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探讨胸部CT影像学(MSCT)引导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TBNA)联合液基细胞学(LCT)技术在诊断纵隔淋巴结肿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2015年4月间在宝鸡市中心医院224例行胸部CT检查发现纵隔淋巴结肿大病例,均行TBNA检查,总结穿刺结果,评价该技术的诊断价值和安全性。结果①224例患者经TBNA检查7个部位共394组淋巴结,TBNA穿刺成功788针(96.10%)。②190例恶性肿瘤患者中,TBNA结果阳性180例(94.74%),其中64例患者TBNA结果是惟一病理学依据。③44例TBNA阴性患者中,除12例经过TBNA确诊为结节病外,其余经开胸手术确诊,2例为淋巴瘤,8例为纵隔淋巴结转移癌,22例阴性。在纵隔淋巴结肿大诊断中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94.76%,100%和95.54%。④64例患者行肺癌根治术,以术后淋巴结病理结果为参考,TBNA判断肺癌纵隔淋巴结分期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是96.05%,100%,96.51%,100%,76.92%。⑤小细胞肺癌TBNA的阳性率高于非小细胞肺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10.24,P<0.01)。直径≥3 cm淋巴结TBNA的阳性率稍高于<3 cm淋巴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为1.72,P>0.05)。结论MSCT引导TBNA联合LCT技术在诊断纵隔淋巴结肿大中敏感度、准确度等均大大提高,且安全易行,值得基层医院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李亚洁  陈凯 《临床荟萃》2015,30(10):1159
目的 探讨经支气管针吸活检(TBNA)对肿大纵隔淋巴结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行胸部CT检查发现纵隔淋巴结肿大患者224例,均行TBNA检查,评价该技术的诊断价值和安全性.结果 ①224例患者经TBNA穿刺394组淋巴结,共820针,穿刺成功788针,成功率96.1%(788/820).②恶性肿瘤患者190例,TBNA结果阳性180例,其中64例患者TBNA结果是惟一病理学依据.③64例确诊非小细胞癌患者接受了肺癌根治术,共穿刺172组淋巴结,以术后淋巴结病理结果为参考,判断TBNA在肺癌纵隔淋巴结分期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是96.1%、100%、96.5%.④小细胞肺癌TBNA的阳性率高于非小细胞肺癌(P<0.01);直径≥3 cm淋巴结TBNA的阳性率稍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TBNA对纵隔淋巴结诊断有很大帮助,且安全易行,值得基层医院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液基细胞病理检测(LCT)结合经支气管针吸活检(TBNA)对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2013年12月在宝鸡市中心医院96例行常规电子支气管镜检查经组织学确诊的并最终行手术切除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病例,术前均行TBNA纵隔淋巴结分期,穿刺物分别行常规涂片(CS)法与LCT法处理,所有患者行肺癌根治切除术及淋巴结清扫术,分析LCT法检测结合TBNA在NSCLC术前纵隔淋巴结转移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 96例患者经TBNA检查7个部位共258组淋巴结,TBNA穿刺成功519针(96.29%,519/539)。LCT法阳性的219组(84.88%,219/258)高于CS法阳性的141组(54.65%,141/258),P0.01。LCT法与CS法在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诊断的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是96.05%、100%、96.51%、100%及76.92%,和61.84%、100%、66.28%、100%及25.64%,CS法、LCT法在诊断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547和0.867,LCT法在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诊断的敏感性、阴性预测性及准确性等方面均明显高于CS法,P0.01。结论 LCT法结合TBNA能有效提高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诊断敏感性、准确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和外科病理分期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估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分期的准确性 ,探讨临床分期中边缘性可切除的患者的外科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分析 2 15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分期和外科病理分期资料。结果  10 2例(4 7.4 % )患者的临床分期与外科病理分期相符合。临床肿瘤 (T)和淋巴结 (N)分期的准确率分别为 70 .7%和 4 9.3%。结论 非小细胞肺癌的术前临床分期仍然是粗略的评估。有必要采用纵隔镜检查术行肺癌的术前病理分期。对于cT4N0 / 1患者 ,经过谨慎选择后 ,仍应给予手术机会。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特点及术前行纵隔镜检查的重要性。方法 89例临床诊断Ⅰ-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纵隔镜检查;纵隔镜检查阴性者行开胸手术肺叶切除、系统纵隔淋巴结清扫,纵隔镜检查病灶同侧纵隔淋巴结转移(N2)者行新辅助化疗,病灶对侧纵隔或斜角肌淋巴结转移(N3)者行放化疗。结果 纵隔镜检查共发现23例N2、9例N3患者。右肺癌主要转移至右侧第2(R2)、第4(R4)、第7(R7)、右斜角肌(RS)站淋巴结,左肺癌主要转移至5、6、7站淋巴结,但左下肺癌也可转移至R2、R4和RS站。本组左、右肺癌对侧纵隔淋巴结转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9)。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CT扫描纵隔淋巴结短径≥1cm是预测纵隔淋巴结转移的一个独立因素。结论 可手术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前行纵隔镜检查可提高分期准确性,减少不必要的开胸手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ⅠB期非小细胞肺癌完全切除术后辅助化疗的临床价值.方法:2009年10月~2011年3月收治的67例ⅠB期非小细胞肺癌完全切除术后患者,按是否接受辅助化疗,分为辅助化疗组和非辅助化疗组.辅助化疗组化疗4~6个周期,并同时积极处理化疗毒副反应.全部患者随访并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两组患者第1、第2、第3年生存率.结果:辅助化疗组和非辅助化疗组1年生存率分别为94.12%(32/34例)和93.94%(31/33例),2年生存率分别为93.94%(31/34例)和87.89%(29/33例),3年生存率分别为88.24%(30/34例)和84.85%(28/33例)(x2=7.22,P=0.027),辅助化疗组的长期生存率高于非辅助化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ⅠB期非小细胞肺癌完全切除术后患者,积极进行辅助化疗,可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PET-CT对非小细胞肺癌诊断及临床分期的效果。方法:择取本院体检确诊非小细胞肺癌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PET-CT、CT检查,以手术病理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检查的诊断非小细胞肺癌的符合率、分期(T、N、M期)诊断的符合率。结果:PET-CT诊断非小细胞肺癌的符合率高于CT检查(P<0.05);ET-CT诊断T期诊断符合率、N期诊断符合率较CT检查更高(P<0.05),但在M期诊断的符合率比较,PET-CT与CT检查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PET-CT在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中,能够更好的对T期、N期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出更准确的判断,为临床治疗该疾病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电视纵隔镜检查与CT在纵隔疾病的诊断及术前肺癌N分期上的价值,并比较两种诊断方法之间的差别.方法 回顾性分析临床行CT或PET-CT检查后诊断为纵隔疾病及高度怀疑为肺癌的患者68例的电视纵隔镜检查.纵隔疾病组的电视纵隔镜检查诊断与CT诊断相比较,判断术前术后的诊断符合率及CT的误诊率;以肺癌组行电视纵隔镜检查后病理报告为"金标准"推测电视纵隔镜及CT对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真实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并比较电视纵隔镜与CT在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上有无差异性.结果 ①纵隔疾病组中电视纵隔镜检查术前术后的诊断符合率是55%(11/20),CT的误诊率是45%(9/20).术前诊断为肺癌的病例组中,以41例病理报告确诊为肺癌的病例为样本推测电视纵隔镜检查对肺癌伴有纵隔淋巴结转移诊断的灵敏度93.3%,特异度100%,真实性97.6%,阳性预测值100%,阴性预测值96.3%;CT对肺癌伴有纵隔淋巴结转移诊断的灵敏度66.7%,特异度53.8%,真实性58.5%,阳性预测值45.5%,阴性预测值73.7%,电视纵隔镜检查的各项指标均高于CT,P<0.05(X<,C><'2>=4.083),差异有显著性.②本研究组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2.94%(2/68),其中,1例为气胸,1例为喉返神经损伤.结论 电视纵隔镜检查对纵隔疾病诊断及对术前肺癌N分期准确性高,优于CT;电视纵隔镜检查安全有效,在胸外科领域的发展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提高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效果的方法。方法85例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3组,并进行不同顺序的治疗,A组(化疗+手术+放疗)28例,放疗后配合辅助化疗;B组(手术+化疗+放疗)28例;C组(手术+放疗+化疗)29例。比较各组3年生存率、局部区域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的差异性。结果A、B、C3组3年生存率分别为75.00%,53.57%,44.83%,其中A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3组局部区域复发率分别为7.14%,32.14%,17.24%,其中A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各组远处转移率分别为7.14%,10.71%,37.93%,其中A组与C组及B组与C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术前化疗再手术,配合术后放疗及辅助化疗,可提高治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N0 期非小细胞肺癌 (NSCLC)根治术后的最优治疗模式。方法 :回顾 1990~ 1995年根治术后的一批N0 期非小细胞肺癌病例共 2 0 6例 ,评价不同治疗模式对患者 5年生存率的影响。结果 :5年生存率单纯手术组为 75 5 % ,手术 放疗组为 6 8 8% ,手术 化疗组为 78 9% ,手术 放化组为 75 0 % ,各组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 :辅助性放疗、化疗和放化疗不能提高N0 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根治术后的 5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11.
To evaluate the usefulness of transbronchial needle aspiration biopsy (TBNA) for the diagnosis of mediastinal involvement, we have prospectively examined 316 patients with morphologically verified bronchogenic carcinoma. The percentage of positive aspirations (149 of 316) from the three basic lymph node groups in the mediastinum was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Tumor cells were aspirated from the mediastinum in 75 of 112 patients with radiologically positive findings and in patients with 74 of 204 radiologically negative findings. Mediastinal involvement was verified even in 61 of 196 patients with a normal endoscopic picture. Metastases were proved in 14 of 39 patients with peripheral versus 135 of 277 patients with central carcinoma. Tumor cells were aspirated in 47 of 76 patients with undifferentiated small cell carcinoma, 92 of 227 patients with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d 10 of 13 patients with adenocarcinoma.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TBNA being a highly diagnostic and less invasive method, will prove its clinical importance.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分子标志物Survivin、HER-2、p53对预测晚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本院接受新辅助化疗的晚期乳腺癌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瘤体组织化疗前后分子标志物Survivin、HER-2、p53进行检测,通过统计学分析化疗前后各因子表达变化及其与各因子间的相关性.[结果]化疗前后各因子表达因疗效区别不存在差异(P>0.05),Survivin、HER-2的阳性表达在化疗后明显低于化疗前(P<0.05),而p53的阳性表达变化在化疗前后并无差异(P>0.05),化疗前Sur-vivin与HER-2表达呈正相关,与p53表达无相关性,化疗后Survivin与HER-2、p53均呈正相关.[结论]Sur-vivin、HER-2、p53在化疗前可能不具有预测新辅助化疗治疗晚期乳腺癌的效果,但可作为评价化疗疗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评估低剂量持续口服环磷酰胺、波尼松(CP 节拍化疗方案)在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 ,MM)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并与目前指南推荐的硼替佐米联合化疗方案(PAD 方案)进行对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4年10月开滦总医院收治的48例复发难治性 MM 病例,其中22例予 CP节拍化疗,26例予 PAD 联合化疗方案。【结果】CP 方案组总有效率达68.2%显著高于 PAD 组3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CP 方案组对提高血红蛋白浓度和降低β2微球蛋白浓度有显著作用,不良反应较轻,对症治疗后均可缓解。【结论】CP 节拍化疗对于复发难治性 MM 患者疗效佳,且给药方便,毒副反应小,耐受性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网织红细胞(RET)计数动态监测对乳腺癌化疗致骨髓抑制的评估价值.[方法] 110例乳腺癌患者均接受化疗治疗,1疗程21 d,干预1~4疗程,通过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各疗程化疗前、化疗后1周、2周、3周网织红细胞百分比(RET%)、高荧光强度网织红细胞百分率(HFR)、中荧光强度网织红细胞百分率(MFR)进行测定.[结果]与化疗前比较,第1~4疗程化疗后1周、2周RET%、HFR均显著降低,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第1~3疗程化疗后3周RET%、HFR、MFR与化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第3~4疗程化疗后2周MFR与化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第4疗程化疗后3周HFR明显低于化疗前(P<0.05).[结论] 乳腺癌化疗不同疗程期间行RET相关指标动态监测对骨髓抑制、开始恢复情况评估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细胞色素P4501A2(CYP1A2)*1F基因多态性与肺癌术后化疗疗效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对100例肺癌患者进行CYP1A2基因多态性检查,分析CYP1A2*1F与肺癌术后化疗效果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①100例患者,部分缓解 24例,稳定 44例,临床获益率为68.00%,患者CYP1A2*1F基因型以A/A型(49.00%)为主,其次为A/C型(38.00%);②临床获益患者中A/A基因型所占比例略高于未获益患者,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③携带CYP1A2*1F A/A基因型患者总生存时间略高于A/C型、C/C型,但各组之间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CYP1A2*1F突变基因型与肺癌术后化疗效果及预后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对可手术乳腺癌的预后改善作用并新辅助化疗方案、周期数以及生物学指标与疗效的关系。【方法】104例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治疗前肿瘤穿刺活检标本均检测生物学指标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和原癌基因C-erbB-2。患者采用FAC、TE方案化疗,每3周1次,共1~4个周期,化疗结束后10~14d手术。疗效按UICC实体瘤疗效评定标准进行评价,并统计患者5年生存率。【结果】TE方案有效率及病理缓解率高于FAC方案(P〈0.05),其5年生存率也高于FAC方案(P〈0.05);TE新辅助化疗2周期以上的有效率高于2个周期(P〈0.05),但平均生存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C-erbB-2阴性、ER/PR阴性患者的有效率高(P〈0.05);以上生物学指标表达的不同情况5年生存率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可手术乳腺癌患者术前应给予2个周期以上TE方案化疗;生物学指标中C-erbB-2阴性、ER/PR阴性的患者有效率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比观察腹腔镜保守手术和化学药物对输卵管妊娠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07年6月~2009年2月收治的94例输卵管妊娠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n=48)和对照组(n=46),观察组予腹腔镜保守手术,对照组予甲氨蝶呤-米非司酮化疗,对两组出院时情况及随访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97.92%,对照组为93.48%.观察组住院时间及出院时血HCG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侧输卵管通畅率和再次宫内孕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同侧异位妊娠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与化学药物保守治疗相比,尽管腹腔镜保守手术预防再次同侧异位妊娠的效果不明显,但仍具有明显优势,是输卵管妊娠保守治疗中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而无肺部病灶的患者明确诊断常极为困难,该研究总结经气管镜针吸活检术(TBNA)在结核引起的孤立性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病变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行TBNA检查患者并最终诊断为结核性肺门纵隔淋巴结炎(TBLA)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进行临床评估和增强CT扫描,记录患者一般资料、病理结果和病原微生物学结果。结果纳入44例患者,其中TBNA诊断为TBLA者42例(95.4%),2例通过其他方法确诊,仅根据细胞病理学结果有32例(72.7%)诊断为结核,其中1例(2.2%)痰涂片阳性,而结核菌培养显示22例(50.0%)培养阳性,经细胞病理学评价不能确诊的12例患者中10例结核培养阳性。细胞病理学检查联合结核分枝杆菌培养诊断率从72.7%提高到95.4%。结论 TBNA是一种诊断TBLA安全高效的一线方法。细胞病理学检查联合结核分枝杆菌培养提高了TBNA的阳性率。  相似文献   

19.
肖辉 《医学临床研究》2006,23(3):350-352,355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宫颈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观察介入化疗前后的VEGF表达并进一步评价术前介入化疗联合根治术治疗宫颈鳞癌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对20例宫颈鳞癌,30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及20例正常宫颈组织进行VEGF检测。【结果】宫颈鳞癌VEGF阳性表达率(70%)明显高于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20%)及正常宫颈组织(5%),差异有显著性(P〈0.01)。宫颈鳞癌VEGF表达与肿瘤转秽、临床分期及组织学分级无明显相关性(P〉0.05)。宫颈鳞癌介入化疗前VEGF阳性表达水平以高表达为主,而介入化疗后VEGF阳性表达以低表达为主.差异有显著性(P〈0.05)。本组20例宫颈鳞癌患者均行根治性手术,介入化疗后有效率为95%,手术切除率达100%,术后4例患者有淋巴结转移。阴道残端切缘无癌细胞。20例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介入化疗和手术相关的并发症。【结论】VEGF在宫颈鳞癌组织中呈高表达,从血管生成方面进一步阐述宫颈鳞癌的发生发展,可作为宫颈鳞癌的一种肿瘤指标。术前介入化疗可缩小肿瘤病灶,减少淋巴结转移,且组织中VEGF在宫颈癌介入化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故认为介入化疗是宫颈鳞癌有效的具有可行性的辅助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