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观察慢性乙醇摄入对大鼠单个肝窦内皮细胞(LSEC)结构的影响。方法:采用乙醇直接灌胃的方法建立酒精性肝病大鼠动物模型,应用稍加改良的Pertoft梯度离心方法对不同阶段的LSEC进行分离纯化,用透射电镜观察不同时期LSEC形态和结构的改变。结果:乙醇灌胃4周末、8周末、12周末LSEC在形态、窗孔大小和数量上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改变;停止乙醇灌胃12周末,大部分细胞比乙醇灌胃12周末时有明显的恢复。结论:乙醇的慢性刺激使细胞形态改变;停止刺激后,细胞的形态、窗孔大小和数量都有一定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肝窦内皮细胞参与肝纤维化的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肝窦内皮细胞在肝纤维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它主要通过表达相关细胞因子、介导肝脏炎症反应、活化星状细胞、参与细胞外基质的生成与降解、参与肝窦毛细血管化、调节肝脏血管等参与肝纤维化.本文就肝窦内皮细胞与肝纤维化的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抗纤复方I号对酒精性肝病时肝窦内皮细胞(liver sinusoidal endothelial cell, LSEC)的影响.方法 63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酒精组及中药组,按本室方法用乙醇及抗纤复方I号(Kang Xian Fu Fang I, KXI)直接灌胃,于4周、8周、12周末 处死大鼠,HE染色观察其病理改变,透射电镜观察肝窦毛细血管化.结果 随着酒精性肝病的发展,中药组病理改变及肝窦毛细血管化的形成与酒精组相比明显减弱.结论 抗纤复方I号能够预防酒精性肝病时肝窦毛细血管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珍珠水解液对肝纤维化时肝窦毛细血管化病变的干预作用及机制。方法 合浦珍珠水解液与肝窦内皮细胞(HSEC)和肝星状细胞(HSC-LX2)共同孵育,采用MTT比色法测定HSEC和HSC-LX2的细胞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测定HSC-LX2的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情况,透射电镜观察HSEC的窗孔及基底膜等微结构的变化情况。结果 瘦素激活后,HSC-LX2细胞活性显著增高(P=0.041),HSEC则出现细胞活性显著降低(P=0.004)、窗孔数量减少、窗孔直径下降、连续基底膜形成等肝窦毛细血管化现象。瘦素干预后给予低、中、高不同浓度珍珠水解液治疗,各浓度组均可使缩小及消失了的HSEC窗孔发生增多和扩大(低浓度组:P=0.020;中浓度组:P=0.028;高浓度组:P=0.032),使HSEC外成片的基膜变得稀薄甚至消失(低浓度组:P=0.020;中浓度组:P=0.028;高浓度组:P=0.032);使活化的HSC-LX2活力下降(低浓度组:P=0.018;中浓度组:P=0.013;高浓度组:P=0.009),并诱导其发生细胞凋亡(低浓度组:P=0.012;中浓度组:P=0.006;高浓...  相似文献   

5.
实验化学性与酒精性肝纤维化大鼠动物模型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比较实验化学性与酒精性肝纤维化大鼠动物模型的病理改变的不同.方法:选取Wistar纯系大白鼠皮下多点反复注射四氯化碳复制化学性肝纤维化动物模型.通过递增乙醇浓度,日3次胃内灌注乙醇来复制酒精性肝纤维化动物模型.分别于第4周,第8周,第12周末进行肝脏重量,肝脏病理学以及电镜下贮脂细胞的检测.结果:化学性肝纤维化组,4周末肝脏呈点状坏死,贮脂细胞开始活化;8周末肝脏呈大片状坏死,贮脂细胞活化明显;12周末,形成较完整的纤维间隔,贮脂细胞成为肌成纤维样细胞,并分泌大量胶原.酒精性肝纤维化组,4周末肝细胞中度脂肪变性,贮脂细胞无明显活化;8周末肝细胞变性坏死,贮脂细胞开始活化;12周末,形成轻度纤维化改变,贮脂细胞活化明显并分泌大量胶原.结论:化学性及酒精性肝纤维化发展过程存在不同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6.
肝窦周细胞与肝纤维化的研究进展白娟①段永强②李文凡③王慎①关键词肝纤维化枯否细胞贮脂细胞窦内皮细胞中图分类号R363“肝纤维化”属于病理学术语,是慢性肝病发展的重要病理阶段,其病理学特征为汇管区和肝小叶内有大量纤维组织增生和沉积。肝纤维化的形成涉及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莪术醇对小鼠肝窦内皮细胞(LSEC)结构的影响,阐明其对LSEC介导的肝内血管新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酒精性肝病大鼠肝窦病理改变的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健  李澎涛  李彧  牛建昭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9(10):679-681,685,插1
目的研究酒精性肝病大鼠肝窦病理改变的形态学特点,探寻与肝络病相关的形态学基础。方法以“白酒、植物油、吡唑(1 000∶250∶3)”混合液灌胃制备大鼠酒精性肝病模型,造模12周后取材,肝组织石蜡切片Mallory染色,Ⅳ型胶原(ColIV)及层粘连蛋白(LN)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肝组织超薄切片、透射电镜观察。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组织内胶原含量显著增多(P<0.01);肝组织中Ⅳ型胶原及LN阳性反应颗粒面密度显著增高(P<0.01,P<0.05);肝窦内皮细胞窗孔消失,基膜连续并增厚,狄氏间隙胶原纤维增多。结论酒精性肝病大鼠肝窦主要病理改变为肝窦毛细血管化和窦周纤维增生,可以提示肝窦毛细血管化和窦周纤维化是“肝络病”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虫草菌丝提取物(CME)对二甲基亚硝胺(DMN)肝纤维化大鼠肝窦内皮细胞(SECs)损伤和表型改变的影响.方法 采用DMN复制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分别于3 d、2周、4周作为观察时相点;透射电镜观察肝组织超微结构,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肝窦壁CD44、Ⅷ因子相关抗原(vWF);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透明质酸(HA)含量.造模同时给予CME 0.74 g/kg灌胃,每日1次,共4周.结果 DMN造模后第3天,CD44染色减弱、vWF阳性染色明显增强,SECs窗孔减少,血清HA含量显著升高(P<0.05),4周时可见SECs失窗孔和SECs下基底膜形成;CME早期(3 d)能够使SECs失窗孔减轻;CME灌胃2周、4周后,大鼠血清HA水平下降(P<0.05),肝窦壁CIM4表达增强、vWF阳性染色减弱(P<0.05),SECs失窗孔和SECs下基底膜形成减轻.结论 CME能够减轻DMN大鼠肝窦内皮细胞损伤和表型改变,抑制肝窦毛细血管化形成.  相似文献   

10.
加味四逆散抗肝纤维化大鼠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加味四逆散对肝纤维化大鼠的预防效果并探索其防治机理。方法采用四氯化碳(CCL4)植物油溶液和酒精复制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观察加味四逆散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窦内皮细胞(SEC)窗孔大小及层黏蛋白(LN)表达的影响。结果加味四逆散组大鼠SEC壁LN的表达明显减弱,SEC失窗孔减轻,窗孔变大,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意义(P〈0.01)。结论加味四逆散抗肝纤维化的机制之一是通过阻止SEC膜上筛状窗孔变小。降低LN表达.进而抑制肝窦毛细血管化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脂肪肝与正常肝内VX2移植瘤模型的建立方法,旨在为临床脂肪肝肿瘤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选用健康家兔34只,随机分为脂肪肝组(n=18)和正常对照组(n=16)。脂肪肝组采用高脂饲料+酒精喂养,正常对照组采用基础饲料+自来水喂养,建立脂肪肝与正常肝内VX2移植瘤模型,应用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观察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⑴高脂饲料+酒精喂养法可成功建立兔脂肪肝模型,成模率100%。⑵开腹肝内组织块种植法可成功建立兔脂肪肝及正常肝内VX2移植瘤模型,成瘤率89.7%。⑶超声造影测量VX2移植瘤最大径与大体病理测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使用高脂饲料+酒精喂养可成功建立近似人类病理生理过程的脂肪肝模型。开腹组织块种植法建立兔VX2移植瘤模型方法简单,成瘤率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家兔肝脏高剂量率组织间插植内照射后肝纤维化的过程,方法:将家兔分成4组:A组10Gy,B组20Gy,C组30Gy,D组对照组,观察内照射后1周,2周,1月,3月,6月的组织形态变化。结果:30Gy内照射后半年逐渐出现肝纤维化病变,可分为急性放射性肝炎期(1-2周);肝纤维化前期(1-3个月),肝纤维化期(6个月后),结论:照射后6个月10Gy组肝损伤基本恢复,30Gy组出现典型的放射性肝纤维化改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建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纤维化小鼠模型,观察其病变及炎症因子的表达情况.方法 20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纤维化模型组.对照组小鼠予以蛋氨酸-胆碱充足(MCS)饲料喂养,模型组小鼠予以蛋氨酸-胆碱缺乏(MCD)饲料喂养造模.于造模8周末处死小鼠.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检测小鼠血清草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肿瘤坏死因子-α(TNF-∞、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 造模8周末,模型组小鼠体质量显著下降.肝组织病理学观察显示严重肝脂肪变,肝细胞水肿,可见点灶状坏死及淋巴细胞浸润,局灶见界面肝炎,汇管区扩大,纤维组织增生.模型组小鼠肝脏炎症活动度得分和纤维化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模型组小鼠血清ALT、AST、TNF-α、IL-6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升高,而TG和TC水平显著下降(P<0.01).结论 小鼠经MCD饲料喂养8周出现严重肝脂肪变、肝纤维化和炎症因子高表达,表明成功诱导小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纤维化模型.该方法造模简单,成模快,存活率高,适合用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纤维化发病机制和药物干预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旨在通过动物肝纤维化模型的超顺磁性氧化铁(SPIO)增强磁共振(MR)研究,分析不同程度肝纤维化对SPIO增强效应的影响。方法肝纤维化大鼠21只及正常大鼠8只于注射SPIO前及60min后行T2加权MR扫描。测量图像的信号强度(SI),计算信噪比(SNR)和信号强度变化百分比。肝脏标本行组织学检查,根据Scheuer的肝纤维化分期标准将大鼠分为4组。结果正常及肝纤维化组的SI及SNR于增强前后差异有显著性(P〈0.01)。肝纤维化分期与信号强度变化百分比的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无相关性存在(P=0.212,r=0.239)。结论SPIO在肝纤维化与正常肝脏具有同样有效的增强作用。SPIO对肝脏增强效果的降低与慢性肝脏疾病的损害程度无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轻度脂肪肝的CT特征,总结诊断经验。方法采用回顾性的分析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2年4月某院收治确诊为脂肪肝患者共142例作为研究对象,行CT扫描,获得肝、脾CT值,并取比值,对比弥漫性脂肪肝与局灶性脂肪肝的CT特征,就轻度脂肪肝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共诊断出轻度脂肪肝74例占52.11%,其中弥漫性脂肪肝63例,无占位效应,病灶分布均匀,局灶性脂肪肝11例,病灶分布特异,有占位效应;轻度脂肪肝患者人均肝脏CT值(47.29±8.21)HU,肝、脾CT比值(0.75±0.11)。结论轻度脂肪肝患者其肝脏密度较中度、重度患者更高,弥漫性脂肪肝诊断较易,局灶性脂肪肝诊断,部分患者需进行增强扫描、增添对比剂或延时扫描,以排除肝癌、肝血管瘤等占位性病变的可能。  相似文献   

16.
大鼠酒精肝模型的制备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找到一种其发病机制、病理改变均与临床接近且周期较短的方法制做大鼠酒精肝模型。方法 先给大鼠置一个长期人工胃管,经胃造瘘管每晶注入一定量酒精,辅以高脂肪饲料,于实验4周,12周分别取肝脏病理标本,观察结果。结果 喂饲周时可见轻度酒精性肝炎和酒精性病理改变,12周时酒精性肝炎改变加重并出现了纤维化。结论 此种方法制做大鼠酒精肝模型稳定,注入的精量可靠,病理改变出现早,可为临床酒精性肝病的研究提供  相似文献   

17.
饮食疗法在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希  厉有名  虞朝辉  金杭斌  徐磊 《浙江医学》2006,28(10):808-809,851
目的 探讨饮食疗法在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高脂饮食建立SD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模型,同期设正常饮食对照组;8周造模成功后,将模型大鼠随机分成高脂模型组、单纯饮食治疗组,第12周时全部处死。通过HE染色观察肝组织学改变,并测定其血清脂质、肝功能变化。结果 高脂模型组大鼠于实验8、12周时分别形成单纯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与正常饮食对照组比较,高脂模型组大鼠一般情况、血清脂质、肝功能、肝组织学改变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高脂模型组比较,单纯饮食治疗组上述指标均有显著改善(均P〈0.05)。结论 饮食疗法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8.
蒲永莉  李彦  罗春梅  王雪  谢家鑫 《重庆医学》2015,(16):2228-2230
目的:通过脂肪肝指数(FLI)的变化来评价艾塞那肽对2型糖尿病(T2DM )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的脂肪肝治疗效果。方法选择经确诊的T2DM合并NAFLD患者102例,分为艾塞那肽单独治疗的艾塞那肽组和口服降糖药组,对治疗前及治疗24周后BMI、血脂、HbA1c、肝功能、FLI等指标变化进行分析,评估艾塞那肽对 T2DM 合并NAFLD患者肝脏病变的治疗效果。结果艾塞那肽组接受艾塞那肽治疗24周后,反应代谢的各项指标BMI、腰围、血脂及HbA1c等、反应肝脏病变程度的指标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酰胺转肽酶(GGT)及脂肪肝指数(FLI)等均有显著性改善(P<0.05)。而口服降糖药组治疗24周后仅BMI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2DM患者中使用艾塞那肽对NAFLD产生积极的治疗效应,尤其是对肝脏内脂肪蓄积的情况有着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19.
甘氨酸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肝组织COX-2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甘氨酸(Gly)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肝组织环氧合酶-2(COX-2)表达的影响.方法 通过高脂饮食建立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模型,并在第8,12,16周末分批处死大鼠,同期设正常饮食组作为对照组和高脂 甘氨酸饮食的治疗组.测定血浆内毒素(ET)和肝组织匀浆丙二醛(MDA);肝组织切片行HE染色和COX-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模型组肝组织MDA于12周开始明显升高(P<0.05);血浆ET水平在8,12周末模型组较同期对照组、治疗组升高并不明显(P>0.05),在16周末模型组高于同期对照组和治疗组(P<0.05);COX-2在8,12周三组表达均为阴性,16周模型组织COX-2表达呈阳性.结论 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生发展中伴有肠源性内毒素血症(IETM),Gly可降低ET水平和肝组织MDA含量,下调肝组织COX-2的表达,减轻肝脏的脂肪变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