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降低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率和暴露后感染风险,保障员工安全。方法:以JCI标准为指导,构建完善的职业暴露防控体系,并持续改进。结果:连续5年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率小于0.4%,407例职业暴露无1例发生血源性感染。结论:引入JCI标准可有效降低医务人员血源性病原体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2.
正血源性职业暴露是医务人员日常工作中面临的职业风险之一,是感染血源性病原体的重要途径,威胁医务人员的工作和生活,影响医疗护理质量~*([1-2])。职业暴露中常见的血源性病原体主要包括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梅毒和艾滋病病毒~([3])。为做好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防护工作,减少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发生,有效预防医务工作中发生的职业暴露,并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少感染,笔者对89例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情况进行统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产科医护人员在血源性病原体感染孕产妇助产过程中的职业暴露情况。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1年12月本科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25名进行监测与随访,分析暴露源病种、暴露类型、暴露发生场合。结果:25例血源性职业暴露源病种以乙型肝炎占首位,职业暴露类型主要是锐器伤造成,暴露发生场合主要为手术时。结论:提高医护人员整体防护能力,重视医疗职业安全教育,牢固掌握职业暴露的正确处理方法,准确监测,加强医院防护基础建设,执行标准预防措施,规范防护流程,是避免产科医护人员在血源性病原体感染孕产妇诊疗助产过程中发生医源性感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妇幼保健机构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现状,为制定职业暴露防护措施提供科学有效依据。方法自行设计职业暴露调查问卷,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调查2016年1月~2019年11月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发生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64份有效问卷中上报血源性职业暴露42例,护士比例最高,占54.76%,初级职称人员更易发生职业暴露,占54.76%;职业暴露方式以锐器伤为主,占66.67%,暴露的主要环节是注射后处置,占42.86%,其次为缝合和实验操作,占21.43%;职业暴露的发生地点主要是手术间和治疗室/处置间;暴露源中有47.62%为暴露源不明或未对患者进行检测,其次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占23.81%。结论健全职业暴露防护、报告等措施,加强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教育与培训,规范操作行为,改善工作环境,使用安全器具,做好暴露后应急处置,减少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发生及其带给医务人员的伤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如何减少医院工作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以及对暴露后的人员的及时妥善处理措施。方法:对所在医院几年内工作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原因、易发生环节进行分析。结果:血源性职业暴露不能完全避免,积极探索采取各种措施减少暴露及降低对工作人员的身心伤害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6.
赵玲 《中医药管理杂志》2014,(10):1654-1655
目的:分析某大型医院护士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针对现状提出防范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某大型医院护士2013年全年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制定针对性的防范对策。结果: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抽血注射时不戴手套、针头处理不当、洗手不规范、掰安瓿用力不当等。结论:针对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防范对策:即强化职业风险培训教育,提高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严格执行标准预防措施,规范操作流程,提高护士安全操作的依从性,完善护士人力资源配置,职业暴露后做好应急处理,建立健全护士健康档案以及锐器伤监测报告体系等,重在预防,以减少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基层医务人员血源性传染病职业暴露情况,以降低暴露风险.方法:对546名医务人员进行有关锐器刺伤、暴露类型、防护用品使用等问卷调查.结果:各岗位人员均存在职业暴露风险,尤以护士暴露几率最高.职业暴露以皮肤受伤暴露占81.1%.部分人员能采取手套、口罩、眼罩等自我防护措施.结论:基层医务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有较高的血源性疾病职业暴露比例,应加强各项预防措施的实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口腔科医务人员职业风险,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提高自我防护能力,减少发生职业感染。方法:2014年6月~2015年5月期间,作者对口腔科医护人员进行交流访谈和观察,了解口腔科专科特点,分析医务人员职业感染危险因素及途径,制定了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结果:口腔科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意识欠缺和防护水平较低,应重视职业防护培训,全面提高诊疗过程中的自我防护能力。结论:采取改进口腔科环境布局、健全防护制度和工作流程、配备防护设施及个人防护用品、加强培训与监督考核等系列干预措施后,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意识和水平明显提高,2015年6月~2016年5月期间,即采取改进措施后一周年发生职业暴露事件0例,而改进前一周年发生职业暴露事件6例,六步洗手的正确性从56%提升至100%,依从性从45%提升至82%,有效降低了口腔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风险,保障了口腔科医务人员职业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某中医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原因及职业防护措施,以提高防范感染血源性疾病的意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某中医院2012—2014年85例医护人员职业暴露的监测资料,分析暴露源类型及处理措施等情况。结果:职业暴露者中以实习护士和低年资护士最多,占62.4%;暴露源主要是乙肝,占45.3%;锐器伤中空芯锐器刺伤居多,占61.2%;职业暴露后,仅有56.5%的人采取了正确的应急处理措施。结论:预防医务人员职业暴露要采取综合性的管理措施,提高医务人员的防控意识是预防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常见危险因素及管理。方法:针对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管理工作中的困难,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和解决办法。比较职业防护管理实施前后工作人员的掌握程度。结果:实施职业防护管理后,医务人员自身防护管理能力得到明显提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对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知识培训,增强医务人员个人防护意识和技能,是减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关键。争取领导重视,加强科室沟通与协作,是抓好医护人员职业防护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1.
桑燕 《内蒙古中医药》2014,(18):105-105
本文探讨了呼吸科护士职业暴露的常见危险因素及其防范措施。针对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分析职业危害因素存在的危险性,加强对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知识培训,增强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意识,是减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处置情况,为制定应对管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我院2012-2013年38例职业暴露报告案例资料。结果:发生职业暴露后39.47%的人及时正确处理伤口;55.26%的人及时报告;63.16%的人进行血清学检测;12.5%的人完成全程血清追踪。乙型肝炎暴露者100%预防用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梅毒、丙型肝炎暴露者没有预防用药。结论:医务人员对职业暴露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发生职业暴露后没有足够重视处置,有感染血源性病原体的潜在风险。医疗机构应加强医务人员职业安全培训教育,提高临床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防范意识。  相似文献   

13.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调查分析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院职业暴露基本情况,查找职业暴露危险环节,探讨职业暴露防控措施及管理对策,为医务人员实施正确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形式,对调查对象逐一进行自调查之日起1个月内职业暴露危险因素调查分析。结果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中锐器伤暴露发生率为6.56%,血液、体液、分泌物等污染物喷溅暴露发生率为6.01%;发生锐器伤暴露物品种类主要是注射器针头损伤,发生率为36.59%;发生锐器伤暴露危险环节依次为处理医疗废物损伤(29.27%)、掰安瓿损伤(24.39%)、配液损伤(14.63%)、穿刺损伤(9.76%)、缝合损伤(9.76%)、接触锐器损伤(7.32%)、回套注射器损伤(4.88%)。结论规范诊疗操作,加强职业暴露教育培训及职业防护考核力度,提高职业暴露上报及处理意识,减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程萃华 《内蒙古中医药》2014,33(34):122-123
目的:分析基层中医院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提出防范措施,提高护士整体的职业防护能力。方法:根据2012年-2013年全院报告的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报告单,分析护士发生职业暴露的基本情况和危险因素。结果:2012年-2013年全院发生职业暴露335人,护士发生职业暴露239人。护士职业暴露人数中发生锐器伤204人,接触暴露35人。239名护士无1人感染。暴露环节处理废弃物和抽血所占比例最高。结论:加强基层中医院护士职业安全教育,增强个人防护意识;规范操作流程,实施标准预防;增加临床一线护理人员,改善工作环境;最大限度降低护士职业暴露风险,减少护士职业暴露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探讨检验科血源性感染的危险及其防护措施,总结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4月至2011年4月检验科医务人员19名,发生职业伤害的医务人员共46人次,分别对科室进行防护前后的职业血源感染的危险因素发生率进行问卷调查,观察比较防护前后的调查结果.结果:46人次发生职业伤害中,受到锐器伤有29人次(63.0%),受到患者体液、血液喷溅有11人次(23.9%),吸入含病原体的气溶胶有2人次(4.4%),其它有4人次(8.7%),锐器伤所占比例最高,与其它血源性感染的危险因素比较差异显著(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随着检验医学的不断发展,检验科的职业危害因素也增多,检验科人员的职业防护问题不容忽视,尤其是血源性感染的因素及危险性,需要提高警惕,切实做好防护.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医院血源性职业暴露情况,提出针对性管理建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2019年医院感染科登记的血源性职业暴露资料,对职业暴露的分布科室、对象职业、工作时间、发生环节、发生部位、暴露源等信息进行统计,找出血源性职业暴露的特点,讨论并制定针对性管理对策。结果:共统计血源性职业暴露178例,其中内科占比最高(55.1%),其次为外科系统(33.7%)。;护士和实习护士是血源性职业暴露的主要群体,分别占68.5%和18.0%;工作年限在5年以下的医护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率最高(53.9%);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的主要环节为拔针过程中,其次是处理锐器时,分别占50.7%和21.3%;发生部位主要以手部为主,手指占62.9%,手背占23.6%。暴露源以乙肝病毒为主,占47.2%;其次为梅毒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分别占30.3%和6.7%。结论:目前血源性职业暴露已成为危害医护人员健康的主要问题,以低年资护士多见,应对其加强培训,构建完善的防护体系,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确保医护人员的职业安全。  相似文献   

17.
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医疗护理工作中,经常暴露于感染病人的血液、体液及排泄物污染的环境中,意外被感染性病原体携带者或病人的血液、体液等污染了皮肤、黏膜或者被含有感染性病原体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它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感染某种疾病的危险。助产士在从事临床护理、助产接生时存在各种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其中锐器刺伤是最常见最危险的因素,其它还有传染病、性病、消毒剂的损害、物理损害和心理损害等,消除和减低这些危险因素,是降低职业暴露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护士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危险程度进行调查,并探讨干预措施.方法:选取900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基本内容包括:护士的基本情况、护士血源性职业暴露的途径等.结果:本组护士防护知识平均答对率为56.86%,造成伤害的锐器类型主要是中空针头,不同科室暴露的构成比以急诊室最高,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较为淡薄.结论:医护人员应特别重视血源性职业暴露,并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将职业暴露风险降到最低水平.  相似文献   

19.
现代医院产房的工作繁重,劳累,节奏紧张,助产士又是医院易受感染的高危人群,常进行有创操作,经常暴露于血源性物质中,稍有不慎就会职业暴露,造成医院感染。为了维护医护人员的职业安全,确保产妇和新生儿的健康,预防交叉感染,现对产房存在的感染危险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20.
医务人员面临着较高的职业暴露危险,通过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加强标准预防知识的培训,教育宣传,增强自我防护意识,掌握职业暴露的处理措施,从而使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风险降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