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评价Keyhole动态MR对泌乳素(prolactin,PRL)分泌型垂体微腺瘤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经手术或临床证实的PRL分必型垂体微腺瘤的动态MR影像,又盲法由两位有经验的影响像科医师阅片,不告知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的情况下作用诊断,垂体内见有粟粒,结节或片块状异常信号者作肯定微腺瘤诊断;垂体内信号不均者作可疑微腺瘤诊断,垂体信号未见异常者不作微腺瘤诊断,结果:无临床及实验室检查参考时,可肯定垂体微腺瘤诊断者18例,可疑垂体微腺瘤诊断者26例,不作垂体微腺瘤诊断者1例,结合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诊断率达97.8%。结论:动态MR对PRL分泌型垂体微腺瘤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临床和实验室检查怀疑PRL分泌型垂体微腺瘤而MR平扫阴性的病人应常规作动态MR检查。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MRI动态增强扫描的对垂体微腺瘤诊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 38例垂体微腺瘤患者动态增强的MRI特征 ,比较平扫、动态增强扫描和延迟期增强扫描探查垂体微腺瘤的敏感性。结果 本组病例动态增强扫描序列检出率为 93 .7% (30 / 32 )、延迟期增强扫描序列检出率为 75 % (2 4 / 32 )、平扫的病灶检出率为 2 1 .8% (7/ 32 ) ,有统计学差异 (P <0. 0 5 )。结论 T1加权图像未发现病变 ,而临床高度怀疑时 ,Gd -DTPA动态增强扫描可以增加发现垂体微腺瘤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MRI动态增强扫描在垂体微腺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8例垂体微腺瘤的MRI表现。其中6例先行CT扫描。结果:18例垂体微腺瘤中有12例肿瘤位于垂体的一侧,垂体柄向对侧偏移,病变处鞍底有不程度的向下凹陷。3例肿瘤位于垂体中间。2例肿瘤位于垂体内呈散在沙粒状,1例肿瘤位于垂体之下,即垂体与鞍底之间。MRI平扫时18例患者中12例病变在T1WI上为低信号,在T2WI上为稍高信号;6例病变在T1WI上为等信号,在T2WI上为等信号,局部略有隆起,鞍底有不同程度凹陷;所有病变行MRI动态增强后,肿瘤区信号明显低于正常垂体强化信号,形成显著的差别,随着时间延长。肿瘤也逐渐强化。结论:MRI动态增强扫描是垂体微腺瘤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操作简单、无创伤、无痛苦。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告6例垂体泌乳素微腺癌的CT表现。典型的CT表现为:①腺体高度大于9mm;②腺体内低密度区;③腺体上缘向上突出;④垂体柄移位;⑤鞍底骨质侵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本文旨在探讨磁共振对垂体微腺瘤的诊断标准和E窗观察垂体增强过程对提高微腺瘤显示率的价值。方法 用MR(0.5T)对30例临床生化支持垂体微腺瘤的患者行MR平扫及大小进行观测。结果 E窗增强扫描能较好地显示垂体微腺瘤。结论 应用E窗增强扫描对显示垂体微腺瘤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MRI动态增强扫描在诊断5 mm以下垂体微腺瘤中的价值.方法使用Philips 1.5 T超导磁共振仪,对36例可疑垂体微腺瘤患者在常规平扫后,不论有无发现病变均进行动态增强冠状位扫描.结果 36例均呈阳性结果,所有病例经手术病理及临床治疗证实.小于5 mm的垂体微腺瘤平扫有时难以发现病灶,而动态增强扫描均能发现病灶明确诊断.结论动态增强MRI对5 mm以下垂体微腺瘤的诊断极有价值,尤其是动态早期在33.5 s之前表现最为敏感,它是目前MR诊断垂体微腺瘤的最佳扫描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MRI动态增强扫描在诊断5mm以下垂体微腺瘤中的价值。方法 使用Philips 1.5T超导磁共振仪,对36例可疑垂体微腺瘤患者在常规平扫后,不论有无发现病变均进行动态增强冠状位扫描。结果 36例均呈阳性结果,所有病例经手术病理及临床治疗证实。小于5mm的垂体微腺瘤平扫有时难以发现病灶,而动态增强扫描均能发现病灶明确诊断。结论 动态增强MRI对5min以下垂体微腺瘤的诊断极有价值,尤其是动态早期在33.5s之前表现最为敏感,它是目前MR诊断垂体微腺瘤的最佳扫描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垂体微腺瘤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垂体微腺瘤的CT征象。结果:垂体内限局性低密度灶26例,等密度灶3例,垂体柄移位6例,垂体高度异常17例,垂体上缘突出14例。鞍底骨质改变11例。结论:鞍区冠状位CT增强快速扫描有助于垂体微腺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9.
10.
11.
目的评价垂体微腺瘤动态增强MRI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经手术或临床证实的泌乳激素(PRL)分泌型垂体微腺瘤的动态增强MRI资料,并经处理后获得其对比增强率-时间(CER-T)曲线类型和增强峰值(EP),将其检出率与常规平扫及常规增强扫描微腺瘤的检出率进行比较。结果48例微腺瘤CER-T曲线类型分布:I型0例,II型7例,III型6例,IV型19例和V型16例。微腺瘤EP值在90~180s内13例,在180s以后25例。动态增强MRI检出率为95.8%(46/48),其中60s时腺瘤与正常垂体对比效果最为明显,检出效率为58.3%(28/48)。常规平扫检出率为25.0%(12/48)。常规增强MRI检出率为52.1%(25/48)。行×列χ2检验,P<0.01。结论动态增强扫描是诊断PRL分泌型垂体微腺瘤的可靠方法,临床和实验室检查怀疑PRL型微腺瘤而MRI平扫阴性者,动态MRI应列为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12.
MRI动态增强扫描在垂体微腺瘤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MRI动态增强扫描的检查质量和其在垂体微腺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经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诊断为垂体微腺瘤的MRI平扫、Gd-DTPA动态增强扫描及常规延迟增强扫描图像,判断Gd-DTPA动态增强扫描图像质量,以及统计MRI平扫、Gd-DTPA动态增强扫描及常规延迟增强扫描检出率。结果:MRIGd-DTPA动态增强扫描成功率为100.0%,MRI平扫、动态增强扫描及常规延迟增强扫描对病灶检出率分别为43.8%(21/48)、91.7%(44/48)、66.7%(32/48)。三种不同的扫描方法病灶检出率均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结论:MRIGd-DTPA动态增强扫描是相对简单、易行、成功率高的检查方法,可以显著提高垂体微腺瘤的检出率,可作为MRI诊断垂体微腺瘤的常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MRI动态增强扫描的检查质量和其在垂体微腺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分析经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诊断为垂体微腺瘤38例的MRI平扫、钆喷替酸葡甲胺动态增强扫描及常规延迟增强扫描图像,判断钆喷替酸葡甲胺动态增强扫描图像质量,以及统计MRI平扫、钆喷替酸葡甲胺动态增强扫描及常规延迟增强扫描检出率。结果:MRI平扫、动态增强扫描及常规延迟增强扫描对病灶检出分别16例(42.1%)、34例(89.5%)、26例(68.4%)。3种不同的扫描方法病灶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钆喷替酸葡甲胺动态增强扫描是相对简单、易行、成功率高的检查方法,可明显提高垂体微腺瘤的检出率,可作为MRI诊断垂体微腺瘤的常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MR扩散加权成像结合动态增强在评价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6例乳腺病患者的52处病灶同时行MR扩散加权成像(b值=800mm2/s)和动态增强MRI扫描。分别总结依据ADC值和时间-信号强度曲线评价乳腺良、恶性病变的统计学意义。统计综合考虑ADC值和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类型评价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结果以1.228×10-3mm2/s作为界值评价乳腺病变的性质,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敏感性为87.5%,特异性为80%;以Ⅰ型曲线诊断乳腺良性病变,以Ⅱ、Ⅲ型曲线诊断乳腺癌,敏感性为90.6%,特异性为80%。如结合ADC值与时间-强化曲线对病灶良恶性分析,敏感性为93.8%,特异性为90%。结论应用DWI和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对乳腺病变的良恶性进行评价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高辉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33(14):1882-1883
目的 探讨磁共振尿路成像(MRU)对泌尿系统先天畸形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比分析58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泌尿系统先天畸形患者的MRU及IVU影像学资料.结果 18例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病例,MRU全部显影,均明确诊断;IVU显示13例,可明确诊断,显影不良2例及未显影3例,均未明确诊断.12例先天性巨输尿管、15例输尿管口囊肿及4例腔静脉后输尿管病例,MRU及IVU显示清晰,均明确诊断.7例重复肾输尿管,MRU均明确诊断;IVU显示5例,明确诊断,2例显影不良,未明确诊断.2例神经源性膀胱,MRU均明确诊断;IVU显示1例,明确诊断,1例显影不良,未明确诊断.结论 MRU已成为泌尿系统先天畸形的重要检查方法,尤其对IVU不显影或显影不良时,MRU可作为首选检查.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炎的MRI表现并与腰椎结核及腰间盘退行性变引起的椎间隙变窄进行鉴别。方法 5例为手术后及间盘穿刺术后、白血病等临床证实的间盘炎症,21例腰椎结核及腰间盘退行性变,对其MRI表现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腰椎间盘炎症MRI表现为:(1)椎间隙变窄,T2像呈高信号或低信号,T1呈低或等信号,髓核内裂隙消失。(2)相邻椎体皮质终板模糊或终板及终板下骨质破坏,上下椎体对称性信号异常。(3)部分病例见相邻椎体的临近部分呈长T1长T2信号。(4)椎旁软组织肿胀,脓肿象树皮一样围绕椎体。(5)增强间盘及临近椎体信号增强。10例腰椎结核及11例间盘退变也各有特点。结论 腰椎间盘炎多由术后或穿刺或血行感染,MRI有其特点,仔细观察椎体终板及间盘及椎旁肿胀对诊断及鉴别诊断非常有益。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回顾性分析胆道闭锁的超声图像与磁共振(MRI)结果,探讨两者对胆道闭锁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和磁共振仪分别检查22例和14例胆道闭锁患儿,分析和总结超声检查和磁共振检查的影像学改变特点.结果 超声检查发现肝门部纤维斑块12例,多数患儿(14例)胆囊表现为囊腔小,张力低,形态不规整,囊壁厚薄不均,餐后胆囊无明显收缩.肝脏普遍增大,实质回声增强、粗糙,与肝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MRI检查14例患儿均未见到完整的肝外胆道.10例为小胆囊,2例胆囊未显示,2例胆囊大小正常.结论 MRI多方位观察见不到明显的肝外胆道是胆道闭锁的直接征象,同时能够显示肝内胆管或轻度扩张、断续显影,这一点优于超声检查.然而,超声检查更具有简单、灵活、无创伤性且可重复性的特点,结合独有的肝门区纤维斑块影像及胆囊改变特点,能够显著提高胆道闭锁的正确诊断率.胆囊收缩功能测定、肝脾增大和肝脏内部回声的改变是非常重要的间接征象.超声检查可作为胆道闭锁的有效诊断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 了解垂体Rathke's囊肿的MRI影像学特征,分析误诊原因,提高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13例(男5例,女8例,中位年龄34岁)经手术病理证实的Rathke's囊肿的MRI影像特征,分析3例误诊病例的影像表现.结果 13例Rathke's囊肿MRI均表现为鞍内或向鞍上发展的圆形或椭圆形肿块,根据囊液成分的不同MRI信号变化多样,增强扫描有3例出现囊肿边缘环形强化.误诊为垂体腺瘤卒中1例,囊性颅咽管瘤1例,胶样囊肿1例.结论 垂体Rathke's囊肿虽是一种少见疾病,但在MRI上具有一些影像特征,仔细综合分析可提高对本病诊断的正确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LAVA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MRI)对肝外胆管癌诊断的准确性和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临床怀疑肝外胆管癌患者的LAVA动态增强MRI资料。所有病例均行1.5 T磁共振T1加权成像(T1WI)、T2加权成像(T2WI)、扩散加权成像(DWI)及阵列空间敏感编码技术(ASSET)、LAVA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LAVA-DCE MRI)。结果:28例患者均经病理证实,肝门区胆管13例,胆总管上段3例,中段5例,胆总管下段4例,壶腹部3例。平扫:病灶T1WI呈低信号、稍低信号或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稍高信号和等信号,DWI呈稍高信号或高信号。LAVA动态增强:动脉期肿块轻度强化5例,门脉期肿块轻-中度强化16例,延迟期肿块延迟强化7例。本组病例中分别有3例肝门区胆管癌误诊为肝细胞型肝癌,2例胆总管下段癌误诊为胆管炎,诊断准确率为82.1%。结论:LAVA动态增强MRI对肝外胆管癌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