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浅论汗出     
<正> 汗出,除暑热、劳作之正常出汗者外,其致病因素多端,发于阴而出于阳,有自汗与盗汗之分,自汗者属阳虚,盗汗者属阴虚,阳虚宜固,阴虚应育,此其常治。但从实践来看,亦不尽然,阳虚者或见盗汗,阴虚者亦有自汗。除此,尚有大汗、额汗、脱汗等,临证须详辨,各随其症而调之。自汗乃指白天不因劳动、厚衣等而汗自出的一种症状。其因多由肺气虚弱、卫阳不固,或脾阳不振、内湿外蒸,或肝虚兼郁、疏泄失调,或心血不足、不能自濡,或肾阳不足、无阴以滋、乏阳以助等,均致自汗出。治疗宜用益气固卫止汗为法,方以黄芪五物汤加减(黄芪、桂枝、芍药、茯苓、党参、浮小麦、甘草)调之。肺气虚者倍党参,脾阳不振者加白术、干姜、附子,去芍  相似文献   

2.
徐航  郑曙光  柴丽 《河南中医》2010,30(11):1132-1133
传统认为中医的汗证包括自汗、盗汗,以阳虚、阴虚者多见。而现代人生活方式的改变,加之抗生素、激素及苦寒类中药的滥用,极度损伤人体阳气,阳气亏虚,失于固摄,所以由于阳虚导致的汗证并不少见。临床上对于阳虚汗出者,法以温阳固摄止汗,阳气充足则虚汗自敛,而药用附子者,多验。  相似文献   

3.
局部汗出是指汗液布局不均 ,某一局部有汗 ,某一局部无汗的病证。如但头汗、手足汗、心胸汗、半身汗、阴汗等。汗是津液所化生 ,汗出津伤 ,血滞不畅 ,津亏则血瘀。周学海《读医随笔·卷三》说 :“夫血犹舟也 ,津液水也。”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 ,兼见瘀血证候者 ,根据出汗的部位不同 ,配伍相应的活血化瘀药 ,收效甚佳 ,旨在改变血瘀病态 ,使气血行 ,络脉通 ,津汗自调。1 头汗头汗是仅有头部或头颈部出汗较多 ,又称但头汗出。头为诸阳之会 ,内伤外感等因所致清阳之气升宣失职 ,津液外泄 ,则头汗出。多因上焦邪热或中焦湿热上蒸 ,或病危虚阳上…  相似文献   

4.
"汗出"是桂枝汤证的重要特征之一,在临床辨证时几可起到决定性作用。但"汗出"却不具有特异性,也不是桂枝汤证的唯一标志,同时也极具迷惑性,容易误导医者。综合文献与临床经验,认为"汗出"应是桂枝汤证的最关键表现之一;桂枝汤证之"汗"与温度关系颇大,应是凉汗、冷汗,与出汗部位、出汗量并无明显相关;"非常恶风"常与桂枝汤证"汗出"并见;桂枝汤证亦可不见汗出。  相似文献   

5.
张振辉 《中医杂志》1993,34(12):740-741
半身汗出的特点是指以鼻脐为正中线,一侧汗出,一侧无汗者,这是各种疾病病理变化过程中的一种症状。笔者曾收治23例,疗效显著,现介绍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病人共23例,其中男13例,女10例。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性汗出异常的中医治疗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传儒 《浙江中医杂志》1998,33(11):507-508
糖尿病性汗出异常,属中医"汗证"、"头汗"、"半身汗"、"自汗"等范畴。通常认为易发于病程长的患者,笔者临证过程中发现不少患者在糖尿病的早期已有程度轻重不一的症状和体征。主要表现为进餐时头额、面、颈部多汗,平时胸、腋部多汗,臀部、下肢少汗或无汗,甚至夏天下肢仍无汗。根据其病机及临床特点分型论治,在辨证用药时,兼顾原发病的病理变化,每获良效,并且对糖尿病的转归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今不揣浅陋,略述于次。l病机中医对汗液生理病理的认识,始见于《内经》。《素问·宣明正气》篇云:"五脏化液,心为汗。"《素问·举痛论…  相似文献   

7.
汗出为小儿常见症状,常为体虚自汗不止,或夜间盗汗,常伴烦躁不安。笔者用下方治疗本症疗效较满意,现介绍如下。方法一:浮小麦6g,单用本品炒焦为末,米汤调下频服。方法二:浮小麦15g,加水1000ml煎煮,待温服,每日2~3次。浮小麦性甘、凉,归心经。有止汗、除烦、益气之功效。用于体  相似文献   

8.
三仁汤加味治疗手足汗出一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仁汤加味治疗手足汗出一得赵务俭山西省曲沃县曲村镇中医院(043407)关键词三仁汤/手足汗出手足汗出是个症状,不是病名。农村多见,单独出汗较多,它病引起少见。《伤寒明理论》曾云:“胃主四肢,手足汗出者,阳明之证也。”近几年我科收治手足汗出三例,均用...  相似文献   

9.
10.
<正>汗出异常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因外感邪气致使腠理开合失司;二是各种原因导致机体阴阳失衡。内伤杂病的汗出与外感热病的汗出病因病机有所不同,外感热病的汗出更显著体现了与正邪斗争的密切关系,现结合古文献的相关论述,试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汗证是指人体阴阳失调,营卫不和,腠理不固引起汗液外泄失常的症证。《素问·宣明五气篇》载“心为汗”,《素问·阴阳别论篇》载“阳加于阴,谓之汗”。前人有自汗属阳虚,盗汗属阴虚之说。西医多种疾病如甲状腺机能亢进、植物神经功能紊乱、风湿热、结核病、低血糖、虚脱、休克及肝病,多见汗出症状。  相似文献   

12.
汗出异常乃阴阳失调所致,与脏腑气化失和有关。周德生教授治疗汗出异常,强调病证结合,虚实并调。原发病并发汗出异常,应结合其他症状及实验室检查鉴别原发病,以治疗原发病为根本,标本兼顾。汗出异常有虚有实,虚者多为气虚、血虚、阴虚、阳虚,实者多为湿热、痰饮、瘀血。营卫虚弱者,用桂枝汤;阴虚者,用当归六黄汤;阳气虚者,用玉屏风散;心血过耗者,用归脾汤;里热炽盛者,用白虎汤;湿热中阻者,用茵陈蒿汤;湿热流注下焦者,用龙胆泻肝汤;清阳不升者,用参苓白术散。汗出异常,还需结合汗液性状、颜色、质地、味道用药,结合汗出部位用药。周教授根据汗液性质、颜色、汗出部位不同,辨别正邪虚实进退,选择不同药物,佐以敛汗药物,扶正祛邪,畅达脏腑气机。  相似文献   

13.
《山东中医杂志》2016,(1):80-81
中风常导致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汗出异常是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中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从中医角度阐释了脑中风与汗出异常的关系,并从汗出异常的发生率、规律、部位、机制及治疗等方面加以综述,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4.
赵XX,男,35岁。1997年2月Ic日初诊。2年来进食之际,头部大汗淋漓,齐颈而还,食已汗自止,因厌食之感,并伴齿龈肿痛,日子而苦,喜冷饮,胃院灼热,二便尚调,舌红苔薄黄.脉弦滑数有力,此乃胃热上蒸,迫津外泄。治宜清胃泻火解毒。方用大黄黄连泻心汤加味。药用大黄IOg,黄连10g,黄等10g,生石膏3Og,升麻gg,甘草6g。2剂。二诊:头汗渐敛,余证办轻,惟见大便据薄,此苦寒过剂之征.前方减人黄、黄连各og,去石膏,再进z剂而愈,至今3个月未见复发。讨论:进食头汗一症,于临床较为少见。《内经》云:“胃热则头汗出。”脾胃互为…  相似文献   

15.
发热与汗出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是中医问诊的重要内容。张景岳《十问歌》:“一问寒热二问汗”,把这两大症状放在病史采集的首要地位。在临床中,将因感受温热邪气而引起的、以发热为主症的急性外感热病称之为温病。发热几乎贯穿于温病的整个过程。外感温热病又以其病程中汗液变化之著而有“汗病”之称。辨别汗出的异常,对于了解温病病邪的深浅、病情的轻重以及机体正气津液的盛衰有极为重要的参考意义。由此看出,发热与汗出两大症状对于温病的诊断尤为重要。历代医家关于温病发热与汗出的机理研究颇多,涉及二者之间关系的研究却较少。探讨二者的关系对于把握温病病邪的性质及机体阴阳盛衰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发热与汗出在温病发展过程中的关系展开讨论分析,有助于更深刻地研究温病在发生、发展中的机制与规律,更好的利用温病学理论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16.
邹天远  陈萌  陆瑞敏 《河南中医》2021,41(3):335-338
一切外感病邪,在人体汗出之时侵袭腠理均可视为汗出当风.平人生理性汗出后当风,一般不会导致疾病发生.若素体阳虚之人汗出当风,则有寒邪流于肌肤、深入腠理之虞.邪实而热盛迫津外泄为汗者,受风,则风气流于腠理;受寒,则寒邪收束腠理,内邪不得透达,邪热难从汗解.此时应视表寒及里热的相对程度使用麻杏石甘汤、大青龙汤等.若汗出不注重...  相似文献   

17.
肖玉坤 《中医药导报》2006,12(12):34-35,40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治疗汗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的汗出症患者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中医辨证论治的方法,进行分型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谷维素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7%;对照组为76.7%。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为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中医辨证治疗汗出症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竹叶石膏汤加味治疗骨肉瘤大剂量化疗后潮热汗出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48例大剂量化疗后出现潮热汗出症状的骨肉瘤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口服加味竹叶石膏汤煎剂,对照组口服贞芪扶正胶囊、复合维生素B常规剂量治疗,观察患者潮热汗出症状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潮热汗出症状的有效率分别为88%和43%(P<0.05),生活质量改善率分别为80%和30%(P<0.05)。结论:竹叶石膏汤加味可以有效改善骨肉瘤患者大剂量化疗后潮热汗出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正>疾病的发生,大多以感受外邪为诱因,正如《素问·风论》所言:"风者百病之长也。"《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更是明确地指出:"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客气邪风,中人多死。"由于外邪的侵入,正气必然会外出抗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性汗出异常属中医“汗证”、“头汗”、“半身汗”、“自汗”等范畴。通常认为易发生于病程长的患者 ,但临证过程中时常有糖尿病患者早期已有程度轻重不一的症状和体征 ,主要表现为进餐时头额、面、颈部多汗 ,平时胸腋部多汗 ,臀部、下肢少汗或无汗 ,甚至夏天下肢也无汗。笔者近 3年来运用益气养阴法加减治疗汗出异常 72例中 ,效果较满意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72例 ,男 32例 ,女 40例 ;年龄 36~ 72岁 ,平均5 6.8岁 ;发病时间 3个月~ 1 6年。其中 2型糖尿病70例 ,1型糖尿病 2例 ,均符合 1 997年 ADA糖尿病诊断新标准。自汗 4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