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针对闽北地区烧伤救治的现状,为提高闽北地区烧伤救治水平,提高烧伤的治愈率,降低死亡率、致残率,建立了烧伤救治网络,并对该网络运行效果进行评价。方法28例烧伤面积80%以上或Ⅲ度烧伤50%以上的病人以是否经救治网络救治,分成治疗组(15例)和对照组(13例),前者经烧伤救治网络进行规范的早期急救和转送的患者,后者为经非烧伤救治网络内医疗机构救治,或未经任何医疗机构救治直接转送的患者。对两组死亡率、全身感染发生率以及治愈时间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组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治愈时间较对照组短。结论通过建立烧伤救治网络,使患者能得到及时、正确的专业救治,减少了休克和其他烧伤并发症的发生,降低了死亡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2.
叶妍  白皛  徐婷婷  王宁 《人民军医》2021,64(4):305-307
战场环境下,快速有效的伤情评估是做好战伤救治的基础,但现代战争致伤因素多样,损伤严重,伤情复杂,而且战伤救治环境恶劣,如何快速准确评估诊断伤情是战伤救治的重点和难点.该文通过查阅战术战伤救治和伤情评估的相关文献,整理总结了火线救治阶段和战术区域救治阶段的伤情评估方法,简要介绍了MARCH顺序评估法、FTS战伤评分法、S...  相似文献   

3.
现代高技术局部战争卫勤保障中,战伤一线救治新理论和新技术正在实战中研究和应用,并呈现出突出和明确的发展趋势。战伤一线救治新理论主要包括聚焦后勤与全谱卫勤、一体化卫勤与模块化、卫勤信息化、伤病员分级分类与时效、伤病员立体后送和持续作战能力等。战伤一线救治新技术概述了常见伤情出血、急性失能性组织损伤、疼痛、休克、神经损伤和低体温等救治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以及野战卫生装备与信息技术在救治中的运用,并从救治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和未来发展前景两个方面描述了战伤一线救治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血管战创伤引起的大出血是战时导致死亡的主要因素。自近现代战争以来,血管战创伤救治技术得到巨大发展,尤其是腔内血管救治技术与理念出现后,以复苏性主动脉球囊阻断术为代表的救治技术和器具显著提高了血管战创伤救治的成功率。本文将深入探讨血管战创伤救治技术的前沿,围绕血管战创伤救治理念、腔内血管外科技术、血管战创伤救治装备与材料等方面的创新展开论述,并对信息时代下的血管战创伤救治技术发展进行总结与展望。  相似文献   

5.
战伤救治时间与效果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程洪海  陈文亮 《武警医学》2006,17(9):715-716
在伤病员救治过程中,时效关系反映得非常明显,在一定的时机采取救治措施,救治效果明显;失去了救治时机,救治效果明显下降,甚至无法挽救生命。伤病员的生命和救治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救治的时机,这就是救治的时效关系,这一客观规律已经成为共识。本文仅对战伤救治的时效关系进行定性分析。  相似文献   

6.
对8例儿童地震伤员进行伤情救治与心理救治,创伤救治有骨折内外固定术、肢体清创术、肢体残端修整术、截肢术等;心理救治主要采取了心理干预4原则。无1例出现严重心理障碍,大多数已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7.
时效救治理论基于战伤救治提出,其概念是以战伤救治时效性规律为指导,最大限度发挥时间因素在战伤救治中的作用,以赢得最理想的救治效果[1].在高技术局部战争条件下,随着战争形态、作战理论、作战样式的变化,伤员伤类、伤情日趋复杂.依靠高新技术的快速后送工具、复苏、急救器材、野战卫生装备,以及现代战伤救治理论、技术,包括抗休克、抗感染等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战争中伤员接受不必要的重复治疗及阶梯设置过多等对战伤救治效果的影响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8.
战伤救治是军事医学的核心内容。武器的发展、战争模式的改变及卫勤的需要使得战伤救治必须适应新形势的要求。现代战伤多是全域环境下混合战争造成的损伤。外军特别是美军通过局部战争和相关军事行动, 实施或完善了不少有关战伤救治技术和卫勤对策, 提出战伤救治相关新概念和新策略, 对未来作战条件下我国战伤救治体系建设、构建适合中国特色的战伤救治体系极具参考价值。为此, 笔者从整体健康、自救互救训练及救援力量前伸和新技术在战伤救治中的应用两方面阐述现代战伤救治新概念和新策略, 为构建未来作战条件下具有我国特色的战伤救治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创伤救治损害控制中应避免的错误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由于我国多数医院创伤伤员分散于各个专科,在多发伤等需要跨学科理论和技术救治时常常出现错误而导致救治效果较差,因此,在创伤救治中应遵循损害控制原则,避免出现人为的、医源性的二次打击.本文系统论述了在院外救治及转运、院内伤情评估、急诊科及重症医学科救治中常见的错误及对策.  相似文献   

10.
眼战伤救治措施时效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适应现代高技术局部战争的战伤救治需求,应用现代创伤学、眼科学,以及时效救治等新的科学技术和理念,研究制定眼战伤救治时间、救治阶梯和救治措施等时效救治标准,并将眼科医学的新技术应用于军事卫勤保障,以求达到眼战伤的最佳救治效果。现就眼战伤救治措施的时效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战术战伤救治”的概念最早由美海军特种作战部队于1996年首次提出,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中成为美军战术环境中伤员救治的标准规范,也是美军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中战伤救治取得的一大进展.战术战伤救治的应用使美军达到了有史以来最低的伤亡率.该文梳理了美军战术战伤救治理念的发展,分析了战术战伤救治的阶段划分,探讨了美军战术战伤救治的组织实施,并提出了对我军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在严重多发伤救治中采用一体化救治模式并应用损害控制理论的临床效果. 方法 对我院创伤外科116例严重多发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救治方法和手术原则分为一体化救治及损害控制组、一体化救治组和常规救治组,比较三组间术前、术中、术后相关因素与患者死亡率的关系. 结果 一体化救治及损害控制组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的研究指标均优于一体化救治组和常规救治组,死亡率显著降低(P<0.05). 结论 在严重多发伤救治中采用一体化救治模式并早期应用损害控制理论能显著减少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对68例基层医院多发伤救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救治成功52例,死亡16例.基层医院是多发伤第一救治场所,阶梯救治网络、技术能力保证、合理程序、安全转送是提高其救治成功率的保证.  相似文献   

14.
浅谈野战外科在灾害医学救援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野战外科在救治对象、救治环境、救治方式和救治范围等方面有其特殊性,灾害医学救援的特点与野战外科有很多相似之处,因此,在重大灾害发生大批伤员时,应采取野战外科的救治方式.  相似文献   

15.
对62例PaO_2<4.0kPa的高原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并发多器官衰竭患者采用了抗感染、通畅气道、利尿、强心、吸入29%~35%氧、呼吸兴奋剂、糖皮质激素、降低血粘度等救治,救治成功率88.7%,病死率11.3%。认为其虽有极重度呼衰和多器官衰竭,但若救治24h后PaO_2能提高到5.33kPa以上,则基本可救治成功,若仍低于4.0kPa,则应尽早行机械通气。并对救治中几个特殊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2001年1月-2010年12月,我们先后救治了49批208例烧伤伤员。总结平时批量烧伤伤员的救治成功经验,提出"三通、二库、一床"在战时大批量烧伤伤员救治中的重要意义,对建立战时相关救治体系进行初步探讨。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武警部队处置突发事件时因伤减员官兵不同情况下经过不同救治梯次的依据,确定设置不同救治梯次时各级救治机构的救治范围.方法采取回顾性调查方法,利用SAS统计分析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因伤减员官兵的2周治愈率、致残率及伤口感染率与负伤后得到第1次救治的时间和救治人员种类、处突地点距专科医院的距离、后送运力的型号及后送途中交通状况等因素有直接关系.结论应根据不同情况合理设置救治梯次,确定各级救治机构的救治范围.要靠前配置救治力量,配齐一线医务干部.  相似文献   

18.
战伤的时效救治是军队医疗保障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之一,其理论基础来自对既往战争统计资料的深入分析。它通过探讨救治措施、时间、效果的关系,从而得出了保障及时性、技术适宜性、救治高效性原则,并提出了不同类型救治措施最佳实施时机的量化指标。它对进一步提高战伤救治效率,改善救治效果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作为一项卫勤领域的前沿理论,它还需要在实践和研究中不断地拓展充实。  相似文献   

19.
创伤引起的多发伤致残率和致死率高,救治难度大但目前创伤救治的医疗模式仍然存在不足,创伤患者的救治面临巨大挑战。人工智能(AI)是基于机器学习、强化学习和深度学习等基础算法的智能技术,现已应用于创伤患者的救治工作中,其高效精准的计算机视觉、规划决策以及大数据统计分析等技术方向既提高了创伤患者救治的安全性和效率,同时也降低了临床医师的工作负荷,弥补了传统创伤救治模式的不足。笔者对AI在创伤急诊分诊、诊断、治疗及战创伤预防等方面的应用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AI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近30年来,中国创伤外科发展取得了斐然成绩。在北京、重庆、武汉、杭州等创伤中心的先期引领示范下,创伤救治学科建设蓬勃发展,创伤救治体系的"中国模式"初步建立;构建了创伤外科的理论基础及学术交流平台;总结了创伤急救的基本理论与技术和创伤外科关键理论与核心技术;创伤救治能力,特别是对严重多发伤的救治能力显著提高。但是创伤救治体系尚不完善,总体创伤救治水平仍落后于发达国家。为实现《"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到2030年人均预期寿命再增3岁达到79岁,创伤外科发展面临重大历史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