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目的:提高对肾上腺髓性脂肪瘤的认识和诊断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肾上腺髓性脂肪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诊断和治疗经验。结合B超、CT和MRI检查,术前25例均明确诊断。25例患者均行肿瘤切除,手术方式15例患者采用了经腰入路,4例采用胸膜外腹膜外胸腹联合入路,6例行腹腔镜手术。结果:肿瘤均完整切除,病理证实为肾上腺髓性脂肪瘤,随访无复发。结论:肾上腺髓陛脂肪瘤是罕见的良性肿瘤,多数可通过影像学明确诊断,手术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提高肾上腺髓性脂肪瘤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4年来诊治的8例。肾上腺髓性脂肪瘤资料,腰腹痛4例,无症状经体检发现4例,合并糖尿病1例、高血压3例、肥胖3例,术前经B超、CT、MRI检查以特征性影像表现确诊,行肾上腺及肿瘤切除术治疗。结果 8例术后病理检查均明确为肾上腺髓性脂肪瘤,与术前诊断相符,术后恢复好。结论 肾上腺髓性脂肪瘤的术前依靠B超、CT、MRI检查均能确诊。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肾上腺髓性脂肪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肾上腺髓性脂肪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诊断和治疗经验。18例病例中,11例无症状,5例有腰部疼痛不适,2例血压增高。B超、CT或MRI诊断17例,1例误诊为肾上腺错构瘤。肿瘤发生于左肾上腺区10例,右肾上腺区8例。开放性手术12例,腹腔镜手术6例。结果 18例患者的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60~220 min,平均130 min。术中出血10~700 mL,平均80 mL。1例患者因失血较多(700 mL)输血400 mL,其余患者术中及术后均无输血。患者住院4~10天,平均6天,术中及术后均无手术并发症。肿瘤直径5~10 cm,术后病理检查证实均为肾上腺髓性脂肪瘤。术后随访6个月~5年,无肿瘤复发。结论 肾上腺髓性脂肪瘤多无特异性临床表现,术前诊断主要依赖于影像学检查,病理检查方可确诊,手术切除预后良好。腹腔镜手术创伤小、疗效满意,是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肾上腺髓性脂肪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分析 9例肾上腺髓性脂肪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 ,随访 6个月~ 8年。结果  9例患者中有高血压病史 4例 ,腰背部胀痛不适 2例 ,均为体检或检查相关疾病时B超偶然发现 ,术前CT、MRI诊断为肾上腺髓性脂肪瘤 ,术后均经病理检查证实。结论 肾上腺髓性脂肪瘤无特异性临床表现 ,CT或MRI的特异性影像即可诊断 ,对瘤体较小的无症状者可随访观察 ,对瘤体较大、生长迅速或有压迫症状者应施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提高对肾上腺髓性脂肪瘤的认识及诊治水平。方法 总结16例肾上腺髓性脂肪瘤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例,女10例。5例有腰腹部酸痛,其中2例合并高血压,11例无自觉症状。诊断主要依靠B超、CT和MRI。结果 15例行手术治疗,术后随访3—6年,未见肿瘤复发。1例因肿瘤小、无任何症状而未手术,随访至今。结论 肾上腺髓性脂肪瘤的诊断需影像学检查,对肿瘤较大、潜在生长并有出血危险者应予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肾上腺髓性脂肪瘤的临床特点,以提高临床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肾上腺髓性脂肪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诊断和治疗经验。结果 2例患者瘤体均经手术完整切除,并经病理学检查证实为肾上腺髓性脂肪瘤。术后患者经内分泌检查均在正常范围。结论肾上腺髓性脂肪瘤的诊断主要依靠B超、CT和MRI,确诊需经病理学检查证实,手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对肾上腺髓样脂肪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上腺髓样脂肪瘤患者的诊断经验,其中重点介绍超声声像图特点。结果:肿瘤均经手术完整切除,并经病理检查证实为肾上腺髓样脂肪瘤。术后患者经内分泌检查均在正常范围。结论:肾上腺髓样脂肪瘤的诊断主要依靠B超、CT和MRI,超声因其价格便宜、无辐射及无损伤而在诊断中占据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肾上腺髓质脂肪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总结分析我院1994年1月-2009年1月18例肾上腺髓质脂肪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8例术前均行B超与CT检查.B超示肾上腺区示包膜完整.边界清晰,回声均匀或不均匀的强回声肿块.CT检查见接近脂肪密度的实质性占位病变.18例中右侧14例,左侧3例,双侧1例,15例无症状,1例有腰部不适,2例血压增高;开放性手术15例,后腹膜腔镜手术3例;肿瘤直径2.0~8.5 cm,术后病理检查均证实为髓质脂肪瘤;18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15年,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肾上腺髓质脂肪瘤患者临床表现无特征性,影像学检查是诊断的主要依据,单纯肿瘤切除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肾上腺骨髓脂肪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1988-1998年收治的15例髓脂脑瘤病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肾上腺骨髓脂肪瘤为无功能的良性肿瘤,瘤体增大或其内部有出血时可产生症状,多为腰部或上腹部胀痛感;CT示肾上腺区近水样、脂肪密度或低密度实性肿瘤,B超示边界清楚的强回声或低回声肿块;病理示瘤组织由脂肪和骨髓组织构成,骨髓组织为多少不等的原始或不同成熟程度的髓细胞和各种血细胞。12例行11助间切口,3例行12肋缘上切口手术治疗。结论:CT和B超检查可为髓脂脑瘤的诊断提供可靠依据;手术治疗是最佳治疗方法,常用11肋间切口,而以肋缘上切口为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肾上腺髓样脂肪瘤的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1996年1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24例肾上腺髓样脂肪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4例患者全部接受手术治疗,其中开放手术10例,腹腔镜手术切除14例。术后病理诊断为肾上腺髓样脂肪瘤,1例伴肾上腺皮质球状带增生。术后随访1~3年,肿瘤无复发。结论 CT和MRI是肾上腺髓样脂肪瘤术前诊断的主要方法,肿瘤直径≥4 cm,具有内分泌功能,有症状的患者应尽早手术,手术方式以腹腔镜手术为首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提高肾上腺髓脂瘤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肾上腺髓脂瘤的临床资料.10例有腰背部疼痛症状,3例出现腹部包块.除2例肾上腺髓脂瘤破裂出血者误诊为肾错构瘤外,其余16例经CT或MRI确诊.结果¨例行肾上腺肿瘤切除术,其中3例行后腹腔镜手术,术后均病理证实为肾上腺髓脂瘤.4例未手术.结论肾上腺髓脂瘤诊断需靠CT或MRI检查.所有病例均应行肾上腺内分泌功能检测.对直径小于4 cm的无功能肿瘤可随访观察,对直径大于4 cm的肿瘤均应手术切除.后腹腔镜手术是一种较好的选择,但对巨大髓脂瘤或髓脂瘤急性出血仍应行开放手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肾上腺髓样脂肪瘤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例肾上腺髓样脂肪瘤的临床、病理及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例肾上腺髓样脂肪瘤中,右侧6例,左侧1例。CT表现为含脂肪成份的混杂密度肿块,边界清晰、光滑,增强扫描肿块内脂肪区域无强化,软组织成份有强化。术前有6例明确诊断,1例误诊为右肾上极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结论:CT扫描对本病的定位和定性诊断具有重要价值,为目前明确诊断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3.
肾上腺髓质脂肪瘤的诊断和治疗(附1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肾上腺髓质脂肪瘤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肾上腺髓质脂肪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有关文献。结果12例均经病理证实为本病。CT扫描为肾上腺区脂肪样低密度类圆形肿块,内见散在点状或索条状较高密度影,增强瘤体内较高密度区轻度强化。术后随访0.5~3年,未见肿瘤复发。2例高血压者术后血压恢复正常。结论肾上腺髓质脂肪瘤患者临床表现和体征无特征性,影像学检查是其诊断的主要手段,开放或腹腔镜下肿瘤切除为主要治疗方法,体积较小、无症状者可保守治疗,密切观察随访。该病一般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治疗肾上腺髓性脂肪瘤的手术治疗经验和临床疗效。方法1I例肾上腺髓性脂肪瘤患者,其中男6例,女5例;年龄23~63岁;左侧4例,右侧7例;术前均经超声、cT和CT增强扫描等检查确诊,均接受后腹腔镜肾上腺髓性脂肪瘤切除术。结果本组患者均手术成功;平均手术时间(88±12)min,出血量(65±10)ml,术后住院天数(7±1.5)天;肿瘤最大径4~8.5cm,平均5.6cm;术中、术后无并发症出现,术后病理结果证实为肾上腺髓性脂肪瘤;随访6—48个月,未见肿瘤复发。结论后腹腔镜肾上腺髓性脂肪瘤切除术具有安全、有效、创伤小、疗效确切、并发症少和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是治疗肾上腺髓性脂肪瘤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5.
江必成 《宁夏医学杂志》2003,25(12):725-726
目的 分析肾上腺髓样脂肪瘤的cT特征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收集我院1994—2003年间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5例肾上腺样脂肪瘤病例的CT及临床、病理资料。结果5例肾上腺髓样脂肪瘤术前CT明确定位、定性诊断。5例共5个肿块,以右侧多见。CT表现为类圆型肿块,边界清楚,密度不均,大部分为低密度脂肪,部分瘤边缘见点状钙化斑。结论CT扫描能明确诊断,为首选方法。可以清楚显示肿瘤的位置及瘤内成分与瘤周组织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分析肺隔离症(pulmonary sequestration,PS)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知和诊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至2020年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收治的16例PS患者的临床、影像及病理资料。结果 16例患者中,男性10例(62.5%),女性6例(37.5%),年龄22~66岁,平均年龄(47±12)岁。PS临床症状无特异性,主要表现为反复咳嗽、咳痰、发热及咯血。胸部CT检查表现为圆形及团块状的实性肿块影8例,囊状或蜂窝状影5例,片状致密影2例,梭形致密灶1例,术前经增强CT结合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确诊11例、误诊5例,误诊率为31.25%。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其中15例(93.75%)接受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1例(6.25%)接受开胸手术,术后均恢复良好。病变组织的病理学表现为肺组织发育不良,肺泡间隔呈迷路样,围成不规则蜂窝状囊腔改变,囊腔内见分泌物;周围慢性炎症反应与纤维化,可见畸形或者闭塞性的动静脉血管。结论 PS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容易误诊,增强CT和CTA有助于术前诊断;治疗方法常为外科手术切除,术后病理表现为肺组织发育不良,呈慢性炎性反应伴纤维化;病理学改变需与慢性阻塞性肺病、支气管扩张症等疾病鉴别。  相似文献   

17.
肾上腺髓脂瘤的CT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