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高压氧(HBO)对多发性硬化(MS)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71例多发性硬化患者按病情相匹配的原则分为高压氧综合治疗组37例和对照组34例,比较治疗前后有效率,影像学(CT、MR)的变化.结果 HBO综合治疗组的有效率、影像学好转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多发性硬化患者高压氧治疗时间越早、疗程越长越好,HBO是治疗MS的有效方法 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材料与方法:收集资料完整符合McDonald诊断标准的180例M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国际MS中心制定的扫描序列进行扫描,分析MS主要临床特点、脑和脊髓病灶影像特点以及与临床残疾状态功能评分(Expanded disability status scale,EDSS)的相关性.结果:(1)本组MS患者以上呼吸道感染为主要诱因之一(27.78%),以肢体无力为最常见的症状(54.4%).(2)按照病灶受累的部位分类:单纯脑部受累45.56%,单纯脊髓受累29.44%,脑和脊髓均受累25%,三者之间的EDSS评分有统计学差别(P<0.05).(3)下颈髓和上胸髓最易受累,≤3个节段的病灶数占74.49%,累及1~2个节段脊髓病灶例数最多.结论:结合临床和MRI影像特征,有利于MS的诊断和监测病灶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多发性硬化(MS)患者脑脊液组胺水平与临床神经功能障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2014年10月-2015年6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和解放军昆明总医院神经内科收治MS患者46例(观察组),其中复发缓解型MS(RRMS亚组)患者29例,继发进展型MS(SPMS亚组)患者17例。另选择健康志愿者40例为健康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2组脑脊液组胺水平进行检测及比较,并分析组胺水平与临床扩展致残量表评分(EDS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脑脊液组胺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36.4±8.7)pg/ml vs.(8.9±3.7)pg/ml,t=2.86,P<0.01]。EDSS评分高于健康对照组[(3.8±1.1)分vs.(0.3±0.1)分,t=3.74,P<0.01]。RRMS亚组组胺水平低于SPMS亚组患者[(32.2±8.6)pg/ml vs.(40.6±5.1)pg/ml,t=2.09,P<0.05];EDSS评分显著低于SPMS亚组[(2.5±1.2)分vs.(4.9±1.4)分,t=2.82,P<0.01]。MS患者脑脊液组胺水平与EDSS评分呈正相关(r=0.66,P<0.01)。结论脑脊液组胺可以作为评价MS致残程度的实验室指标,且组胺及其受体可能成为治疗MS药物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4.
潘晓波  陈超 《海南医学》2008,19(3):20-21
目的观察高压氧合并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多发性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多发性硬化患者以病情相匹配的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比较治疗前后的有效率及诱发电位(EP)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BAEP,VEP,SEP的PL,P100PL及IPL均有不同程度的缩短,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高压氧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对多发性硬化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讨论多发性硬化的治疗.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多发性硬化的治疗是综合性的,该病尚无特殊疗法,也不能痊愈,但可对症治疗,并发症的预防和对慢性残疾患者以及他们的家庭的长期支持是非常重要的,对行走困难的患者物理疗法是有益的.而且理疗在患者治疗的几个方面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中医治疗多发性硬化的疗效及疗效评价方法运用现状,为构建中医治疗多发性硬化的疗效评价体系提供借鉴。方法:检索1985—2010年国内中文期刊发表的中医治疗多发性硬化的临床随机对照或对照试验文献,将疗效评价相关的信息录入数据库,并对资料进行汇总分析。结果:共检索到符合标准的中医治疗多发性硬化文献9篇,文献采用的诊断标准、疗效评价标准、疗效评价指标较为混乱,不同文献的观察疗程相差悬殊;疗效评价结果提示,中医治疗多发性硬化的总体有效率、对神经症状体征的改善以及对减少复发次数上均优于对照组。结论:现有文献报道的中医治疗多发性硬化的疗效表现形式复杂多样,疗效评价方法混乱,应根据中医的疗效特点构建疗效评价体系,以使中医治疗多发性硬化的疗效得到医药界同行的认同。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中医治疗多发性硬化的疗效及疗效评价方法运用现状,为构建中医治疗多发性硬化的疗效评价体系提供借鉴。方法:检索1985—2010年国内中文期刊发表的中医治疗多发性硬化的临床随机对照或对照试验文献,将疗效评价相关的信息录入数据库,并对资料进行汇总分析。结果:共检索到符合标准的中医治疗多发性硬化文献9篇,文献采用的诊断标准、疗效评价标准、疗效评价指标较为混乱,不同文献的观察疗程相差悬殊;疗效评价结果提示,中医治疗多发性硬化的总体有效率、对神经症状体征的改善以及对减少复发次数上均优于对照组。结论:现有文献报道的中医治疗多发性硬化的疗效表现形式复杂多样,疗效评价方法混乱,应根据中医的疗效特点构建疗效评价体系,以使中医治疗多发性硬化的疗效得到医药界同行的认同。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雷公藤多甙治疗多发性硬化病(MS)的临床疗效。[方法]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治疗组还加服雷公藤多甙片,评估主要指标、延伸残疾状况评估表和次要指标,多发性硬化影响评分和功能独立性评定评分,以及安全性指标。治疗终止3个月后,再次评分。[结果]病人全部完成试验,无脱落。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MSIS-29评分明显减低(P0.05)。治疗组患者的EDSS和FIM评分好于对照组。[结论]雷公藤多甙能够改善MS对患者的影响,需要更大规模的临床试验验证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中西结合治疗多发性硬化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青  余尚贞 《广东医学》2007,28(8):1352-1353
目的 探索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多发性硬化,并与西医治疗该病对照观察.方法 对16例西医治疗组和14例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的复发率和缓解期进行对比.结果 对照组缓解后6个月、12个月及24个月复发率分别为12.5%,31.2%,43.7%,平均缓解期为(9.4±2.2)个月;中西医组复发率分别为0%,7.1%,14.2%,平均缓解期(21.5±2.7)个月.中西医组各期复发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缓解期显著长于对照组(P<0.01).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发性硬化(R-R)能显著降低复发率和延长缓解期.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 探讨多发性硬化(MS)患者血清褪黑激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γ-干扰素(IFN-γ)水平变化与致残状况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40例MS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者分别作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实验组与对照组间血清褪黑激素、TNF-α、IFN-γ水平;应用EDSS量表评价所有MS患者致残状况;并进一步对MS患者血清褪黑激素、TNF-α、IFN-γ水平及EDSS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 MS组血清褪黑激素浓度明显低于正常人群(P<0.01),TNF-α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人群(P<0.05),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S组和对照组之间血清IFN-γ无显著差异.MS患者血清褪黑激素水平与EDSS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 = -0.76,P<0.01),而TNF-α则呈正相关(r = 0.83 ,P<0.01),而与IFN-γ无显著相关性(r = 0.17,P >0.05 ).结论 血清褪黑激素的下调及TNF-α的上调可以影响MS患者的炎症反应过程,并与MS患者功能残障程度密切相关;血清褪黑激素及TNF-α可以作为监测MS临床疗效及评估预后的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11.
高压氧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高压氧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9例慢性疲劳综合征(CF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30例,给予认知行为治疗,同时辅以药物治疗;治疗组29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高压氧治疗。应用疲劳量表(FS-14)、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及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OLI)在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治疗后FS-14、SDS、SAS及GOLI评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FS-14、SDS、SAS及GOLI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能有效治疗CFS。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社会、心理因素对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及与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采用生活事件量表(LES)、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社会支持量表(SSRS)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30例患者进行评估,对照组是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结果 1.MS组的抑郁[(2.09±0.80)分]、焦虑[(1.96±0.76)分]、恐惧[(1.73 ±0.84)分]、强迫[(1.98±0.70)分]、人际关系紧张[(1.94±0.66)分]、躯体化障碍[(1.93±0.49)分]等多种负性情绪和症状均较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2.MS组负性生活事件总量[(38.17±41.16)分]、家庭有关问题[(33.67±35.27)分]、支持利用度[(6.97 ±1.83)分]较对照组具差异有显著性(P<0.05);3.MS组的多种负性情绪与人格类型上的神经质得分呈正相关、与内外向得分呈负相关(P<0.05);4.MS组的多种负性情绪与生活事件总数、负性生活事件和家庭有关问题呈正相关(P<0.05);5.MS组的多种负性情绪与支持利用度呈负相关(P<0.05).结论 社会心理因素与MS的发病有着十分密切的关联,作为一个主要的参与因素,它在MS的发病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高压氧治疗颅脑损伤的疗效. 方法入选的80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比较两组治疗后的疗效及GCS评分. 结果观察组患者GCS评分治疗3个月后(12.43±1.97)分,明显高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4 h(P < 0.05).对照组患者GCS评分治疗3个月后(9.52±1.48)分,明显高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4 h(P < 0.05).但治疗前及治疗24 h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GCS评分组间分别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G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0%、72.5%,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结论高压氧治疗颅脑损伤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4.
廖晃怡  黄怀 《海南医学》2010,21(23):17-19
目的观察高压氧联合帕罗西汀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围绝经期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予口服帕罗西汀治疗;治疗组33例,在口服帕罗西汀治疗基础上予高压氧治疗。两组疗程均为8周,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2周、4周、6周和8周后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患者进行评定,以治疗前后HAMD减分率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8周后,对照组显效率50.0%(16/32),有效率87.5%(28/32);治疗组显效率78.8%(26/33),有效率93.9%(31/33),两组显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6周、8周后HAMD比较,两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联合帕罗西汀能有效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的时机和疗程,并对影响其预后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分析海军总医院高压氧科住院进行高压氧治疗的96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96例患者分别依据伤后开始高压氧治疗时间的不同分成≤30d组和〉30d组,依据高压氧治疗次数的不同分成≤30次组和〉30次组,比较不同组间治疗前后的残疾分级量表(DRS)评分;考虑的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为:性别、年龄、既往史、脑部手术、气管切开、脑疝、合并伤的种类、脑损伤的类型等,在伤后半年根据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OS)分级标准进行预后分组,将上述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30d组治疗后DRS评分明显低于〉30d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30次组和〉30次组治疗后DRS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包括:年龄、合并肺挫裂伤、合并脊柱骨折、发生脑疝、发生原发脑干损伤(P〈0.05)。结论年龄超过45岁,发生脑疝、原发脑干损伤,合并肺挫裂伤、脊柱骨折的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预后差;伤后30天内开始高压氧治疗是合适的治疗时机,可以促进病情的恢复,降低残疾程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无先兆的偏头痛行高压氧治疗的临床效果并探讨治疗机理。方法无先兆的偏头痛80例,完全采用随机设计法分为常规组40例和高压氧组40例。常规组给予氟桂利嗪5mg,1次/d,高压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高压氧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结果治愈率和总有效率高压氧组(65.O%和97.5%)均显著高于常规组(40.0%和82.5%),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意义(P均〈0.05);6个月后随访,复发率高压氧组(50.0%)显著低于常规组(75.0%),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综合治疗无先兆的偏头痛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一氧化碳中毒的疗效。方法:收集29例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对高压氧治疗前后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异常率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高压氧治疗前后BAEP的总异常率、Ⅰ波与Ⅴ波异常率、Ⅰ~Ⅴ峰间期异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经高压氧治疗后,BAEP异常率降低,高压氧治疗一氧化碳中毒有效。  相似文献   

18.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trial of hyperbaric oxygen (2 atmospheres absolute for 20 sessions of 90 minutes, over a period of one month) demonstrated no advantage over a placebo gas mixture in the treatment of multiple sclerosis. Of 41 patients completing the trial, 21 had been treated with oxygen, eight of whom reported improvement (two confirmed objectively). Of 20 patients in the placebo group, seven claimed improvement (four confirmed objectively). Even when patients with mild disease were considered separately, or when functional systems were assessed individually, no benefit could be shown to result from hyperbaric oxygen therap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