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5 毫秒
1.
2008年度宁波市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海雯 《中国药师》2010,13(1):124-126
目的:分析2008年宁波市药品不良反应发生基本情况,为临床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Excel电子表格形式下载2008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对有关数据进行适当转换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736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涉及抗感染药物3670份,中成药制剂695份。药品不良反应所累及的系统器官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38.1%)、胃肠道系统(17.0%)、全身性损害(14.0%)、神经系统(11.1%)。4657例(76%)药品不良反应由静脉给药途径所致。新的、严重的不良反应报告881份(25.0%)。结论:抗感染药物和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高发生率与多种因素有关,药品使用管理极待加强.质量控制标准有待提高,以减少药品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2.
沈国华 《淮海医药》2009,27(5):448-449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2006年1月-2008年11月上报87例ADR进行统计分析。结果87例ADR中,最易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为抗感染药物61例,占总例数的70.1%;中药注射剂17例,占19.5%。给药方式以静脉滴注为主,占总例数的93.1%;药品不良反应常见表现为皮肤黏膜和消化系统的损害。结论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与中药注射剂,加强对抗感染药物和中药注射剂的管理,避免或减少ADR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S)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7年收集到的150例ADRS报告进行分析。结果我院药物不良反应报告中,抗感染药物引起的最多(48.67%),其次为中药制剂(14.67%)。ADRS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最常见(26.00%),其次为消化系统(19.33%)。结论应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和中药注射剂,加强临床用药监测,以减少ADRS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我院68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本院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原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本院2007年ADR病例68份,采用Excel电子表格按照患者性别、年龄、药品种类及品种、给药途径、ADR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8例ADR中抗感染药物居首位,其次为中药注射剂;涉及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最为常见,经过相应的治疗均恢复正常。结论ADR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加强合理用药的教育是减少ADR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7月份收集到的148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的年龄、药物种类、抗感染药的种类、临床具体表现给药途径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48例ADR报告涉及14类药物,其中最容易引起ADR为抗感染药物,其次为心脑血管系统药物及中药注射剂。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及附件损害,其次为消化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反应。静脉滴注所引发的ADR占82%,给药时间在60min内引发的ADR占56.7%。结论药品不良反应与多种因素有关,应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加强临床合理用药监督,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茂名地区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景辉  杨华 《今日药学》2008,18(1):15-18
目的通过对2006年茂名地区各医疗单位呈报的656例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进行分析,了解茂名地区ADR发生、分布情况。方法结合Excel电子表格和手工筛选,建立ADR数据库,按患者性别、年龄、药品分类、不良反应临床表现类型、给药途径及处理结果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DR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发生ADR药物以抗感染药物最多,不良反应涉及的系统器官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静脉注射药物发生的ADR最高,导致死亡的ADR以中药注射剂(静滴)为最多。结论加强药品的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加快药品不良反应信息传递,临床严格控制中药注射剂的静脉使用,大力宣传科学合理用药知识,为安全用药提供可靠的保障。  相似文献   

7.
154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目的了解合肥市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特点及引发的相关因素,为临床中药注射剂合理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合肥市2007年1月113至2007年12月31日共收集到中药注射剂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126份,用Excel电子表和手工方法进行分析评价。结果126份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中,涉及到药品不良反应154例。主要不良反应累及系统一器官及其临床表现为皮肤及附件损害。涉及国家药品不良反应通报品种3种。结论应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加强对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监测,确保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8.
298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4年1月-2007年9月上报的298例ADR报告从患者年龄、给药途径、药物种类、涉及的器官系统及引发ADR排序前10位的药品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感染药物、中药注射剂、静脉给药、老年和儿童患者ADR发生率较高,ADR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结论:加强抗感染药物、中药注射剂合理使用的管理及重视ADR监测工作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9.
仝敏  吴琳 《中国药业》2011,20(21):42-43
目的分析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规律和特点。方法对2008年至2010年上报的283例药品不良反应分别从患者性别、年龄、报告科室、给药途径、用药情况、药品不良反应涉及系统或器官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83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由干内科上报最多(47例,占16.61%);抗感染药物引起的比例最高(占49.82%),其次为中药注射剂(占17.31%);给药途径中静脉滴注引起的249例,占87.99%;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占45.58%。结论临床用药应注意抗感染药物与中药注射剂的合理使用,减少静脉给药,并考虑老年人的体质特点,以减少或避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本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本院2003年1月~2008年6月上报的272例ADR报告采取回顾性研究方法,结合Excel电子表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72例ADR中,女性多于男性,药品不良反应一般发生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抗感染药物引起ADR为147例,占54.04%,中药注射剂73例,占26.84%。不良反应累及的系统/器官以呼吸系统及皮肤损害最多。结论:应加强抗感染药物和中药注射剂在临床应用中的监测,严格掌握适应证,尽量减少几种注射药物合并配伍,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产生原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奉贤区中医医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集到的148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抗感染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占总数的62.8%(93例);其次为中成药,占总数的21.6%(32例)。静脉给药引发的药品不良反应占95.9%(142例),药品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以皮疹、瘙痒等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结论:应充分重视药品的不良反应,加强对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和管理力度,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感染药及中药注射剂,避免或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12.
95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特点。方法:对我院2004年10月-2007年7月收到的95例ADR报告分别从药品种类、临床表现、给药途径及病人的年龄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95例ADR中,涉及抗感染药物49例(51%),中成药注射剂21例(22%)。静脉滴注引起的ADR69例(72%),皮肤及附件损害62例(65%)。结论:应合理使用抗感染药及中药注射剂,加强对中药注射剂的质量监测,避免或减少ADR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13.
101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及引发的相关因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1日-2007年11月20日收集到的101例ADR报告分别从药物种类、抗感染药物类别、给药途径及患者年龄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1例不良反应中,涉及抗菌药物72例,占71.29%;中药注射剂8例,占7 .92%;静脉给药引起的不良反应81例,占80.20%。不良反应最常见的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结论:应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及中药注射剂,加强对中药注射剂的质量监测,避免或减少ADR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为临床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提供参考信息,促进中药注射剂的合理使用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工作。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 ,对本院2010~2012年收集的210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析评价。结果在210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中,涉及药品19个品种,产科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71%),儿科患者次之(27.1%)。引起不良反应的中药注射剂主要为七叶皂甙钠针,有180例,占86.1%,其次为抗病毒药物,如双黄连粉针、喜炎平针等,有24例,占11.6%。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寒颤居多,占(61.1%),其次为皮肤症状及附件损害。其中新的、一般的中药注射剂药物不良反应18例,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后,及时对症处理,对原患疾病影响小。结论应规范中药注射剂的使用,重视中药注射剂药物不良反应,加强监测,充分发挥中药注射剂的疗效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降低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率,促进临床合理使用与规范管理。  相似文献   

15.
2006年~2007年我市2881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雅艳  华俊彦  田伟强 《海峡药学》2008,20(10):160-162
对2006年~2007年丽水市ADR监测中心收集的2881份报告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与患者年龄、药物种类、给药途径等有关,其中抗感染药物和中药注射剂引起的ADR较多;静脉给药是引起ADR的主要途径;不良反应累及的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的损害最多见.  相似文献   

16.
肿瘤专科医院中药注射剂使用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我院3年来中药注射剂使用情况进行用药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我院HIS系统提供的2007~2009年3年间中药注射剂用药的有关数据,利用Excel对用药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均用药金额(DDC)等进行统计分析;统计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上报例数。结果:中药注射剂3年的用药金额,年增长率分别为37.10%,-2.67%,10.82%,分别占全年总药品金额的14.84%、13.24%、11.94%。其中参芪扶正注射液单品种用药金额、DDDs3年中都为最大,康莱特注射剂DDC3年中都是最高的;药品不良反应上报从3例增加到22例。结论:中药注射剂用药金额虽有增长,但落后于总药品金额的增长。临床使用中应严格辨证施治,合理用药,增加其疗效,降低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对2006年~2007年丽水市ADR监测中心收集的2881份报告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与患者年龄、药物种类、给药途径等有关,其中抗感染药物和中药注射剂引起的ADR较多;静脉给药是引起ADR的主要途径;不良反应累及的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的损害最多见.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医院药品的不良反应(ADR)及临床表现,促进临床合理用药,降低用药风险.方法 对2011年医院370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静脉滴注引起的ADR最多,共330例,占89.19%;抗感染药物ADR报告最多,共318例,占85.95%;中药制剂42例;构成比前10位药品均为注射剂,共216例,占58.39%.ADR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在皮肤及其附件损害(68.92%).结论 医院抗感染药物和中药注射剂的ADR构成比最高,提示临床使用抗感染药物和中药注射剂时应规范选用,以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本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方法:对本院2006-2007年上报的11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17例ADR中,女性明显多于男性,近30%为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注射剂引起ADR的比例明显高于口服制剂;抗感染药物引起ADR为63例,占50.4%,中药注射剂46例,占36.8%.结论:应加强抗感染药物和中药注射剂在临床应用中的监测.  相似文献   

20.
吴宏卫  蔡琳  陈仁昊 《海峡药学》2013,(12):211-213
汇总我院2009年1月份~2012年12月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别按年龄(≤14岁和>14岁)、性别和各品种中药注射剂所累及的系统进行归纳分析.1409例中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220人次(221例),占15.68%,涉及中药注射剂共26个品种,不良反应主要集中表现为局部刺激(69例,30.13%)、皮肤及其附件反应(65例,28.38%)、药物热(28例,12.23%)和胃肠消化系统反应(24例,10.48%)等.热毒宁是造成14岁以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主要中药注射剂(34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