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养生大世界》2005,(11A):4-6
千百年前.玄奘跋山涉水从遥远的“西天”取回的经书.不知影响了多少中国人,也不知道,人们的意识形态由于这样一种化的到来而有了怎样的改变。但是,时至今日.佛教的光辉却在很多很多人心里闪耀着——在当前中国人的养生化里.它也同样占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从《养生论》看魏晋人的养生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养生论》是魏晋人嵇康所作。魏晋时代,战乱频繁、政权更迭、政治黑暗,灾祸连绵,人们终日处于惊恐之中。巨大的精神压力,极大地损害了人们的身心健康,当时人的寿限十分短暂。所以,追求长寿成为一种时尚。由于特殊的社会背景,魏晋人的养生观念明显带有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3.
现代医学模式使养生保健成为改善亚健康人群健康状况、或健康人群维持健康状况的一种保养方式,藏医学以其独特的理论基础,注重日常生活中的衣、食、起居及情志的调理,使人体生理机能更顺应自然变化最终减少疾病的发生、发展,以期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从《尽数》看先秦人的养生观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先秦时期是我国从原始时代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转折时期。这一时期里生产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使人类更好地认识自然,认识生命。长期的医疗实践,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经验,为中医养生学理论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尽数》出自《吕氏春秋》。《吕氏春秋》亦称  相似文献   

5.
6.
一个民族的“文化”,折射着这个民族的思维模式,或者我们可以称之为思想。这在中国,又可以称之为精神。对于人的健康而言,精神的作用超过其他任何条件,也在其中有着许多的养生理念。然而,对于仅有200多年历史的美国,对中国人的所谓文化有着很多的误解。美国洛杉矶大学中美商业关系研究中心教授罗伯·克普先生,讲一口流利的中文,尤其喜欢研究中国的传统文化,从他“旁敲侧击”式的发言里,我们可以看到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养生文化的理解。这当引起我们的重视:因为被他人当作瑰宝似的东西,也许我们本人正在默默地淡忘!我们也不要以为:被西方人看不起的东西,就一定不是好东西。这让我们想到301医院的著名营养学专家赵霖曾经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们的民族本身就有很好的养生方法。  相似文献   

7.
袁方 《内蒙古中医药》2012,31(12):125-125
祖国医学的经典,《黄帝内经》对医学普遍问题中的养生有较深入的研究。挖掘和研究《黄帝内经》丰富的养生思想,不仅对现代社会人们的养生保健,而且对建立和谐人生也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古往今来,夏季睡眠养生是有许多讲究的。下面结合几首与睡眠有关的古诗,身临其境地看看夏季如何既科学又惬意地睡眠。纸屏石枕竹方床,手倦抛书午梦长。睡起莞然成独笑,数声渔笛在沧浪。——宋·蔡确《夏日登车盖亭》这首诗是北宋丞相蔡确在因支持王安石变法被贬为地方官时所写。读其诗如入其景,被贬还能酣然入梦,已难能可  相似文献   

9.
从养生理论看亚健康的调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养生理论角度探讨亚健康的调理治疗,提出天人相应,形神共养以调情志为先;饮食有节,谨和五味以充气血为重;升降出入,形劳不倦以强筋骨为要;顺应四时,起居有常以安脏腑为常.我们的干预手段不应象针对疾病那样以针药治疗为主,应该多从生活方式、行为方式、饮食习惯、精神心理层面以及社会生产关系等入手,寻找适合个体的方案.  相似文献   

10.
《红楼梦》一书人物众多,据统计接近千人。除了神怪,寿数最高的两位当数贾母和刘姥姥了。前者享年83岁,后者不知具体岁数。书中第39回,贾母问刘姥姥多大年纪,刘姥姥答道:“我今年75了。”贾母向众人道:“这么大年纪了,还这么硬朗。“贾母”寿终归地府”时,刘姥姥还健在,以后又数次进出荣国府,为平儿出谋划策,搭救巧姐儿,推测她至少活过85岁,直到最后也未见到龙钟老态。  相似文献   

11.
福建民间谚语内容丰富,包罗甚广,其中就有不少饮食相关谚语。这些谚语既为福建民众长期生活经验凝练而得,又是对中原中医药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本文通过对福建民谚中饮食相关谚语进行收集整理,将其与《黄帝内经》等经典著作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它们蕴含了五味调和,饥饱适度、定时定量,均衡饮食、合理搭配,四季有别、因人而异,进食规范、食后保养的中医饮食养生观,从而认为大部分福建民谚在当今的养生保健中仍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提倡对其进行挖掘、整理和研究。  相似文献   

12.
林洵 《养生大世界》2005,(5B):56-56
最近,在美国闹得最沸沸扬扬的是佛罗里达州一位卧床15年的女植物人进食管被拔除一事。  相似文献   

13.
14.
<正>酵素(enzyme),是酶的旧译,近年来受台湾的影响在内地广泛流行。酶是具有生物催化功能的生物大分子,即生物催化剂,它能够加快水解、氧化、还原等生化反应的速度但不改变反应方向和产物,也就是说并不参与生化反应本身。华夏先民学会利用酵素的历史已经有数千年,酿造食物早在商代就已普及。一些直接地利用酶的做法至今在民间广泛流行。据李远国《李真果》记载,民间高道李真果曾教人用酒灌喂鸭子,然后将其倒挂,使胃液流出,让人饮用,以溶化鱼鲠,显示他  相似文献   

15.
<正>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这是三国时期魏武帝曹操脍炙人口的一首言志诗。诗中不仅展现了曹操垂暮之年那种积极进取、壮志不衰的雄风和豪迈超脱的胸襟,也集中地体现了他的养生思想及其对生老病死所持客观唯物的科学态度。历史上的皇帝虽贵为天子,但面对死亡的阴影都  相似文献   

16.
<正>从理论上深入分析和认识酵素是现代科学兴起以后的事情。对酶的研究始于19世纪中后期,法国化学家巴斯德发现了细菌在发酵中的作用,德国化学家毕希纳(Eduard Buchner)于1897年进一步发现仅用酵母的分泌液就可实现发酵,真正起作用的不是细菌本身,而是它们的分泌物,从而发现了酶,并获得诺贝尔化学奖。此后一百多年,科学家们对酶的研究获得了大量的新发现,对酶的认识和应用越来越深入,酶的知识得到普及。酶在自然界的土壤和动植物体内普遍存在,一些酵素如唾液酶、胃酶、胰酶等消化酶  相似文献   

17.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这是魏武帝曹操脍炙人口的一首言志诗。诗中不仅展现了曹操垂暮之年那种积极进取、壮志不衰的雄风和豪迈超脱的胸襟,  相似文献   

18.
曹操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写的《龟虽寿》。是一首四言古诗,诗中所论述的养生见解,非常精辟。诗的原文是:“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承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相似文献   

19.
《东方养生》2013,(12):74-74
很多有眼光的地方政府开始带领地方打整体养生大产业的牌,把“吃、喝、玩、乐、住、游、购、赏、养”等都纳入养生经济的大系统、大循环、大市场,赚钱还在其次,首先能做到以不牺牲资源与环境为代价,就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善事.  相似文献   

20.
胡志勇 《养生月刊》2009,30(12):1136-1138
在中华智慧宝典<论语>里,孔子有15次引用或论及<诗经>.这不仅是他对<诗经>地位、作用及其学习态度、方法的理性阐发,也是他主张以诗养生的生动记载. 首先,孔子提出"仁者寿"(<论语·雍也>)重要养生理念.仁,是孔子对人生价值取向精炼而深刻的概括.<论语>说"仁"有109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