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痉挛性脑瘫的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治疗痉挛性脑瘫的适应证、禁忌证及手术方法,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方法广泛查阅近期有关SPR治疗痉挛性脑瘫的文献,综述其解除痉挛的机理,手术适应证、禁忌证,手术方法,术后肌张力的变化及并发症。结果SPR选择性地切断肌梭传入神经的Ⅰα纤维,阻断骨髓γ反射环路,降低肌张力,解除肌痉挛。手术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率与适应证的选择有密切关系。脊神经切除比例小于50%者效果良好。结论SPR是解除痉挛性脑瘫患儿肢体痉挛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2.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脑瘫痉挛(附40例报告)卢一生,黄宏前,杨永,王云波,王宝虎痉挛性脑瘫以往采用非手术治疗和矫形外科治疗,因不能有效地解除痉挛和改善肢体功能,故临床疗效不佳。近年来,国内新开展的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脑瘫等肢体痉挛,获得了...  相似文献   

3.
痉挛性脑瘫是脑瘫中最常见的类型。此型的特点为患儿运动发育迟缓,骨骼肌肌张力明显增高,以下肢最为明显。大龄脑瘫患者,由于长期的肌肉痉挛及肌力不平衡,往往继发不同程度的固定性的畸形,甚至骨性畸形。由于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很多患者失去最佳治疗时机,病情发展到青少年后往往引起双下肢多关节严重畸形,患者无法站立行走,丧失独立生活、活动能力。目前为止,国内外尚无一种治愈脑瘫的特效药物。痉挛性脑瘫的治疗方法有多种,其主要目的是解除肌肉痉挛、平衡肌力、矫正畸形,调整肢体的负重力线,改善运动功能。随着Ilizarov技术的成熟应用,脑瘫的矫形外科治疗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本文就大龄脑瘫患者的畸形特点和矫形外科治疗进展进行综述,进一步探讨青少年痉挛性脑瘫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4.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痉挛性脑瘫的临床应用。方法:对经过SPR手术的58例患术后情况进行分析。:SPR手术对解除肌痉挛、降低异常的肌张力效果显,但术后的下肢乏力和脊柱不稳不容忽视。结论:SPR手术是治疗痉挛性脑瘫的有效方法,但应配合术后的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选择性胫神经肌支切断结合跟腿延长术治疗痉挛性马蹄足痉挛的疗效。方法:12例痉挛型脑瘫马蹄足畸形患儿均行选择性胫肌支切断结合跟腿延长术,6周折除石膏后行康复训练。结果:10个月-3年的年的随访观察,所有病例均达到优良标准,马蹄足及足内翻畸形完全矫正,踝阵挛80%得到矫正,巴彬基氏征90%得以矫正。行走步态良好,无关节疼痛,讨论:选择性胫神经肌支切断结合跟腱延长术有效解除了马蹄足痉挛畸形,预防和清除了痉挛的复发。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高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简称SPR)治疗小儿痉挛性脑瘫的机理以及三项“选择”病例的重要性并明确手术与康复训练的关系。方法:在严格掌握三项“选择”即:病例的选择、脊神经后根节段的选择以及术中电刺激脊神经后根小束切断比例的选择下,对46例痉挛性脑瘫患儿进行SPR手术。结果:下肢痉挛的解除率达98%,经过合理的PT训练,随访半年以上功能及步态改善率达80%,原有流涎6例,斜视5例,上肢肌张力高3例,术后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术后5例合并尿潴留,经过按摩及电针治疗2周恢复,未出现其它并发症。结论:应用SPR手术治疗痉挛性脑瘫重在“三项选择上”是疗效的保证,由于SPR是针对痉挛机制的治疗,其科学性与可靠性以及疗效方面明显优于矫形手术和其它传统方法。但应当强调掌握三分手术,七分训练的这一原则。  相似文献   

7.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痉挛性脑瘫远期随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Wang Q  Hou T  Zhang C  Nian S  Wu Y  Yang X  Gu X 《中华外科杂志》1998,36(11):674-676
目的探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治疗痉挛性脑瘫的远期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对经过SPR术后4年以上随访的26例以下肢痉挛为主要症状的脑瘫患者的痉挛解除和功能恢复情况进行测定、分析。结果9例轻度患者中,有7例能单腿站立;12例中度患者中,有7例能在室内脱手行走;5例重度患者中,有3例能单手扶持下行走。本组26例中有3例分别出现骨盆倾斜、脊柱侧凸、前凸加重等并发症。结论SPR手术是治疗痉挛性脑瘫的有效方法,但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重视术前、后的功能训练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盆腔内闭孔神经切断治疗脑瘫髋内收痉挛畸形的疗效.方法:20例脑瘫髋内收畸形患儿均行盆腔内闭孔神经切断术,足部畸形病例给予矫形手术,术后康复训练.结果:经过8~20个月随访观察,所有病例髋内收痉挛畸形完全解除,步态明显改善,无交叉剪刀步态,Phelps-Baker试验全部阴性.结论:盆腔内闭孔神经切断能有效持久解除髋内收痉挛畸形,改善步态姿势,为功能康复创造了有利条件,是一种安全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脑瘫患者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术后康复训练的效果。方法对随机选择的20例实施SPR手术的痉挛性脑性瘫痪患者执行预先拟订的康复训练方法并分别在术前、术后及康复后进行肌力、肌张力和关节活动度的测定,观察坐、立、跪、走的姿势。结果手术后康复训练与否肌力改变差异显著(P<0.05)。手术前、手术后与康复治疗后三者之间关节活动度改变在统计学上均有显著差异(P<0.05)。随访资料完整的18例显示坐位、直跪、站立及行走姿势均有明显改善。结论SPR可解除痉挛、降低部分肌张力,改善运动功能,而术后正确的康复训练是改善运动功能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0.
神经根切断术治疗痉挛性脑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治疗痉挛性脑瘫新的手术方法。方法 利用臂丛神经根相互代偿的原理设计了选择性臂丛神经根断术以及腰骶神经根选择性切断术治疗痉挛性脑瘫的方法,对9例病例进行治疗(上肢7例,下肢2例)结果术后9例患者肢体痉挛明显减轻,功能得到显著改善。结论 选择性神经根切断术对减轻脑瘫肢体痉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脑性瘫系先天或后天原因致大脑损害而引起的肢体运动障碍,其中痉挛性瘫痪约占60~70%。以往常规手术治疗方法效果多不确切及巩固,极易复发。本世纪初Foerster用切断脊神经后根的方法解除下肢痉挛但感觉功能亦丧失。70年代,Fasano创用选择性腰骶神经后根切断术(selective posteriorrhizotomy SPR)治疗痉挛性脑瘫,通过电刺  相似文献   

12.
高选择性腰脊神经后根定量切断治疗痉挛性脑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福如 《中国骨伤》2006,19(1):14-15
目的:评定高选择性腰脊神经后根定量切断治疗痉挛性脑瘫的临床疗效,为痉挛性脑瘫患者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本组198例,男103例,女95例;年龄4~20岁。按脑瘫诊断分型标准:双下肢痉挛型120例,四肢痉挛型62例,混合型16例。手术采取限制性椎板切除,神经阈值测定仪测量腰脊神经后根的兴奋性后,行腰脊神经后根的高选择性定量切断。结果:194例下肢痉挛消除,按Ash-worth肌张力标准,下肢肌张力平均下降3·0级,12例上肢肌张力平均下降1·1级,眼斜视、流涎及语言障碍等伴随症状也有改善。根据疗效评定标准:优172例,良18例,一般8例。结论:高选择性腰脊神经后根切断术能够有效地解除下肢痉挛,降低下肢肌张力。定量法使腰脊神经后根的切断量更为精确,提高了疗效。  相似文献   

13.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痉挛性脑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是治疗痉挛性脑瘫的较好方法,对近期解除痉挛和改善步态效果满意。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某些方面尚存争议,本文就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的发展历史、长期疗效、并发症、特殊治疗效果及其与矫形手术的关系等方面进行回顾和讨论。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选择性臂丛神经根切断术治疗上肢痉挛性脑瘫疗效的研究。方法 SD大鼠16只,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8只。用脑立体定位技术,选择性毁损左侧锥体束,造成大鼠中枢性痉挛瘫痪模型。实验组:切断右侧C6神经根,而对照组不切断。分别在术前、麻醉清醒后、术后48h、术后1周等4个时间组,检测大鼠右侧肱二头肌的肌痉挛电位,比较两组肌痉挛电位的最大波幅和持续时间。结果 在大鼠中枢性痉挛性瘫痪模型上行单根臂丛神经根切断,可有效地解除相应肌肉的痉挛。结论 选择性臂丛神经根切断术治疗脑瘫引起的上肢痉摩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法,远期疗效尚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选择性臂丛神经根切断治疗上肢痉挛性脑瘫的远期疗效。方法对1997年3月-2002年1月间施行选择性臂丛神经根切断术治疗上肢痉挛性脑瘫的患者,进行随访并对远期功能进行评价,采用Lazareg肌张力分级标准评定临床效果。结果16例17侧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5.0~9.7年,平均8.6年。手术方式为选择性臂丛神经根全根切断10侧,部分切断2侧,高选择性分束切断5侧;其中切断神经根为颈63次,颈816次。术后远期疗效优3例,有效5例,无效8例9侧。结论选择性臂丛神经根切断治疗上肢痉挛性脑瘫远期大多数疗效下降和无效,但术前严格选择痉挛较局限的病例、术中进行高选择性臂丛神经根分束切断、术后坚持长期康复训练仍然能获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本文报道SPR术治疗儿童痉挛性脑瘫下肢痉挛的临床经验。方法:1997年6月-1998年4月共收治脑瘫患儿11例,运用SPR手术治疗,术后追踪随访。结果:术后经过2-2.5年随访9例,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肢痉挛缓解或消失。并发症:肌张力低下,足内翻转为足外翻。结论:SPR手术治疗痉挛性脑瘫可以缓解下肢肌痉挛,改善下肢步态,但必须严格掌握适应证。与Ⅱ期矫形手术结合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7.
胫-腓总神经侧侧缝合治疗下肢痉挛性脑瘫近期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提出一种治疗下肢痉挛性脑瘫的新方法并探讨其机制。方法:6例下肢痉挛性脑瘫患者。将支配痉挛肌群和支配其拮抗肌群的胫神经和腓总神经干进行侧侧缝合;大腿后侧切口显露两神经干的近端约5cm后相互靠拢,切开两神经相邻面的神经外膜和束膜约2cm,切至神经纤维后,再相互并拢缝合外膜。4例患者手术同时辅以内收肌切断或跟腱延长术。结果:经过5-10个月的随访,6名患者的肢体痉挛,畸形均有缓解,其中5例患儿在不附加额外刺激的情况下,已无痉挛发作,恢复了患肢的主要功能。肢体功能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进一步改善。结论:胫-腓总神经侧侧缝合后,脑瘫患者术后痉挛肌群可获得部分拮抗肌群神经的支配从而通过改变大脑皮层定位来最终缓解肢体痉挛,是治疗脑瘫的新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正> 自1978年Fasano首次报告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eletive Posterior Rhizotomy简称SPR术),治疗痉挛性脑瘫以来,引起各国学者的浓厚兴趣,我们于1995年2月~1998年12月应用SPR手术治疗痉挛性脑瘫30例,取得了明显疗效。 1 临床资料 本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6~24岁,平均15岁。其中单纯痉挛脑瘫12例、混合性脑瘫3例,脑炎后遗症致痉挛  相似文献   

19.
选择性颈神经后根切断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于1992年2月~1995年6月,作者对12例上肢痉挛性脑瘫患者施行了选择性颈神经后根切断术.术中观察了C5~T1各脊神经后根的形态、位置,各后根按比例切除.术后短期随访,异常增高的上肢肌张力,明显缓解.该术式可较佳解除上肢痉挛.  相似文献   

20.
周围神经侧侧吻合治疗痉挛性脑瘫初步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用周围神经侧侧吻合术治疗肢体痉挛性脑瘫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对16例肢体痉挛性脑瘫患者采用正常神经干与病变神经干的侧侧吻合术,即将支配痉挛肌群的主要神经干与相对正常的邻近神经干的近端显露出5~6cm后相互靠拢,切开两神经相邻面的神经外膜和束膜1~2cm,直至神经纤维裸露后相互紧密对合再吻合其束外膜。结果:经10~39个月(平均24个月)的随访,所有患者的肢体痉挛、畸形均有明显的缓解,其中6例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