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了解海南省高校本科生生殖健康知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有针对性的生殖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调查方法、问卷调查方式,对海南省4所本科院校4 097名在校生进行生殖健康相关知识横断面调查.结果 本科生生殖健康知识的总体知晓率为26.6%(1 035/3 891),不同性别、年级、专业、恋爱情况学生的总体知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32.575,130.957,132.517,29.855,P值均<0.01).生殖健康知识的总得分为(45.30±19.18)分,女生高于男生(t=6.22,P<0.01),医学专业高于非医学专业(t=15.132,P<0.01),高年级高于低年级(F=51.224,P<0.01),现在或曾经有恋人的高于无恋人的学生(t=5.621,P<0.01).性别、年级、专业和恋爱情况是影响大学生生殖健康知识得分的主要因素(β值分别为-0.109,12.339,-0.245,-0.076,P值均<0.01).结论 海南省高校本科生生殖健康知识知晓率普遍较低,应有针对性地加强大学生的生殖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2.
王琰  张云  刘晶  马淳  陈晶 《疾病控制杂志》2011,15(6):500-502
目的 了解吉林市医学高校大学生乙型病毒性肝炎相关知识知晓程度、个人行为及对乙肝知识需求状况,为医学院校的乙肝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吉林市2所医学高校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共调查1 014人,收回有效问卷973份.15项知识型问题中有8项各年级正确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项问题不同院系大学生正确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仅3项问题农村和城市学生回答正确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15项个人行为及可能接触史中有4项农村和城市学生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学生对于乙肝相关知识最需要了解的是乙肝的预防措施和传播途径.结论 医学高校各年级不同院系大学生在乙肝相关知识知晓程度方面存在差异,应针对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特点制定相应的健康教育内容;同等重视农村和城市学生乙肝健康教育对控制乙肝在校园中的传播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女大学生对避孕知识认知度,为正确开展在校女大学生性知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有益帮助。方法整群抽取三所不同类型高校一二年级女生,对2 228名学生就避孕相关知识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不同专业的在校女大学生避孕知识知晓率比较低,在如果有性生活是否采取避孕措施、避孕知识、避孕的方法、紧急避孕措施、终止妊娠的方法、怀孕的症状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12 P=0.015;χ2=46.586P=0.000;χ2=17.892 P=0.000;χ2=16.350 P=0.000;χ2=13.567 P=0.001;χ2=6.017 P=0.049),文科女大学生总体认知度较差;一二年级女生除了在紧急避孕措施知识点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05,P=0.005)外,其余相关知识知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一二年级女大学生对避孕知识认知度差异小,且认知度不高。结论女大学生对避孕知识认知度不高,不同专业的女大学避孕知识了解程度不同,亟待加强高校女生性知识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烟台市不同类型大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认知现况,为高校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方法采取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烟台市4所不同类型高校623名大学生艾滋病相关认知、态度等进行问卷调查。同时开展健康教育干预措施,对比健康教育前后大学生对艾滋病认知情况。结果烟台市不同类型高校大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认知存在差异。财经类院校的学生认知程度相对较低(68.15%),而医学类院校的学生认知程度最高(82.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取干预措施后,烟台市不同类型大学生艾滋病认知程度均有所提升,尤其是医学类院校的学生总体知晓率提高了13.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财经类院校的学生总体知晓率提高了1.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烟台市不同类型院校的大学生在艾滋病认知上存在差异,财经类院校的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认知相对薄弱,应多关注此类专业大学生的艾滋病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5.
目的 调查某企业员工健康知识和职业卫生知识知晓率和卫生需求情况,为企业开展工作场所健康促进提供基础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调查441名员工健康知识和职业卫生知识认知、行为生活习惯、健康知识和职业卫生知识需求等情况。 结果 员工对健康概念和吸烟对健康有影响的知晓率较高,分别为87.5%和94.1%;艾滋病传播途径的知晓率最低,为44.4%。不同岗位员工对成年血压正常范围、慢性病预防措施和艾滋病传播途径知晓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生产人员知晓率相对较低。文化程度越高的员工对成年血压正常范围、高血压是否有症状、慢性病预防措施和艾滋病传播途径的知晓率也越高(P<0.01)。不同岗位员工对职业病防治法、职业病可预防、毒物进入人体途径知晓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生产人员知晓率不全是最低的。文化程度越高,对"职业病可预防"的知晓率越高,对《职业病防治法》的知晓率反而越低(P均<0.01)。员工的吸烟率为35.7%,男性吸烟率高于女性吸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员工对膳食平衡、传染病防治、体育锻炼、慢性病防治知识和职业卫生知识的需求较高。 结论 一般健康知识的知晓率有随学历而提高的趋势,而职业卫生知识的知晓率和岗位以及学历没有必然的联系。应加强慢性病、艾滋病防治等的健康教育,提高员工健康水平;加强对全员尤其是对管理人员的职业卫生知识宣传和教育。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某高校在校大学生艾滋病预防知识的健康教育干预效果进行评价,为提高大学生艾滋病预防知识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某高校442名不同专业的在校大学生,通过以班级为单位发放宣传册的方式,对442名学生进行健康教育.采用问卷(传播途径、预防措施、基础知识等)在干预前后进行调查,评价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前医科学生得分最高(74.82分),文科学生得分最低(65.4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传播途径、预防措施、基础知识的得分方面,理科、医科、工科学生在干预后均较干预前有显著改善(P值均<0.01).文科学生仅基础知识项得分在干预后明显提高(P<0.01),而传播途径、预防措施得分无明显改善(P>0.05).结论 健康教育能够提高大多数在校大学生的艾滋病预防知识水平.应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不同接受取向,采用不同的重点宣传手段,以强化健康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7.
赵伟  范舒云  梁海峰 《中国校医》2014,28(1):13-14,16
目的了解高校大学生传染病及公共安全知识行为状况和进行健康教育干预,针对干预效果寻求有效方法途径。方法对在校一年级选修健康教育课程的不同专业388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干预后再次进行问卷测试并对结果分析。结果艾滋病等传染病知识知晓率在健康教育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公共卫生安全相关知识认知情况及相关态度、行为形成情况,测试前后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学校传染病的发生、流行与学生健康防病知识和健康行为方式有着重要的关联;公共卫生安全知识、行为健康教育效果良好;尝试开展的突发事件和紧急救治方面知识,学生表现出了较高的兴趣。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在校大学生的常见传染病的知晓率,以便为开设大学生公共卫生知识课程和学校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某高校不同专业、不同年级1 195名在校大学生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知识问卷调查,并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在校大学生甲型H1N1流感防治知识总体知晓率为71.04%,对常见传染病的知晓率为74.34%,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不同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8.80%的大学生希望获得更多传染病相关的知识,电视和网络是大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结论大学生对传染病基本知识的认知整体状况较好,但还存在部分问题,应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需要加强对大学生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健康教育和宣传。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云南地区高校女大学生的生殖健康状况进行调查,为该地区制定相关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选取云南地区4所高校不同专业女大学生2 853名,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生殖健康知识及生殖健康现状等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研究对象对生殖健康相关知识掌握欠缺,不同专业学生的恋爱情况、白带情况及会阴护理等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对避孕等知识存在误区,母亲文化程度是影响学生生殖健康知识掌握程度的有意义因素(P0.05)。结论云南地区高校女大学生对生殖健康存在很大误区,需要加大学校的职能,加强对生殖健康知识的宣传,为女大学生提供必要的生殖健康服务。  相似文献   

10.
谈学灵  沈小林 《中国学校卫生》2012,33(11):1311-1314,1317
目的 了解成都市在校大学生生殖健康知识、态度、行为及教育需求情况,为提高大学生的生殖健康状况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法,应用自行设计的“在校大学生生殖健康调查问卷”对随机整群抽取的成都市5所高校1 116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仅1.0%的学生了解我国重点防治的性病,学生对于HIV的传播途径认知较好(83.1%).69.9%的学生赞同婚前性行为或视情况而定,74.7%的学生能接受大学生发生性行为或视情况而定.21.1%的学生发生过婚前性行为,70.0%的学生每次性行为都采取避孕措施,自己或性伴侣发生过意外妊娠的占9.4%.97.1%的学生认为高校有必要开展生殖健康教育.结论 大学生生殖健康知识知晓率较低、性态度宽容、性行为发生率较高,对生殖健康教育有较强的需求.  相似文献   

11.
怀化市一大学新生生殖健康知识现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大学新生的生殖健康现况,探索在大学生中进行生殖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方法随机抽取入校后2周的274名新生进行问卷调查,所有资料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入校前接受过医学教育(中专)的学生对生殖健康的知晓率明显高于受过普通高中教育的学生。生殖健康知识的来源前者选择最多的是学校教育,后者选择最多的是书刊,两者选择最少的都是家庭教育。结论医学生的生殖健康知识知晓率明显高于普通高中学生。大学期间仍应继续采取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淮南市高校学生对结核病认知情况并进行干预效果分析,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等有关部门开展大学生防结核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从淮南市五所高校中随机抽取3 500名学生,调查学生对结核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通过不同干预途径进行防治教育干预,并分析干预效果。结果 学生普遍喜欢通过前往医院见习,学习结核病相关知识(75.70%);经过教育干预后,结核病核心知识总体知晓水平从干预前的50.32%提高到干预后的87.33%(χ2=10 929.34,P<0.001)。结论 淮南市高校学生对结核病核心知识知晓率有待提高,通过对高校学生采取不同方式的防治教育干预,学生普遍对结核病核心知识知晓率有所提高,有关部门和学校应该从根本上改变大学生对于结核病的认知,落实各项防治原则,学生们自身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加强锻炼,从而降低结核病发病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北京市大学生婚前性行为影响因素,为高校开展学生生殖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北京市6所高校1187名在校未婚大学生进行生殖健康知信行的问卷调查,统计分析采用单因素分析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187名调查对象中,有性行为者占13.80%。有性行为者对紧急避孕措施的知晓率最高(87.10%),其次为安全套的使用时机(85.81%),能够准确计算出安全期最低(44.44%),这3项的知晓率均高于无性行为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性行为者能够接受婚前性行为(65.22%)、未婚同居(85.63%)和未婚先孕(32.50%)的比例均高于无性行为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性别、年级和对非婚性行为的态度是大学生婚前性行为的影响因素,男生发生性行为的比例高于女生(OR=3.5),大二、大三、大四学生和研究生发生性行为的比例均高于大一学生(OR分别为6.2,4.7,8.5,9.2),可以接受非婚性行为者发生性行为的比例高于不可以接受者(OR=11.8)。结论有必要在高校普遍开展针对不同性别和年级学生的生殖健康教育工...  相似文献   

14.
石河子大学学生性与生殖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与评价大学生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的模式、内容和效果,为高校性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干预研究的方法,对石河子大学2000级新生2437名进行为期2a的性健康教育(包括专题讲座、同伴教育、主题班会和咨询服务等),并在教育前后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结果通过教育,干预组学生的性与生殖健康的知识、态度、观念和行为有了明显的提高和转变,总的回答正确率由干预前的48.32%上升到71.06%,提高了22.74个百分点。结论对大学生进行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干预是可行的,且效果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上海市在校一年级大学生生殖健康知识、态度和需求状况,为开展大学生生殖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应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上海市某高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调查对象对生殖健康一般知识和其他性传播疾病的了解欠佳,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认知较好,参加过生殖健康教育讲座的学生仅在少数知识点上的知晓率高于未参加者,差异不明显。大学生选择获取生殖健康知识方式的前三位是:健康讲座、健康咨询和短信。结论大学生生殖健康知识水平不全面,针对大学生对生殖健康教育的需求,教学内容需要不断改进,学校可以采用讲座、咨询和短信的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生殖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6.
马震 《中国健康教育》2011,(12):898-901
目的了解北京市大学生生殖健康的现状及知识需求情况,为高校开展生殖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对北京市2所高校1053名大学生进行匿名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对避孕知识、艾滋病预防知识了解较少,但对艾滋病3大传播途径认知较好,10.5%的大学生赞成在校期间发生性行为,10.3%的大学生有过性行为,其中每次采用避孕措施的占30.6%。92.1%的大学生希望了解生殖健康相关知识,希望获取生殖健康相关知识的途径依次是学校的健康教育(64.6%),报刊杂志、书籍(56.2%),网络(45.0%),仅有21.2%的大学生主动寻求过生殖健康相关知识。结论北京市大学生避孕知识认知较低,部分大学生对性态度宽容且有无保护性性行为,他们普遍对生殖健康教育有需求,应在大学生中开展生殖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医务人员参与大专院校健康课堂对在校女大学生生殖健康影响的促进作用。方法选择3186名在校女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分析在校女大学生对生殖健康的需求、了解程度及了解途径,并有目的的开设生殖健康教育课程。结果 3186名女大学中74.54%的学生对生殖健康知识有所了解,主要途径为电影及网络。开设医务人员参与健康课堂后,女大学生生殖健康认知、婚前性行为危害、掌握避孕节育知识、女性生殖系统疾病、性病艾滋病防治知识(92.12%、92.97%、74.23%、84.06%、88.26%)明显高于开设健康课堂前。结论大学女生对生殖健康的认识有待加强,开设医务人员参与大专院校生殖健康课堂可提高生殖健康认知水平。  相似文献   

18.
某高校大学生生殖健康知识认知及需求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大学生对生殖健康内容及性传播疾病的认知及需求情况,以便开展有针对性的青春期生蔓殖健康教育.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整群抽取的广东商学院2006级和2008级335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7.6%的学生能完全正确回答生殖健康内容,2.7%的学生能完全正确回答性传播疾病名称,31.0%的学生能完全正确回答艾滋病传播途径;86.3%的学生知道艾滋病可通过不洁性交、输入被污染的血液及血液制品和母婴途径传播.女生、城市和低年级的学生对性病/艾滋病知识正确回答率高于男生、农村和高年级学生.大学生生殖健康知识主要来源于父母、电视、杂志、互联网和朋友.大学生对生殖健康教育的需求排在前3位的是性生理、性心理、安全性行为等内容;希望学校生殖健康教育采取的主要形式是健康小册子、讲座和课堂授课.结论 青少年的生殖健康教育亟待加强.应根据年轻人生殖健康的需求,采用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健康教育,保证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中学生殖健康教育对大学新生安全套使用自我效能及意向的影响,为生育力保护相关干预活动和政策制定提供证据。  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北京市3 001名大学新生进行安全套使用自我效能及意向问卷调查。使用χ2检验、t检验和方差分析进行差异比较,采用多元线性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安全套使用自我效能和使用意向的影响因素。  结果  北京市大学新生在中学接受生殖健康教育报告率为65.11%(1 954名);生源地为城市的大学新生在中学接受生殖健康教育报告率为71.11%(1 216名),高于生源地为非城市的新生(59.36%)(P < 0.05)。中学接受生殖健康教育的大学新生,联合国大会艾滋病特别会议指标总分[(4.22±0.90,4.05±0.98)分]、安全套使用自我效能总分[(24.64±5.34,23.09±4.93)分]和安全套使用意向(82.44%,70.88%)均高于中学未接受生殖健康教育的新生(P值均 < 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中学接受生殖健康教育的大学新生安全套使用自我效能总分比未接受过生殖健康教育新生高(β=1.21,95%CI=0.79~1.63,P < 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中学接受生殖健康教育的大学新生安全套使用意向高于未接受过生殖健康教育新生(OR=1.63,95%CI=1.33~2.01,P < 0.01)。  结论  在中学接受生殖健康教育可以提高大学新生安全套使用自我效能和意向,有助于大学生安全性行为的实施,对生育力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利用多媒体开展大学生预防艾滋病教育讲座效果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多媒体健康教育讲座对大学生艾滋病相关问题的知、信、行的影响,探索适合在大学生中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方法借助多媒体对大学生开展艾滋病相关知识讲座,并对教育前后学生的艾滋病、性病知识得分以及艾滋病相关信念、态度、行为得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教育后艾滋病基本知识回答正确率较教育前明显提高(P<0.01),教育后艾滋病相关信念、态度、行为明显改善(P<0.05或P<0.01)。教育前艾滋病基本知识得分为(22.4±4.35),教育后得分为(27.4±3.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87,P<0.01)。教育前艾滋病相关信念、态度、行为的得分为(10.2±3.57),教育后得分为(15.1±3.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67,P<0.01)。结论利用多媒体开展艾滋病相关知识讲座,对提高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以及信念、态度、行为方面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