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信庆 《中国处方药》2014,(11):140-141
目的:探讨持续性被动运动(CPM)锻炼结合护理康复对膝部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的疗效。方法将80例膝部骨折患者按照抽签方法随机地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给予CPM锻炼、CPM联合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HSS膝关节评分、相关活动的角度。结果观察组术后HSS膝关节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屈膝屈曲挛缩、最大屈曲度、股骨角、胫骨角、胫骨平台后倾角以及置换后髌骨高度等方面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性被动运动(CPM)锻炼结合护理康复对膝部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股骨中下段骨折内固定术后膝关节功能障碍的康复方法。方法选择60例股骨中下段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30例)、对照组(30例) 康复组患者以手法关节松动技术为主的综合康复治疗 对照组患者不进行手法关节松动技术,余治疗同治疗组。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膝关节活动度评价标准。结果60例患者在术后3个月进行膝关节功能评定,康复组膝关节活动度及功能优良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以手法关节松动技术为主的综合康复治疗股骨中下段骨折内固定术后膝关节功能障碍的患者,可明显促进膝关节活动度及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不同类型髓内钉治疗成人股骨干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04例股骨干骨折患者,总结其临床资料,采用旋入式自锁髓内钉治疗的54例为观察组,采用交锁髓内钉治疗的50例为对照组,观察记录2组患者的疗效、康复时间、膝关节韧带损伤评估(HSS)结果及并发症情况,进行组间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治疗优良率为96%,略高于对照组的9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性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但观察组HSS评分提高更显著(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对照组为8%,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旋入式自锁髓内钉治疗成人股骨干骨折创伤小,康复快,疗效肯定,并且能够有效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
张启增  王冰  任鸿 《河北医药》2010,32(11):1393-1394
目的探讨股骨干骨折带锁髓钉内固定术后,早期康复训练对膝关节的功能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股骨干骨折带锁髓钉内固定术后患者30例,共41肢,手术第1-3天开始肌力及关节活动度训练,同时疼痛部位行810nm半导体激光局部照射,第8天开始使用膝关节训练器(continuous passive mothon,CPM)治疗,观察患者康复治疗后美国特种医院膝关节评分(HSS)。结果术后21d平均HSS评分91分,平均膝关节屈曲度为120°。结论股骨干骨折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患者术后尽早开展康复治疗可减轻粘连,缓解局部疼痛,改善关节活动度,是提高术后疗效的有效治疗方法 。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总结锁定加压钢板治疗C型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应用和治疗效果,探讨C型股骨远端骨折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选择本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的住院患者,均确诊为股骨远端骨折,AO分型均为C型。所有患者符合本研究的病例纳入标准,共42例。按照患者手术时间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观察组22例,对照组采用髁部支持钢板固定术,观察组采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骨折的愈合时间等,并在术后第3、6、12个月进行随访,进行膝关节HSS评分和疗效观察。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6、12个月随访膝关节HSS评分比较,观察组患者膝关节HS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锁定加压钢板治疗C型股骨远端骨折疗效较好,可减少术中创伤,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护理工作在股骨干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中的重要性。方法对159例行切开复位内固定的股骨干骨折患者由医师制定康复方案,护士具体指导行早期膝关节功能锻炼,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差异有非常显著性。结论护理工作在股骨干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减重步行训练治疗胫腓骨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82例胫腓骨骨折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减重步行训练康复训练组和常规康复对照组,比较二组膝关节功能恢复状况及术后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膝关节恢复优良人数及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生理领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减重步行训练能够有效恢复胫腓骨骨折患者膝关节功能状况,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并评估康复治疗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的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自2012年4月以来收治的接受TKA的患者48例,随机分成实验组24例和对照组24例,对照组给予TKA术后的常规治疗和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系统化的康复治疗.半年后对两组患者进行HSS评分(包括疼痛、功能、活动度、肌力、稳定性),据此评定康复治疗对患者TKA术后的影响.结果 实验组患者HSS评分的各项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康复治疗在TKA患者的术后恢复中,患者关节活动功能恢复显著,是临床上较佳的选择之一,应该进行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治疗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3年9月髋部骨折手术老年患者72例,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36例,康复组采用康复治疗与训练,对照组则采用自行患肢锻炼。应用 Harris 功能评分标准对术后12个月的髋关节功能进行评分,比较2组之间的功能康复差异。结果经过系统康复训练后,2组 Harris 评分康复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康复治疗中,综合康复训练优于常规训练与锻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PM结合传统康复方法对关节镜术后早期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行膝关节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术后行常规自主功能锻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CPM行患肢膝关节被动运动疗法。观察2组术后疼痛情况、膝关节周径及膝关节活动度。结果术后各时点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膝关节周径小于对照组,膝关节活动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关节镜术后患者行CPM结合传统康复方法进行功能锻炼,可促进膝关节功能早日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康复治疗对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术后给予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术后予自行锻炼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优良率为90.0%高于对照组的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康复训练疗效明显优于自行锻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AO经皮微创稳定系统(LISS)钢板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本院收治的股骨远端骨折患者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解剖钢板固定,观察组采用LISS钢板固定,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手术情况、预后康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临床手术情况:观察组的平均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手术切口小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预后康复情况:观察组的骨折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I期愈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末次随访膝关节功能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O.05);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LISS钢板治疗股骨远端骨折具有损伤小、恢复快、固定牢靠、安全性高等显著优势,为目前骨外科医疗条件下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关节镜微创术在髌骨骨折手术中的应用研究效果。方法将2009年1月到2012年12月本院骨科收治的90例髌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运用关节镜微创术内固定的方法治疗,对照组运用传统开放手术治疗。术后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切口大小、骨折愈合时间、总体疗效和术后2年膝关节恢复情况。结果术后观察组手术切口大小、骨折愈合时间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愈率为95.56%(43/45例),对照组治愈率为80.00%(36/45例),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关节屈伸活动度恢复优于对照组;观察组膝关节功能恢复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微创术运用到髌骨骨折手术治疗中,创伤小、患者恢复快、骨折愈合率高、总体疗效好,可作为治疗髌骨骨折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自锁髓内针和带锁髓内针治疗股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股骨干骨折患者80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自锁髓内针固定,对照组采用带锁髓内针固定,分别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髋关节功能进行评分。结果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58.3±39.4)min vs.(97.4±32.2)min]、临床愈合时间[(70.4±11.5)dVS.(91.2±11.3)d]以及住院时间[(14.4±6.6)d vs.(19.5±7.8)d]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髋关节评分、疗效评价结果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自锁髓内针与带锁髓内针在治疗股骨干骨折中均可达到较好的疗效,但自锁髓内针比带锁髓内针手术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骨折愈合快,值得在临床治疗股骨干骨折工作中开展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分析CPM锻炼仪联合渐进式功能锻炼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康复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9月于本院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股骨颈骨折患者88例,采用数字随机法均分为观察组(n=44)与对照组(n=44).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自我锻炼,观察组患者给予CPM锻炼仪联合渐进式功能锻炼,对比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3个月髋关节功能优良率88.6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个月、2个月、3个月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8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7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2、3个月的生活质量评分[(57.64±7.35)、(76.16±8.47)、(82.88±9.16)]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CPM锻炼仪联合渐进式功能锻炼能够促进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康复,改善髋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具有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孙平  付士平 《中国医药》2013,8(3):376-377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逆行髓内钉固定技术应用于股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收集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2007年1月至2009年9月收治的89例股骨髁上骨折行闭合复位、逆行髓内钉固定治疗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后第1天开始进行膝关节CPM功能锻炼,记录所有患者的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及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接受内固定术的时间为人院后的4—11d,中位时间为7d。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5—30个月,中位时间19个月;手术时间45—85min,中位时间65min;术中出血50~200ml,中位出血量120ml。术中及术后均无肺栓塞发生。术后≤4周膝关节活动范围达120。者82例,占92.1%。骨折临床愈合时间为11~20周,中位愈合时间为12.7周。术后12个月膝关节功能优37例、良44例、可8例、差0例,优良率为91.0%(81/89)。有1例术中发生股骨干骨折,更换为更长的髓内钉后顺利固定新的骨折。无感染及骨折不愈合。结论对于股骨髁上骨折,采用闭合复位、逆行髓内钉内固定是一种有效的微创方法,能获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膝关节功能训练器(CPM机)联合冷疗对膝关节置换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自2013年12月至2015年2月在本院就诊的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2例,对患者的膝关节进行单独使用CPM机;观察组42例,在CPM机锻炼的基础上配合冰桶冷疗法.两组患者均从术后的第1天进行CPM机锻炼,观察组患者在术后第2天开始配合冰桶冷疗法锻炼,两组患者治疗均至术后第8天结束,即疗程为8天,且在术后第2、5、8天评估患者膝关节疼痛程度(VAS评分)、肿胀度、膝关节活动度(ROM)、膝关节功能HS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的优良率即冷疗效果、患者的意识清醒状况.结果 在术后第5、8天,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膝关节疼痛程度明显减轻;肿胀程度明显缓解,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度较对照组增加(P<0.05);且膝关节功能HSS评分明显提高(P<0.05);术后8天,观察组的优良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患者的意识清醒程度无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膝关节置换术后,应用CPM机联合冰桶冷疗法,有利于减轻患者的伤口疼痛程度、关节肿胀度,明显增加了膝关节的活动度,促使膝关节功能的快速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4月本院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78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41例,使用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进行治疗,对照组37例,使用动力髋螺钉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骨折愈合时间、功能恢复情况与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骨折愈合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效果好,手术对患者负荷较小,值得临床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时期功能锻炼方法对髌骨骨折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0年12月本院进行髌骨骨折术后的患者58例,随机分为两组,综合组29例术后早期采取被动锻炼及自主活动,对照组29例术后早期进行常规功能锻炼,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进行疗效评估。结果:综合组优良率为96.6%,对照组为62.1%,综合组优良率膝关节功能恢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功能锻炼能减少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促进膝关节功能的恢复,但其中尤以综合锻炼组能够有效防止术后关节粘连,促进关节功能恢复,此综合锻炼具有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