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3 毫秒
1.
目的 评价新型脑保护剂依达拉奉与降纤酶联合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择发病12h内急性脑梗死患者68例随机分为依迭拉奉降纤酶治疗组(34例)及降纤酶对照组(34例)。治疗组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30mg静脉滴注,每日2次,共14d,降纤酶首剂量10u,以后每日5U共用6d,对照组用等量安慰刑代替依迭拉奉,余均同治疗组。治疗前后采用欧洲卒中评分量表(ESS)进行评分,并化验血浆纤维蛋白原。结果 7d后治疗组、对照组ESS积分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以14d、21d更为明显(P〈0.01);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下降(P〈0.05),但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均无不良反应。结论 依达拉奉降纤酶联合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符合入选标准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发病48h内在此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30mg,2次/d治疗,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14d、21d、90d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ESS)和预后判断,并观察其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临床预后均有显著改善(P〈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和依达拉奉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给予丹红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照组30例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2组疗程均为14 d。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56.7%,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显效率为30.0%,总有效率为66.7%,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55例。治疗组用依达拉奉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对照组用低分子肝素治疗。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临床疗效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依达拉奉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低分子肝素钙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5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5例,给予疏血通、胞二磷胆碱等治疗;治疗组27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和低分子肝素钙;并对治疗组治疗前后检测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结果分别对2组治疗前治疗后1周、2周、4周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治疗后临床疗效进行评价,治疗组NDS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纤维蛋白原含量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结论低分子肝素钙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能有效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临床疗效,并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6.
盐酸法舒地尔、依达拉奉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盐酸法舒地尔、依达拉奉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符合入选标准的112例急性脑梗死,随机分为治疗组(n=50)和对照组(n=62),对照组应用依达拉奉治疗,治疗组应用依达拉奉和盐酸法舒地尔联合治疗,评价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3 d、7 d、14 d、28 d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经治疗后ESS评分均有改善(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疗效更显著(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盐酸法舒地尔、依达拉奉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比单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更有效改善神经功能缺损,且较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通许县中心医院诊治的80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加用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加用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最后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降低较对照组更显著(P〈0.01),同时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优于单用依达拉奉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奥扎格雷钠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12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3例和对照组63例。两组均给予内科一般治疗,治疗组在一般治疗基础上加用奥扎格雷钠及依达拉奉。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0.5%,对照组有效率为5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扎格雷钠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刘双喜 《临床医学》2009,29(1):46-47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清开灵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8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治疗组采用依达拉奉联合清开灵治疗,对照组单用清开灵治疗,两组常规治疗相同,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4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依达拉奉联合清开灵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值得,晦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尼莫地平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应用抗血小板制剂、舒血宁、胞二磷胆碱;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与尼莫地平,疗程14 d。结果: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疗效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尼莫地平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1.
祁风  余科  韦朝霞  刘祖佑 《新医学》2014,(11):729-731
目的探讨尤瑞克林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10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尤瑞克林治疗组(51例)和对照组(51例)。治疗组予尤瑞克林0.15PNAU稀释后静脉滴注,同时静脉滴注血栓通;对照组仅予静脉滴注血栓通。两组疗程均为10d。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0日、第90日进行欧洲卒中量表(ESS)评分和Barthel指数(BI)评分。结果治疗后第10日、第90日,治疗组ESS评分和BI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且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尤瑞克林可以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盐酸法舒地尔和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最佳剂量。方法将60例符合溶栓条件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12 h组(20例)、8 h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12 h组和8 h组患者即在静脉应用尿激酶溶栓的同时每12小时静脉滴入1次30 mg盐酸法舒地尔和每8小时静脉滴入30 mg盐酸法舒地尔,之后每天依原剂量静脉滴入,盐酸法舒地尔维持治疗14 d ,对照组则不用盐酸法舒地尔。治疗期间监测患者的血压、意识状态及肢体功能,动态观察凝血时间指标,在治疗后14、30 d对所有患者进行欧洲卒中量表(ESS )评分。结果12 h组和8 h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恢复良好,30 d ES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增加,其中8 h组更佳。所有患者均没有观察到明显不能耐受的不良反应。结论联合应用溶栓剂尿激酶和盐酸法舒地尔对脑梗死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其中每8小时静脉滴入1次30 m g盐酸法舒地尔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3.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53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氧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选择发病24h内的ACI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3例)及对照组(47例)。对照组用血塞通注射液+肠溶阿司匹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30mg,每日2次,静脉滴注,疗程均为两周(14d)。治疗前后定期对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定,神经功能缺损评定采用中国卒中量表(CSS),ADL评定采用Barthel指数量表,以治疗第21dCSS和ADL改变作为主要疗效判断标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1%;21d后治疗组、对照组CSS、ADL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依达拉奉能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的神经功能缺失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无明显不良反应。依达拉奉治疗ACI患者疗效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奥扎格雷钠与银杏达莫联合用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治疗组采用奥扎格雷钠与银杏达莫联合进行静脉滴注,对照组单独采用银杏达莫注射液进行静脉滴注,比较两组神经功能评分情况及疗效的比较。结果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的分值平均水平低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的水平;治疗组总有效率91.1%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6.7%(P<0.05)。结论奥扎格雷钠联合银杏达莫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疗效较好,适合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与奥扎格雷钠联合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2组均采用常规临床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奥扎格雷钠80mg,加入生理盐水(NS)250mL,静脉滴注,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10mg,加入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2次/d。疗程均为14d。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分,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NIHSS、NDS及ADL评分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NIHSS、NDS及ADL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53.33%;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90.00%。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内脂素、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一氧化氮(NO)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ACI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7例,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观察2组总有效率、卒中量表评分以及血清内脂素、HS-CRP及NO水平变化.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9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22%;治疗后2组卒中量表评分、血清内脂素、hs-CRP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NO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常规治疗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ACI,可有效降低血清内脂素、hs-CRP水平,升高NO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type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H—FABP)含量的动态变化,探讨其与脑梗死体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等方面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47例ACI患者、40例正常健康对照组的血清H—FABP含量。结果ACI组血清H-FABP含量在24h内(9.74±5.71ng/m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1.15±0.76ng/ml),3d(13.61±7.03ng/ml)时达峰值,7d(6.23±3.60ng/ml)开始下降,3W后(1.85±1.13ng/ml)降至正常;病情严重组显著高于轻、中型组(P〈0.01);大病灶组显著高于中、小病灶组(P〈0.01)。结论血清H—FABP含量较好地反映了急性脑梗死的脑损伤程度,可用来判断脑梗死急性期脑损伤程度及观察疗效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神经节苷脂联合丹参酮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86例,按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分组,对照组43例,以丹参酮注射液30 mL+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1次/d,共14 d;联合治疗组43例,在丹参酮治疗基础上联合以神经节苷脂80 mg+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1次/d,共14 d。两组基础用药治疗相同。比较两组患者于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及日常生活活动量(ADL)评分,并进行疗效评定。结果联合治疗组在治疗后14 d NIHSS评分及ADL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明显改善,日常生活能力明显提高。结论神经节苷脂联合丹参酮能更好地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降低患者的神经功能的缺损程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和分析血浆凝血因子ⅩⅢ(FⅩⅢ)、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与急性脑梗死(ACI)相关性和早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100例A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病灶大小将其分为大梗死组(病灶体积>10cm3,共纳入17例患者)、中梗死组(病灶体积为4-10cm3,共纳入28例患者)和小梗死组(病灶体积<4cm3,共纳入55例患者),同时选取同期体检结果正常的3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在发病24h内和发病第14天时对ACI患者进行脑卒中NIHSS量表评分评定,并根据NIHSS评分变化评估其近期预后。检测三组ACI患者在发病后24h内、第3天、第7天、第14天和对照组的血浆FⅩⅢ、IL-17水平。结果三组ACI患者在各观察时点的血浆FⅩⅢ、IL-17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大梗死组患者在各观察时点的血浆FⅩⅢ、IL-17水平均显著高于中梗死组或小梗死组(P<0.05),而中梗死组患者与小梗死组患者在各观察时点的血浆FⅩⅢ水平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中梗死组患者在各观察时点的血浆IL-17水平均显著高于小梗死组患者(P<0.05);大梗死组患者发病24h和第14天的NIH-SS评分均显著高于中梗死组(P<0.05),中梗死组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小梗死组(P<0.05);大梗死组患者中近期预后为“显著进步”的比例显著低于中梗死组(P<0.05),中梗死组患者中近期预后为“显著进步”的比例显著低于小梗死组(P<0.05),ACI患者的血浆FⅩⅢ水平(r=0.348)和IL-17水平(r=0.371)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结论血浆FⅩⅢ、IL-17水平的升高可能是ACI发病的相关因素,且与患者梗死病灶的大小、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和近期预后情况具有相关性,可作为评估病情和预测近期预后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血清铁蛋白(SF)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应用化学发光法和放射免疫法对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血清Hcy和SF水平检测,并与35例健康人做比较。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cy和SF水平非常显著高于健康人组(P〈0.01),且Hcy的代谢因子叶酸和维生素B12明显降低(P〈0.01)。结论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cy和SF水平的变化对判断病情和评价疗效均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