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梁切除术的降眼压效果有赖于形成和维持一个具有足够滤过功能的房水通道。但术后滤过道中纤维增生和瘢痕形成,致使部分患眼尤其具有高危因素者滤过失败。笔者对28例小梁切除术后滤过泡功能不良的青光眼患者采用滤过泡针刺分离联合5-氟尿嘧啶(5-FU)结膜下注射进行治疗,疗效良好,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3~2006年间,作者对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2~8周内复查的青光眼患者中,因滤过泡形态和眼压控制不良而接受滤过泡针刺分离联合5-FU结膜下注射共28例(34眼)。其中男16例(18眼),女12例(16眼)。年龄28~71岁,平均52.5岁。青光眼诊断类…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针拨联合丝裂霉素C(mitomycin C,MMC)结膜下注射治疗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早期功能不良滤过泡的疗效.方法 对76例(86眼)因青光眼行标准小梁切除术后2~6周滤过泡功能不良者,进行针拨联合MMC 0.2 mL(0.04 mg)结膜下注射,平均治疗1.88次,观察眼压、滤过泡和副作用,并随访6个月.结果 小梁切除术后2~6周,低平肥厚充血型滤过泡50眼,包裹型滤过泡32眼,无滤过泡4眼.针拨联合MMC结膜下注射治疗后6个月,61眼变为功能性滤过泡,其中微囊状泡24眼,平坦弥散型37眼;无滤过泡6眼;低平肥厚滤过泡6眼;包裹型滤过泡13眼.治疗后3个月时平均眼压(15.2±6.1)mmHg,57眼降压显效,17眼降压有效,总有效率为86.1%;治疗后6月时平均眼压(15.7±6.7)mmHg,51眼降压显效,17眼降压有效,总有效率为79.1%.结膜下出血21眼,无前房变浅或低眼压、伤口渗漏和脉络膜渗漏等并发症.结论 针拨联合MMC结膜下注射治疗小梁切除术后早期功能不良滤过泡是安全、有效、简单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针拨联合丝裂霉素C结膜下注射治疗早期功能不良滤过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针拨联合丝裂霉素C(mitomycin C,MMC)结膜下注射治疗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早期功能不良滤过泡的疗效。方法对76例(86眼)因青光眼行标准小梁切除术后2~6周滤过泡功能不良者,进行针拨联合MMC0.2 mL(0.04 mg)结膜下注射,平均治疗1.88次,观察眼压、滤过泡和副作用,并随访6个月。结果小梁切除术后2~6周,低平肥厚充血型滤过泡50眼,包裹型滤过泡32眼,无滤过泡4眼。针拨联合MMC结膜下注射治疗后6个月,61眼变为功能性滤过泡,其中微囊状泡24眼,平坦弥散型37眼;无滤过泡6眼;低平肥厚滤过泡6眼;包裹型滤过泡13眼。治疗后3个月时平均眼压(15.2±6.1)mmHg,57眼降压显效,17眼降压有效,总有效率为86.1%;治疗后6月时平均眼压(15.7±6.7)mmHg,51眼降压显效,17眼降压有效,总有效率为79.1%。结膜下出血21眼,无前房变浅或低眼压、伤口渗漏和脉络膜渗漏等并发症。结论针拨联合MMC结膜下注射治疗小梁切除术后早期功能不良滤过泡是安全、有效、简单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老龄组原发性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巩膜瓣牢固缝合,术后眼球按摩临床疗效。方法对46只原发性青光眼在常规小梁切除术的基础上,采用大结膜瓣,巩膜瓣牢固缝合,术后3~5d开始眼球按摩,坚持2~6月,观察术后早期前房形成、滤过泡及眼压情况,并随访1年以上的远期疗效。结果老年组术后早期均未出现低眼压、浅前房等并发症,眼球按摩后滤过泡形成良好,远期眼压均在正常范围。结论老龄组原发性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巩膜瓣牢固缝合,术后眼球按摩,可避免术后早期低眼压、浅前房等并发症,远期滤过道通畅,眼压控制良好。该方法简单易行,安全可靠,有一定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针刺分离联合5-氟尿嘧啶(5-Fu)结膜下注射治疗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功能不良滤过泡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9例(21眼)小梁切除术后滤过泡功能不良者进行针刺分离联合5-Fu结膜下注射,观察眼压、滤过泡和副作用,并随访6个月。结果针刺分离前患者眼压为(31.29±3.93)mmHg(1 mmHg=0.133 kPa),分离后眼压(19.05±5.75)mmHg,治疗前后眼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完全成功者占66.7%(14眼),部分成功者占23.8%(5眼),总有效率90%。滤过泡形态有18眼表现为功能滤过泡(86%)。结论 针刺分离联合5-Fu结膜下注射治疗功能不良滤过泡是安全、有效、简单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探讨结膜下注射5-FU对青光眼后滤过泡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7年3月至2012年2月在我科进行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手术后因滤过泡形态以及眼压控制不良的患者34例(37眼)实施结膜下注射5-FU治疗。结果经治疗后,本组有32眼由原来的III型或IV转成I型或II型;完全成功26眼(70.2%),部分成功8眼(21.6%),3眼失败(8.1%),成功率为91.9%。结论在青光眼术后滤过泡形成治疗中,采用结膜下注射5-FU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其能够充分抑制瘢痕的形成,有效降低眼压,以提高青光眼治疗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结膜下针刺分离加5-氟尿嘧啶(5-Fu)注射,联合滤过泡旁眼球局部按摩治疗青光眼滤过术后包裹性囊状滤过泡的临床疗效。方法小梁切除术后形成包裹性囊状滤过泡的患者共21例(26眼),行结膜下针刺分离加5-Fu注射,联合滤过泡旁眼球局部按摩治疗,观察治疗后的眼压、滤过泡、治疗成功率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眼压明显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滤过泡大多为功能性滤过泡;治疗后完全成功率为88.46%(23眼),部分成功率为7.69%(2眼),总有效率为96.15%;并发症仅为早期表层点状角膜病变。结论结膜下针刺分离术联合滤过泡旁注射5-Fu,同时行滤过泡旁眼球局部按摩联合治疗,是治疗滤过手术后包裹泡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改良小梁切除术在青光眼手术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对48例60眼行改良小梁切除术(小梁切除术 MMC 巩膜条反折),其中闭角型青光眼40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14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6眼。结果:术后1周1型滤过泡36眼,2型滤过泡20眼,4眼滤过泡扁平,眼压6~14mmHg。术后1月1型滤过泡33眼,2型滤过泡26眼,1眼滤过泡扁平,眼压8~18.5mmHg。46眼随访一年,1眼眼压再次升高,1型滤过泡18眼,2型滤过泡27眼,眼压10~20.5mmHg。结论:本方法在应用MMC的基础上保留切除的小梁组织与原组织不分离,增加了引流间隙,同时无排异反应,不增加手术成本,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青光眼滤过术后早期功能不良的滤过泡采用针尖分离联合5-氟尿嘧啶结膜下注射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5例(20眼)青光眼患者术后2~4周功能不良的滤过泡行针尖分离联合5-氟尿嘧啶结膜下注射,随访6个月。结果针尖分离前患者的眼压为(23.6±2.7)mmHg,分离后眼压为(13.1±2.9)mmHg。随访结束时具有功能性滤过泡的眼压为(12.4±3.1)mmHg,失败滤过泡经按摩及加用降眼压药物眼压控制在(15.3±3.6)mmHg。分离后滤过泡形态,16眼表现为功能性滤过泡,2眼表现为局限肥厚性,2眼无滤过泡形成。结论针尖分离联合5-氟尿嘧啶结膜下注射对青光眼滤过术后失败滤过泡是有效、安全及简便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0.
史健生  周海生 《河北医学》2012,18(2):224-226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眼球按摩方法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的应用.方法:青光眼患者102例146眼,随机分为两组,行小粱切除联合丝裂霉素C术,术后分别采用眼球上方或下方按摩.观察术后滤过泡和眼压情况.结果:眼球下方按摩功能性滤过泡比例高于上方按摩,长期眼压低于上方按摩.结论:眼球下方按摩更适于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难治性青光眼手术治疗的远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0 0 0~ 2 0 0 3年在我院手术治疗的难治性青光眼患者 5 4例 (5 4眼 )手术方式、结膜滤过泡、眼压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术后随访 3~ 2 4个月。治疗组 :采用反折式小梁切除术治疗 30例 (30眼 )眼压从术前 4 2 91± 2 0mmHg降至手术后 19 5±4 7mmHg ,结膜滤过泡功能性滤过泡 19例 ,术后并发症浅前房 1例。对照组 :在传统小梁切除术基础上应用抗增生药 (MMC)治疗 2 4眼 (2 4例 )眼压从术前 4 3 15± 18 75mmHg降至手术后 2 1 15± 12 16mmHg。结膜滤过泡 :薄壁大囊泡扁平、弥散滤过泡 14例。术后并发症 :结膜伤口渗漏 7例 ,滤泡相关性眼内炎 3例 ,浅前房 2例 ,角膜结膜毒性反应 2例 ,远期薄壁滤泡渗漏、感染和眼内炎 5例。结论 :反折式小梁切除术后并发症少 ,方法安全可靠 ,远期效果好 ,是难治性青光眼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前房穿刺治疗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眼压不降的疗效。方法选择2007年8月-2012年6月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外引流不通畅、经药物治疗眼压仍未达到正常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行眼球按摩减压或前房穿刺术减压处理,并对两种方法的眼压控制及并发症出现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行眼球按摩组6只眼,按摩前眼压平均41.0mmHg,按摩后眼压下降者4只眼,眼压平均为16.0mmHg,前房出血者3例,眼压不降或下降少于5mmHg者2只眼。行前房穿刺(或从穿刺口放出房水)组8只眼,穿刺前眼压46.0mmHg,穿刺后眼压均下降,平均眼压13.0mmHg,前房出血者1只眼。结论前房穿刺在治疗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眼压不降方面较眼球按摩疗效显著,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谭海龙 《当代医学》2011,17(29):92-92
目的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小梁切除联合丝裂霉素c及调整缝线)治疗残余性青光眼的效果,并分析其特点。方法收集2006年3月~2011年6月收治的19例23眼残余性青光眼患者。进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进行效果观察并随访。结果术后观察眼压控制在21mrnHg以下16例20眼,21mmHg~30mmHg3例3眼,加用药物治疗亦回421mmHg以下,Ⅰ型滤过泡12眼,Ⅱ型滤过泡9眼,Ⅲ型滤过泡2眼;功能性滤过泡占91.3%。手术并发症:手术眼均无伤口漏并发症;术后发生浅前房5例,7~12d恢复正常;滤过泡渗漏1例,结膜漏口处缝合f针。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可以有效形成功能性滤过泡是治疗残余性青光眼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陈红  田爱军 《海南医学》2014,(17):2534-2536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后早期选择性一次或多次结膜下注射低浓度丝裂霉素C(Mitomycin C, MMC)对滤过泡形态及眼压的影响。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2年3月就诊于我院的60例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且需行小梁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各30例,A组术后根据滤过泡形态、结膜充血状态一次或多次结膜下注射低浓度MMC (0.2 mg/ml),B组术中一次性使用MMC (0.33 mg/ml),随访1年,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滤过泡形态及眼压的差异。结果术后1年A组扁平弥散型滤过泡占总数的66.7%,B组扁平弥散型滤过泡占总数的3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术后1年时A组眼压控制良好者占76%,B组眼压控制良好者占8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A组出现2眼角膜上皮缺损,1例局部注射部位结膜苍白;B组出现1例角膜上皮缺损,5眼滤过泡渗漏,2眼低眼压黄斑病变。结论小梁切除术后选择性结膜下注射较低浓度的MMC使得扁平弥散型滤过泡的比率增加,与术中一次性使用MMC相比两组均能较好控制眼压,手术成功率相似,此种治疗方式安全有效,且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小梁切除术联合低浓度丝裂霉素C治疗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回顾我院临床诊断为青光眼并已进行小梁切除术的患者40例(45只眼),术中均行巩膜瓣、结膜瓣下低浓度丝裂霉素C处理,术后观察滤过泡及眼压。结果40例(45只眼)中有2例(3只眼)术后2年眼压高于正常,视野继续缩小,滤过泡局限包裹;其余的滤过泡扁平弥散,眼压正常,视野稳定。结论小梁切除联合低浓度丝裂霉素C治疗青光眼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童渝眉  田雪莲  唐莉 《四川医学》2019,40(8):801-802
目的 观察滤过泡针刺分离联合球结膜下5-Fu结膜下治疗青光眼滤过术后的包裹滤过泡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30眼行青光眼滤过手术术后发生滤过泡包裹并行针刺分离联合球结膜下5-Fu结膜下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22只眼为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后,8只眼小梁切除术后眼。以1mL注射针头针刺分离滤过泡周围的纤维瘢痕,联合球结膜下注射5-Fu,随访观察治疗前后视力、眼压、滤过泡形态、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治疗前眼压为(33. 30±5. 40) mm Hg,针刺分离后1天、1周、1个月、3个月眼压分别为:(12. 00±2. 59) mm Hg、(14. 97±3. 26) mm Hg、(20. 20±4. 17) mm Hg、(18. 17±2. 36) mm Hg,眼压明显下降(t=33. 36,P<0. 001)。治疗1个月时,8眼眼压超过21mmHg,需加用降压药物,3个月时有12眼需加用降压药。早期并发症主要有结膜下出血5例、角膜上皮点状剥脱2例,前房积血1例。结论 滤过泡针刺分离联合球结膜下5-Fu注射治疗青光眼滤过术后的包裹滤过泡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挽救失败滤过泡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中应用丝裂霉素(MMC),术后联合应用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49眼)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2组:一组为治疗组23眼,给小梁切除术中应用MMC,术后联合应用5-Fu结膜下注射治疗;另一组为对照组26眼,只给予小梁切除术中应用MMC,术后不联合应用5-Fu治疗;术后随访半年到两年,观察治疗前后患眼的视力、眼压、滤过泡情况以及低眼压浅前房和角膜损害等指标,对手术成功率及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视力提高5眼(21.7%),视力未提高16眼(69.6%),视力下降2眼(8.7%),术前平均眼压(42.57±4.51)mmHg,术后平均眼压(11.46±3.45)mmHg,发生低眼压和浅前房5眼(21.7%),角膜上皮损4眼(17.4%),前房出血1眼(4.3%),结膜下出血4眼(17.4%);功能滤过泡20眼(87.0%),非功能滤过泡3眼(13.0%);对照组视力提高4眼(15.4%),未提高19眼(73.1%),视力下降3眼(11.5%),术前平均眼压(43.23±5.12)mmHg,术后平均眼压(13.35±4.63)mmHg,发生低眼压和浅前房4眼(15.4%),角膜上皮损害1眼(3.8%),前房出血0眼,结膜下出血1眼(3.8%),功能滤过泡17眼(65.4%),非功能滤过泡眼9眼(34.6%)。结论:MMC和5-Fu作为青光眼滤过术辅助用药都可以减少、预防术后滤过泡的粘连包裹引起的青光眼复发,二者联合应用可以起到协同作用,提高手术成功率;但术后联合应用5-Fu能加重低眼压浅前房的发生,同时对角膜的损害也相应加大,如果合并全身服用血管扩张剂可致结膜下或前房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所以应正确、合理地使用MMC和5-Fu,注意用药的时机、药量和浓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42例43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行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视力、滤过泡、眼压等情况.结果 39眼矫正视力≥0.4,38眼形成功能性滤过泡,眼压正常,5眼需联合降眼压药物及眼球按摩眼压可达正常.结论 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复式小梁切除术,能有效控制眼压,迅速恢复视力,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抗青光眼滤过术后早期应用眼球按摩的临床效果。方法:抗青光眼滤过术后;凡眼压正常或偏高,滤过泡不明显、结膜伤口闭合好、前房形成良好、前房无出血、眼底检查无视网膜脱离和脉络膜脱离者,在术后1~3天进行术眼眼球按摩。结果:22例滤过手术30眼,患者出院时眼压均正常,滤过泡良好。结论:抗青光眼滤过术后早期行术眼眼球按摩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11例(334眼)青光眼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随访3~20周,术后Ⅰ型滤过泡227眼;Ⅱ型滤过泡97眼;Ⅲ型滤过泡10眼;视力提高2行以上202眼占60.5%,无变化95眼占28.4%,视力下降2行以上37眼占11.1%。眼压控制在10~16mmHg之间198眼占59.3%,眼压控制在17—20mmHg之间129眼占38.6%,眼压控制在25—28mmHg之间7眼占2.1%。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有利于功能性滤过泡形成和理想的眼压控制,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