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4 毫秒
1.
目的:评价放射介入栓塞化疗对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疗效。对影响疗效的多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219例肝癌并门静脉癌栓病人行介入治疗,18例单纯肝动脉化疗药物灌注(A组),124例肝动脉碘油栓塞加化疗灌注(B组),77例肝动脉化疗灌注加碘油栓塞加明胶海绵颗粒栓塞(C组)。结果:影响肝癌合并癌栓介入治疗疗效及生存期的因素包括肝功能Child分级、肿瘤类型大小、癌栓部位、有无合并动脉门静脉瘘及动脉静脉瘘、治疗方法、 治疗次数以及治疗后癌栓的碘油聚集情况。三种治疗方法中以C组疗效最好,B组次之,A组最差。结论:肝癌合并癌栓病人的介入疗效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积极有针对性地选择肝动脉化疗灌注加碘油加明胶海绵栓塞有助于提高病人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2.
经肝动脉导管注射无水乙醇碘化油乳剂治疗肝癌动静脉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评价经肝动脉导管血管内注射无水乙醇碘化油乳剂栓塞治疗肝癌动静脉瘘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对22例肝癌动静脉瘘血管分别行超选择性插管注射无水乙醇碘化油乳剂,造影观察动静脉瘘闭塞情况及肿瘤的栓塞情况。结果22例肝癌动静脉瘘经肝动脉导管血管内注射无水乙醇碘化油乳剂2~15 ml,对分流量大的动静脉瘘配合明胶海绵栓塞。造影显示瘘口全部闭塞,未见明显不良反应,肿瘤栓塞密实。结论经肝动脉导管注射无水乙醇碘化油乳剂治疗肝癌动静脉瘘,疗效可靠,不影响对肿瘤的栓塞治疗。  相似文献   

3.
肝癌合并动静脉瘘71例的诊治体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合并动静脉瘘(arteriovenous shunt,AVS)的肝癌病人诊治中的特点。方法:我院1996-2001年间收治538例肝癌病人,收集并分析其中AVS7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中71例合并AVS,其中肝动脉-门静脉瘘61例,肝动脉-肝静脉瘘8例,混合型2例,在39例中央型肝动脉-门静脉瘘中,30例合并门静脉高压症,行介入治疗84次,完成栓塞化学药物治疗51次(成功率61%)术后肝功能衰竭3例,病人平均生成期5.8个月。结论:肝癌并动静脉瘘发生率高,预后差,加重了病人的门静脉高压症状,并使肝癌的栓塞化疗变得棘手。  相似文献   

4.
目的介绍肝移植术后肝动脉-门静脉瘘的诊疗方法,并探讨肝动脉-门静脉瘘的介入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收治2例肝移植术后经皮经肝穿刺活检引发的肝动脉-门静脉瘘患者,经影像学确诊后,均采用经微导管弹簧圈栓塞瘘口治疗。结果患者1经介入栓塞治疗后,门静脉主干宽度明显减少,血流恢复正常,脾大有所缓解,腹腔积液减少;患者2经介入栓塞治疗后,肝门区波动性包块消失,血流恢复正常。2例患者的治疗证明以弹簧圈栓塞治疗肝动脉-门静脉瘘是安全有效的。结论肝移植术后肝动脉-门静脉瘘一旦诊断明确,介入栓塞治疗是治疗该疾病的首选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聚乙烯醇颗粒(PVA)配合碘油乳剂栓塞治疗门静脉癌栓伴肝动脉-门静脉分流(APS)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对24例原发性肝癌伴有门静脉癌栓伴APS患者进行选择性TACE,根据肿瘤血供特点,采用不同的PVA及碘油乳剂注入方式,对分流血管及肿瘤血供进行栓塞。术后观察APS闭塞情况、肿瘤大小变化、生存期等指标。结果 24例中,23例治疗后APS闭塞;多次治疗后19例肿瘤体积缩小,5例病情进展;3、6、12个月及以上生存率分别为95.83%(23/24)、79.17%(19/24)、79.17%(19/24)。结论 PVA配合碘油乳剂超选择栓塞原发性肝癌并门静脉癌栓伴APS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医源性肝动脉出血的急诊肝动脉造影表现及经导管动脉栓塞(TAE)治疗的疗效。方法对38例医源性肝动脉出血患者行急诊肝动脉造影,确定出血动脉后,以明胶海绵、PVA颗粒和弹簧圈进行急诊栓塞治疗;对其急诊肝动脉造影表现及TAE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8例中,21例肝动脉造影可见对比剂外溢,5例肝动静脉瘘,9例肝动脉假性动脉瘤,3例肝动脉假性动脉瘤合并肝动静脉瘘。急诊TAE后38例出血均停止,总有效率为100%(38/38)。1例术后10天复发出血,再次栓塞治疗后出血停止。随访12个月,所有患者均无肝脏坏死及异位栓塞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急诊TAE治疗医源性肝动脉出血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肝癌合并肝内动静脉瘘的介入治疗(附36例体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报告介入性灌注化疗和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肝内动-静脉瘘36例经验。提出了如何根据腹腔动脉或肝动脉造影的不同表现确定介入治疗方式,强调栓塞治疗中不同栓塞剂的正确选择和使用。认为对原发性肝癌合并肝内动-静脉瘘进行介入治疗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一般资料 :病人男性 ,5 7岁 ,农民 ,病案号 2 75 15 8,病人于数月前肝区胀痛 ,在外院诊断为原发肝癌 ,随在外院进行第一次介入化疗栓塞。现来我院行第二次介入治疗。目前病人感上腹胀痛 ,少尿 ,双下肢肿胀。查体 :腹壁静脉曲张 ,肝肋下 10cm ,剑突下 4cm。CT及B超显示肝右叶肝癌、门脉瘤栓 ,腹水。病人来我院为第二次介入治疗 ,笔者参考外院首次介入治疗资料 (图 1) ,发现外院行腹腔动脉造影时 ,门静脉及肝静脉同时显影 ,门静脉内有瘤栓形成(弯箭头 ) ,造影剂在动脉期即进入右心房 (直箭头 ) ,外院在未栓塞瘘口情况下用 10ml碘油进行栓塞 …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仿真肝癌模型在介入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对42例原发性肝癌病人介入治疗前行螺旋CT增强扫描,利用选择性容积重建后处理技术建立仿真肝癌模型,观察仿真肝癌模型对肿瘤供血动脉、动静脉瘘和门脉癌栓的显示,并以此进行插管治疗,记录插管时间.结果 42例病人多层螺旋CT仿真肝癌模型和DSA对肝癌供血动脉及其走行的显示有很好的一致性,其中肝动脉解剖变异5例,膈动脉参与血供3例,胃左动脉参与血供2例,肋间动脉参与血供2例,肾上腺下动脉参与供血2例;多层螺旋CT仿真肝癌模型和DSA对肝动静脉瘘、门静脉癌栓的显示无差别(P>0.05);TACE插管时间较常规缩短.结论 多层螺旋CT仿真肝癌模型可清晰显示肿瘤血管及其走行,用于指导肝癌TACE治疗,可明显缩短插管和手术时间,获得较完全的栓塞,具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仿真肝癌模型在介入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对42例原发性肝癌病人介入治疗前行螺旋CT增强扫描,利用选择性容积重建后处理技术建立仿真肝癌模型,观察仿真肝癌模型对肿瘤供血动脉、动静脉瘘和门脉癌栓的显示,并以此进行插管治疗,记录插管时间.结果 42例病人多层螺旋CT仿真肝癌模型和DSA对肝癌供血动脉及其走行的显示有很好的一致性,其中肝动脉解剖变异5例,膈动脉参与血供3例,胃左动脉参与血供2例,肋间动脉参与血供2例,肾上腺下动脉参与供血2例;多层螺旋CT仿真肝癌模型和DSA对肝动静脉瘘、门静脉癌栓的显示无差别(P>0.05);TACE插管时间较常规缩短.结论 多层螺旋CT仿真肝癌模型可清晰显示肿瘤血管及其走行,用于指导肝癌TACE治疗,可明显缩短插管和手术时间,获得较完全的栓塞,具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恶性骨肿瘤的介入治疗(附3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对38例恶性骨肿瘤做了介入治疗。全部病例经动脉内灌注化疗,并对其中发生于骨盆区域的16例肿瘤加做了动脉内栓塞治疗,5例肢体肿瘤采用带囊导管阻断血流后再灌注化疗。手术及病理证实:肿瘤均有不同程度的坏死、液化和囊变。笔者认为,在介入治疗中,动脉内栓塞较灌注更为重要。并提出了一种改进单纯化疗的方法和对栓塞材料的选择,最后对介入治疗的评价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介入栓塞术用于治疗头颈部肿瘤放疗后出血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例因头颈部肿瘤放疗后大出血患者,对所有患者介入栓塞治疗,观察介入栓塞术的疗效及并发症。结果 20例患者共接受介入栓塞治疗21次;4例患者出血责任血管为颈内动脉,采用弹簧圈栓塞颈内动脉载瘤段,15例患者责任血管为上颌动脉分支,采用明胶海绵或聚乙烯醇(PVA)颗粒栓塞;1例患者为右侧甲状腺下动脉分支假性动脉瘤,采用PVA颗粒及弹簧圈栓塞。对所有患者治疗均有效,随访期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介入栓塞术治疗头颈部肿瘤放疗后出血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患者介入手术后胆汁瘤发病因素与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月期间500例经肝动脉化疗栓塞介入手术(TACE)治疗的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手术后胆汁瘤发病的危险因素和临床表现。结果:500例患者中45例(9.0%)术后发生胆汁瘤。统计分析显示,存在胆道扩张、TACE术前肝切除史、非超选择性插管、使用聚乙烯醇(PVA)颗粒是患者介入手术后发生胆汁瘤的危险因素(均P0.05)。45例胆汁瘤患者中10例为有症状胆汁瘤患者,主要为黄疸和发热,且胆汁瘤直径明显高于无症状患者(8.12 mm vs.21.84 mm,P0.05),穿刺引流治疗后8例患者胆汁瘤缩小,2例消失;35例无症状组患者定期影像学随访。结论:对于有危险因素的肝细胞癌患者,应积极做术前好评估和预防工作。有症状的胆汁瘤患者应当进行穿刺置管引流治疗,无症状的胆汁瘤患者应当进行影像学随访,若胆汁瘤增大需要进行穿刺置管引流治疗,均能取得良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肝癌切除后再以介入为主的综合治疗对中晚期肝癌的疗效。方法 对39例巨大肝癌累及第二或第三肝门,或伴有门静脉癌栓或胆管癌栓,切除原发癌灶并取出门脉、胆管癌栓,术后2周左右行介入为主的综合治疗。介入的次数依肝功能的恢复及肝癌的残留情况而定。结果 全组术后无重大并发症发生。AFP转阴23例,明显下降11例;9例明显残留癌灶病人,介入后AFP均显著下降。全组除1例术后3个月肝癌复发破裂出血死亡外,生存期大于6个月6例,1年10例,2年12例,3年7例,4年3例。结论 手术仍是巨大中晚期肝癌的有效治疗方法,手术后以介入为主的综合治疗是预防复发、提高生存率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5.
介入诊疗技术在肾移植临床上的应用(附14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介入诊疗技术在肾移植临床上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肾移植术后患者接受介入诊疗的临床资料.其中肾移植术后肾功能丧失8例。移植肾动脉血栓形成2例.移植肾动脉狭窄2例。假性动脉瘤和术后并发重症高血压各1例。结果:对8例移植肾失功能者进行动脉造影。3例显示血管堵塞未予处置,另5例进行移植。肾动脉栓塞。其中3例栓塞术后完全停用免疫抑制剂.1例用小剂量激素维持.1例手术切除移植肾。1例重症高血压者经自体肾动脉栓塞.血压得到很好控制。接受肾动脉栓塞术患者均出现“栓塞后综合征”。2例移植肾动脉血栓形成患者溶栓成功.但。肾功能未恢复。2例移植肾动脉狭窄患者.1例放置支架失败。仅进行球囊扩张,术后血压控制良好。肾功能恢复。但6个月后血压再次升高、肾功能严重受损而行栓塞治疗,1例未处置。术后高血压得到控制。1例移植肾假性动脉瘤者经动脉造影证实后手术切除。结论:移植肾或自体肾动脉栓塞可替代手术切除移植肾和治疗肾移植术后重症高血压;移植肾动脉血栓形成可作溶栓治疗;移植肾动脉狭窄进行球囊扩张远期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16.
˫�������������ڸΰ�29������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寻找治疗中晚期肝癌安全、可靠、有效的方法。方法 采用双介入治疗,即经股动脉插管超选择肝动脉灌注和栓塞(THACE),同期行B超或CT引导下经皮穿刺瘤体内注射无水酒精(PEIT),治疗失去手术机会的中晚期肝癌29例。结果 随访3~24个月。死亡9例,12例存活3~10个月,7例存活10~24个月,1例已超过2年。本组未出现明显并发症。结论 双介入治疗中晚期肝癌能有效地延长病人生存期,提高病人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肝细胞癌(HCC)合并门静脉主干癌栓的肝动脉DSA表现,探讨其对介入治疗方案选择的意义。方法对56例HCC伴门静脉癌栓患者的DSA表现进行分析,并据此制定介入治疗方案。结果14例DSA无肝动脉高灌注异常,其中2例可见门静脉癌栓内肿瘤染色,行常规TACE;19例出现明确肝动脉高灌注异常,但可分辨出肿瘤血管和肿瘤染色灶,行肝固有动脉化疗和肿瘤节段性栓塞;9例全肝叶或全肝有明显肝动脉高灌注异常,仅行肝固有动脉化疗;14例出现肝动脉-门静脉分流,对12例先行瘘口封堵,再给予肿瘤节段性栓塞,2例高流量肝右动脉-门静脉分流未予封堵。术后随访2个月,48例肿瘤体积缩小,7例病灶进展或出现新病灶,未发生肝功能衰竭。结论对HCC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TACE过程中应高度重视分析肝动脉DSA所见,评价肝内动、门静脉血供变化状况,有针对性地合理选择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术中加用温水浴疗的安全性和对肝癌(HCC)切除术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年间行术中温水浴疗治疗(肝切除术后余肝温水浸浴1h)35例HCC患者(手术加浴疗组,浴疗组)临床资料,并选取同期同样例数的行单纯肝切除(手术组)和肝切除加介入(手术加介入组,介入组)的HCC患者资料进行比较.结果:温水浴疗组术后各免疫球蛋白及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较术前明显升高(均P<0.05),而其他两组无此改变;在复发率与生存率方面,浴疗组与介入组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但均优于手术组(均P<0.05);在住院费用和患者痛苦方面,介入组较浴疗组与手术组增加;各组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肝切除加术中温水浴疗是HCC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它能提高患者术后免疫功能,降低术后复发率,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9.
原发性肝细胞癌综合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评价不同介入治疗方法综合治疗肝细胞癌(HCC)的临床疗效。方法原发性HCC患者113例,分4组:单纯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组48例,TACE+射频消融术(RFA)组23例,TACE+表阿霉素(EPI)+碘油(LP)组33例,TACE+经皮注射无水乙醇(PEI)组9例。以术后1个月、3个月CT平扫及增强扫描肿瘤缩小率、甲胎蛋白(AFP)下降50%的比例、1年、2年生存率评估治疗效果。结果TACE+RFA组肿瘤缩小率、AFP下降50%比例均明显优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年及2年生存率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TACE+RFA是中晚期原发性HCC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彩超在经皮无水酒精注射(PEI)和经皮高温蒸馏水注射(PHDI)介入治疗肝细胞癌(HCC)的应用价值。方法40例HCC患者分为PEIT20例、PHDI20例,两组在病情、病程、病变程度、分类、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和肿块数等方面无显著差异。所有病例于治疗前1天、治疗后1周、2周、1个月分别接受彩超检查,观察肿瘤的大小变化,检测肿瘤周边及内部的血流信息。结果PEIT和PHDI治疗前后肿瘤直径减小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P〈0.01),PEIT治疗后肿瘤直径减小与PHDI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肿瘤血供均有显著变化(P〈0.05)。结论PEIT和PHDI均能明显减少肿瘤内部血供,PEIT治疗后肿瘤直径缩小较PHDI明显。彩超能准确地显示介入治疗后肿瘤大小的改变和肿瘤内部血供的变化,实时监控介入治疗过程,对疗效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