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乳头气囊扩张术(EPBD)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效果.方法 对121例胆总管结石患者行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EPBD后取石治疗.结果 2例结石太大转外科手术治疗,2例乳头插管未成功转外科手术治疗;83例一次完成取石,34例二次取石后取尽,取石成功率98%;并发胰腺炎2例,胆道感染1例,高淀粉酶血症11例.结论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EPBD术治疗胆总管结石效果确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小切开后球囊扩张术在胆总管结石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150例临床确诊为胆总管结石的患者随机分为乳头括约肌切开组(EST组)和乳头括约肌小切开后球囊扩张术组(SEST+EPBD组),比较两组疗效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EST组和SEST+EPBD组取石成功率分别为92%和97%(χ2=1.19,P0.05)。EST组术后出现急性胰腺炎2例,出血4例,结石复发11例,逆行性胆道感染15例。SEST+EPBD组术后出现急性胰腺炎1例,出血1例,结石复发2例,逆行性胆道感染6例。两组取石成功率及近期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远期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后球囊扩张术治疗胆总管结石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并且尽可能的保留了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的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内镜下单纯十二指肠乳头气囊扩张(EPBD)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乳头旁憩室的安全性。方法对65例胆总管结石合并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患者进行内镜下取石治疗,其中35例行单纯EPBD术后取石,30例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小切开(sEST)联合EPBD取石。比较两组取石取净率、术中出血情况及并发症。结果两组取石取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EPBD组术后无出血,明显少于EST+EPBD组(P=0.04)。术后胰腺炎及胆管炎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未发生穿孔。结论单纯EPBD术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比EST联合EPBD安全,且操作方便,能够减少十二指肠乳头出血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采用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EST)取石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LC)是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但对年龄轻的患者,须尽量保持乳头括约肌的完整性,而扁平样小乳头、憩室内乳头及乳头周围巨大憩室行EST发生穿孔的危险较大.我院对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37例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的患者,进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球囊扩张(EPBD)取石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LC),取得令人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胆总管结石已得到临床广泛认可,并成为治疗胆总管结石的首选方法,但该技术引起并发症的比例仍较高。单纯乳头球囊扩张术(EPBD)后取石具有与单纯EST术后取石相近的成功率,并发症少,创伤小,且对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有保护功能,多数学者认为EPBD是EST的最有价值的替代方法,但因球囊压迫胰管开口,术后胰腺炎的发生率相对较高。如何在胆总管结石内镜取石中取得更好的疗效,如何减少内镜取石术近期、远期并发症?本研究采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EPBD术治疗胆总管结石,从手术成功率、疗效、并发症等方面对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EPBD术和单纯EST术两者进行比较,旨在探讨该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和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胆总管结石患者采取乳头括约肌小切口联合球囊扩张治疗术(EPBD)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消化科收治的72例胆总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其中对照组进行单纯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研究组行乳头括约肌小切口联合EPBD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取石成功率及近远期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取石成功率为97.2%,对照组为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近期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远期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头括约肌小切口联合EPBD术较EST术应用于胆总管结石患者,能够提高取石成功率,且安全性更佳,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7.
胆总管结石是临床常见病,目前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球囊扩张术(endoscopic papillary balloon dilation,EPBD)已替代传统外科手术成为治疗胆总管结石的首选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189例胆总管结石患者的取石方法,比较单纯行EST和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小切开(small 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sEST)联合EPBD(sEST+EPBD)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取石用于治疗胆总管结石已得到广泛认可,但并发症发生率仍较高,经内镜乳头气囊扩张术(EPBD)取石具有与EST取石相近的成功率,出血、穿孔并发症相对较少,且保护了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功能,但因球囊压迫胰管开口,术后胰腺炎的发生率相对较高。我们采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EPBD治疗了38例胆总管结石,现总结资料,探讨其有效性、安全性和在减少近期、远期并发症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术(smallendoscopicsphincterotomy,SEST)联合球囊扩张术(endo—scopicpapillaryballoondilatation,EPBD)治疗胆管结石的远期疗效和并发症。方法选择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消化内科2009年3月至2011年12月住院治疗的127例结石直径〉10mm的胆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4组,SEST+EPBD组33例,先行乳头括约肌小切开(切开范围小于乳头肌三分之一),然后球囊扩张,再碎石取石;EPBD+SEST组32例,先行球囊扩张术,再行乳头括约肌小切开,再碎石取石;EST组32例,仅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大切开(切开范围大于乳头肌三分之二)取石;EPBD组30例,仅行球囊扩张碎石取石。比较4组的疗效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SEST+EPBD组术后结石取净率为93.93%(31/33),EPBD+SEST组为93.75%(30/32),EST组为96.77%(30/31),EPBD组为66.67%(20/30),EPBD组与其他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EST+EPBD组和EPBD+SEST组均无远期并发症发生,EST组远期并发症发生率为16.67%,EPBD组为3.57%,EST组与其他三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SEST与EPBD联合治疗胆管结石安全有效,可有效降低经内镜治疗胆管结石的远期并发症发生率,提高胆管结石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乳头括约肌小切开(SEST)联合球囊扩张术(EPBD)治疗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JPDD)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4年11月~2016年10月我院诊治的82例JPDD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SEST联合EPBD组41例和EST组41例,分别行EST术或SEST联合EPBD术。结果 SEST联合EPBD组一次取石成功率(90.24%)和总取石成功率(95.12%)显著高于EST组(分别为73.17%和78.05%),而机械碎石率(12.20%)显著低于EST组(31.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EST联合EPBD组住院时间为(7.98±1.14) d,显著短于EST组的(11.03±1.39)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EST联合EPBD组住院费用为(15411.26±113.20)元,与EST组(15381.57±121.43)元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TBIl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TBIl水平均较术前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EST联合EPBD组并发症发生率(9.76%)低于EST组(36.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采用乳头括约肌小切开和球囊扩张术治疗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合并胆总管结石效果显著,可提高取石成功率,减少住院时间,降低机械碎石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值得验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乳头小切口合并气囊扩张术治疗总胆管结石的应用体会。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沈阳军区总医院收治的532例诊断总胆管结石明确的患者先行EST乳头小切开,再行EPBD,然后行胆总管取石术。结果所有患者行EST、EPBD、胆总管取石治疗均一次成功,术后无出血、穿孔发生。结论乳头小切开合并气囊扩张术治疗胆总管结石操作容易,安全性高,副反应小,术后合并症少,值得广泛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口直视胆道内镜联合激光碎石治疗困难胆总管结石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7年10月于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取石术的困难胆总管结石患者21例,所有患者行小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切开缠头皱襞)后以结石最大直径或加2 mm为标准选取10~15 mm球囊行球囊扩张术;小乳头或憩室旁乳头则尽量切开乳头开口再扩张;憩室内乳头无法切开者直接球囊扩张。以10 mm取石球囊顺利进出为乳头开口扩大标准。超细内镜自乳头开口直接插入胆总管,直视下进行激光碎石,特制网篮取石并反复冲洗胆总管。结果超细内镜均能进入胆总管并发现结石,成功率为100%。其中16例直接插入(66.7%),导丝辅助者5例(23.8%),外套管辅助2例(9.5%)。平均插入时间(4.9±2.9)min。碎石成功率为81.0%,碎石失败4例(19.0%)。无严重并发症,无手术相关死亡。1例(4.8%)术后发烧、右上腹痛并压痛,白细胞增高,降钙素原升高,以胆道感染给予抗生素治疗后好转。1例(4.8%)发生中度术后胰腺炎,经保守治疗好转。结论经口直视胆道内镜对困难胆总管结石的诊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技术,联合激光碎石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3.
胆总管结石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治疗方法多样,但微创治疗已逐渐成为首选。目前对于胆总管结石的内镜治疗主要包括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ST)和内镜下乳头球囊扩张术(EPBD)。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EST和EPBD对常规胆总管结石的治疗效果已明显提高,但对于一些复杂性胆总管结石,效果却并不满意。近年来,有学者提出采用乳头括约肌切开联合内镜下乳头大球囊扩张术(EPLBD)治疗复杂性胆总管结石已取得良好效果。国内外关于该方法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报道还较少。因此,本文拟对胆总管结石的内镜治疗方法进行综述并着重对大球囊扩张术进行介绍,以期能为该方法的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内镜下乳头球囊扩张术(endoscopic papillary balloon dilatation,EPBD)治疗胆总管结石并发十二指肠乳头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6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411例因胆总管结石行EPBD的患者临床资料,按球囊扩张后是否出现十二指肠乳头出血分为出血组和非出血组,采用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十二指肠乳头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411例行EPBD治疗的患者中,29例(7.1%)发生十二指肠乳头出血。单因素分析显示出血组和非出血组患者在球囊扩张直径≥1.2 cm占比(P=0.001)、乳头括约肌切开占比(P=0.002)及切开长度(P<0.001)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切开长度(OR=69.771, 95%CI: 7.544~645.296,P<0.001)是EPBD并发十二指肠乳头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球囊扩张直径≥1.2 cm(OR=0.192,95%CI:0.071~0.524,P=0.001)是EPBD并发十二指肠乳头出血的保护因素。结论乳头括约肌切开长度是EPBD并发十二指肠乳头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大球囊扩张治疗胆总管结石安全,可减少十二指肠乳头出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乳头气囊扩张术(EPBD)在减少胆总管结石治疗近、远期并发症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胆总管结石患者73例,随机分为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EPBD术取石组(n=38)和单纯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取石组(n=35),观察两组的治愈率,近期、远期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取石成功率分别为94.7%vs97.1%,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近期并发症(胰腺炎各1例,出血分别0例vs2例,胆道感染分别2例vs1例)发生率分别为7.9%和11.4%,无显著性差异(P0.05);远期并发症(反流性胆管炎分别1例、3例,结石复发分别1例vs6例)发生率分别为5.3%vs25.7%,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EPBD术扩大了胆总管结石治疗手术适应证,减少了手术的近期、远期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内镜下乳头小切开术(EST)联合球囊扩张术(EPBD)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效果。方法选取192例胆总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EST组和EST+EPBD手术组各96例。对这两种手术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两组间平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比较,EST+EPBD组均明显减少;一次性取石成功率及总取石成功率比较,EST+EPBD组均明显高于EST组。两组出血、胰腺炎、胆管内钡剂反流、结石复发等多项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ST+EPBD组术中、术后并发症显著减少。结论EST联合EPBD可极大地提高胆总管结石取石成功率和减少术后并发症,安全且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乳头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ESBD)治疗胆总管结石术中球囊大小的选择及其安全性。[方法]283例胆总管结石患者行ESBD取石,根据结石大小及胆总管直径分别选择直径为8、10、12、14、16mm球囊扩张,其中8、10、12mm球囊扩张的163例定为A组,14、16mm球囊扩张的120例定为B组,观察并比较2组的并发症。[结果]22例(7.77%)出现轻症胰腺炎,其中A组13例(7.98%),B组9例(7.50%);术中轻度出血28例(9.89%),其中A组11例(6.75%),B组17例(14.17%)。B组1例(0.83%)术后出血,经静脉药物治疗后48h内成功止血。2组均未出现穿孔、严重出血(指需外科或血管介入处理的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结论]ESBD治疗胆总管结石术中,选择直径≤16mm的球囊扩张比较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方案治疗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2月~2016年3月我院诊治的122例胆总管结石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61例和对照组61例,分别采用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内镜下柱状球囊扩张术或者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在61例联合组患者中,57例(93.4%),在61例对照组患者中,56例(91.8%)患者成功取石(P0.05);两组近期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性相差(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结石复发率和反流性胆管炎发生率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柱状球囊扩张术治疗胆总管结石患者,对于较大的结石取石更有效,更方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应用腹腔镜、十二指肠镜联合同期一次性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可行性.方法 2009年11月至2012年3月,对150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患者采用双镜同期治疗.即在手术室在全身麻醉下先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随后行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ERCP),采用乳头括约肌切开(EST)或球囊扩张(EPBD)取石,然后放置鼻胆管引流(ENBD).观察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150例患者均成功完成LC和ERCP操作,术中术后未发生出血、穿孔、重症胰腺炎等严重的并发症.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短.术后随访期间行腹部B超检查,均未发现胆总管残留结石或再生结石.结论 在同一次麻醉下同期完成LC和ERCP是安全可行的,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运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内镜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的方法。方法对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患者,92例行开腹胆囊切除 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86例行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EST)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比较两种术式的临床效果、住院时间、并发症等。结果开腹组术中结石取净率为94.8%,住院时间为23.8±7.6d,术后并发胆瘘2例,肝功能衰竭1例,腹腔感染3例,肺部感染1例。内镜组有4例取石失败,改行开腹手术,余均取石成功,取石成功率为94%,住院时间为10.2±5.3d,并发胆道感染2例,十二指肠乳头出血3例。结论与传统开腹胆囊切除 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相比,EST LC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具有创伤小、住院时间短、患者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临床效果可靠。EST与LC的联合应用可替代大部分开腹胆囊切除 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