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探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hemiluminescence immunoassay,CLIA)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用于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抗体检测的效果。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5年12月采用CLIA法和ELISA法检测HCV抗体结果可疑的血清标本,最终以重组免疫印迹法(recombinant immunoblot assay,RIBA)确诊丙型肝炎(丙肝)感染血清63例,比较CLIA法和ELISA法检测HCV抗体阳性的符合率,分析CLIA法中低值组(1S/CO8)和高值组(S/CO≥8)的检测阳性率。结果 ELISA法检测抗HCV抗体的阳性符合率为90.48%(57/63),CLIA检测HCV抗体阳性符合率为96.83%(61/63),阳性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36,P0.05)。经RIBA试验及CLIA法检测同时确诊的61例HCV抗体阳性标本中,低值组检测HCV抗体阳性率为24.59%(15/61),明显低于高值组的90.16%(55/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626,P0.05)。结论 CLIA法和ELISA法均可用于HCV抗体的检测,CLIA法阳性符合率相对较高,可作为HCV一种常规检测方法,但应对S/CO值较低者进一步使用RIBA检查确认,以降低漏检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丙型肝炎病毒最合适的实验室检测方法,提高丙肝筛查的准确性.方法 对94 例确诊的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样本,采用ELISA 和CLIA 法检测HCV-Ab,实时荧光定量PCR (FQ-PCR) 法检测HCV-RNA.结果 ELISA法、CLIA法和PCR法的检测阳性率分别为88.3%、91.5%、97.5%.结论 在临床检测中,可使用CLIA法对HCV抗体进行检测,提高早期检出率和丙肝筛查的准确性,从而及时有效地阻断HCV的传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者血液中HCV RNA载量、HCV抗体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检测结果的相互关系。方法经ELISA法检测的HCV抗体阳性血样,采用胶体金法检测HCV抗体,同时用荧光RT-PCR检测血清HCV RNA载量,用全自动生化仪定量检测ALT。结果 255份ELISA检测为HCV抗体阳性样本中,154份胶体金法阳性,139份HCV RNA阳性,59份ALT结果异常。HCV抗体高值组(S/CO值≥10)中HCV RNA阳性率为85.49%,胶体金阳性率为96.95%,ALT异常率35.88%,均显著高于S/CO低值组(1S/CO5)和S/CO中值组(5≤S/CO10)。胶体金阳性样本,HCV RNA阳性率(74.03%)显著高于胶体金阴性样本的HCV RNA阳性率(24.75%),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胶体金阳性样本的ALT异常率(32.47%)显著高于胶体金阴性样本的ALT异常率(8.91%),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V RNA阳性者的ALT异常率(35.50%)显著高于HCV RNA阴性者的ALT异常率(8.57%),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T异常率随着HCV RNA载量的增高而升高,有一定相关性(r=0.975,P=0.001),而ALT变化与HCV RNA载量无相关性(r=-0.26,P=0.63)。结论对人群HCV感染的筛查,可在ELISA法检测HCV抗体基础上,对S/CO高值人群进行HCV RNA的检测,提高检出率的同时最大程度地降低成本。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在丙肝感染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对162例疑似HCV感染者血清进行HCV RNA检测,同时用ELISA法对其进行HCV核心抗原和抗-HCV检测。结果 162例样本中,抗-HCV阳性率64.20%(104/162),HCV RNA阳性率51.85%(84/162),HCV核心抗原阳性率35.19%(57/162);HCV RNA和HCV核心抗原均阳性样本57例,二者符合率为67.86%;HCV核心抗原和HCV RNA阳性而抗-HCV阴性者1例。结论 HCV核心抗原是HCV早期感染的标志之一,检测HCV核心抗原有利于HCV感染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i2000和Centaur XP两种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在梅毒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医院体检、门诊和住院行梅毒血清学筛查的120例患者的120份血清标本,分别使用i2000型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试验(CMIA)和Centaur XP型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化学发光免疫试验(CLIA),对梅毒螺旋体(TP)抗体进行血清学检测。以样本吸光度与临界值的比值(S/CO)≥1.0为阳性,并与以TP明胶凝集试验(TPPA)梅毒特异性抗体确认方法平行测定的S/CO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在120例受检者中,CMIA检测阳性结果94例,阳性率为78.33%;CLIA检测阳性结果72例,阳性率为60.00%;TPPA检测阳性结果74例,阳性率为61.67%。以TPPA试验作为确认方法,CMIA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7.30%和52.17%,CLIA分别为94.59%和95.65%。CMIA与TPPA检测的阳性率、符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4.101,χ2=7.937;P<0.05)。两种全自动免疫化学发光分析法与TPPA检测的阳性符合率均呈正相关。结论:两种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检测方法在梅毒S/CO值>10.00时均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当CMIA的S/CO值为1.00~10.00时可选用CLIA复核,缩短标本周转时间;当CLIA的S/CO值<4.70时可附加TPPA复核,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ELISA法与胶体金法检测健康人群抗-HCV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为早期发现健康人群丙型肝炎感染状况 ,对漯河市无偿献血人员进行丙型肝炎病毒抗体 (抗 -HCV)检测 ,为安全输血制订丙型肝炎预防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 (ELISA)与胶体金法两种方法进行比较。〔结果〕2年 ( 2 0 0 1-2 0 0 2年 )检测献血人员 1682 8人 ,ELISA法阳性 13 3份 ,阳性率 0 .79% ;胶体金法阳性 13 0份 ,阳性率 0 .77%。符合率 97.74% ,二者阳性结果无显著性差异 ( χ2 =0 .0 14 ,P >0 .0 5 )两种方法阴性对照结果一致 ,符合率10 0 %。〔结论〕胶体金法检测抗 -HCV ,具有操作简便 ,观察直观、快速、省时。其特异性、敏感性均达到ELISA水平。可作为筛查无偿献血人员丙型肝炎病毒抗体的重要手段。对丙型肝炎的早期发现 ,预防及控制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胶体金试纸法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做比较,了解胶体金试纸法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方法采用两种方法检测0~65岁人群血清标本3 578份。结果胶体金试纸法检测出HBsAg阳性标本189份,阳性率5.28%;ELISA法检测出阳性标本200份,阳性率5.59%;两种方法阳性检出率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胶体金试纸法与ELISA法检测标本符合率为97.74%。胶体金试纸法的灵敏度为77.00%,特异度为98.96%。结论胶体金试纸法操作简便、快速,检测的特异度较好,但其灵敏度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应用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出入境人员梅毒抗体,确定化学发光法(CLIA)检测的最佳S/CO临界值。方法 选取2018年8月—2022年1月的142份经CLIA法初筛梅毒抗体阳性(S/CO≥1)的样本,用CLIA法复检,两次检验结果一致的标本再用TPPA确认,绘制ROC曲线获取最佳临界值。结果 CLIA复检阳性标本140份,TPPA检测阳性100份,两种方法阳性符合率为71.43%。根据ROC曲线,得到CLIA法检测出入境人员梅毒抗体S/CO最佳临界值为2.685,此时CLIA法和TPPA检测的符合率为95.6%。结论 基于CLIA法获得出入境人员梅毒抗体的S/CO最佳临界值,可指导实验室减少TPPA法的确诊试验,为提高检测时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胶体金法快速检测血HBV、HIV、HCV、TP在门诊患者创伤性操作前检测的价值。方法:统计我院2007年4月-2009年12月门诊患者创伤性操作前,用胶体金法快速检查乙型肝炎病毒(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艾滋病病毒抗体(抗-HIV)、梅毒螺旋体抗体(TP)血清标本共46252例,分析其阳性率。结果:HBsAg阳性3469例(7.50%),抗-HCV阳性30例(0.06%),抗-HIV 6例(0.01%),TP-Ab阳性283例(0.61%)。结论:胶体金法快速检测血HBV、HIV、HCV、TP在门诊患者创伤性操作前检测对减少和杜绝医源性经血液传播疾病,保护医患双方的利益,预防院内感染都有重要意义,适合医院门诊广泛开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对比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磁微粒化学发光法检测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的结果.方法 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10月我院检测的90例HCV抗体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ELISA)和观察组(磁微粒化学发光法)各45例.比较两组的丙型肝炎检出率、检测时间及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的丙型肝炎检出率为95...  相似文献   

11.
目的循证检验医学(EBLM)指导下,对电化学发光法(ECLI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胶体金免疫层析法等3种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检测方法进行评价,为口岸出入境人员寻求最佳的快速HBsAg检测方法和检测程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ECLIA、ELISA、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40份(HBsAg)标准血清盘标本,以血清盘预期结果为标准,比较3种方法灵敏度、特异度、总符合率。同时应用成本最小化分析方法,分别计算3种方法的成本。结果在血清盘HBsAg检测中,ECLIA法的灵敏度、特异性和总符合率皆达100.0%,Kappa值为1.000;而ELISA法国产科华试剂灵敏度76.9%、特异性100.0%和总符合率85.0%,Kappa值为0.432;胶体金免疫层析法灵敏度34.6%、特异性100.0%和总符合率57.5%,经Kappa检验其值为0.216。成本最小化分析结果显示:ECLIA法成本20元,ELISA法(科华,国产试剂)成本3元,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成本3元,ECLIA法成本最高。结论ECLIA方法适用于需评估免疫状态,为接种疫苗做准备的出国留学人员、出国商务人员、入境留学生、入境商务人员的HBsAg检测。ELISA国产试剂适用于出国劳务人员、海员等一般人群。胶体金免疫层析法适用于紧急事情人员和日常复查的检测。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两种检测乙型肝炎方法的优缺点,为实验室提供快速、准确的检验方法。方法先后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测试条法和做血清学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并将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出阳性250份,阳性率为54.82%;ELISA法检出阳性275份,阳性率为60.31%。两法检测结果的总符合率为94.52%。以ELISA法为常规法验证胶体金免疫层析法的敏感性,敏感性为90.91%,特异性为100%。结论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敏感性较酶联免疫法(ELISA)差,认为检测HBsAg仍然以ELISA法为主。  相似文献   

13.
受血者受血前HIV、HBV、 HCV、梅毒感染及其重叠感染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研究受血者受血前人免疫缺陷病毒(HIV)、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梅毒感染及其重叠感染现状与特点。方法对2007年10月-2008年6月间某院需输注血制品的9694例患者进行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HBV标志物、血清抗HCV,双抗原夹心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抗HIV和梅毒抗体。结果9694例受血者受血前血清HBV标志物阳性1549例(15.98%),抗HCV阳性59例(0.61%),抗HIV阳性34例(0.35%),梅毒抗体阳性495例(5.11%)。重叠感染者中,HBV与HCV57例(0.59%),HBV与梅毒94例(0.97%),HCV与梅毒3例(0.03%);血清抗HIV阳性患者中,重叠感染HBV13例(0.13%),HCV10例(0.10%),梅毒4例(0.04%);HIV、HBV和HCV重叠,HIV、HBV和梅毒重叠感染各2例(1.08%),HIV、HBV、HCV和梅毒重叠感染1例(0.54%)。结论部分受血者在受血前就已有感染,特别是HBV和梅毒的感染率较高。对受血者于受血前进行全面检查不仅可避免相关医疗纠纷,还可为患者治疗和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我局客运服务从业人员乙肝表面抗体(HBsAb)阳性率和丙肝(HCV)感染状况,为客运服务从业人员进行个体职业健康干预,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方法用酶联免疫法及胶体金法对我局客运服务从业人员,进行了乙肝表面抗体(HBsAb)、丙肝(抗-HCV)的检测,对检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13年2~4月共检测3 920例,HBsAb阳性率为57.88%。经统计学分析,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而在不同民族之间有统计学差异;丙肝(抗-HCV)阳性率为0.82%,不同性别中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我局客运服务从业人员HBsAb阳性率高于2006年普查的全国平均水平[1],表明这部分人对HBV具有一定的免疫力。另一部分HBsAb阴性或弱阳性者,提示进行乙肝疫苗的接种或加强免疫,确保抗体在体内保持一定的水平。丙肝感染情况已日趋严重,早发现、早治疗,针对普通人群开展丙肝抗体常规检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研究输血传播性丙型肝炎与输血量、抗-HCV和ALT筛检献血血液、国内厂商的抗-HCV试剂盒质量的关系。方法抗-HCV采用ELISA检测,ALT用速率法测定,HCVRNA用RT-PCR定性测定,相关因素的统计分析应用2检验和相关回归分析。结果输血传播性丙型肝炎发生率与输血量X(U)呈正相关。输入经抗-HCV筛检的血液比输入未经抗-HCV筛检的血液的丙肝发生率减少79.76%,有非常显著的意义(χ^2=315.,06,P〈0.001)。献血者ALT异常数与抗-HCV阳性两者有关联性(χ^2=176.81,P〈0.001),但关系很疏远(Pearson列联系数C=0.046)。国产ELISA抗-HCV试剂盒的弱阳性重复性符合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66,P〉0.05),合计弱阳性重复性符合率是62.84%,不确定率是37,16%;总体阳性重复性符合率之间的差异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χ^2=10.02,P〈0.001),合计总阳性重复性符合率是90.01%,总不确定率是9.99%。配对比较国产ELISA抗一HCV试剂阳性检出率差异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χ^2=8.05、30.11,P〈0.01)。结论随着输血量的增大,输血后丙型肝炎感染的危险性随之增大,符合Frost—Reed模型。建议血站用高质量的ELISA抗HCV试剂,并增加HCVAg或HCVRNA检测以缩短感染的“窗口期”,减少HCV病毒感染的残余风险度,保证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胶体金试免疫层析试验(GICA)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BsAg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别用胶体金试纸条与ELISA法检测250份标本中的HBsAg,并对阳性率进行比较,然后将强阳性的10份标本做倍比稀释,观察两种检测方法灵敏度的差异。结果:两种方法的阳性率之间差异无显著性,ELISA法灵敏度较胶体金试纸条灵敏度高。结论:两种方法皆是检测HBsAg的良好方法,胶体金试纸条法操作简便、快速,适用于急诊及健康人群的筛查,ELISA法适用于常规检测。  相似文献   

18.
吸毒人群中丙型肝炎患者F蛋白抗体检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丙型肝炎病毒(HCV)F抗体在南京市吸毒人群HCV感染者中的分布特点,为丙型肝炎防治及制定慢性化预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利用pEGX-4T-2/HCV-F融合载体表达蛋白HCV-F/GST作为抗原,包被酶联反应板,ELISA间接法检测362例HCV感染者及50例正常人血清HCV-F抗体,结合其人口学特征和疾病特征,统计分析HCV-F抗体的分布情况及与HCV感染的关系。结果 362例感染HCV的吸毒者F抗体阳性率为31.5%。通过比较发现F抗体阳性率在性别、吸毒时间、吸毒方式等因素中分布无统计学差异,而F抗体阳性率与年龄、联合感染可能具有一定关联。结论南京市吸毒人群HCV感染者中存在F抗体,其可能与疾病病程相关。  相似文献   

19.
同时检测4种传染病病原体的蛋白质微阵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1种用蛋白质微阵列法可同时检测血清中艾滋病病毒(HIV)抗体、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梅毒螺旋体(TP)抗体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的方法。[方法]将基因工程HIV、HCV、TP重组抗原和乙肝病毒单克隆抗体共价结合于固相载体玻片上,制成蛋白质微阵列。血清样本经稀释、加样、孵育、洗涤后,加上Cy3荧光标记物,用激光芯片扫描系统对蛋白质微阵列进行扫描成像。将获得的图像用Imagene专用分析软件进行分析,所获数据根据cutoff值自动生成判断结果。用此蛋白微阵列系统检测了100份4个项目皆阴性的血清标本,确定了其cutoff值。检测了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USA)筛选出4个项目皆阴性的标本40例;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标本30例;乙肝表面抗原、丙肝抗体、梅毒特异性抗体阳性血清各100份。[结果]蛋白质微阵列法检测艾滋病病毒抗体、丙肝抗体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阳性和阴性标本的符合率皆为100%,梅毒特异性抗体阳性符合率为97%,阴性符合率为100%。[结论]蛋白质微阵列法检测HIV、HCV、TP和HBsAg与EUSA法检测结果具有高度的符合率。该法具有高通量、快速、特异性强、操作简便等特点,适用于大规模样本的分析,在卫生检疫传染病检测方面具有应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