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廖小年  黄柳向 《河南中医》2020,40(4):514-518
口臭的病位主要在脾胃,病机为脾胃蕴热、肺火熏蒸,多以泻脾胃积热、清心泻脾、清肺火等清热之法为治疗大法,常用清胃散、泻黄散等为主方。在辨证的基础上,合理使用花类药物,可通过直接调理脾胃气机,或是通过芳香燥湿、醒脾和胃、调节他脏气机等使脾胃气机升降正常,脾胃气机升降有序,脾可升清,胃可降浊,湿可除,郁热可散,随证加减,口臭自除。  相似文献   

2.
四逆散出自《伤寒杂病论》,具有调畅气机、疏肝解郁、调脾和胃的作用。该文从理论依据、学术思想、临床加减用药经验等方面阐述苏娟萍运用四逆散治疗脾胃病的临床经验,为内科脾胃系统疾病的诊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王健 《新中医》2013,45(12):178-179
气机升降学说是中医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医药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同样,方药配伍也离不开气机升降理论的指导,掌握药物的升降沉浮理论可以更好地遣方用药。笔者从气机升降理论探讨对四逆散方药升降浮沉治疗脾胃病的认识与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4.
王震 《山东中医杂志》2022,(4):424-427+437
总结全国名老中医马骏教授从脏腑论治郁病的经验及特色。马老认为郁病与肝、脾胃、心、肾的功能密切相关,郁病的病机多为脾胃失和、心脾两虚、肝脾同病、心肾不交,其中脾胃为郁病之本,故治以调脾、疏肝、养心、护肾,兼以对药“七情相合”,根据临床辨证以柴胡疏肝散、越鞠丸、四逆散、芩连温胆汤、甘麦大枣汤、百合地黄汤、六味地黄丸、二仙汤等为主方加减用药,临床疗效显著。附验案3则。  相似文献   

5.
脾胃病是临床常见病,其症状并不单纯地表现在消化系统,而是常常伴有全身症状,病症复杂多样,缠绵难愈,治疗上有一定的难度。姜良铎教授总结出"从状态论治"的辨证思路,他认为脾胃不和、气机不利、升降失常导致三焦气机不畅是脾胃病的基本病机,治疗时只有从三焦郁滞状态入手,以柴胡桂枝汤和四逆散为基本方,加减化裁,疏通三焦,调畅气机,健脾平肝和胃,方能取得比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黄恒青教授认为感受外邪、饮食所伤、情志失调、素体脾虚可致胃痞,主要病机为脾胃虚弱,外加邪实侵袭阻遏气机,致脾胃升降失职。治疗上以整体观念为核心,辨证加减,分别予温胆汤或黄连温胆汤、保和丸、四逆散或柴胡疏肝散、香砂六君汤、半夏泻心汤或枳实消痞丸化裁,使脾胃功能得复。  相似文献   

7.
咳嗽是以发出咳声或伴有咳痰为主症的一种肺系病症,它既是一种独立的疾病,也是临床常见症状。痰湿型咳嗽作为其主要证型之一,常表现为反复发作、病情变化多端。从“土郁夺之”理论分析,认为本病病位主要在肺与脾胃,核心病机是肺脾两虚、痰阻气郁。具体而言,土虚之初,健运失常,水谷不化,痰饮始生;土虚失运与痰饮内生互为因果,痰湿久蕴,郁而化热;土虚则脾胃升降失常,复有痰湿、痰火阻滞气机,气郁尤甚。治疗当以健脾补肺、化痰除湿、调畅气机为核心,并根据患者的病机特点,选取四君子汤、半夏泻心汤等方剂加减治疗。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8.
四逆散加减治疗胃脘痛168例小结北京鼓楼中医院内科(100044)杨兵主题词胃脘痛/中医药疗法,四逆散/治疗应用我跟随徐振盛老师临床,获益良多。徐老擅治脾胃病,施法独具匠心,尤喜用四逆散加减治疗胃脘痛。现将随徐老临证以四逆散加减治疗胃脘痛168例总结...  相似文献   

9.
四逆散为《伤寒论》名方,仲圣之后,历代医家多有阐述。赵青春遵仲圣立法立方之精神,兼采各家之论,通过对四逆散方证的分析,认为四逆散不独治厥逆,实则是疏通气机、调畅气血的基础方剂。赵青春临床擅长从不同疾病的表现中寻找"气郁"病机,并应用四逆散加减治疗。四逆散被广泛应用于心脑疾病、脾胃肝胆疾病、妇科疾病、情志疾病的治疗,均取得了显著的疗效。本文总结了赵青春对于四逆散理法方药的认识,并结合部分病例,探讨其应用四逆散的辨证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0.
枳实消痞汤出自李杲(号东垣)的《兰室秘藏》,该方组方严谨,寒热并用,可用于虚实寒热错杂之证。现代研究表明,枳实消痞汤能增强胃动力,促进胃排空,能调整胃肠激素的分泌,改善黏膜病理改变。刘克勤主任医师多年从事中医内科脾胃病及“治未病”方面的临床研究,擅长治疗脾胃病、身心疾病等疑难杂症,具有较高的专业能力及扎实的中西医理论基础,临床经验丰富,擅于灵活应用枳实消痞汤治疗脾虚气滞型的脾胃疾病,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导师临床治疗脾胃病时,常强调“以降为用、以通为补”的治疗方法,无论虚实皆可用通降之法。临证中脾胃病往往伴有肝气上逆,肝失疏泄,气郁日久,气机不畅,乘胃犯上。脾胃运化失常,脾虚中气不足,和降失调,肝木更易乘脾土。故导师认为,通降理论不应拘泥于脾胃,肝升肺降,相反相成;心散肾收,相辅相制;脾胃为使为市,五行灵动协调,则人体代谢正常。健脾醒脾,调节气机升降是导师治疗脾胃系疾病的重要思路。导师常以枳实消痞汤为主方进行加减化裁,治疗效果良好,现将导师相关临床经验,并附医案三则,以期为脾胃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更多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介绍王常松教授从脾胃论治胸痹的经验。王教授认为胸痹的发生与脾胃功能失常有着密切的关系。治疗上血不养心者,治宜健脾和胃,养血复脉,方用八珍汤加减;痰浊痹阻者,治宜化痰泄浊,通阳行气,方用二陈汤合平胃散加减;心血痰阳者,治宜祛瘀通脉、行气止痛,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气机郁结者,治宜疏导气机,方用半夏泻心汤加减。  相似文献   

12.
罗笑容是广东省名中医,在运用"四逆散"加减治疗岭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有独到的见解。认为脾胃虚弱,肝失条达,气机不畅,湿热内蕴,易痰瘀互结是岭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主要病机。提出以"四逆散"为主方,临证加减治疗,并提出此病治疗贵在坚持,并强调防重于治,注意合理喂养。  相似文献   

13.
在《伤寒论》、《金匮要略》著作中,张仲景将《内经》脾胃气机升降理论创造性地应用于临床实践,对后世脾胃气机升降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笔者通过分析张仲景的三泻心汤,运用其辛开苦降法治疗脾胃病,体现了张仲景重视脾胃气机升降的学术思想,将其治法特点运用于临床,皆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伤寒论>、<金匮要略>具体条文、方药的分析、归纳,明确了脾胃气机升降在整个脏腑新陈代谢中的重要作用,全面理解"脾胃为气机升降枢纽"这一内涵,进一步完善其理论内容,同时为临床辨证用药治疗脾胃病提供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临证观察,焦虑病人身心症状与李东垣著作中阴火为病见症具有相似性,阴火产生的病机主要为饮食、劳倦、七情等损伤中焦脾胃,脾胃中土气机枢纽伤损之后,人体气机升降浮沉紊乱,上中下三焦气机进一步郁闭化火。运用《脾胃论》中的名方治疗焦虑障碍临床疗效较好,值得深入研究,以期进一步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16.
范翠萍  韩琦  李洪海  柳春  梁永林 《新中医》2016,48(7):255-257
正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出自李东垣《脾胃论》上卷之脾胃胜衰论,是治疗脾胃病的代表方剂之一。此方寒热并用,攻补兼施,以温补为主,清热为辅,兼顾气机,最适用于虚实夹杂、寒热错杂之脾胃病证,且临床应用广泛,凡是脾胃虚损相关疾病皆可用此方加减应用治疗,但缺乏对其证候的诊断标准。笔者对近45年来中医药临床运用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治疗的一系列疾病相关文献进行收集并整理分析,探讨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证的证素分布及组合规律,以期对中医药规范化应用补脾  相似文献   

17.
气化作用是人体气的重要生理功能之一,气化理论是中医学对体内复杂的物质代谢过程的基本认识。脾胃是人体气化的枢纽,当前对脾胃气化的研究主要从脾胃气机、脾胃生理关系以及脾胃气化同其他脏腑关系等方面进行探讨,在临床研究上亦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和法”是中国传统哲学“中和”观在中医治法层面的体现,蕴含着补偏救弊以执中致和的思想。胃MALT淋巴瘤化疗后多发消化道不良反应,西医对此治疗存在局限性。施丽婕认为其病位在肝、脾、胃,病机本于气机失运、枢机不利,应从“和法”论治。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一为补其偏,运用半夏泻心汤加减以调和脾胃、斡旋枢机,治中焦以衡;二为救其弊,运用四逆散合方加减以调和肝脾、抑木建中,以平为期;使机体最终达到“阴平阳秘”的状态,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李华  王霞芳 《辽宁中医杂志》2011,(10):2067-2069
介绍王霞芳老师运用四逆散异病同治的经验。王师以四逆散为基础方临证加减,认为凡辩证为气机郁滞,疏泄不利,属四逆散证者,均可用本方化裁主治,方证相应,故能每获良效。  相似文献   

20.
眩晕是因清窍失养,以头晕、眼花为主症的一类病证。其病机归纳为风、火、虚、痰、瘀,与肝、脾、肾关系密切。其中,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全身气机之枢。气血亏虚,则清窍失养;中气不足,则清阳不升;脾失健运,则痰浊中阻;痰阻气机,则郁而化热,均可致眩,故从脾胃论治眩晕尤为重要。针刺治疗眩晕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疗效,多以局部取穴为主,辨证取穴、远端取穴也应重视。本文从脾胃论治眩晕的理论基础、证候分析、选穴思路及临床案例,探讨运用针刺疗法治疗眩晕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