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资料和方法 1998年 12月至 2 0 0 1年 8月住院患者 6 8例 ,符合全国第二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标准 ,并经头颅CT证实。病程均在 1周内 ,为基底节病变 ,脑出血量 2 5~ 4 0ml ,均首次发病 ,除外意识障碍 ,感觉性失语 ,明显智力障碍、严重心肝肾合并症及轻度运动障碍 (Fugl-Mayer评分 >84分 )。分为康复组36例 ,男 2 5例 ,女 11例 ;平均年龄 5 8.6岁 ;脑梗死2 6例 ,脑出血 10例 ;对照组 32例 ,男 2 3例 ,女 9例 ;平均年龄 5 8.2岁 ;脑梗死 2 1例 ,脑出血 11例。两组患者情况差异无显著性 ,具有可比性。 两组患者均在急… 相似文献
2.
3.
4.
早期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前3个月功能恢复的可能性 总被引:28,自引:9,他引:28
目的:探讨利用综合的康复训练方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发病后1~3个月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64例符合入选标准的上海地区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24例),两组均按神经内科常规进行药物治疗,治疗组另给予综合利用Bobath、神经促通技术等的手法训练、作业治疗训练及电刺激疗法等,每例患者进入课题时、1个月后和3个月后分别评价1次Fugl-Meyer(FMA)运动功能和ADL能力(BI值),进行对照研究。结果:FMA:治疗组分别为(21&;#177;16),(47&;#177;22),(70&;#177;23)分,对照组为(20&;#177;19),(28&;#177;21),(36&;#177;23)分。BI值:治疗组分别为(29&;#177;23),(66&;#177;20),(85&;#177;17)分,对照组为(28&;#177;25),(41&;#177;24),(55&;#177;24)分。两组前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治疗组前一阶段和后一阶段运动功能恢复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lt;0.001);ADL能力后一阶段两组恢复程度无差异(P&;gt;0.05),前一阶段治疗组ADL恢复优于对照组(P&;lt;0.001)。结论:早期综合利用各种治疗方法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前3个月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具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9):3696-3697
研究脑卒中(CVA)偏瘫应用综合康复训练对患者下肢功能障碍恢复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选取我院脑卒中偏瘫患者86例,根据入院时间顺序分组,各43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综合康复训练干预,采用FMA(运动功能评估标准)、Barthel指数改良评定表(MBI)评估两组训练前后患者下肢动能障碍恢复状况及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后观察组FMA评分高于对照组,步长、步频及步速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观察组M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恢复具有显著效果,同时可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6.
早期康复训练对脑血管病偏瘫肩关节半脱位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对脑血管病偏瘫肩关节半脱位及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急性脑血管病偏瘫合并肩并节半脱位 80例 ,分成康复组与对照组 (各 4 0例 ) ,康复组按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的同时在病后第 3天给予康复指导 ;对照组行常规药物治疗护理及随意自我锻炼。两组治疗前及治疗 4周后 ,进行肩关节半脱位测量及上肢运动功能评价比较。结果 治疗 4周后 ,上肢运动功能达BrunnstromⅣ级以上者 ,康复组 5 5 % ,对照组 2 5 % ,两组上肢运动功能差异显著 (P <0 .0 1 ) ;患侧肩峰与肱骨头之间间隙小于 1 4mm康复组 80 % ,对照组 4 2 .5 % ,两组相比差异显著 (P <0 .0 1 )。结论 早期康复训练可明显改善肩关节半脱位 ,促进患侧上肢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前庭旋转配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恢复平衡功能的作用.方法 将9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8例,对照组行常规康复训练,实验组行前庭旋转联合常规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平衡功能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和疗效.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平衡功能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和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前庭旋转配合常规康复训练能够有效恢复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平衡功能,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脑卒中偏瘫患者16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针灸组、康复组和联合组各56例,分别给予中医针灸、康复训练和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比较3组治疗前、后下肢功能、步态分期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3组FAC和FMA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且联合组FAC、FMA评分显著高于针灸组与康复组(均P0.05)。治疗后,3组患侧支撑期比例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双侧支撑期比例均显著低于治疗前;联合组治疗后步态分期显著优于针灸组、训练组(均P0.05)。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针灸组、训练组(均P0.05)。结论: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改善步态分期及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3):4388-4389
观察综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选取2014年11月~2016年10月于我院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94例。运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则采用综合康复训练。观察两组干预前后肢体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干预前两组运动功能评分简表(FMA)、日常生活能力简表(ADL)评分结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FMA、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康复训练有助于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快速恢复,提升其生活质量,改善其康复效果与预后,临床普及价值高。 相似文献
10.
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康复组采用药物与系统的康复训练相结合的方法,对照组采用单纯的药物治疗。第28天评价效果。结果:康复组上肢肌力和持匙进餐、扶拐行走等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优于对照组(P〈0.05),下肢肌力的恢复2组无显著差异。结论:早期康复训练能促进急性脑梗塞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减少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渐进式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功能恢复及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4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整群抽样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渐进式康复训练干预,干预前后,分别采用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与改良版Barthel指数评分评价两组干预前后的运动功能康复与日常生活能力。结果观察组的FM与Barthel指数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渐进式康复训练干预,可显著改善其肢体功能障碍,提升患肢运动功能康复效果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促进疾病康复进程,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13.
早期康复训练并活血化瘀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强调半蹲位平衡及控制的早期康复训练结合中药活血化瘀综合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疗效。方法韶关市粤北人民医院脑卒中偏瘫患者98例随机分成3组,训练组33例,采用运动再学习疗法并强调半蹲位平衡及控制的早期康复训练;中药组31例,应用中药水蛭干粉及血栓通活血化瘀治疗;综合组34例,在训练组基础上结合中药组疗法。对每例患者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3d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ADL)的评定。结果3组治疗前后自身比较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有显著性差异(P&;lt;0.01),运动功能和ADL能力均明显改善(P&;lt;0.05),综合组神经功能缺损、运动功能和ADL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其他两组(P&;lt;0.05~0.01)。结论强调半蹲位平衡及控制的早期康复训练,结合中药活血化瘀综合治疗,可以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偏瘫早期患者接受康复训练及康复训练加针灸治疗对下肢运动功能的疗效。方法:270例脑卒中后偏瘫早期患者,分为康复治疗组(90例),康复加针灸治疗组(90例)和对照组(90例),康复组患者除进行常规内科治疗外增加系统规范的康复治疗;康复加针灸治疗组接受康复训练并增加针灸治疗,对照组只接受常规内科治疗。采用Brunnstrom分期、Fugl-Meyer(FMA)积分法及FCA综合功能评定法分别于入组时及入组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进行肢体运动功能评定。结果:入组1个月、3个月、6个月后康复组及康复加针灸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下肢Brunnstrom分期、FMA积分及FCA综合功能评定的行走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康复组与康复加针灸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康复组及康复加针灸组于入组后1个月、3个月、6个月下肢Brunnstrom分期、FMA积分及FCA综合功能评定的行走功能评分几次评定前后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对照组于入组后1个月、3个月时下肢Brunnstrom分期、FMA积分及FCA综合功能评定的行走功能评分几次评定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入组后6个月Brunnstrom分期、FMA积分与入组后3个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FCA综合功能评定的行走功能评分与入组后3个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康复训练及康复训练加针灸治疗对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提高均有较好的疗效,两者治疗效果无明显优劣;偏瘫患者的自然康复过程大概3个月,故康复训练宜及早介入。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康复组采用药物与系统的康复训练相结合的方法,对照组采用单纯的药物治疗.第28天评价效果.结果康复组上肢肌力和持匙进餐、扶拐行走等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优于对照组(P<0.05),下肢肌力的恢复2组无显著差异.结论早期康复训练能促进急性脑梗塞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减少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康复组采用药物与系统的康复训练相结合的方法,对照组采用单纯的药物治疗。第28天评价效果。结果:康复组上肢肌力和持匙进餐、扶拐行走等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优于对照组(P<0.05),下肢肌力的恢复2组无显著差异。结论:早期康复训练能促进急性脑梗塞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减少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康复训练对脑血栓形成偏瘫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以40例急性期,恢复早期脑血栓形成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康复组运用神经促通技术,循序进行康复训练,心理疏导和适度的ADL训练,功能评定采用Lindmark感觉运动功能评定表和BarthelADL指数,结果为3周后,康复组主动运动功能,快速运动变换能力,姿位转换及平衡功能明显提高,与康复前及对照组间差异显著;腕,手功能,行走能力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ADL指数提高,与对照组间存在 相似文献
18.
脑卒中属于现代医学中的脑血管意外范畴,是一类具有较高患病率及致残率的疾病。随着临床对脑卒中诊断及抢救水平的不断提高,其死亡率已大幅度降低,但致残率却明显上升,其最突出的致残表现为偏瘫,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及精神负担。我科运用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率中偏瘫患者,取得了较满意疗效,同时还加快了患者的早期康复进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张菁 《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6,3(5):442-443
目的观察早期综合护理对脑梗死偏瘫患者功能及生活能力恢复的疗效。方法选择脑梗死偏瘫患者86例,随机分观察组44例。对照组42例,两组药物治疗基本相同。其观察组在药物治疗同时早期进行系统综合康复训练,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护理。并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3个月评价患者运动功能和生活能力指数。结果治疗后1个月、3个月观察组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指数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综合康复训练能有效改善脑梗死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20.
早期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晓华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18)
目的 探讨脑卒中患者的早期康复训练的方法 及对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66例病情稳定,没有明显的认知障碍的脑卒中患者提供肢体功能的早期康复训练,8周后应用Barthel指数和Fugl-Meyer积分评定早期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疗效.结果 66例脑卒中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达92.4%.结论 脑卒中患者康复训练开始时间越早,效果越理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