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应用椎弓根内固定技术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32例AIS患者,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全部采用插管全麻,一期后路手术,选择性植入椎弓根螺钉,进行侧弯矫形及预弯、旋棒后凸旋转矫形,并选择性节段丰富植骨融合。结果全组病例Cobb角术前平均52°,术后平均16°,矫正率69.2%,随访时间12~22月,平均18月,Cobb角平均17°。结论应用椎弓根内固定技术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矫形力量强大,可以获得一个稳定的、平衡的脊柱系统,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
支具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背部肌肉的肌电图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支具对特发性脊柱侧弯的治疗作用,其机制有动力学矫正和静力学矫正并验证这两种学说。方法选取18例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进行支具治疗8个月, 采集和分析治疗前后患者背部四对肌肉肌电信号的平均方根值、中频值和肌电包络等参数进行分析。结果支具治疗后,Cobb角平均矫正度数为12度,患者肌电幅度增加、中频值降低且背部两侧肌电包络的对称性下降,表明支具矫正脊柱侧弯后,实验对象的背部肌肉已出现肌萎缩,不支持动力学矫正学说。结论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支具治疗8个月后获得了一定的矫形。  相似文献   

3.
潘奇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5):177+179-177,179
目的 观察腰大肌间沟神经阻滞配合臭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2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275例.Ⅰ组采用腰大肌间沟神经阻滞+电疗治疗,Ⅱ组采用臭氧注射+电疗+药物治疗,Ⅲ组采用腰大肌间沟神经阻滞+臭氧注射+电疗+药物治疗.3组均以7 d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 3组病例均进行随访,随访率达100.00%,随访时间3~6个月,平均4.6个月,均无血管损伤和椎间盘炎等并发症发生.Ⅰ组、Ⅱ组临床治愈率、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临床治愈率、总有效率高于Ⅰ组、Ⅱ组,与Ⅰ组、Ⅱ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腰大肌间沟神经阻滞配合臭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电刺激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垒  陈雄德 《贵州医药》1992,16(3):186-187
临床采用电刺激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仅约20年历史。虽然其失败率同支架治疗基本相同,但由于它具有支架治疗所不具有的减轻患者的心理和身体上的负担以及使用简便、无损伤等优点,故该方法逐渐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可能成为有前途的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的保守疗法。概述电刺激脊柱旁肌肉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是 Sherwood 于1844年 seiler(1857年)先后提出。然而在此后的100多年中,再未有人提出这一概念,直到1970年,Dlsen 和 Bobechko才开始动物试验。此后,Bobechko 采用经皮或植入电极装置用于临床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近廿年来,已有不少文章报道,并引起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从1958年到1963年我院中医科采用中药及针灸治疗不妊症200例,其中经治疗后怀孕者60例。兹将病历记录完整的50例作一分析,并将治疗方法加以介绍。一般资料一、病例选择:50例中原发不妊症39例,占78%;继发不妊症11例,占22%。凡婚后两年以上夫妇经常在一起同居而未生育者称为原发不妊症;凡前次生产后未行哺乳,而三年以上未生育者,称之为继发不妊症。二、年龄分布:年龄最小者23岁,最大者40岁(表一)。  相似文献   

6.
不射精症是指阴茎勃起较坚,但在性生活中不能射精,是导致男性不育的一种常见原因。笔者于1971~1982年用隔姜灸、针刺疗法治疗不射精症73例,现介绍如下。一、临床资料:本文73例中,年龄25~30岁者38例,31~35岁者27例,36岁以上者8例;年龄最小者25岁,最大者42岁。73例中伴有其他临床症状者70例,其中绝大部分病例均伴有身寒、怕冷、腰痠、四  相似文献   

7.
为将椎弓根钉棒系统适用于生长发育期特发性脊柱侧弯的治疗,将椎弓根钉与矫形棒之间的连结设计为滑动式,将横向连结杆设计为可滑动,使之可使脊柱生长而延长,用此法治疗23例,对照术前,术后的脊柱Cobb角并统计矫正率。结果表明,23例术前平均角度56.7&;#176;经随访平均13个月,平均正度数50.1&;#176;,矫正率88.3%,椎弓根钉棒上纵向平均滑动0.8cm横向连结杆平均延长0.2cm,结论:滑动式椎弓根钉棒系统用于矫治脊柱侧弯畸形不限制脊柱的生长,不需植骨融合,使生长发育的脊柱侧弯得到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8.
<正>脊柱侧弯尤其是特发性脊柱侧弯常常于青少年时发病,由于此期正是生长发育第2个高峰期,对于cobb′s角大于40°的病例,其畸形往往会逐渐加重,需要进行外科手术矫形干预。以往采用哈氏棒或CD装置矫正畸形,以及近期的全椎弓根螺钉矫形内固定,不得不进行内固定调整或翻修以适应个体的身高增长。近些年来我们使用板棍系统(PRSS)进行后路矫形内固定治疗青少年脊柱侧弯,其特有  相似文献   

9.
中药配合脑活素、针刺治疗36例脑出血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扬聪 《海峡药学》2000,12(1):77-78
笔者从1994年1月~1998年12月用活血化瘀药复方丹参、活血通脉胶囊为主,配合脑活素、针刺治疗脑出血36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小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头颅CT扫描或腰穿确诊为急性脑出血者,列为观察对象。对治疗未满3d而自动出院者,不计在内。33例为本院的住院病人,3例为院外家庭治疗病人1.2 一般资料 本组36例中男28例,女8例;年龄最大76岁,最小48岁,平均56岁。CT头颅扫描20例,其中基底节区出血者13例,丘脑出血者3例,颞叶出血者2例、珠网膜下腔出血者2例、腰穿检查为血性脑脊液者16例,出血病灶最大者6.8cm×3.2cm,最小者1.8c…  相似文献   

10.
整理近年来运用推拿手法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的相关文献,手法包括卧位牵顿手法、杠杆定位手法、三小定点手法、后伸侧扳手法、平衡正脊手法、平乐平脊手法、倒悬推拿手法等.推拿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症临床疗效显著、患儿痛苦小、依从性好,但仍存在如采用各式手法细节缺乏明确的量化值、治疗效果具有不稳定性、各手法之间的疗效缺乏比...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Providence夜用型支具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采用Providence夜用型支具治疗的19例AIS女性患者为P组,采用Boston全天佩戴型支具治疗19例的AIS患者为B组,随访18个月.每6个月复查1次,去除支具摄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结果P组治疗前后Cobb角分别为(29.8±4.1)°和(18.5±2.1)°,B组治疗前后Cobb角分别为(30.5±4.0)°和(20.1±2.3)°,两组治疗前后的Cobb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组与B组的矫正率分别为37.9%和34.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组的依从性、合并症、心理状况和社会适应情况均优于B组。结论Providence夜用型支具治疗Cobb角〈35。的腰段、胸腰段的AIS可取得满意效果,依从性好,正确的临床应用能有效避免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广州市荔湾区青少年脊柱侧凸的患病率。方法 2011年7月~2012年1月对荔湾区8351名7~15岁在校中小学生进行了脊柱侧凸普查,应用脊柱侧凸两检法(体检、X线照片),体检阳性或可疑阳性者到医院照脊柱全长正侧位X片,采用Cobb法测量,Cobb角≥10°诊断为脊柱侧凸。结果一检阳性结果 175名(2.1%),二检阳性为85名(1.02%),男性31名,女性54名,男∶女患病率比为1∶1.76,其中特发性脊柱侧凸81名,占95.3%,先天性侧凸3名,神经肌肉源性1名。结论荔湾区中小学生脊柱侧凸发病率为1.02%,通过普查,可以早发现、早诊断青少年脊柱侧凸,及时选择适当方法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3.
王燕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9):2914-2915
目的:探讨小儿特发性脊柱侧弯矫形术的手术配合.方法:本组患儿30例,在全麻下经脊柱后路行椎弓根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术的手术配合.结果:30例患者均矫正,术前Cobb's角平均76.8度,术后23.6度,平均矫正53.2%.结论:良好的手术配合对手术成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徒手胸椎椎弓根螺钉置人技术治疗青少年脊柱侧凸的方法及安全性。方法从2006年11月至2009年1月对31例青少年脊柱侧凸患者行矫形手术,术前均对畸形脊柱进行CT加密扫描.测量进钉点至椎体前缘的深度、进针角度、椎弓根直径和椎体的旋转角度.根据测得数据确定椎弓根螺钉置人的深度和方向.徒手应用全椎弓根螺钉棒系统进行后路矫形内固定手术,所有患者术后进行X线成像、CT扫描评估螺钉位置,并对其进行随访。从而评价本技术的准确性安全性。结果共置入胸椎椎弓根螺钉149个,通过胸椎CT扫描评价149枚置入畸形胸椎的螺钉位置。共有8枚螺钉(5%)有中等程度皮质穿破,即螺钉部分在椎弓根壁皮质之外.没有相应神经症状。术后跟踪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2.7个月,未发现任何与置入的胸椎椎弓根螺钉相关的神经、血管或内脏并发症。结论严格遵循步骤,逐步置入胸椎椎弓根螺钉的徒手技术在治疗青少年脊柱侧凸中具有可靠的安全性。熟悉解剖并结合CT扫描.术前准确测量对手术成功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新型肱骨远端解剖型锁定接骨板(DHP)的临床使用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7月~2010年10月使用DHP治疗且获得随访的肱骨远端骨折患者11例,骨折AO分型:A型1例,B型3例,C型7例,均采用切开复位DHP固定,术后不附加外固定,第2天开始功能锻炼。采用Mayo肘关节评分标准(MEPS)及X线片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随访12~22个月,平均16个月。11例患者骨折均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16周,无内固定失效或骨折再移位。10例均无肘关节疼痛,1例有轻微疼痛,前臂旋转功能同健侧一致,肘关节屈伸活动平均79°(10°~130°),屈曲平均108°(60°~130°),伸直平均25°(0°~80°)。MEPS评分平均91分(60~100分),其中,优9例,良1例,中1例,优良率为90.9%。结论 DHP对于较高位的肱骨髁上部分粉碎骨折、低位的关节面的粉碎骨折,以及合并骨质疏松的肱骨远端骨折均能够达到满意的固定效果,允许早期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股方肌带蒂肌骨瓣移植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股骨颈骨折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对本院65例青壮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髋关节后外侧切口,进行股骨颈切开复位,空心加压螺钉固定,股方肌带蒂骨瓣植骨,观察受伤至手术的时间,骨折部位及粉碎程度,术后是否早期负重与骨折愈合及股骨头坏死的关系。结果经过6~60个月的随访,功能评定按Harris评分标准,优42例,良18例,优良率为92.3%,骨折全部愈合,愈合率为100%,愈合时间为6~12个月,平均8个月,5例股骨头缺血坏死(其中1例为陈旧性骨折),股骨头坏死率为7.7%。结论青壮年不稳定型股骨颈骨折能给予及时有效的复位、内固定及股方肌带蒂肌骨瓣移植(提供了充足的血供),并给予正确的康复指导,可以提高骨折愈合率,减少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发生率。本术式不失为基层医院治疗青壮年不稳定型股骨颈骨折非常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综合疗法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5年1月~2011年12月诊治的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86例的临床资料,在实施手术治疗的同时,配合抗骨质疏松药物,并且行个性化的康复、选择性制动等综合治疗.结果 术后随访平均18个月,骨折愈合的平均时间为4.5个月,骨质疏松与术前比较,Singh指数增加1度20例,无变化66例,术后髋关节功能的优良率为86.46%.结论 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选用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能够有效防治骨质疏松,促进骨折愈合,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行双侧同期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双侧膝关节疾患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5年3月至2009年1月23例双侧同期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病例,其中骨性关节炎18例,类风湿关节炎5例。23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56个月,平均38个月,采用纽约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标准(HSS)评定临床疗效[1]。结果术前评分平均31分,术后平均89.4分;关节活动范围(range of motion,ROM)术前平均76°,术后平均105°;手术效果评定:优34膝(73.9%),良9膝(19.6%),可3膝(6.5%),差0膝,手术优良率93.5%。所有患者术后在疼痛、关节功能、活动度、畸形及稳定性方面均有明显改善,无一例发生感染。结论双侧同期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是治疗双侧膝关节疾患的有效方法,临床疗效显著,并发症的发生率亦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退行性腰椎侧凸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自2000年1月至2007年6月本院收治的17例退行性腰椎侧凸患者的临床资料,5例采用单纯椎管减压术,12例行椎管减压加后路矫形内固定融合术。观察手术前后Cobb角,腰背痛的改善率。结果术后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均有明显改善。术前Cobb角平均26.5°,术后Cobb角平均7.8°。随访12~36个月,平均18个月,术后神经功能改善,未见矫正明显丢失。结论手术治疗退行性腰椎例凸能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和畸形矫正效果。  相似文献   

20.
陈晖  阚世廉 《天津医药》2015,43(9):1044-1046
目的 评价氨甲环酸 (TXA) 在青少年脊柱侧凸后路融合固定手术中控制出血量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因青少年脊柱侧凸行后路融合固定术的患者 93 例, TXA 组 43 例, 术中使用 TXA (先给予 1 g 负荷剂量, 然后按 100 mg/h 维持剂量给药), 对照组 50 例, 术中未使用 TXA 或其他抗纤溶药。比较 2 组的术中及术后临床指标。结果 TXA 组术中失血量低于对照组[ (703±176) mL vs (1 143±389)mL], 术后引流量低于对照组[(145±75)mL vs (278±95) mL]。TXA组患者术中自体血回收量低于对照组[(241.0±109.1) mL vs (372.7±123.0)mL], 回输量也少于对照组 [ (189.6±84.1)vs(302.1±96.0) ]。未见明显并发症。TXA组无输异体血者, 对照组1例输异体血400 mL。结论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后路固定融合手术中静脉应用TXA可以有效减少术中失血和输血量, 不增加术中及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