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6 毫秒
1.
丁莺  海波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8):379-380
<正>维生素D有广泛的生理作用,维持人体组织细胞正常生长发育。维生素D缺乏不但会导致钙的吸收利用降低、佝偻病、骨软化症等,还与肿瘤、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多种慢性疾病的发生有关。本文就维生素D缺乏的主要原因,危害,预防等进行综述。1维生素D缺乏的原因人体绝大部分维生素D是通过阳光照射获得,皮肤内的7-脱氢  相似文献   

2.
徐霁 《江苏医药》2021,47(8):810-814
目的 分析不同妊娠期女性维生素D缺乏的危险因素.方法 维生素D缺乏(血清25-羟维生素D<50 nmol/L)妊娠期女性478例分为妊娠早期组(≤12周,171例)、妊娠中期组(>12周且<28周,139例)和妊娠晚期组(≥28周,168例).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25-羟维生素D浓度.分析不同妊娠期女性维生素D缺乏...  相似文献   

3.
维生素D作为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大量研究表明,女性血清维生素D缺乏较为常见,与不良妊娠结局之间关系密切。维生素D缺乏不仅增加女性流产及早产风险,也会增加妊娠期糖尿病、子痫前期等妊娠期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本文结合最新的研究数据,对维生素D缺乏的现状、维生素D缺乏对妊娠结局的不良影响以及相关机制、预防及治疗等问题进行综述,旨在改善妊娠结局,保障母胎安全。  相似文献   

4.
我国老年人普遍缺乏维生素D,且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差异和地域差异。维生素D缺乏的老年人,不仅骨折风险增加,而且容易发生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和恶性肿瘤等疾病。老年人补充维生素D,常需长期联合以下多种措施,包括增加日光照射,多食含维生素D较多的食物,服用含维生素D的复方制剂、维生素D胶丸、活性维生素D及其类似物,也可选择肌内注射维生素D针剂。在补充维生素D过程中,应注意定期检测血钙和肌酐水平,以便及早发现维生素D中毒。  相似文献   

5.
6.
7.
目的 探讨维生素D对肝硬化患者炎症及肠道通透性的影响。方法 将124例肝硬化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常规治疗相同,观察组给予骨化三醇胶丸(0.25 μg·d-1)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3月炎症指标(TNF-α、IL-6、IL-8)及肠道通透性指标(D-乳酸、内毒素、降钙素原)的差别。结果 2组治疗后TNF-α、IL-6、IL-8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TNF-α、IL-6、IL-8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D-乳酸、内毒素、降钙素原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D-乳酸、内毒素、降钙素原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γ-谷氨酰转移酶和碱性磷酸酶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补充维生素D可改善肝硬化患者炎症指标和肠道通透性,但对肝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
维生素D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作用于骨组织系统,维持人体的钙磷平衡,主要通过与靶器官上维生素D蛋白受体结合发挥生物学效应.近年来研究发现维生素D受体还存在于骨外组织,例如心肌细胞、内皮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维生素D缺乏与心房颤动的发生密切相关,涉及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本文就维生素D缺乏与心房颤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71例NAFLD患者(观察组)和102例健康人群(对照组)血清25(OH)D的浓度,并收集两组人群的基本资料,以173例研究对象25(OH)D浓度四分位数为依据将其分为4个区间,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各区间血清25(OH)D浓度与NAFLD发病的风险。结果:观察组血25(OH)D浓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将观察组患者血清25(OH)D浓度根据四分位数分为4层:12.3~29.4 nmol/L,29.4~34.7 nmol/L,34.7~48.1 nmol/L,48.1~75.3 nmol/L,以第1区间血清25(OH)D浓度在12.3~29.4 nmol/L范围内的患者作为对照,以是否患有NAFLD作为因变量,校正前,第2,3,4区间OR值及95%置信区间(95%CI)分别为0.494(0.347~0.793),0.467(0.317~0.619),0.382(0.223~0.584);校正可能的影响因素后,第2,3,4区间OR值及95%CI分别为0.452(0.391~0.726),0.404(0.309~0.784),0.381(0.219~0.609),且25(OH)D浓度的升高与NAFLD发病风险的下降存在线性相关(χ~2=26.218,P<0.01)。结论:NAFLD发病风险随血清25(OH)D浓度的升高而降低,维生素D可能是NAFLD发病的一项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调查婴幼儿维生素D缺乏情况及探讨维生素D补充对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的影响.方法 378例婴幼儿按月龄分为A组(0-6个月,142例)、B组(7-12个月,168例)和C组(13-36个月,68例).其中,部分婴幼儿近3个月口服不同剂量维生素D 250 IU/d(D组,46例)、300 IU/d(E组,82例)和500 IU/d(F组,171例),79例未补充维生素D(G组).采集婴幼儿指尖血,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25-(OH)D水平,计算维生素D缺乏发生率.结果 婴幼儿维生素D缺乏发生率为21.16%(80/378).B组血清25-(OH)D水平高于A、C组[(72.0±23.2)nmol/L vs.(67.0±24.8)、(55.9±12.4)nmol/L](P<0.05),而维生素D缺乏发生率低于A、C组(13.10% vs.21.83%、39.71%) (P<0.05).D、E、F组血清25-(OH)D水平均高于G组[(63.6±16.9)、(69.9±20.1)、(71.5±27.8)nmol/L vs.(57.2±11.9) nmol/L] (P<0.05),而维生素D缺乏发生率均低于G组[26.09%、21.95%、13.45% vs.34.18%](P<0.05);D、E组维生素D缺乏发生率高于F组(P<0.05).结论 婴幼儿维生素D普遍缺乏,建议补充维生素D500 IU/d,0-6个月和13-36个月的婴幼儿维生素D缺乏情况应予重视.  相似文献   

12.
对1例肝硬化并肝性脑病患者的药学监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例54a男性患者,因肝硬化并肝性脑病、2型糖尿病入院,给予降血氨、保肝、抑酸、抗感染等综合治疗。入院后4d患者出现肝昏迷现象,为及时降低血氨浓度、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临床药师建议增加门冬氨酸鸟氨酸给药剂量,并联合使用精氨酸,之后患者症状好转;考虑到患者对青霉素过敏,对硫普罗宁致过敏反应进行判断和评估,并建议将硫普罗宁换为多烯磷脂酰胆碱;并对双歧三联活菌与双八面体蒙脱石的相互作用给予监测,建议将两药间隔1h服用;结合患者肝硬化病情建议对奥美拉唑的给药剂量进行调整,以减少对肝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3.
肝硬化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国梁  吴萍 《云南医药》1996,17(4):276-277
肝硬化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改变曹国梁,吴萍Thehemorrheologicchangesofthehepaticcirrhosispatients¥CaoGuoliang;WuPing;(KunmingYanAnHospital,650051)Abst...  相似文献   

14.
韩秋玉  韩爱琴  陈林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24):3367-3368
目的:了解秋水仙碱治疗肝硬化患者后肝功能及抗肝纤维化作用。方法:选择本院住院患者60例,根据住院号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结果:秋水仙碱能改善肝功能,防治早期肝硬化。结论:早期肝硬化患者服用秋水仙碱是安全的,在防治肝纤维化方面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青年肝炎、肝硬化患者中肝癌早期诊断的相关因素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沈玲  赵伟  舒伟平  方之勋 《江苏医药》2005,31(6):416-418
目的探讨青年慢性肝炎(CAH)、肝硬化(HLC)患者中肝癌(PHC)早期诊断的相关因素。方法对324例年龄<39岁的青年CAH、HLC、PHC患者进行调查,从家族史、过去史、饮酒史、临床症状、体征、肝功生化指标、AFP、HBVM进行比较分析,并进行相对危险度(OR值)计算。结果(1)PHC组的男女之比4.16∶1;(2)PHC组72.63%的患者合并肝硬化;(3)HLC组,有明确的家族肿瘤史及肝癌史者,发生肝癌的相对危险度(OR)分别为26.78和2.27;(4)PHC组中,16.84%有长期大量饮酒史,OR值为3.78;(5)PHC组AFP( )率68.36%,>400ng/ml者占44.89%,而CAH及HLC组AFP( )率则为12.26%、15.00%,仅0、1.67%(>400ng/ml);(6)HBV感染标记随CAH→HLC→PHC的发展呈递减关系。结论男性青年CAH、HLC是PHC的高危人群;肝炎的病程与反复发作及PHC的发生密切相关;家族肝癌及其他肿瘤史在青年肝癌的发生中相对危险度较高,长期大量饮酒对乙肝病毒确有加速和加重作用,为肝癌的一个促发因素;腹泻是肝癌患者常见的、较早出现的一个临床症状,应引起医务人员重视。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肝硬化患者脾静脉血流与门静脉血流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进行探讨。方法 依据Child-Pugh记分对 76例肝硬化患者分为A级、B级、C级 3个组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对患者的脾静脉、门静脉的内径、时间平均流速进行了检测 ,计算了二者的血流量及其比值。并设置了正常对照组。结果 A级、B级、C级 3个组的脾静脉血流量 (SVF)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多 (P均 <0 . 0 1) ,且B级、C级组的脾静脉血流量较A级组增多 (P均 <0 .0 5 ) ,SVF/门静脉血流量 (PVF)比值 3个组都较对照组显著增高 (P均 <0 . 0 1) ,C级组较B级组升高 (P <0 . 0 5 ) ,且C级组中患者的胃左静脉扩张率高于A级、B级两组 (P <0. 0 5 ,P <0. 0 1) ,血流量增加 (P <0 . 0 5 ,P <0 .0 1)。结论 随着脾静脉血流量的增多 ,SVF/PVF值增大 ,肝硬化患者的食管静脉曲张和出血有升高趋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与乙肝肝硬化(HBV-C)的失代偿期的临床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治疗重点等.方法 对2004年1月至2011年8月确诊的失代偿期PBC患者16例作回顾性分析,并随机选择此时段内16例失代偿期HBV-C患者比较分析其临床表现、生化指标、影像学检查、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等.结果 失代偿期PBC组以GLB、ALP、GGT及D-BIL升高明显,发生胆汁淤积较失代偿期HBV-C组明显.失代偿期PBC组红细胞、血红蛋白下降较失代偿期HBV-C组明显.失代偿期HBV-C组白蛋白下降更明显、PT延长更明显、PLT下降更明显.失代偿期PBC组自身免疫性指标常阳性.结论 失代偿期的原发性PBC治疗应该以激素为主,失代偿期的HBV-C患者治疗仍然应该以抗病毒为主.失代偿期的HBV-C的预后略好于PBC.  相似文献   

18.
姜静 《中国基层医药》2006,13(12):2025-2027
目的 研究肝硬化、肝癌患者免疫状态及相关对策。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通过首测或复测法对17例肝硬化和8例肝癌患者的T细胞亚群、血球蛋白、NK细胞等指标行分组比较。结果 与正常组比对,T细胞亚群和NK细胞的检测,发现CD4、CD4/CD8、NK细胞显著降低(P〈0.05)。组间比较以肝硬化、肝性脑病、肝癌降低顺序排列(P〈0.05),并伴有血球蛋白增高的反相变化。白介素Ⅱ对肝癌治疗可调整其细胞免疫的紊乱。结论 肝硬化和肝癌免疫功能紊乱复杂,但有规律性。研究其规律性对这类肝病的进展、预后和指导治疗均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61例PBC和50例非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自身免疫性肝炎8例,乙型肝炎22例,丙型肝炎10例,酒精性肝炎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①61例患者中女性55例(90.1%),男性6例(9.9%),性别比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61例患者中无症状者35例(57.4%),有症状者26例(42.6%),主要表现为皮肤瘙痒、乏力、消瘦;③61例患者血清抗线粒体抗体100%阳性,和非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④ALP、TBA和r-GT明显升高,而ALT和AST呈轻中度升高,TBil呈轻度升高。结论:PBC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工作者应该加强对患者PBC的认识,重视对血清抗线粒体抗体的检测,尤其是长期原因不明、肝功能异常的女性患者。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学指标在肝硬化并发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3年12月入住我院消化内科的肝硬化患者89例,其中肝硬化并发原发性肝癌(PHCC)23例,单纯性肝硬化(HC)66例。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最终选择5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PHCC组14例,HC组41例)。所有患者均行血常规、肝功能、电解质、凝血指标、甲胎蛋白及肝炎标志物检查。结果 2组患者流行病学资料未见明显差异,PHCC组患者血清AFP水平显著地高于HC组患者(737.89±197.21 vs 54.29±10.08,P=0.003),与HC组患者相比,PHCC组患者AST/ALT比值(1.76±1.05 vs 1.25±0.49,P=0.018)和GGT/ALT比值(6.70±10.92 vs 2.84±3.29,P=0.047)均显著增高。在肝硬化并发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中,AST/ALT的敏感性为64.3%,特异性73.2%(cutoff值1.43);GGT/ALT敏感性为42.9%,特异性为85.4%(cutoff值3.72)。结论肝硬化并发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AFP水平显著升高,联合AST/ALT比值、GGT/ALT比值检测能够提高肝硬化患者并发原发性肝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