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禇立希教授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经验。认为本病属“早痹后痿”“标痹本痿”,病机特点为“由痹致痿,痹痿共存,痹痿互损”。治疗本病注重辨证论治与分期论治相结合,整体与局部兼顾、标本兼顾、痹痿共治。同时,重视中药口服结合外治法,“内外同治”“一方三用”。另外,还重视“筋骨失衡”的内因,治疗中主张“筋骨并重”,推崇分期伤科手法治疗联合功能训练,“医康一体”治疗。并附临床验案1则。  相似文献   

2.
以肩周炎的局部病理变化为特点,根据临床症状从中医病位对其进行辨证分型,并以五体痹理论将其分为皮痹、脉痹、肌痹、筋痹、骨痹5种类型,结合现代医学病理生理变化,提出“皮痹宣散祛邪以通经””脉痹活通血络以止痛”“肌痹通行揉肌以解肌”“筋痹松解经筋以缓筋”和“骨痹温通气血以止痹”的中医外治理念,将肩周炎的发病、诊断及治疗的中医认识与西医挂钩,以期为临床外治法提供新思路,发挥中西医结合治疗肩周炎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针引阳气”为治疗“血痹”的原则,是采用针法振奋、鼓舞、推动卫阳之气,激发人体正气以抵御外邪的一种方法。化疗所致周围神经病变(CIPN)属于“血痹”范畴,其轻症病在营卫,可卧针浅刺,针引阳气,通阳行痹治之,取穴以四肢局部腧穴为主;而CIPN重症,患者多素体虚弱,为“不荣则痹”合并“不通则痹”,治疗当益气扶阳、固本培元,同时兼取四肢局部腧穴以畅通经脉、和营通痹,临床可结合艾灸、电针治疗。  相似文献   

4.
论述《内经》风、痹、厥、逆相互杂合构成“脉痹”、“心痹”、“厥逆”的病理基础,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是致病的始因。痹,是血液中的痰浊毒瘀、赘物斑块,称为“盛聚”、“恶血”、“血凝”、“大痹”,病理始终以痰浊毒瘀为主要因素。论述“心痹”、“厥逆”就是现代心脑血管疾病,动脉粥样硬化是本病主线。以《内经》风、痹、厥的理论,应用中医药分别根据不同病理演变和病机特点对高血压心脏病、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脑梗塞等进行辨证治疗,活血化瘀,通脉抗凝,抑制动脉硬化,保护细胞再灌注损伤,发挥了中草药治疗心脑病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硬皮病是一种以皮肤及各系统胶原纤维硬化 ,最后发生萎缩为特征的结缔组织疾病。临床可分为局限性和系统性两种。宋·吴彦夔著《传信适用方》“人发寒热不止 ,经数日后四肢坚如石 ,以物去之钟磬 ,日渐瘦恶” ,颇似现代医学的硬皮病。《素问·痹论》“痹在于骨则重 ,在于肉则不仁 ,在于皮则寒。”根据硬皮病的临床表现 ,归属于中医的“皮痹”、“肌痹”、“脉痹”、“血痹”、“皮痿”之范围 ,赵炳南称为“皮痹疽”。目前国内外医学界对本病的治疗颇感棘手 ,尚无较好的治疗方法 ,属于一种难治性疾病。现将近十几年各家治疗近况介绍如下 :1 …  相似文献   

6.
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中医痹证的范畴。《素问·痹论》云 :“风寒湿三气杂至 ,合而为痹也。”阐明了痹证是由于风寒湿三邪侵袭人体 ,留滞肌肉经络 ,导致气血闭阻 ,引起关节疼痛、麻木、屈伸不利。纵观历代文献 ,类风湿性关节炎与中医痹证的“历节病”、“白虎历节”、“痹”、“骨痹”、“筋痹”、“顽痹”、“鹤膝风”等极为相似。中医治疗痹证有几千年的历史 ,古时的“桂枝芍药知母汤”和“乌头汤”等方剂 ,至今仍为临床医家所沿用。近年来 ,中医药治疗本病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一些疗效好、副作用少的药物与方法不断出现 ,显示了中医药治疗本病…  相似文献   

7.
《内经》一书有关“痹”的论述约三十多处,并有论“痹”的专篇,如《素问·痹论》、《灵枢·周痹》等篇,较详尽的论述了“痹”的含义、病因病机、分类证候、治疗预后等。足以说明《内经》对“痹”之重视和“痹证”在当时是常见的多发病之一。  相似文献   

8.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以慢性、多发性、对称性关节肿痛为主要表现的常见全身性自身免疫疾病,属中医学“痹证”范畴,又称为“周痹”、“历节”、“顽痹”、“骨痹”等。论痹首见于《内经》,《素问·痹论》日“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济生方·痹》日“皆因体虚,腠理空疏,受风寒湿气而成痹也”。笔者就近年中医扶正祛邪法治疗RA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病变为主的慢性全身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医称为“顽痹”、“(九王)痹”、“骨痹”、“肾痹”、“鹤膝风”等。类风湿性关节炎往往病程缠绵,反复发作,难以速效,而且常使患者丧失工作能力甚至生活能力。应用中药治疗有一定效果。因此如何辨证论治和提高疗效有实际临床意义。兹将八十年代以来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报导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强制性脊柱炎在祖国医学中属痹证之“胃痹”,“肾痹”,“妊痹”,范畴,近代著名医学家焦树德称之为“大搂”。本文用针刺加拔罐治疗强直性脊柱炎84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上焦宣痹汤见于《温病条辨》上焦篇,由黄郁金、通草、射干、淡豆豉、枇杷叶五味组成。主治“太阴湿温,气分痹郁而哕”的呃逆证,功能轻宣肺郁、理气化湿。吴氏宣痹汤有二:一是上焦湿温、寒湿篇治呃逆的附方,余称之为“上焦宣痹汤”;一是中焦湿温篇治湿痹的附方,余称之为“除湿宣痹汤”。余临床几十年来,用上焦宣痹汤加减治疗“咳喘”、“梅核气”、“呃逆”、“肺痹”等都取得满意的疗效。现将运用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类风湿关节炎属于中医“骨痹”、“痹”和“热痹”的范畴。是很难治愈的慢性常见病之一。笔者在行医三十多载中治疗了万名以上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疗效满意,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自拟“马甲风湿膏”外贴治疗风湿痹病的临床疗效。方法:用白拟“马甲风湿膏”外贴治疗风湿痹患者,8贴为一疗程。结果:治疗278例,总有效率迭81.66%。结论:自拟“马甲风湿膏”外贴治疗风湿痹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一种发生在自身免疫功能失调的基础上,以关节病变为主的慢性全身性免疫性疾病,是当今难治病之一。属祖国医学中“历节病”、“鹤膝风”、“骨痹”、“肾痹”、“顽痹”“痹”等范畴。祖国医学对类风湿治疗有几千年的历史,辨证分型纷繁,方药不胜枚举,疗效卓著,纵观先贤和近代名人的经验,究其病因  相似文献   

15.
类风湿关节炎 (RA)是以关节滑膜炎症为主要病变的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发病率和致残率较高 ,目前西医尚无特效疗法 ,而中医对RA的治疗已显示出了良好的态势 ,尤其是在中医治疗方面的研究一直成为研究的热点 ,现将近几年来中医关于RA治法研究的文献综述如下。1 理论探讨类风湿关节炎属于中医学的“历节病”、“顽痹”、“痹”、“骨痹”等范畴 ,关于痹证的治法 ,古代文献早有阐述。子和倡用汗、下、吐法治痹。丹溪明确提出痰可致痹 ,主张除湿祛痰 ,疏通气血。张景岳提出治痹宜峻补真阴。《医宗必读》对痹证的治疗原则作了精辟的…  相似文献   

16.
“痹证”历代医家也称之为“历节”、“鹤膝风”、“顽痹”、“筋痹”等,以《黄帝内经》和《金匮要略》为代表的历代医家著作对“痹证”的病因病机、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都进行了论述,治疗历代也颇多论述,下面就本人关于痹证治疗经验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7.
基于中医理论溯源及临证观察,认为《内经》“心痹”理论与类风湿关节炎心血管损伤密切相关。结合“心痹”理论的内涵,认为类风湿关节炎合并心血管损伤以营卫失调为发病关键因素,初期为“邪居脉道”,后期以“邪痹于心”为病机特点;同时辨析类风湿关节炎心血管损伤的临床表现与“脉痹”“心痹”证候的相关性,提示临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并发心血管损伤可用“豹刺”大陵、调和营卫法以益心通痹,以及巧用化瘀补虚诸药、少用辛燥之品以祛邪外出。  相似文献   

18.
间质性肺病是类风湿关节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预后不良,严重危害患者的健康。中医认为该病属于“肺痹”“肺痿”的范畴。“痹痿统一论”由国医大师李济仁首次提出,从病因、病机、病程规律、治则治法四个角度论述了痿痹合论的可行性。本文立足于“痹痿统一”理论,认为类风湿关节炎相关间质性肺病的发病根本是肺气不足而致痹,继而因痹致痿,痹与痿在疾病中同时体现。痰瘀痹阻为疾病转变的核心。治疗上应注意补肺宣肺,化痰通络贯穿始终;同时由于病情复杂,痹痿同在,还应外祛虚邪,内调肝肾。治疗时应时时立足于整体,把握好正虚与邪实之间的动态变化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现察“痹玉康Ⅰ号”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中晚期寒湿痹阻证型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治疗前后对照方法,观察60例中晚期寒湿痹阻证类风湿关节炎治疗前及治疗2周、4周、6周、8周晨僵时间、28个关节压痛、肿胀数、双手平均握力、疼痛及疲乏评分、医生的全面评估、患者的全面评估、健康评价调查表(HAQ).结果:“痹玉康Ⅰ号”方用于临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中晚期寒湿痹阻证患者,治疗8周后中医症侯学评定总有效率达到95%,ACR20%改善率93%.结论:“痹玉康Ⅰ号”方是临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中晚期寒湿痹阻证的有效方剂.  相似文献   

20.
王斌  庞湃  赵旭东  杨千晶 《天津中医药》2022,39(8):1013-1017
现代疾病涉及中医“痹证”的种类有许多,包括自身免疫相关疾病、神经肌肉疾病、感染与代谢相关疾病等。《黄帝内经》中“五体痹”和“五脏痹”的提出对后世影响深远,糖尿病神经病变中以气血经络痹阻所致的肢体麻木、疼痛、怕凉、乏力为主者,具有类似“五体痹”表现,现代中医将其称为“消渴病痹症”。而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作为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另一类别,其病变主要累及内脏自主神经和交感神经,表现为内脏系统功能失调,与“五脏痹”有诸多相通之处,如糖尿病引起的心脏、胃肠、泌尿生殖内脏自主神经病变和调节泌汗功能交感神经病变,亦与“五脏痹”之心痹、脾痹、肝痹、肺痹、胞痹等表现有高度的相似性。文章试从《黄帝内经》“五脏痹”病因病机、症候特征、治疗原则等方面,探析对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