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症肌无力单纯延髓肌型2例误诊病例报告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例1,患者,女.76岁.因发卢困难、发音不清1月入院。病史:患者1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声困难、发音不清.1周后逐渐出现轻度饮水呛咳和吞咽困难。曾在我院门诊予头部MRI检查提示双侧脑室旁、放射冠及顶叶见异常多发点状信号灶。T1WI为低信号.T2WI为略高信号。1个月以来构音不清逐渐加重。既往有10余年高血压史,无心脏病史.无糖尿病史。神经系统检查:额纹对称.闭目良好.双瞳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眼球各方向运动好.无眼震,伸舌居巾.咽反射消失。四肢肌力正常.肌张力正常。浅、深感觉正常。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反射正常.腱反射正常.未引出病理反射。  相似文献   

2.
1 病例报告 患者女,66岁,右利手.因"步态不稳、构音不清7个月,加重半个月"于2019-08-19入院.2019-01-08出现步态不稳、构音不清,伴头晕、视物不清、饮水呛咳,无二便失禁.曾就诊于作者医院,行头颅M RI检查示中脑下部急性脑梗死,中脑下部导水管前方小脑上脚交叉处呈T1WI等信号,T2WI、T2 Fl...  相似文献   

3.
病例资料患者男性,56岁,面部感觉异常伴头晕近2年。右侧肢体无力,伴言语不清7个月。影像学表现MRI表现见图1。图1A为脑桥左侧病灶,T1WI呈低信号,T2WI呈中央高信号、周围低信号,提示海绵状血管瘤伴出血可能大;图1B为延髓左侧异常信号灶,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的MRI表现。方法  14例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出现脑部症状后 1~ 3天内 (活动期 )及病情稳定后 (静止期 )行颅脑MRI检查 ,并分析MRI表现。结果  (1)活动期MRI表现 :8例 (A组 )T2WI呈现较大的或许多点状大小的高信号 ,多分布于深部脑白质 ,T1加权图像不明显 ,亦无对比增强。 3例 (B组 )T1WI和T2WI信号接近 ,强化明显 ,病灶较大 ,边界欠清 ,主要分布在额叶 ,颞叶 ,小脑 ,皮层下白质及深部白质。 3例 (C组 )额叶 ,枕叶 ,桥脑T2WI显示高信号病灶 ,T1WI表现相应部位低信号 ,3组相比 ,P <0 .0 1。 (2 )静止期MRI表现 :与活动期相比 ,3组静止期病灶皆缩小 ,边界清晰 ,T1WI信号降低 ,T2WI信号升高 ,强化减弱 (A组P <0 .0 1,B组与C组P <0 .0 5。结论 系统性红斑狼疮性神经系统病变形式多样 ,颅脑MRI对SLE脑病有较高敏感性 ,结合临床可以早期确诊并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5.
<正>1临床资料患者,男,72岁,半年前发现右侧颈部肿物,近期进行性肿大,经抗炎治疗无效,遂于2014年3月16日到我院检查。查体:右侧颈部肿物,大小约4 cm×2 cm。颈部MR(2014年3月18日):右侧颈总动脉后方可见结节样异常信号,T1WI呈稍低及低信号,T2WI呈稍低、稍高及高信号,边界不清,直径约2.1 cm2.6 cm,相应水平右侧颈静脉显示不清,右侧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性,38岁。主因多笑2月余,言语不清、饮水呛咳1月余,行走不稳4d,于2012年4月17日入当地医院就诊。患者于入院前2月余无明显诱因出现不能控制的发笑,未就诊;入院前1月余出现言语不清、左侧口角流涎、吞咽困难、饮水呛咳,且双侧下肢沉重。当地医院头部MRI检查显示,双侧额叶、脑桥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扩散加权成像(DWI)高信号;头部磁共振动脉血管造影术(MRA)未见明显异常,拟诊为"脑梗死"。予以对症治疗,但症状仍呈渐进性加重,一周后出现眼神发呆、胡言乱语、迷路,复查头部MRI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儿童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SPNET)的影像学特点.方法 对8例经病理学检查证实的SPNET患儿(19个月~4岁)的影像学资料(6例CT,2例MRI)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肿瘤位于额叶4例、颞叶3例、颞顶叶1例,呈囊实性6例、实性2例;呈类圆形7例、不规则形1例;边界清楚7例、不清1例;有钙化3例,均未见出血.CT或MRI增强后肿瘤实性区中度强化,囊性区无明显强化.MRI显示肿瘤实性部分呈T1WI稍低或等信号、T2WI稍高信号,信号不均匀;囊性区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结论 SPNET的影像学特点为病灶多位于额、颞叶,呈囊实性、类圆形,边界清楚,无出血;增强扫描肿瘤实性区有中度强化.  相似文献   

8.
多序列MRI在超急性/急性期脑出血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超急性/急性期脑出血多序列MRI信号强度的动态表现。方法:采用立体定向自体血脑内注入法建立犬脑出血模型10只,分别于脑出血后0.5h、3h、6h、24h、72h进行多序列T1WI、T2WI、T2*WI和DWI的动态MRI扫瞄。结果:0.5~72h血肿区T2*WI、DWI和ADC图表现为血肿中心极低信号,3~48h血肿边缘T2WI出现特异性的低信号薄环。72h血肿区T1WI、T2WI均为高信号,是常规MRI诊断脑出血的典型表现。结论:多序列动态MRI扫描对诊断超急性/急性期脑出血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MRI清晰度提高,垂体大腺瘤在MRI T1WI序列、T2WI序列及T1WI增强序列中出现一些较特殊的影像学征象逐步被重视,如:毛刷征、海绵征、条索征等。垂体大腺瘤T1WI序列上出现略高信号与略低信号交替,形似条纹或毛刷样的毛刷征,可预示早期垂体腺瘤卒中;T2WI序列上出现多发斑点样高信号形似海绵的海绵征,可能与肿瘤病理类型密切相关;而T1WI增强序列上出现束带状高信号的条索征,似乎与肿瘤内血管关系密切。但是,这类MRI征象极少被描述,各自机制及临床意义尚不明确。本文就其研究进展进行文献综述。  相似文献   

10.
磁共振成像对脑静脉畸形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各种方法对脑静脉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本院6例脑静脉畸形病例,均进行过磁共振T1WI、T2WI扫描,其中部分病例做过DWI、T2FLAIR、MRA、MRV、T1WI增强扫描及DSA. 结果幕上4例,幕下2例,T1WI、T2WI表现:引流静脉均为流空的低信号,深髓静脉为细条状长T1、长T2信号.其中1例DWI引流静脉及深髓静脉区域低信号;1例T2FLAIR引流静脉流空的低信号,深髓静脉高信号;2例MRA均阴性,但MRV显示深髓静脉汇入引流静脉;2例TIWI增强扫描:深髓静脉呈轮辐状汇入引流静脉;1例DSA:动脉期阴性,静脉期见典型的"海蛇头"征.结论 磁共振能明确诊断脑静脉畸形,T1WI增强扫描及MRV均较敏感,DSA为诊断脑静脉畸形金标准.  相似文献   

11.
脑海绵状血管瘤21例影像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对21例脑海绵状血管瘤的MRI、CT影像特征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21例均行MRI常规扫描,7例增强扫描,20例共有29个结节状或圆形病灶,分别呈T1加权像(WI)、T2WI高或低混合信号,T1WI稍低信号、T2WI高信号,T1WI、T2WI均高信号,T1WI、T2WI均低信号;1例6个病灶呈散在分布圆点形,T1WI、T2WI均低信号。14例行CT检查,显示17个病灶,均为较高密度病灶或不均匀稍高密度。结论脑海绵状血管瘤的MRI显示信号具有特征性,多数脑海绵状血管廇结合MRI及CT检查可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获得性肝性脑部变性的临床与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确诊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临床疗效及预后。结果5例患者临床表现均有认知能力下降,帕金森病综合征2例,构音不清2例,精神异常、舞蹈病和共济失调各1例。头颅MRI检查5例双侧苍白球对称性T1WI高信号,2例中脑红核对称性T1WI高信号。治疗后1例病人有好转,3例病人无明显变化,1例病人病情恶化。结论获得性肝性脑部变性是一种发病机制不完全清楚且治疗困难的临床综合征,其特异性的MRI表现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垂体卒中的临床和MRI特征。方法:分析13例垂体卒中患者的临床和头MRI资料。结果:76.9%的患者卒中前无垂体瘤表现,84.6%的患者发病前无明显诱因。典型临床表现为头痛、呕吐及视力障碍等。MRI检查发现,瘤内出血8例,表现为T1WI等信号合并高信号,T2WI像为高信号;肿瘤内坏死3例,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出血合并坏死2例,表现为T1WI高低混杂信号,T2WI高信号。结论:垂体卒中临床表现多样,易漏诊误诊。MRI检查结合临床,对诊断和选择治疗方案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头部放疗诱发的海绵状血管瘤(radiation-induced cavernous hemangioma,RICH)是一种相当少见但逐渐得到认识的放疗后遗症,主要见于儿童.本文报道我院2012年1月收治的1例第四脑室RICH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对该病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进行讨论,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病例报告 患者男,28岁.2012年1月因"头痛1个月,加重5d"入院.头部MRI示:第四脑室内一实性肿块,在T1WI、T2WI上均表现为高低混杂信号,呈"桑葚状";T1WI上病灶周围有不完整低信号环;增强扫描,轻度增强;脑室系统轻度扩大(图1a,b).查体:双侧视乳头水肿,双上肢指鼻试验(+),双下肢跟膝胫试验(+),闭目难立征(+)向左倾,四肢肌力5级.  相似文献   

15.
梯度回波T2*成像在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MRI的梯度回波T2^*成像(GRE-T2^*WI)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12例SAH患者进行CT和MRI的比较分析,MRI常规使用T1WI、T2WI、FLAIR和GRE-T2^*WI.结果(1)急性期SAH患者,48 h内MRI检查FLAIR和GRE-T2^* WI均可见异常信号,而T1WI、T2WI检出率分别为66.6%和50.0%;(2)亚急性期(发病7~20 d),CT已为阴性,MRI的T1WI、T2WI和FLAIR均不敏感(检出率为0~25.0%),GRE-T2^* WI仍可见信号丢失;(3)不典型SAH,腰穿显示阳性结果,CT和MRI的FLAIR序列均为阴性,GRE-T2^*WI可有阳性发现.结论MRI可应用于急性和亚急性SAH的诊断,其中GRE-T2^* WI是诊断SAH最敏感的序列,且对亚急性期和不典型SAH的诊断优于CT.  相似文献   

16.
1 病历摘要(图1) 女,60岁;因阵发性意识丧失伴全身抽搐4次于2011年3月入院.查体:神经系统无明显阳性体征.头部CT示:右侧颞叶一团状高密度影,大小约5.5 cm×3.7 cm×5 cm,内见结节状致密影,轻度占位效应.头部MRI显示:右侧颞叶内一类圆形信号异常,T1WI及T2WI均以不均匀低信号为主,内可见斑片状及结节状等T1、长T2信号,病灶边界清楚,增强扫描结节状病变明显强化.术前诊断考虑颅内肿瘤伴钙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6h4例、6-24h14例、1-7d8例)进行常规MRI(T,flair,T2WI,T2flair)检查以及DWI检查,并由计算机算出表观扩散系数(ADC)图.结果:发病<6h的4例患者常规MRI未见异常;DWI均出现高信号;ADC均为低信号.发病6h-7d的22例患者MRI T2 WI均为高/稍高信号,T1 flair均为低/稍低信号;DWI均为高信号;ADC均为低信号.结论:DWI能在超早期显示急性脑梗死的病灶,对急性脑梗死有着非常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脑内神经元及神经元神经胶质混合性肿瘤的MRI表现。方法 结合复习文献,尝试对3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内神经元及神经元神经胶质混合性肿瘤病例的MRI影像学特点进行分析。MRI检查采用GE Signa扫描机。31例病理结果,神经节胶质瘤11例,中枢神经细胞瘤15例,神经节细胞瘤3例,小脑发育不良性节细胞瘤2例。结果 神经节胶质瘤MRI表现T1加权像为低信号囊性闭快,T2加权像均为高信号。局部灰白质界限不清。注射Gd-DTPA后,囊壁及结节增强为主。中枢神经细胞瘤MRI可见T1WI呈不均匀等信号团块混杂有低信号,T2WI:部分为等信号,部分为高信号。注射Gd-DTPA:表现为非均匀增强。神经节细胞瘤MRI表现质子密度像或T2WI为等或稍高信号。T1WI为低信号。小脑发育不良性节细胞瘤MRI显像可见病变在T1WI为黑色,而在T2WI为白色,注射造影剂后无增强。病灶条纹状,边界清楚,无水肿。结论 神经元及神经元胶质混合性肿瘤为一类较少见的神经系统肿瘤,其最终诊断仍取决于组织学。但该类肿瘤的影像学表现中部分病例具有一定特点。根据这些特点,结合临床表现,有益于在术前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9.
病例报告 患者,女,27岁.因"头晕、呕吐3个月伴视物模糊20 d"入院.检查:神清语利,GCS 15分.眼底检查见双侧视乳头水肿.脑神经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头部CT、MRI示第四脑室肿瘤伴梗阻性脑积水.肿瘤边界不清,瘤周有轻度水肿,CT为等低密度,MRI T1WI为等低密度,T2WI为高密度,有散在强化,见图1.  相似文献   

20.
病例资料 患者女性,30岁.因双下肢无力于1997年来我院就诊,颈胸腰椎及头部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示腰1~3椎体水平椎管内长条状短T1长T2混杂信号占位,脂肪抑制序列呈不均匀低信号;颈胸段脊髓中央管及蛛网膜下腔、左侧侧脑室前角见条状或点状短T1高信号,在T2WI呈高信号,较T1WI信号有所衰减,脂肪抑制序列呈极低信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