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6,8-二氟喹诺酮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抗菌活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寻找高效、广谱的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设计合成了洛美沙星衍生物3个,N_1-苄基-6,8-二氟喹诺酮类化合物6个,所合成的9个化合物未见文献报道,其结构经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及质谱确证。初步体外抑菌试验显示,N_1-苄基喹诺酮类化合物活性较低,洛美沙星衍生物均有较好的抗菌活性,但比盐酸洛美沙星活性低。  相似文献   

2.
3,3-二甲基吲哚啉是一个很重要的合成中间体,在近些年的研究中,一些包含此结构的分子在很多方面表现出良好的生物活性,例如作为去甲肾上腺素抑制剂[1]、抑菌剂[2]、非甾体类的雄性激素调节剂[3]等,并且它的合成方法也被广泛的报道[4-5]。根据电子等排体原理,3,3-二甲基-7-氮杂吲哚啉类也许会有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3,6-二氧代-2,3,5,6-四氢-吡唑[3,4-e]骈1,2,4-三嗪(Ⅰ)和3-氧代-6-硫代-2,3,5,6-四氢-吡唑[3,4-e]骈1,2,4-三嗪(Ⅱ)的合成及其化学性质。 3,5-二氧代-2,3,4,5-四氢-1,2,4-三嗪-6-羧酸乙酯(Ⅲ)与P_2S_5在吡啶中,100℃反应24小时,主要得到C_5单硫代的Ⅳ(61.3%),及少量的C_3和C_5双硫代的Ⅴ(21.5%)。该反应过程中,未发现C_3单硫代的3-硫  相似文献   

4.
将瑞士乳杆菌(Lactobacillus helveticus)中的N-脱氧核糖转移酶II的基因(ntd)克隆到大肠杆菌BL21(DE3)中,构建原核表达系统,成功地得到一株大量表达N-脱氧核糖转移酶II的菌株PND。以异丙基硫代半乳糖苷(IPTG)作为诱导剂,该重组菌可大量表达N-脱氧核糖转移酶II。在此酶作用下,以5-杂氮胞嘧啶和脱氧胸苷为底物,生成胸腺嘧啶和目标产物5-杂氮-2’-脱氧胞苷。最佳反应条件为:底物浓度均为2 mmol/L, 20 mmol/LTris-HCl缓冲液(pH为7.1),  相似文献   

5.
目的 在苯并吡喃酮和其3位取代苯基、酯基和羟甲基之间插入双键或三键结构,或将异黄酮类化合物的3’-或4’-氨基与去甲斑蝥素形成酰胺结构,以发现抗肿瘤活性更强的异黄酮类化合物。 方法 以丹皮酚和甲酸乙酯为原料,经多步反应制得关键中间体3-碘-7-甲氧基苯并吡喃酮(5),再经Heck coupling反应和Sonogashira coupling反应分别制得3位有双键和三键取代基的目标化合物;经Suzuki coupling反应制得3’-或4’-氨基化合物,并与去甲斑蝥素反应制得酰胺目标化合物;通过1HNMR、MS和IR方法确定目标化合物的结构。选择人结肠癌细胞株HCT116和人肝癌细胞株SMMC 7721为实验瘤株,以姜黄素和大豆异黄酮为阳性对照测定体外抗肿瘤活性。 结果 设计合成的17个目标化合物均有一定的体外抗肿瘤活性,其中化合物7b和7e的活性较好,与对照品姜黄素的IC50值相当, 明显优于对照品大豆异黄酮的IC50值。 结论 在苯并吡喃酮和其3位取代苯基、酯基和羟甲基之间插入双键或三键不会降低目标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可能会提高其抗肿瘤活性;但将异黄酮类化合物的3’-或4’-氨基与去甲斑蝥素形成酰胺似乎对提高其抗肿瘤活性没有多大帮助。  相似文献   

6.
以6,8-二取代香豆素-13-羧酸为侧链酸,用酰氯法与7-ADCA、7-ACA、7-ACT、7-ACD缩合,合成了15个6,8-二取代香豆素-3-甲酰胺头孢菌素衍生物(Ⅵ)。经葡聚糖凝胶Sephade LH20和离心薄层层析分离精制,得到纯品。初步的体外抑菌试验结果表明,化合物Ⅵ_4、Ⅵ_6、Ⅵ_8、Ⅵ_(11)、Ⅵ_(15)对金黄色葡萄球菌26003和八叠球菌有中度和中度以上的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7.
以2位烃基取代乙酸为起始原料,与烯丙基氯反应成酯后,在氢化钠的催化作用下进行C1aisen重排反应得到4—戊烯酸类化合物,再经酯化和C1aisen重排反应得到2—烃基—2,2—二烯丙基乙酸类化合物,4步反应收率为15.4%一53.5%。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氮杂环卡宾钯催化的Suzuki-Miyaura偶联反应,合成一系列联苯类化合物及异黄酮类化合物.方法 将设计合成的氮杂环卡宾钯配合物作为催化剂,以芳基硼酸、卤代芳烃为底物,分别考察催化剂用量、反应溶剂和碱等影响因素,确定最优反应条件,在最优条件下催化合成含联苯类及异黄酮类化合物中药活性成分,分离纯化得到目标产物.结果 设计合成了1个氮杂环卡宾钯配合物,将它作为催化剂,筛选出了催化Suzuki-Miyaura偶联反应的最优条件:以氮杂环卡宾钯配合物(0.001 mmoL)作催化剂,无水乙醇为溶剂,K3PO4(1.5 mmoL)为碱,反应温度为80℃,反应时间为4h,在空气中直接反应.在最优条件下,催化合成了7个联苯类化合物及7个异黄酮类化合物,结构均通过MS、1H NMR和13C NMR进行了表征.结论 本文设计合成的氮杂环卡宾钯配合物催化活性高,合成条件温和,后处理操作简单.本研究对含联苯类和异黄酮类化合物中药活性成分的全合成、半合成或者结构修饰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合成二芳(杂)甲硫基乙酰胺类化合物,寻找具有中枢兴奋活性的新型化合物。方法:以异烟酸为原料,经Friedel-Crafts反应、还原、取代、酯化、胺解和氧化等反应合成二芳(杂)甲硫基乙酰胺类化合物(8a~8t)。用小鼠自主活动实验评价其中枢兴奋活性。结果:合成了20个目标化合物,结构经ESI-MS、1H NMR、IR和元素分析确证。药理学实验结果表明,化合物8a、8b和8g能增强健康小鼠的自主活动(P<0.05)。结论:二芳(杂)甲硫基乙酰胺类化合物具有较强的中枢兴奋活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合成了14种新的对,对’-双(3,3-二烃基-1-三氮烯基)-3,4-二苯己烷衍生物。它们系将对,对’-二氨基-3,4-二苯己烷经重氮化后与相应的胺类偶合而成。所合成的化合物经抗动物肿瘤试验,结果表明:外消旋对,对’-双(3,3-二甲基-1-三氮烯)-3,4-二苯已烷(化合物Ⅸ)对L_(615),L_(7712)小鼠白血病有较明显的效果,对Lewis肺癌和B_(16)黑色素瘤亦有一定抑制作用;内消旋对,对’-双(3,3-二甲基-1-三氮烯)-3,4-二苯己烷(化合物Ⅰ)只对Lewis肺癌稍有抑制作用。其余的三氮烯衍生物均无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1.
合成了四种结构类型的苯并恶唑化合物共15个:测试了它们的红外吸收光谱,以及它们在DMF中的紫外吸收、荧光发射和激光发射光谱。苯基取代物的荧光量子产率在0.64~0.66,无激光性能。其余的化合物荧光量子产率都大于0.70,在最大吸收波长下的激光转换效率为2.5~5.9%。  相似文献   

12.
7-羟基异黄酮衍生物的合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设计并合成7-羟基异黄酮的衍生物。方法:以苯乙酸、间苯二酚为原料,经傅克反应、环化、酰化、酯化反应制备目标化合物。结果与结论:所合成的4个化合物经IR、1H-NMR及元素分析确证结构,均未见文献报道。  相似文献   

13.
由于3,4′,7-三羟基和4′-7-二羟基黄酮为心血管药舒管通的主要成分,4′-羟基醚化后的异黄酮类化合物抗缺氧活性增强,为此本文用查尔酮法,酰氯法,和选择性的醚化法合成了4′-β-羟基乙氧基黄酮和3-β,γ-二羟基丙氧基黄酮醇和它们的中间体,共10个化合物,均未见文献报道。 经查尔酮法合成以下化合物:  相似文献   

14.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研究Ⅱ──苯丙二醇胺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活性测定王如斌,彭司勋,华维一。中国药物化学杂志,1995;5(1):1根据β-阻断剂的化学结构,设计合成了12个苯丙二醇胺类化合物;其中11个未见文献报道,它们的化学结构均经红外光谱、核磁共振、...  相似文献   

15.
以1,8-萘酐为原料,经过氯化(重量产率82%)、缩合(71%)、还原(90%)、环构(98%)、亚酰胺化等反应步骤,合成了苯并氧杂蒽-3,4-二酸酐及其八种衍生物。提出了引入不同基团时,衍生物色光的变化趋势,并研究了其衍生物在聚酯纤维上的染色应用性能。结果表明:所得的染样具有强烈的绿色荧光,且色泽鲜艳,耐升华牢度一般为4—5级,耐晒牢度最好的可达5级。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以葛根素为原料,通过过碘酸氧化反应,采用三种不同的方法合成中间体化合物8-甲酰基-4,′7-二羟基异黄酮,且对三种方法进行比较。方法:通过收集国内外有关文献进行参考,选择出适合8-甲酰基-4,′7-二羟基异黄酮的合成路线。结果与结论:通过对三种合成方法的比较,认为方法三是最为合适的合成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寻找新型靶向抗肿瘤小分子。方法:通过高通量筛选得到先导物,合成其衍生物,采用MTT法对衍生物的体外抗肿瘤活性进行测试,并通过细胞周期实验、体外抗 HCT116细胞(p53-/-)活性实验以及免疫共沉淀实验探索其可能的抗肿瘤作用机制。结果:化合物9对 HCT116细胞抑制活性达到9.382μM、化合物1对MCF7细胞抑制活性达到3.636μM、化合物7与化合物10对 HepG2细胞的抑制活性分别为6.677μM和8.746μM,均优于阳性药 Nutlin-3a 与5-Fuorouracil。并推测出衍生物抗肿瘤作用机制为 p 53-MDM2相互作用。结论:1,4二羰基化合物具有良好的体外抗肿瘤活性,其作用机制为p 53-MDM2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为了寻找高效低毒的抗肿瘤药物,本文合成了四种不同结构的含2,8,9-三氧杂-5-氮杂-1-硅杂双环〔3,3,3〕十二烷的5-氟尿嘧啶衍生物,它们的化学结构均经核磁共振谱、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元素分析予以证实。  相似文献   

19.
目的本文对氮杂环类化合物的反应进行研究。方法 N-甲基六氢吡啶及托品酮与溴乙腈反应制得季胺盐溴化N-甲基-N-腈甲基六氢吡啶和溴化N-甲基-N-腈甲基托品酮,得到的季胺盐在四氢呋喃中与过量氢化钠反应。结果前者反应得到甲基转移的产物,后者发生Hofmann消除反应。结论溴化N-甲基-N-腈甲基六氢吡啶在氢化钠作用下,首先发生甲基转移反应,进而与四氢呋喃中的不纯物过氧化氢物产生的甲酸酯反应生成化合物2-六氢吡啶基-2-腈基-丙醛。阿托品化合物在氢化钠作用下是首先发生Hofmann消除反应,进而环合生成化合物3-氨基-1-甲基-2,7,8,8a-四氢-环庚吡咯-4-酮。  相似文献   

20.
异黄酮类化合物F11抗癌活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研究经结构修饰后的异黄酮类化合物F11是否具较好的体外、体内抗癌活性.方法 采用MTT法,以5,7,4'-三羟基异黄酮(genistein, GEN)作为对照,研究化合物F11对Hela细胞的抗增殖作用;采用荷瘤裸鼠模型,以GEN和环磷酰胺作为对照,研究化合物F11在体抗癌效应.结果 MTT实验结果显示,在相同的作用浓度下,F11处理组Hela细胞形态异常改变,死细胞明显增多,细胞存活率显著低于GEN作用组(P<0.05).荷瘤动物实验结果表明与GEN相比,F11对Hela细胞裸鼠移植瘤的生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1),效果与环磷酰胺相当,且未观察到毒副反应.结论 异黄酮类化合物经过特定结构修饰,可显著增强其抗癌效应,有值得进一步研究开发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