营养组和肠外营养组,观察颈部吻合口瘘愈合时间、营养指标、肝功能的变化。结果52例瘘口愈合,2例继发纵隔感染死亡。两组平均愈合时间相似,肠内营养组瘘愈合后第1天血转铁蛋白较肠外营养组显著增加(P〈0.05)。肠外营养组瘘愈合后第1天肝功能指标较瘘发生第1天和肠内营养组瘘愈合后第1天均显著升高(P〈0.05)。肠内营养组肝功能无波动。结论肠内营养作为吻合口瘘治疗基础,能够提高机体蛋白合成,保护肝脏功能,同时经济方便。  相似文献   

13.
经鼻空肠管肠内加肠外营养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评价经鼻空肠内营养支持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治疗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通过鼻空肠管实施肠内营养(EN)支持加肠外营养(PN)21例,和完全胃肠外营养(TPN)35例进行比较。结果:肠内加肠外营养支持组并发症少,营养状况改善明显,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低。结论:在SAP病人实施肠内营养支持是安全和有效的,对消化道功能的恢复,保护肠道粘膜屏障,防止感染,改善机体营养状况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急性结肠穿孔病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EN)和全肠外营养(TPN)支持治疗对机体恢复和营养状态的效果,探讨急性结肠穿孔术后合适的营养支持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研究分析60例急诊手术的急性结肠穿孔病人,根据所给予的营养支持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所有病人分为EN+PN组和TPN组。对比两组病人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EN+PN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TPN组,且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肠穿孔术后EEN支持可改善病人的营养状态,加速病人康复,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吴伦清  陆光成  潘宇 《现代保健》2013,(19):135-137
目的:研究胃癌术后肠内肠外营养支持对患者营养况的影响。方法:将需要营养支持的胃癌患者78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肠内组(EN)和肠外组(PN),两组营养支持均等热量、等氮量。记录两组患者手术前和手术后的基本营养状况,及两组患者手术后并发症的情况。结果:(1)EN组体重、上臂围(MAC)、上臂肌围(AMC)、三头肌皮褶厚度(TSF)和、血红蛋白(Hb)均高于PN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PN组血浆白蛋白(ALB)、总淋巴细胞(LYM)下降较EN组明显(P〈0.05);(3)术后并发症发生率EN组为10.52%,PN组为23.6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术后EN在改善患者营养方面优于PN,并且EN可降低胃癌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手术后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期营养支持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营养状况的效果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1月-2008年10月间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38例,随机分为肠内营养加肠外营养支持组(观察组)19例和全肠外营养支持组(对照组)19例。观察组早期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和肠外营养(parenterl nutrition,PN)结合,10天后转为全肠道营养,对照组10天内行全肠外营养支持,观察血糖、血浆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并发症发生率及预后。结果观察组能获得充足的能量和蛋白质合成物,1周时的血糖控制程度、血浆白蛋白及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观察组10天后病死率为(15.79%)明显低于对照组(31.58%)。结论重型颅脑损伤行早期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结合符合病人的病理、生理要求,能使该类病人营养状况和生存率提高。  相似文献   

17.
蔡汉炯 《健康研究》2014,(1):46-48,51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炎症介质、营养指标及临床恢复的影响。方法2006年1月至2010年3月收治的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患者59例,随机分成早期肠内营养组31例,肠外营养组28例,观察上述两组治疗后1、3、7天血清中TNF-α、IL-1β、前白蛋白、清蛋白的水平;外周血淋巴细胞数;并观察两组血清淀粉酶恢复时间,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 Systemic infammactery response syndrome ,SIRS)、腹腔脓肿及肝功能异常例数,治疗费用等指标的差异。结果早期肠内营养组治疗后3、7天血清TN F-α、IL-1β浓度明显低于肠外营养组( P<0.05),前白蛋白、清蛋白的水平、外周血淋巴细胞数明显高于肠外营养组(P<0.05),治疗费用低于肠外营养组(P<0.05),两组血清淀粉酶恢复时间,SIRS、腹腔脓肿及肝功能异常例数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在改善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营养状态方面明显优于肠外营养,有利于提高机体的抗感染能力和各系统机能的恢复,是可靠、安全、经济的营养支持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临床对照实践分析肝功能不全患者术后肠内营养支持的疗效及临床价值。方法随机抽取2010年1月2013年12月住院部收治的72例肝功能不全患者,采取随机数字法分为EN(肠内营养)组与PN(肠外营养)组,通过术后给予两组患者不同途径的营养支持,对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肝功能变化、营养状态指标、炎性反应综合征、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结果 EN组患者给予营养支持15 d后体重明显高于PN组;住院时间方面EN组也少于PN组;给予营养支持后两组患者的肝功能均有明显改善(p<0.05),基本上达到正常水平,但是组间对比无明显差异性;术后第1天、第7天的营养状态指标两组患者无明显差异性(p<0.05),但是术后第15天,EN组的PA值明显高于PN组,EN组的CRP则明显低于PN组;另外在炎性反应指标、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等方面,两组无明显差异性。结论在肝功能不全病例术后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不仅可有效地改善患者营养状况、肝功能,还可明显降低临床炎性反应、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