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动脉狭窄的分布及特征。方法采取连续主动脉弓+全脑血管造影对120例成年缺血性脑血管病变患者进行检查,其中40例青年组,40例中年组,40例老年组,对脑血管动脉狭窄的分布及特征进行观察。结果 12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颅内动脉狭窄为85.0%,显著高于颅外动脉狭窄发生率。青年组发生单纯颅内动脉狭窄占较大比重,其高发于大脑动脉;中年组和老年组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并存的比例较高。颅外动脉病变发生率会随着年龄增加而不断增加(P〈0.05)。结论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变患者,颅内动脉狭窄发生率显著高于颅外动脉狭窄,且脑动脉狭窄分布具有年龄特征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脑血管造影结果及CISS病因分型,探讨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脑血管特征及发病原因。方法:总结2002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二院神经内科行脑血管造影检查的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8例,回顾性分析患者DSA资料及CISS分型。结果:1.38例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男性29例,女性9例。2.脑血管造影检查结果示:38例患者中颅内外动脉狭窄27例,动脉瘤3例,Moyamoya病2例,脑血管畸形1例,未见异常者5例;单纯前循环受累最多,为20例。3.38例患者中存在动脉狭窄病变的血管共有55支,其中大脑中动脉最多,为18支。5.38例患者中,包括大动脉粥样硬化20例,穿支动脉疾病4例,其他病因8例,病因不确定6例。结论:1.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以男性为主。2.青年缺血性脑卒中血管病变以动脉狭窄为主,其中单纯前循环受累最常见。3.大脑中动脉是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动脉狭窄的好发部位。4.青年缺血性脑卒中CISS分型以大动脉粥样硬化型为主。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全脑血管造影的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64例TIA患者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比较颅内、外动脉病变分布情况。结果颈内动脉系统TIA以颅内血管狭窄为主,椎基底动脉系统TIA以颅外血管狭窄为主。结论颅内血管病变是颈内动脉系统TIA的主要病因,颅外血管病变是椎基底动脉系统TIA的主要病因。  相似文献   

4.
步文广  钱坤  王涛 《中国基层医药》2014,(15):2312-2314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程度与同型半胱氨酸( Hcy )水平的关系。方法对96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应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检查,分析狭窄脑动脉的分布规律,根据其狭窄程度分组,同时测定Hcy水平与颅内外动脉狭窄程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96例患者中,35例阴性,61例存在脑动脉狭窄或闭塞病变。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组Hcy浓度平均为19.26(14.79~26.13)μmol/L,明显高于无血管狭窄组11.60(8.8~15.11)μmol/L]/L(P<0.05),Hcy水平与脑动脉狭窄程度呈显著正相关性(r=4.126,P<0.05)。结论颅内外动脉狭窄可能与Hcy水平升高有关。且随着Hcy值增高脑动脉狭窄发生率增高且狭窄程度也随之增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根据螺旋CT血管造影(CTA)情况,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内外血管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成分和动脉管腔狭窄程度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选择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45例,经头颈部螺旋CT血管造影(CTA),分析脑动脉管腔狭窄程度及动脉粥样斑块的性质、成分。结果 45例患者中,CTA检出各种斑块(钙化斑、软斑、混合斑)33例(73.3%),22例(48.8%)有动脉狭窄,血管闭塞5例。颅外动脉狭窄最常见的部位是颈内动脉起始部,颅内动脉狭窄最常见的部位是大脑中动脉M1段。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颅内外动脉斑块发生率均较高,动脉粥样硬化致血管狭窄前循环发生率高于后循环,Ⅲ、Ⅳ级狭窄动脉相应供血区域大多出现缺血病灶,头颈动脉多层CTA可以准确评价颅内外动脉的病变情况,对脑卒中的二级预防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动脉狭窄分布情况及影响其发生的相关危险性因素。方法将224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根据 DSA 检查结果分组,其中未发现狭窄或轻度狭窄的患者为对照组(43例),其他分为单纯颅外狭窄组(41例)、单纯颅内狭窄组(93例)和颅内外合并狭窄组(47例)。分析患者实验室检查结果。设计问卷收集包括姓名、年龄、长期吸烟、长期饮酒、高血压和糖尿病等影响因素指标。结果所有研究者中患有动脉狭窄的患者共181例。单因素分布情况显示:性别、年龄、长期吸烟、长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高同型半胱氨酸、高溶血磷脂酸水平是造成脑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χ2/t =8.744、5.562、10.736、11.032、9.812、10.002、9.083、2.576,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高同型半胱氨酸、长期吸烟和饮酒都是单纯颅内动脉狭窄发生的危险因素;高同型半胱氨酸和高纤维蛋白原是单纯颅外狭窄的危险因素;年龄、高血压、长期吸烟和长期饮酒,及高同型半胱氨酸、高纤维蛋白原等因素都是颅内外合并狭窄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以单纯颅内动脉狭窄最为多发。脑动脉狭窄的发生具有年龄特征,随着年龄的增大,颅外、颅内外合并动脉狭窄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高同型半胱氨酸、长期吸烟和饮酒、高血压、糖尿病、高溶血磷脂酸是脑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ABCD3评分与供血动脉狭窄分布的关系。方法前瞻性研究60例TIA患者入院时的ABCD3评分及头颈CT血管造影、颈部血管超声资料,根据ABCD3评分,分为≥4分组(中、高危组)和<4分组(低危组),根据头颈CTA和颈部血管超声的影像学结果,分为单只血管窄组(单独颈部血管或颅内血管);多只血管狭窄组(包括颈部血管和颅内血管);无血管狭窄组。评价ABCD3评分与脑供血动脉狭窄分布的相关性,初步探讨TIA预后评估的可能机制。结果≥4分组(中、高危组)患者动脉狭窄比例高于<4分组(低危组),以颅内血管狭窄为主,出现多支供血动脉狭窄病变比例高于低危组。结论 TIA患者颅内血管狭窄病变较颈部血管狭窄发生率高,ABCD3评分≥4分时颅内多支动脉狭窄发生率增高。  相似文献   

8.
刘玲  杨欢  李双成  汤朝晖  李建霞 《河北医药》2013,(13):1947-1949
目的分析75岁以上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超声提示有动脉狭窄的脑血管造影特点,观察支架置入术治疗脑动脉狭窄在高龄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脑血管造影或介入治疗的59例神经内科75岁以上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影像和临床资料。结果全组病例共有狭窄或闭塞162处,颅内动脉狭窄22处,颅外动脉狭窄150处,其中单一动脉狭窄5例,54例(91.5%)合并2处以上狭窄(狭窄程度≥30%);颅外动脉重度狭窄(NASCET)的标准(>70%)占46.9%,颅内动脉重度狭窄占6.1%,造影发现合并未破裂动脉瘤5例(8%),有症状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行支架治疗的46例,占77.9%,其中发生并发症3例(6.1%),1例合并高灌注综合征,1例颅内出血,1例脑梗死。结论老年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接受介入治疗具有较好临床效果,技术操作可行,但常多发血管病变,需较高的手术技巧和综合的临床处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探究.方法 对本院16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筛选其中存在颅内外动脉狭窄现象的患者,对其狭窄分布情况及影响因素进行探究.结果 168例患者中,共124例患者存在颅内外动脉狭窄现象,其中33例为颅内动脉狭窄,68例为颅外动脉狭窄,23例颅内外均见狭窄;TCD显示,124例患者共194条血管狭窄,具体分布为颈内动脉颅内段狭窄(12条)、椎动脉远端狭窄(19条)、大脑中动脉狭窄(33条)、椎动脉起始段狭窄(45条)、颈内动脉颅外段狭窄(85条);影响因素有长期饮酒、长期吸烟、糖尿病、高血压等.结论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出现颅外动脉狭窄的几率相对较高,多种内外界因素均可对患者的狭窄情况造成影响,应当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全脑血管造影术后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危险因素与脑动脉病变的相关关系。方法选择110例有造影指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检查,对脑动脉狭窄程度和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年龄>60岁、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症均为脑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其中糖尿病、高血压与脑动脉狭窄的关系更为密切;各危险因素中,糖尿病脑动脉中度狭窄的发生率较高血压高(P<0.05),糖尿病脑动脉重度狭窄的发生率较冠心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60岁、吸烟、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症是脑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而糖尿病、高血压与脑动脉狭窄的关系更为密切;糖尿病可能是脑动脉严重狭窄的最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动脉狭窄或闭塞的分布特征,为脑血管病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452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DSA资料,按年龄大小分为青年组、中年组和老年组。结果 452例经DSA检查确诊为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或闭塞,其中,35.2%仅有颅内病变,31.8%仅有颅外病变,33.0%颅内、外病变并存;颅内病变的发生率为68.1%,稍高于颅外病变的64.8%。青年组单纯颅内病变的比例较高(75.0%);中年组(38.5%)低于青年组(P〈0.01);老年组(28.1%)低于中年组(P〈0.05);老年组以颅内外病变并存的比例较高(36.8%,P〈0.01)。后循环病变老年组高于中年组(P〈0.05),中年组高于青年组(P〈0.01)。危险因素中高血压、吸烟、糖尿病、血脂异常、脑卒中史、脑血管病家族史,在颅内、颅外及颅内外病变并存的患者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龄在颅外及颅内外动脉病变并存中的比例明显高于在颅内动脉病变中的比例(P〈0.01)。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的发生率高于颅外段,随着年龄的增长,颅外动脉病变及颅内外动脉病变并存的比例逐渐增多,后循环病变增多。高龄是颅外动脉病变的显著性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陈岚  瞿浩  李玫 《贵州医药》2012,36(7):602-605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分布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150例2005年1月至2009年1月期间于我院住院就诊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行MRI和MRA检测、及血液生化指标检测,并通过问卷形式了解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等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脑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结果 (1)动脉狭窄栓出率为74.00%.其中,单纯颅内动脉狭窄41.44%,单纯颅外动脉狭窄11.71%,颅外合并颅内动脉狭窄46.85%.轻度狭窄占26.13%,中度狭窄43.24%,重度狭窄30.63%.(2)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吸烟、LDL2C等为脑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HDL2C为保护因子.(3)根据MRI和MRA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中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和轻度狭窄组,随着狭窄程度逐渐变严重,CRP及IL-6有逐渐增加的趋势.结论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中的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发生率较高,可通过控制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吸烟等预防急性脑血管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磁共振血管成像及经颅多普勒在短暂性脑缺血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0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利用磁共振血管成像与经颅多普勒对患者进行检查。结果 84例颅内外动脉闭塞或者狭窄;颈内动脉系统组中单纯性颅内动脉闭塞或狭窄率大于椎-基底动脉系统组,而椎-基底动脉系统组中颅内-外动脉闭塞或狭窄率大于颈内动脉系统组。79例患者存在经颅多普勒异常问题。结论磁共振血管成像与经颅多普勒在短暂性脑缺血中具有极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颅内外动脉狭窄的相关性。方法以2011年6月至2012年8月我科收治的脑梗死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住院期间均进行血Hcy与颅脑CTA检查。根据CTA结果分为颅内外动脉无狭窄组、颅内外动脉狭窄组;后者分为单纯颅内动脉狭窄组、单纯颅外动脉狭窄组和颅内外动脉均有狭窄组。将各组间血Hcy水平进行比较。根据血Hcy水平分为血Hcy正常组和高Hcy血症组,将两组间颅动脉狭窄例数进行比较。结果颅内外动脉均有狭窄组血Hcy水平显著高于无颅内外动脉狭窄组(P〈0.05);单纯颅外动脉狭窄组血Hcy水平与单纯颅内动脉狭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Hcy正常组相比,高Hcy血症组中颅内外动脉狭窄率增高(P〈0.05)。结论血Hcy水平升高与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密切相关,是颅内外动脉狭窄病变的危险因素,对于颅内、颅外动脉的损伤无选择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颅内动脉狭窄性别年龄的特点。方法总结138例患者病变的性别年龄特点,并分析不同合并疾病对患者的影响。结果中青年组患者颅内动脉狭窄程度明显低于老年组,吸烟、饮酒史明显高于老年组,而老年组合并高脂血症、高血压冠心病者明显高于中青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颅内动脉狭窄程度要明显高于女性,男性不良嗜好比率显著高于女性患者,男女在高脂血症/高血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男性合并冠心病者明显多于女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动脉狭窄好发于中老年男性合并有高血压、冠心病尤其是高脂血症的患者,值得引起一级预防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256层螺旋头颈部CT血管成像( CTA)与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检查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颅外段病变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5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CTA及颈部血管彩超检查结果,分析二者对颈动脉颅外段血管狭窄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以及对斑块检出率的差异。结果 CTA与颈部血管彩超诊断颈动脉颅外段狭窄符合率为73.5%(1138/1548),对轻、中度狭窄诊断有较低程度的一致性(κ值分别为0.01、0.05),对重度狭窄、闭塞诊断有较高程度的一致性(κ值分别为0.34、0.47)。 CTA对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中斑块检出率[11.3%(175/1548)比1.4%(29/1548)]明显优于颈部血管彩超[3.2%(50/1548)比0.3%(4/15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89,P<0.01;χ^2=19.14,P<0.01)。结论 CTA在诊断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颅外段血管狭窄及斑块方面明显优于颈部血管彩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