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唐淑琪 《安徽医药》1999,3(3):13-13
1994年WHO提出“阶梯治疗方案”,其中第一线降压药物,包括利尿剂与B受体阻滞剂2类,其后发现长期使用噻嗪类利尿剂可引起胆固醇及甘油三脂增高,增加冠心病的危险.故对其作为第一线降压药物在国际上引起了争论。美国学者认为噻嗪类利尿剂仍为首选降压药物,经5年长期观察血脂改变不明显,而瑞典等国一些学者则持反对态度,主张以口受体阻滞剂作为首选药物,并推荐美托洛尔治疗高血压病。早在1988年美国高血压国家联合委员会(JNC)提出新的阶  相似文献   

2.
袢利尿药如速尿、布美他尼(bumetanide)和利尿酸已被公认为强有力的尿钠排泄剂,袢利尿药在降压方面一般没有噻嗪类有效。吡咯他尼(piretanide)是一种新袢利尿药,只适用于轻、中度高血压。本文着重谈谈那些起尿钠排泄作用的袢利尿药。临床药理学袢利尿药抑制降Henle袢髓质部对钠的吸收,而噻嗪类无此作用。这两种类型的利尿药可抑制降支皮质部对钠的吸收,但在  相似文献   

3.
袢利尿剂为高危新生儿较为常用之药物。本文探讨:①新生儿和婴儿应用速尿和利尿酸治疗后,电解质和酸碱失衡的发生率;②影响产生这些异常的高危因素。以利在临床应用袢利尿剂时及早发现和预防继发性电解质失衡。研究对象142例,均来自1977~1982年陆续收入蒙特利尔儿童医院新生儿加强监护病房的患儿。共用速尿319次(每次用1次  相似文献   

4.
苏辉付 《海峡药学》2002,14(1):54-55
卡托普利是一种疗效确切 ,不良反应少的第一代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已被证实 ,与利尿剂联合应用治疗高血压具有显著的疗效 ,并在临床上广为应用。这是因为单用利尿剂后使血中 Ang 浓度升高而部分抵消了其降压作用 ,同时加用卡托普利后可减少噻嗪类利尿剂的用量 ,而后者往往使血糖、血脂、尿酸代谢紊乱 ,对机体产生不良影响。卡托普利与袢利尿剂合用可使以往治疗无效的血压降低 ,卡托普利能间接的减少醛固酮分泌 ,减少钾排泄 ,从而避免了噻嗪类 ,袢利尿剂等排钾性利尿剂所招致的低血钾。但在使用中也出现了一些不良反应。本文收集本院 1…  相似文献   

5.
镁为ATP 代谢所必需,对机体的机能有广泛的影响。利尿药促进肾排钾,也影响镁排泄。大量证据表明汞剂、苄噻嗪类、呋喃苯胺酸(速尿)和依他尼酸(利尿酸)等利尿药治疗后使镁丢失增加25~400%。速尿和利尿酸主要作用于髓袢升支,而滤过的大部分镁(65%)在此部位重吸收,故容易造成镁缺失。噻嗪类利尿药的作用部位只有5%左右的镁重吸收,但长期应用也能引起镁缺失,其原因可能是药物导  相似文献   

6.
<正>心力衰竭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乏力及液体潴留[1]。利尿剂是一种可以消除液体潴留的药物,对液体潴留的心力衰竭患者能充分的控制,是心力衰竭标准治疗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利尿剂为袢利尿剂和噻嗪类利尿剂,这二类药物均为磺胺类药物。那么,对于有磺胺类药物过敏史的心力衰竭患者应该如何应用利尿剂?这仍是临床用药的一个难题。本文对16例磺胺类药物过敏心力衰竭患者的利尿剂使用进行回顾性分析,探  相似文献   

7.
《青岛医药卫生》2006,38(6):472-472
3高血压的药物治疗和临床评价 现介绍临床上经常使用的七类降压药物的用药方法和注意事项: 3.1利尿剂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利尿剂有噻嗪类(代表药为氯氯噻嗪)、袢利尿剂(代表药为呋塞米)及保钾利尿剂(如氨苯喋啶和螺内酯)。美国学者研究表明,在高血压病人中约有1/3的病人有基因变异,这一基因变异可以增加肾脏的潴留钠。对携带这种变异基因的高血压病人,应用小剂量利尿剂治疗,与使用其它抗高血压药物相比较,可使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的危险性降低51%。  相似文献   

8.
3-甲基-2-苯并噻唑酮腙(MBTH)在各种氧化试剂协同作用下可测定8种利尿剂的纯品及其制剂。8种利尿剂中盐酸阿米洛利(amiloride HCl,AML)、布美他尼(bumetanide,BMT)和速尿(FRU)不需任何预处理。而噻嗪类利尿剂苄噻嗪(benzthiazide,BZT)、氢氯噻嗪(hydrochlorothiazide,HCT)、氢氟噻嗪(hydroflumethiazide,HFT)、泊利噻嗪(polythiazide,PT)、三氯噻嗪(trichlormethiazide,TCM)需经碱水解释放出氨基后才与MBTH反应。本法采用Ce(Ⅳ)、Fe  相似文献   

9.
许多药物可以改变血糖、尿糖浓度,某些药物在治疗过程中,可并发药源性低血糖症或高血糖症。一、可能引起高血糖症的药物1.利尿剂:双氢氯噻嗪、环戊甲噻嗪和苄氟噻嗪等噻嗪类利尿剂可抑制胰岛素分  相似文献   

10.
吡嗪酰胍(pyrazinoylguanidine,PZG)与氢氯噻嗪的重要区别在于,PZG明显降低血清甘油三酯和胆固醇,不增加血浆肾素活性。此外PZG不影响钾排泄,它既不象噻嗪类或袢利尿剂那样增加排钾,也不象氨苯蝶啶或阿米洛利那样引起钾潴留。PZG的抗高血压效应极象噻嗪类利尿剂,结构则类似阿米洛利。 12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伴高胆固醇血症,口服PZG600mg每日2次,共4周。结果发现,PZG明显降低收缩压和心率,稍许降低舒张压;降低血清总胆固醇和LDL。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治疗前血脂浓度愈高,治疗后下降幅度也愈大。PZG治疗后,24小时尿  相似文献   

11.
陈国伟 《家庭医药》2005,(10):24-24
人类使用利尿剂降压始于1948年。长期以来,以氢氯噻嗪(双氢克尿噻)为主的噻嗪类利尿剂一直是抗高血压药物的主力军之一。目前临床上用以降压的利尿剂,根据作用强弱分为以下三类:  相似文献   

12.
1 减轻心脏负荷 1.1 血管扩张药物的应用 常用的血管扩张药有供静脉用的硝普钠、苄胺唑啉、硝酸甘油,供口服用的有消心痛、硝酸甘油、哌唑嗪、肼苯达嗪等。硝普钠能直接松驰平滑肌,用于急性左心衰特别是伴有高血压的左心衰,能明显降低肺楔状压,减轻心脏前后负荷。苄胺唑啉是α受体阻滞剂,以扩张小动脉为主,降低心脏前后负荷,且能减少心肌耗氧改善心肌代谢。硝酸甘油能扩张外周静脉和冠脉,改善心肌灌注增加心肌供氧,改善心功能,特别适合于冠心病和急性心肌梗塞伴发的急性左心衰。 1.2 利尿剂的应用 利尿剂可分为排钾和保钾两类利尿剂。前者主要有袢利尿剂如速尿、利尿酸、丁尿  相似文献   

13.
噻嗪类利尿剂对高血压患者的血糖、血脂可有影响,尤其是在腹型肥胖的患者中,其机制主要有增加胰岛素抵抗,脂肪重新分布,增加炎症反应及钾离子的丢失.噻嗪类利尿剂合并使用ARBs类药物可减少代谢方面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正>噻嗪类利尿剂包括噻嗪类及噻嗪类似物,于1956年问世后[1],与利血平、肼屈嗪、地巴唑等成为当时高血压治疗的主要药物。数10年来,随着众多新药诞生,许多传统降压药物或因疗效、脏器保护缺陷,或因不良反应突出而日渐衰退,而噻嗪类利尿剂尽管因某些不良反应存在争议,但至今仍在高血压治疗中占有重要的基础地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性心肌病患者治疗方案,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国内外文献,结合本例临床药师对患者实施全程化药学监护的治疗过程,评价药物治疗合理性。结果 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性心肌病治疗的关键为血钙水平的提升,低钙难以纠正时,应及时增加补钙药物剂量;选择利尿剂时,避免使用袢利尿剂呋塞米,宜选用具有保钙作用的噻嗪类利尿剂(如氢氯噻嗪);同时纠正低镁血症,有助提高疗效。结论 临床药师参与到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性心肌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协助医师制定及优化治疗方案,实施全程化药学监护,有助于保障患者用药的安全、有效、合理。  相似文献   

16.
噻嗪类利尿剂作为抗高血压一线药物,氯噻酮和氢氯噻嗪是这一类药物中较常使用的利尿剂。近年来,氯噻酮、氢氯噻嗪引起了众多研究者的关注,有证据显示氯噻酮在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及减少心血管事件方面优于氢氯噻嗪,但氯噻酮还远没有氢氯噻嗪应用广泛。针对氯噻酮得不到广泛应用的原因,从临床应用、药动学、临床药效学等方面比较二者在减少心血管事件中的效果,并对氯噻酮、氢氯噻嗪各自复方制剂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7.
陈慧英 《天坛药讯》2003,13(4):40-40
适应于所有伴有水肿的慢性心衰病人,起效较快,分排钾利尿剂与保钾利尿剂两大类,前者有呋塞米(速尿),氢氯噻嗪(双氢克尿塞)等,后者有螺内酯(安体疏通)、氨苯喋啶等,有口服片剂,也有针剂,医生给病人开药时会注意:①排钾利尿剂与保钾利尿剂合用,以防发生高血钾或低血钾。②用药因人而异,如尿酸升高的病人应少用或不用氢氯噻嗪。③定期让病人检查肾功能。  相似文献   

18.
于长水 《齐鲁药事》2006,25(4):250-252
血钾浓度对维持人体的生长发育及新陈代谢尤为重要,诸多因素可致血钾降低,其中药物是导致血钾降低的主要原因之一,钾经肾脏或消化道排泄增多,或钾向细胞内转移,使血钾浓度低于3.5mmol·L-1时称为药源性低钾血症。除常见的利尿剂和皮质激素可引起低血钾外,近年来临床上又发现一些药物可导致低血钾,本文就此作一概述,现报告如下:1常见致低钾血症药物及其机制1.1促进钾排出的药物1.1.1利尿剂和脱水剂:排钾性利尿剂是引起药源性低钾血症的最常见药物。高效利尿剂如呋塞米、依他尼酸、布美他尼等,噻嗪类利尿剂如氢氯噻嗪、苄氟噻嗪、环戊噻嗪等,…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道氨苯喋啶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观察。在85例原发性高血压中显效50例,有效21例,总有效率为83.53%,治疗期间对血脂代谢无不良影响,提出在第一线降压药中选用保钾利尿剂较噻嗪类利尿剂似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20.
杜文民 《上海医药》2009,30(7):304-306
1低钠血症与髓袢、噻嗪类利尿药 低钠血症是利尿药的严重不良反应。噻嗪类利尿药比髓袢利尿药更易引起低钠血症。髓袢利尿药在肾髓质Henle袢抑制钠转运,从而阻止最高渗透梯度的产生。因此,它们减弱尿液浓缩的能力。相反,噻嗪类利尿药增加肾皮质远曲小管的钠排出,从而阻止尿液的稀释,保留肾脏固有的浓缩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