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非小细胞肺癌Ki—67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Ki-67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对46例非小细胞肺癌石蜡标本进行Ki-67检测,并结合临床病理资料作结果分析。结果:Ki-67阳性表达率为65.2%(30/46),与性别、年龄、肿瘤直径大小、组织学类型及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性,但与淋巴结转移情况密切相关,随着淋巴结转移程度的进展,其阳性率也逐渐升高,N2、N3组与N0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非小细胞肺癌中检测Ki-67的表达对判断和预测淋巴结转移或评估预后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测定PRKACB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情况,研究其临床病理意义,分析其表达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109例非小细胞肺癌及其中对应的20例癌旁组织内PRKACB蛋白水平,结合临床资料及预后随访情况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 PRKACB在109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内蛋白水平下调,低表达率(69.7%)显著高于20例癌旁肺组织(10.0%)(χ2=25.217,P<0.05);PRKACB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分化程度(χ2=9.664,P<0.05)、淋巴结转移情况(χ2=4.430,P<0.05)、肿瘤分期(χ2=4.430,P<0.05)相关;PRKACB蛋白的低表达与肿瘤患者预后(总生存期及无瘤生存期)不良相关。结论 PRKACB在非小细胞肺癌内呈现低表达,并与临床相关,可能成为非小细胞肺癌临床诊断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肺小细胞癌经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进行组织活检细胞刷检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院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78例经纤维支气管诊断肺小细胞癌临床资料,细胞学和组织学病理特征,免疫组化表达情况。结果肺小细胞癌占同期肺癌总数16.2%,平均年龄62.8岁,病理特征细胞小,胞质稀小,几乎裸核,核圆形、卵圆形或短梭型,染色质细颗粒状,通常不见核仁,核分裂常见,易挤压拉丝细胞相互镶嵌,免疫组化结果 :CK100%阳性,CD56 91.03%,Syn 62.82%,CgA 58.97%,TTF1 92.30%,LCA 0%,P63 0%。结论肺小细胞癌恶性程度高,进展迅速,病理形态特殊表现,上皮源抗体和神经内分泌源性抗体标记阳性,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是早发现,确诊肺小细胞癌最有价值方法。  相似文献   

4.
低氧诱导因子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低氧诱导因子(HIF—1α)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0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和10例正常肺组织中HIF—1α的表达。结果HIF—1α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率为52.5%(21/40),其中鳞癌中的表达率68%(17/25)高于腺癌的表达率26.7%(4/15)(x^2=4.87。P〈0.05)。临床分期中Ⅰ,Ⅱ期HIF—1α阳性表达率为42.3%(11/26),Ⅲ-Ⅳ期HIF—1α阳性表达率为85.7%(12/14),两者差异具有显著性(x^2=5.35,P〈0.05),低分化的表达率71.4%(15/21)高于中高分化的表达率42.3%(11/26)(x^2=4.82,P〈0.05)。HIF-1α的表达与有无淋巴结转移肿瘤无关(x^2=0.028,P〉0.05)。10例正常组织中HIF—1α呈阴性表达。结论HIF—1α在非小细胞肺癌中增强表达与肿瘤的分化、临床分期及病理组织类型有明显关系(P〈0.05),而与淋巴结转移无关,认识HIF-1α在肿瘤不同阶段的表达可为抗肿瘤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组织中survivin蛋白表达及其与bcl-2蛋白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0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及15例正常肺组织中survivin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NSCLC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并探讨其与bcl-2蛋白的表达的相互关系。结果:60例NSCLC组织中,survivi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61.7%(37/60),15例正常肺组织中无survivin蛋白表达(P〈0.05)。survivin蛋白的表达与肺癌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和细胞分化程度有密切关系(P〈0.05),但与患者年龄、性别、吸烟与否及肿瘤组织学类型无关(p〉0.051。此外。survivin与bcl-2蛋白的表达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survivin蛋白在肺癌组织中高表达并与肺癌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和细胞分化程度有密切关系,提示该基因对NSCLC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survivin基因有望成为肺癌基因治疗的新靶点并可作为判断病情和评价预后的指标。survivin蛋白表达与bcl-2蛋白表达呈正相关.二者在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中可能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肺结核合并肺癌的病理类型、临床表现以及PPD试验、血清抗结核抗体、血癌胚抗原(CEA)特点,提高肺结核合并肺癌的诊断率。方法分析48例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的临床症状、x线表现和病理类型及PPD试验、血清抗结核抗体、血癌胚抗原(CEA)特点。结果肺结核合并怖癌病理分型鳞癌30例、腺癌12例、鳞腺癌4例、小细胞癌2例,非小细胞癌占95.8%,以鳞癌多见。血CEA测定阳性率达54.2%,其中腺癌高达83.3%,有临床意义,而PPD试验强阳性率及血清抗结核抗体的阳性率也达到50%以上,故亦有临床意义。结论临床医师在关注肺结核患者时,应警惕并发恶性肿瘤的可能;在明确肺癌的前提下,亦不能忽视并发肺结核,尽早进行相关检查,以提高肺结核合并肺癌的诊断率以及患者的存活率j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肺癌淋巴结转移的规律,探讨各病理类型、分期、部位肺癌淋巴结转移的特点,为合理施行淋巴结廓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通过对1998年10月至2005年3月施行根治性肺癌切除的194例病人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在不同部位、不同病理类型的肺癌中淋巴结转移频度较高的是第10组36.6%(71/194例)、第11组22.7%(44/194例)和第7组14.4%(28/194例)。不同病理类型肺癌中淋巴结转移情况;小细胞未分化癌76.9%(10/13例),腺癌59.3%(51/86例),鳞癌42.5%(37/87例)。T1期、T2期鳞癌和腺癌N0转移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肺上叶癌较下叶癌更容易发生跳跃式纵隔淋巴结转移。肺下叶癌发生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机率高于肺上叶。结论 各种肺癌根治术均应常规清除第10、11和7组淋巴结,T1期、T2期腺癌纵隔淋巴结清除的彻底性要高于鳞癌。肺上叶癌纵隔淋巴结清除要注意其跳跃式淋巴结转移的特点。肺下叶癌纵隔淋巴结清除要得到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非小细胞肺癌中PTEN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PTEN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本研究共取111例石蜡包埋的非小细胞肺癌标本,其中30例含有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TEN表达情况。结果:肺癌组织中PTEN显著低于癌旁正常组织,差异有显著性。PTEN的表达与肺癌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的大小、组织类型及临床分期无关.而与肺癌组织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以及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结论:非小细胞肺癌中存在PTEN蛋白表达的下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软组织肿瘤的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化特点。方法:分析88例软组织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组化特点。结果:88例软组织肿瘤中,男性36例,女性52例。肿瘤的发病平均年龄为44岁;良性病变42例,恶性病变46例。主要包括九大类30种不同的软组织肿瘤,肿瘤的细胞形态可呈梭形、圆形或卵圆形、多形性等。共应用31种不同的抗体行免疫组化检查,主要包括间叶组织标记物波形蛋白(Vimtin),其使用率为93%(82/88);肌性标记物结蛋白(desmin),其使用率为81%(71/88);外周神经标记物S-100蛋白(S-100).其使用率为73%(64/88)。88例软组织肿瘤的诊断率为100%(88/88)。结论:在病理组织学基础上适当的应用免疫组化检查,可以有效地解决软组织肿瘤起源和分类判定中遇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中PCNA及survivin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增殖细胞核抗体(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及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的表达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92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PCNA基因及survivin基因的表达,分析PCNA及survivin的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92例非小细胞肺癌中PCNA阳性表达率为60.9(56/92),其表达与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有无淋巴。结转移、临床病理分期等无关,而与NSCLC的组织学分级及原发肿瘤T分期有关,在组织学分级为Ⅲ级的肿瘤中的表达明显高于Ⅰ+Ⅱ级的肿瘤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6.7%vs52.6%,x^2=4.269,P=0.039);在T3+T4期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在T1+T2期中的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5.8%vs52.5%,x^2=4.789,P=0.029)。survivin阳性表达率为46.7%(43/92),其表达与肿瘤大小、有无淋巴结转移、临床病理分期以及组织学类型等无关,而与NSCLC的组织学分级有关,在组织学分级为Ⅲ级的肿瘤中的表达明显高于Ⅰ+Ⅱ级的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2.1%vs37.5%,x^2=3.975,P=0.046)。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PCNA阳性组及survivin阳性组的总生存时间均低于PCNA阴性组及survivin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及0.033)。结论PCNA和survivin表达是NSCLC患者预后不良因素之一,联合检测PCNA和survivin并结合临床病理分期、组织学分级可以更准确地评价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p21、p27、bcl-2蛋白在大肠癌、大肠腺瘤及正常大肠黏膜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20例正常大肠黏膜、22例大肠腺瘤和69例大肠癌中p21、p27、bcl-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p21、p27、bcl-2蛋白总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4.93%、50.72%、52.17%,各种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在大肠癌组织与对照组间存在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大肠癌组织中p21阳性表达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大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27蛋白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呈负相关(P〈0.05);在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大肠癌组织中bcl-2阳性表达率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的大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分化、中分化腺癌与低分化腺癌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NMⅣ期bcl-2表达率显著低于Ⅰ、Ⅱ、Ⅲ期(P〈0.05)。结论:p21、p27、bcl-2蛋白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联合检测p21、p27、bcl-2对于临床诊断大肠癌及判断病情、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郭晓山  王全来 《贵州医药》2009,33(3):213-215
目的探讨周围型肺癌CT征象与MMP-9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收集30例周围型肺癌的CT征象、病理及MMP-9免疫组织化学资料。结果30例周围型肺癌中,MMP-9阳性表达18例,阳性率为60%,MMP-9的表达与病理类型无关(P〉0.05);与病理分级显著相关(P〈0.05)。MMP-9在肿瘤直径〉3cm的表达强度高于肿瘤直径≤3cm者,与肺癌CT征象中深分叶征、棘突征、纵隔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与毛刺征、胸膜凹陷征无相关性(P〉0.05)。结论MMP-9的表达与CT征象相关,可以在蛋白表达上判断周围型肺癌的侵袭、转移和预后。  相似文献   

13.
ABCG2作为肺癌干细胞标志的意义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干细胞标志物ABCG2作为肺癌干细胞标志的意义。方法:常规石蜡包埋、切片及HE染色,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ABCG2在肺癌组织及肺癌细胞系GLC-82和A549中的定位和表达。显微镜观察ABCG2蛋白表达的部位及分布,用Lei-caQ500MC图像分析系统对其表达强度的阳性单位(positive unit PU)进行定量测试分析。结果:ABCG2蛋白表达在肺癌细胞的胞质和胞膜;肺癌组织中肺鳞癌和肺腺癌呈阳性表达,弥漫分布;肺大细胞癌和肺小细胞癌不表达。ABCG2蛋白表达阳性率和表达强度在肺腺癌中表达最高,其次为肺鳞癌,肺小细胞癌及肺大细胞癌表达最低(P<0.05),且两者之间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ABCG2蛋白在肺癌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表达特点与原发灶一致,但转移灶中腺癌和鳞癌表达阳性率的差异无显著性(χ2=0.36,P>0.05)。ABCG2蛋白在肺癌细胞系GLC-82和A549中呈弥漫阳性表达。结论:ABCG2单独不适合作为肺癌干细胞的标志物,但可作为肺癌分型的标记物。  相似文献   

14.
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特点和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特点及其规律。方法对161例行胸段食管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淋巴结转移率为61.50%,胸中段癌的淋巴结转移呈现双向性,胸上段癌向上转移和胸下段癌向下转移及部分跳跃性转移(P〈0.05);低分化食管癌的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中高分化(P〈0.05);食管小细胞癌淋巴结转移率高于食管鳞癌。肿瘤浸润至深肌层和外膜后,其淋巴结转移率明显升高(P〈0.05)。结论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与肿瘤部位、分化程度及浸润深度明显相关。不同部位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具有区域性,部分呈现跳跃性转移。食管小细胞癌淋巴结转移率高于食管鳞癌。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检测caspase-3、多聚ADP-核糖聚合酶(PARP)蛋白在人肺癌组织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在57例人肺癌原发灶中应用第二代免疫组织化学E liv ision法检测caspase-3、PARP蛋白的表达。结果:在57例肺癌原发灶中caspase-3、PARP两种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6.67%、33.33%。caspase-3与细胞分化程度(P=0.023)、淋巴结转移(P=0.004)和组织学类型显著相关(P=0.036),PARP与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25)。57例人肺癌组织中,caspase-3的表达与PARP呈显著负相关(P=0.001)。结论:caspase-3通过降低其底物PARP的表达从而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明显地抑制了肺癌的浸润和转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桩蛋白(Paxillin)、突变型p53蛋白(mutant-p53,mt-p53)在人肺癌组织中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120例肺癌、80例癌旁无癌浸润肺组织、53例正常肺组织的Paxillin和mt-p53蛋白的表达。结果肺癌、癌旁无癌浸润肺组织和正常肺组织Paxillin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9.1%(47/120)、81.3%(65/80)、83.3%(44/53),三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t-p53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4.2%(65/120)、7.5%(6/80)、0.0%(0/53),三者的阳性表达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肺癌组织中Paxillin的阳性表达与肺癌的临床病理分期、肺癌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mt-p53蛋白阳性表达率与肺癌的临床分期无显著相关性(P>0.05),与肺癌的恶性程度及淋巴转移呈正相关(P<0.05)。Paxillin、mt-p53阳性表达率与肺癌术后3年生存率之间关系,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Paxillin与mt-p53的阳性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检测肺癌组织中Paxillin、mt-p53对判断肺癌的恶性程度、淋巴转移趋势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核因子(NF-кBp65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三步法检测95例NSCLC患者及27例肺部良性肿瘤患者(对照组)的石蜡标本中NF-кBp65的表达情况,以染色细胞阳性百分率和染色程度进行表达程度判定,并比较其在不同临床病理参数患者间的表达情况.结果:58例有淋巴结转移的NSCLC患者中,呈NF-кBp65蛋白高表达者34例(58.6%);37例无淋巴结转移的NSCLC患者中,呈NF-кBp65蛋白高表达者8例(2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537,P<0.01);NSCLC组织中NF-кBp65蛋白表达在不同组织学分型、分化程度和TNM分期患者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F-кBp65蛋白表达率与NSCLC的临床分期正相关(r_s=0.502,P<0.05),与肿瘤分化程度呈负相关(r_s=-0.465,P<0.05).结论:NF-кBp65蛋白的表达水平可以作为判断NSCLC预后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8.
杨霞  徐美林 《天津医药》2011,39(9):803-805,881
探讨NF-κBp65和MMP-9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95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和27例癌旁正常肺组织(对照组)中NF-κBp65和MMP-9蛋白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1)NF-κBp65蛋白在NSCLC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44.2%)明显高于癌旁正常肺组织(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4.26,P<0.05)。(2)NF-κBp65在不同组织学分型、分化程度、TNM分期患者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而不同年龄、性别及肿瘤大小患者HMGB1蛋白表达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MMP-9蛋白在晚期(Ⅲ期)NSCL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早中期(I-Ⅱ期)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腺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腺癌和鳞癌(P<0.01),且随着肿瘤分化程度的降低其阳性表达率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不同年龄、性别及肿瘤大小患者MMP-9蛋白表达均有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4)NF-κBp65表达情况与MMP-9呈明显正相关(r=0.217,P<0.05),两者的表达均与NSCLC的淋巴结转移有关。结论: NF-κBp65与MMP-9的高表达可能与NSCLC的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ΔNp63、VEGF和PCNA蛋白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癌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ΔNp63、VEGF和PCNA的表达,并将三者的表达做相关性分析。结果ΔNp63、VEGF和PCNA在肿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8.7%、58.3%和84.3%;与对照膀胱组织相比,其表达显著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病理分级高级别、浸润性尿路上皮癌及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的阳性率显著高于病理分级低级别、浅表性尿路上皮癌及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ΔNp63、VEGF和PC.NA的过表达与膀胱尿路上皮癌浸润转移相关,且三者在其浸润转移中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应用吖啶橙荧光(AO-F)染色法搭建循环肿瘤细胞(CTCs)筛选平台,以及该方法在肾癌患者外周血中的应用初探。方法:传代培养肾肿瘤细胞,AO-F染色后随机计数5个视野下AO-F+细胞占肿瘤细胞的比例,评估AO-F染料对肿瘤细胞的敏感性;清晨空腹抽取1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外周血,红细胞裂解后富集单个核细胞,与一定数量的肿瘤细胞混合,建立肾癌外周血CTCs模型,AO-F染色后计算肿瘤细胞回收率,评估本方法特异性及稳定性;选取27例转移性肾癌患者作为实验组,采用AO-F法检测两组(对照组、实验组)外周血AO-F+细胞的检出率并分析检出率与患者临床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 平均每个视野下AO-F+细胞占肿瘤细胞的比例为93%±3%。含500、200、100、50个细胞的悬液组肿瘤细胞回收率(%)分别为:10.2±3.8、9.2±2.3、10.8±2.6、10.5±1.9,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001,P>0.05)。含10个细胞的悬液组偶然可检测到AO-F+细胞。对照组无一例阳性,实验组9例检测到AO-F+细胞,检出率为33.33%;检出率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病理类型、Furhman分级、转移部位及带瘤状态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本研究证实了AO-F染色法筛查外周血CTCs切实可行,并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可重复性。对早期预测肾癌复发转移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