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比较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筛选出本院2014年1月~2017年9月期间收治的106例子宫肌瘤患者,按照不同术式将其分为:腹腔镜组(26例),腹腔镜组应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开腹组(80例),开腹组应用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腹腔镜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开腹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腹腔镜组患者术后极度疼痛、重度疼痛、中度疼痛的构成比均小于对照组,且轻度疼痛、无疼痛感的构成比均大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腹腔镜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6.2%)高于开腹组(83.8%),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腹腔镜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3.8%)低于开腹组(10.0%),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优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可明显改善手术相关指标,具有疼痛轻微、疗效确切、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30例子宫肌瘤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行开腹手术)和观察组(行腹腔镜手术),每组65例,对手术后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等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分别为(63.31±2.86)min、(8.31±1.26)d,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分别为(43.21±2.47)min、(5.27±1.47)d,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传统的开腹手术相比,在治疗子宫肌瘤方面具有更好的疗效,不仅大大减轻患者的痛苦,而且明显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18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研究,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59例,行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59例,采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疼痛、肠粘连、感染、尿潴留等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对子宫肌瘤患者实施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开腹手术,临床价值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腹腔镜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临床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的良性肿瘤,发生率为20%~30%。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是保留子宫的传统手术方式,但随着微创外科的发展,腹腔镜下肌瘤剔除术(Laparoscopic myomectomy,LM)备受关注。本文回顾分析我院2004年12月至2006年12月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和同期行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相关资料,并进行分析比较,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18例(观察组),年龄23~45岁,平均(36·25±5·45)岁;同期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67例(对照组),年龄25~48岁,平均(36·92±5·30)岁,两组术前行B超检查均提示子宫肌瘤,子宫小于…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共108例,收治年限均在2012年5月至2014年7月,将108例患者通过抽号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有患者54例。其中一组患者使用开腹手术治疗,称为对照组;另一组患者在腹腔镜下使用子宫肌瘤剔除术,称为观察组。然后对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术后排气时间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子宫肌瘤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术后排气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子宫肌瘤患者(P<0.05)。结论针对子宫肌瘤患者,在临床上使用子宫肌瘤剔除术,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和术后排气时间,值得广泛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对比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手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妇科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78例按照统计学原理分为例数均为39例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开腹手术进行切除,观察组患者实行腹腔镜下剔除术予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患者,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子宫肌瘤患者在治疗的时候,采用腹腔镜剔除术可以有效缩短患者手术治疗时间的同时,减少术中出血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腹腔镜下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腹腔镜下及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确诊为子宫肌瘤的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52例和同期行开腹手术的患者33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镇痛使用率、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最高体温及术后住院日等情况。结果腹腔镜手术组在术后镇痛使用率、术后最高体温、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术后住院日方面均显著低于开腹手术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方面与开腹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疼痛少及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分析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0年9月至2012年11月收治的82例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在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有42例,行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有40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体温、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结果在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体温等方面与行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相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创伤小、恢复快,采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行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因此其逐渐取代了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而被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100例,其中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64例(观察组)、开腹子宫肌瘤剔除36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恢复时间、自主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免疫功能指标(IgG、CD3+、CD4+)、肌瘤残留率和复发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P<0.05),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恢复时间、自主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观察组术后IgG、CD3+以及CD4+均未出现明显下降(P>0.05),而对照组各指标下降明显(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两组肌瘤残留率和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腹腔镜较开腹手术在子宫肌瘤剔除上具有创伤小、术后住院时间短、恢复快、术后盆腔粘连少等优势.  相似文献   

11.
周辉 《中国医药科学》2012,(16):240-241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剔除两种术式的效果。方法将2008年3月~2010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分为腹腔镜组87例和开腹组90例,对两组的治疗情况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了手术;两组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手术具有损伤小,恢复快的优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比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与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肌瘤切除术的临床效果,为指导患者临床治疗提供支持.方法 46例子宫肌瘤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1组及治疗2组,每组23例.治疗1组患者接受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肌瘤切除术治疗,治疗2组患者接受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  相似文献   

13.
钱丹  朱好 《中国当代医药》2013,(36):168-169,171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联合子宫动脉阻断术在子宫肌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60例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单独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的患者30例为对照组。经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联合子宫动脉阻断术治疗的患者30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离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同时随访患者6个月,1、2年的肌瘤复发率及月经改善情况。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离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均较对照组少(P〈0.05);观察组随访6个月、1年、2年患者的肌瘤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随访6个月、1年后的月经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而2年后两组的月经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剔除术联合子宫动脉阻断术治疗子宫肌瘤临床效果好。不仅损伤小、恢复快,且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均明显降低,月经改善情况良好,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4.
尹航 《中国当代医药》2011,(33):168-169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的临床特点、适应证、手术技巧、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方法:对本院2010年1~12月住院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腹腔镜子宫肌瘤的手术时间、出血量的多少、输血人数与子宫肌瘤的大小、数目及部位有关。术后住院时间短,术后病率及复发率低。结论:正确的掌握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的适应证可缩短患者的恢复时间,并保留子宫,满足患者的生理及心理需要。  相似文献   

15.
梁向华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8):1132-1133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在妇科领域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28例(N1组)与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28例(N2组)患者的手术及术后情况.结果:N1组平均手术时间(102.26±24.02)min,N2组(78+27.32)min(P<0.05):N1组术中出血(90.11+45.28)mL N2组为(165.35±77.32)mL(P<0.05).N1组术后平均体温恢复正常时间(1.16±1.01)d,N2组为(2.86+1.19)d(P<0.05);N1组术后平均住院(5.54±1.52)d,N2组(9.28±1.53)d(P<0.05).全组无死亡病例及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安全、有效,用于适当病例可完全取代开腹手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TVM)、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LM)和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TAM)的优缺点和适应证。方法将99例要求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TVM组、LM组和TAM组,各33例,并比较三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结果99例患者的手术均顺利完成;TVM组及TAM组手术时间较LM组明显缩短(P〈0.05);TVM组术中出血量最少,TAM组最多(P〈0.05);TVM组和LM组术后排气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较TAM组明显缩短(P〈0.05);LM组住院费用明显高于TvM组和TAM组(P〈0.05)。结论TVM与LM均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疼痛发生率低等优点;TAM具有剔除子宫肌瘤数目多,大小、深浅不限的优点;医生应根据患者的临床特征个体化选择理想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7.
陈聃  刘毅智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7):182-183,186
目的评价开腹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08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180例,分为两组,各90例,开腹组采用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腹腔镜组采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问和镇痛药物使用率。结果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开腹组,镇痛药物使用率低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优于开腹手术.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唐娟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9):188-189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改良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2011年3月~2013年8月收治的110例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观察组给予腹腔镜下改良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3.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改良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优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子宫动脉阻断方式在子宫肌瘤挖除术中的效果。方法以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间收治的120例需行子宫肌瘤挖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永久阻断组、临时阻断组和未阻断组,并行相应手术,比较三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和生活质量之间的差异。结果临时阻断组患者与永久阻断组手术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临时阻断组术后情况和生活质量高于永久阻断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时阻断法能够在取得与永久阻断法相同的手术辅助效果的同时,降低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危险,加快患者术后月经恢复速度,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右美托咪定不同给药方式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 60例腹腔镜宫肌瘤剔除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持续泵注右美托咪定,试验组术前15 min给予单次缓慢静脉滴注右美托咪定.比较两组患者机械痛阈值评分、苏醒期躁动评分及拔管、恢复定向力、麻醉恢复、应答及生命指征恢复稳定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