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优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血管疾病是危害人类生命与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在世界范围内平均发病率为(140~200)/10万,患病率为(500~740)/10万,死亡率为(50~100)/10万,是目前人类疾病的三大死亡原因之一,存活者中50%~70%病人遗留瘫痪、失语等严重残疾,据国家卫生部统计我国发病率约为(100~300)/10万,仅1997年我国因脑血管病死亡者居首位,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248例中风病住院患者,在恢复期采用针灸、针灸配合中药、针灸配合中西药的治疗效果,分别进行了临床资料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纯针灸治疗具有时间短、见效快,有效率高的明显优势,对早日解脱患者痛苦、减轻经济负担,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王学平  辛勤  米海娟 《陕西中医》2013,(11):1483-1483
目的:观察中风疼痛汤治疗中风后半身疼痛的疗效。方法:将82例中风后半身疼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卡马西平治疗;治疗组选用中风疼痛汤(桃仁、红花、当归、延胡索、鸡血藤、丹参、陈皮、半夏、白芥子、枳壳、白芍、甘草、全蝎、蜈蚣)治疗;疗程10d;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风疼痛汤具有活血化瘀、养阴祛风通络之功效,治疗中风后半身疼痛具有明显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14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的疗效。方法 :采用中医辨证论治方法 ,将 1 42例中风病患者辨为肝阳暴张、痰热蒙窍、痰湿风闭、气虚血瘀、痰瘀阻络、肝肾亏虚、元气败脱等 7型 ,发病初期西医对症处理 ,恢复期配合针灸、按摩、功能锻炼。结果 :总有效率 95 .7%。提示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疗效明显优于单纯中医或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5.
徐延宁 《四川中医》2003,21(8):46-46
目的:观察180例缺血性中风中草药为主治疗的疗效。方法:根据中医辨证施治,运用复方中草药水煎内服加常规西药治疗,并与单纯西药治疗对照。结果:中药治疗临床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6.65%、87%。结论:根据中医辨证,灵活运用中草药,加服抗凝及软化血管药物,能减少血粘度,增加血流量,改善微循环,促进侧支循环的建立.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6.
我们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参注射液及活血通腑中药治疗出血性中风5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中药鼻溶栓剂治疗中风及缺血性血管疾病6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郎宜男  卢芳 《中医杂志》2005,46(1):41-41
第三批全国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卢芳教授采用鼻腔栓剂治疗中风及缺血性血管疾病,经临床观察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中风为临床常见的疾病,经过积极救治后,常常遗留有半身不遂、言语不利、口眼歪斜等症状,给患者的生活带来很大的不便和痛苦,祖国医学对此类病症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具有独特的临床优势,近年来还开展了大量实验研究,为此,笔者对部分治疗中风后遗症期的临床文献进行了分析,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谭继林  曹首国 《陕西中医》2002,23(2):132-133
目的 :观察活血化瘀治疗中风的疗效。方法 :以中风通脉包煎剂 (丹参、泽兰、丹皮、葛根、川芎等 )为基础方分型治疗 ,配合静滴清开灵、复方丹参注射液。结果 :总有效率为 84.6 %。提示 :中风早期应用活血化瘀剂及复方丹参注射液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中药熏洗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165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1年~2003年,我科收治中风偏瘫患者165例,均经临床和头颅CT、MRI确诊。其中男87例,女78例;年龄46~79岁;脑出血69例,脑梗死96例;伴糖尿病者26例;伴高脂血症者121例;126例患者有肢体运动功能障碍,伴麻木者61例,伴疼痛者43例,肢体水肿者19例;首次发病者109例,复发者56例;病程10天~7月。  相似文献   

11.
晓高 《家庭中医药》2006,13(6):54-55
林兰教授1963年毕业于上海中医药大学医疗系,至今从医40余年。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导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内分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内分泌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糖尿病医疗中心主任。从事以中医为主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内科杂症。糖尿病及并发心、脑、肾、肢体等血管病变及甲状腺疾病等内分泌专业的医疗、科研、教学工作。先后承担国家“九五”、“十五”攻关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课题多项。荣获国家重大科技成果乙等奖和中国中医科学院、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北京市科技成果奖多项。1991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005年被提名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2006年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戴新建 《陕西中医》2003,24(8):695-696
目的 :观察活血类中药配合西医疗法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 :1 0 0例缺血性中风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 5 0例和对照组 5 0例 ,治疗组在西药治疗基础上服用桃红四物汤 ,对照组采用西药常规治疗。结果 :经临床验证中药桃红四物汤治疗缺血性中风总有效率为 90 % ,西药对照组总数有效率为 70 % ,两组疗效比较 ,有显著性差异 (P<0 .0 1 ) ,两组病人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在治疗前无显著差异 (P>0 .0 5 ) ,治疗后比较 ,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 ,差异具有显著性(P<0 .0 5 )。提示 :本方法具有益气养阴 ,活血通络作用  相似文献   

13.
韩锡平 《陕西中医》1997,18(9):391-391
采用中风脑康宁丸(丹参、当归、全蝎、黄芪、穿山甲、地龙等)配合西医治疗缺血性中风48例,总有效率93.8%。提示本方能改善脑循环,增加脑流量。  相似文献   

14.
综合康复疗法治疗中风18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文仲 《陕西中医》2003,24(2):130-131
目的 :观察综合康复疗法治疗中风的疗效。方法 :应用保持正确体位 ,加强功能锻练肢体按摩 ,针刺、中药及综合康复疗法治疗中风 1 82例。结果 :总有效率97.2 %。结论 :在急性期保持正确的卧床体位很重要 ,一旦病情稳定 ,应及时加强功能锻炼和患肢按摩 ,同时结合针刺和中药治疗 ,才能取得理想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笔者采用中药足浴及耳穴贴压辅助治疗中风后抑郁症50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育阴潜阳醒脑法治疗急性中风195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育阴潜阳醒脑之法组方,配合脱水、抗感染等治法,治疗急性中风195例。其中显效92例,有效86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91.3%。并提示急性中风不宜过用苦燥伤阴之品和不宜过早使用活血重剂。  相似文献   

17.
张月珍  刘玉梅 《陕西中医》1996,17(11):485-485
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中风160例,并设对照组100例进行观察,总有效率分别为97.5%和87%。提示本方法对本病有缓解症状,改善体征,建立大脑缺血区侧枝循环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冰硝散外敷联合中药塌渍治疗中风后肩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入承德市中医院2019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中风后肩痛患者68例,利用患者入院顺序奇偶数分布实施分组,每组各34例,传统组给予推拿手法治疗,研究组则在推拿手法治疗同时给予患者冰硝散外敷及中药塌渍进行治疗,对照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评估治疗后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及运动功能情况,统计患者肌力恢复情况。结果本次研究中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及肌张力优良率显著更高,Fugl-Meyer及Barthel评分显著更高,此4项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冰硝散外敷联合中药塌渍治疗中风后肩痛患者疗效确切,可改善患者肌力,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有助于患者尽快康复,可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9.
袁有才  高碧峰 《陕西中医》2011,32(10):1295-1297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化痰方联合西药治疗中风先兆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益气活血化痰方(党参、丹参、姜半夏、三七粉、生大葱等)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9%,对照组69.4%,治疗组优于西药对照组。结论:益气活血化痰方联合西药治疗中风先兆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0.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偏瘫7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精华 《山西中医》2008,24(1):23-24
目的:观察西医治疗基础上配合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确诊的脑梗死、脑出血后遗症患者78例,应用补阳还五汤随证加减配合西医常规治疗,30天1个疗程,观察患者肢体、语言功能恢复情况.并设常规治疗78例为对照组.结果:治疗组基本痊愈31例,显效34例,好转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3.6%;对照组基本痊愈26例,显效34例,好转6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84.6%.结论:西医常规治疗配合补阳还五汤对中风偏瘫功能恢复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