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合并胰腺周围大量积液不同处理方式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2016年5月收治的162例SAP合并胰腺周围大量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8例行保守治疗(保守治疗组),67例行超声或CT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治疗(穿刺引流组),13例行腹腔镜手术治疗(腹腔镜组),14例行开腹手术治疗(开腹组),比较各组的相关临床指标。结果:各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穿刺引流组与腹腔镜组症状体征消失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均明显短于保守治疗组,保守治疗组腹腔内积液大体吸收时间、膀胱压下降时间明显晚于其余各组(均P0.05);穿刺引流组与腹腔镜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保守治疗组与开腹组,并发症发生率也明显低于保守治疗组与开腹组(均P0.05);保守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低于其余各组,再手术率明显高于其余各组(均P0.05);保守治疗组与开腹组病死率明显高于穿刺引流组与腹腔镜组(均P0.05)。结论:B超或CT引导下穿刺及腹腔镜后入路置管引流对治疗SAP合并胰腺周围大量积液疗效较好,且并发症发生率与病死率较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合并胰周脓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8月至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68例SAP合并胰周脓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35)和对照组(n=33),观察组患者给予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药物保守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临床相关指标改善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2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73%(P0.05);观察组CT复查胰周脓肿消失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时间、饮食恢复时间、腹部症状及体征缓解时间、平均住院时间较对照组均显著缩短(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8.48%(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治疗SAP合并胰周脓肿的效果良好,具有微创、操作简单、定位准确、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安全、可靠,适合在各级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经皮置管引流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自2002年1月至2004年6月对9例重症急性胰腺炎采用了包括超声引导经皮置管引流在内的多种非手术治疗手段,其中对6例腹腔渗液较多者,实施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和腹腔灌洗;对4例合并胰腺周围积液并感染者,实施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结果9例病人全部治愈,包括1例暴发性急性胰腺炎,无一例需手术治疗,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为5~7d,胰周引流管留置时间为7~60d(平均为30d),住院时间32~152d,平均68d。结论超声引导经皮置管引流对于重症急性胰腺炎腹腔积液较多者以及胰腺周围积液合并感染者能够进行简便、安全、有效的治疗,它的成功应用为非手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经皮腹膜后穿刺置管引流前腹腔穿刺引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9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49例,采用超声引导经皮腹膜后穿刺置管引流术,试验组49例,先行腹腔穿刺引流治疗,而后超声引导经皮腹膜后穿刺置管引流。比较两组病人术后外周血白细胞水平恢复正常所需时间、器官衰竭率、住院时间、治疗前和治疗后(术后7天)膀胱压、APACHE-Ⅱ评分、血栓素A2(TXA2)含量、前列环素(PGI_2)含量和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术后术后外周血WBC恢复正常所需时间分别为(22.31±1.96)天和(26.84±2.07)天,器官衰竭率分别为34.69%和5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APACHE-Ⅱ评分分别为(6.94±3.22)和(11.91±3.86),TXA_2分别为(146.53±20.61)ng/ml和(218.21±17.94)ng/ml,PGI_2分别为(173.54±15.38)ng/ml和(146.47±16.12)ng/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经皮腹膜后穿刺置管引流前腹腔穿刺引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能够显著改善预后,减少器官系统的衰竭,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在重症急性胰腺炎局部并发症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05月~2015年04月我科21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临床资料,因伴有局部并发症,行CT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治疗。其中急性液体积聚(AFC)4例、急性坏死物积聚(ANC)3例、胰腺假性囊肿3例、包裹性坏死(WON)2例和胰周脓肿9例。结果本组患者均成功置入康利10号三腔引流管,21例患者共行24次穿刺置管引流,所有病例无出血、消化道瘘等并发症出现,并对比置管前后脉搏(P)、外周血白细胞(WBC)、血清淀粉酶(AMS)、IL-6、C反应蛋白(CRP)等指标。结论 CT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定位准确,操作相对简单安全,患者耐受性好,可避免传统手术治疗,在重症急性胰腺炎局部并发症患者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合并胰周脓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68例SAP合并胰周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3例),观察组接受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对照组接受药物保守治疗。记录并分析两组患者腹腔脓肿消失时间、血尿淀粉酶恢复至正常时间、腹部症状及体征消失时间、饮食恢复的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腹腔脓肿消失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恢复饮食时间、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均明显缩短(均P0.05);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SAP继发胰周脓肿的疗效较好,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微创、治疗费用低廉,适合各级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技术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6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均行腹腔穿刺置管引流,其中经皮肝胆管(胆囊)穿刺置管引流(PTCD)23例,腹膜后积液(脓肿)穿刺置管冲洗引流16例,配合常规内科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结果所有患者穿刺置管过程顺利,均未出现与穿刺相关的并发症如气胸、血胸、腹腔内出血、穿刺部位感染等。所有患者在禁食、胃肠减压、抗生素、生长抑素、制酸、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及肠内外营养支持治疗的基础上辅以超声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仅1例暴发性胰腺炎患者发生脓腔内大出血导致多器官衰竭而死亡,其余35例均治愈,无中转开腹手术,患者腹痛、腹胀、腹部压痛等主要症状和体征缓解时间为(4.4±1.3)d(1~7 d),尿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为(3.1±1.5)d(2~8 d),住院时间为(23.4±7.3)d(16~55 d)。结论 B超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术操作简单、创伤轻微,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价值和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007年1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29例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男性18例,女性11例;年龄23~79岁,平均38岁)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人接受了CT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管径大小10~18F)引流治疗。结果 29例病人中,25例(86.2%)穿刺引流治疗有效,其中有19例免于外科手术,有6例于穿刺引流后14~49d(中位时间23d)接受了外科手术治疗;4例(13.8%)引流治疗无效的病人,均死于感染和器官功能衰竭。有1例发生穿刺引流后出血。结论当保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无效时,经皮穿刺治疗引流可以有效地控制胰腺坏死、感染引起的全身脓毒症状,为择期外科手术治疗创造条件,甚至可以免于外科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01年1月至2009年12月期间收治的35例腹腔渗液较多及合并胰腺周围积液、假性胰腺囊肿及脓肿的SAP患者采用了超声引导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观察其疗效。结果 35例患者,置管引流45例次,置管成功率为100%。4例(11.4%)中转开腹手术,31例(88.6%)置管能有效引流。2例(5.7%)穿刺后并发少量出血。结论选择性应用超声引导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对于腹腔积液较多及合并局部并发症的SAP患者,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在急性重症胰腺炎早期辅助治疗中的价值。方法收集本院及邵逸夫医院2009年11月至2011年11月期间19例早期有腹腔渗液急性重症胰腺炎病例,进行CT引导下置管引流治疗。结果19例患者共行24次穿刺置管引流,所有病例行CT引导下置管引流后症状均减轻,其中13例病例引流后症状明显好转,行保守治疗后治愈出院;6例症状有缓解,后再行外科手术治疗;1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18例治愈出院。结论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CT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定位准确,患者耐受性好;有较高的辅助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超声或CT引导经皮置管引流治疗急性感染性坏死性胰腺炎和胰周积液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6年12月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31例急性感染性坏死性胰腺炎的病例资料。全部病人均实施超声或CT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胰周感染性积液。结果31例病人中,25例通过经皮置管引流后成功治愈,置管引流治愈率为80.6%(25/31),2例死亡(分别死于脑出血和呼吸以及肾功能衰竭);4例引流失败,行外科手术引流,2例痊愈,2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总治愈率为87.1%(27/31),总病死率为12.9%(4/31);引流时间7~90d,平均23d,引流次数1~4次,无导管相关性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于急性感染性坏死性胰腺炎和胰周积液经皮置管引流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大部分选择适当的病例,可以避免传统外科手术引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胰腺炎局部并发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超声引导经皮穿刺引流术治疗70例胰腺炎局部并发症患者,术后随访1~20个月,观察患者腹部症状,引流液的量及性状,CT复查胰腺及周围情况等。结果:70例共穿刺置管82支,由于液体腔分隔同时置入2支导管12例;腹部疼痛减轻或消失,腹胀改善,全身炎症反应减轻;2例拔管后复发,再次穿刺引流。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引流术治疗胰腺炎局部并发症,安全、成功率高、治疗效果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早期经皮穿刺腹腔置管引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52例,根据经皮穿刺所置入引流管不同分为中心静脉导管置入组29例和肾造瘘管置入组23例;比较两组患者日均引流量、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及主要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中心静脉导管置入组日均引流量为( 850±140) ml/d,肾造瘘管置入组...  相似文献   

14.
Tong ZH  Li WQ  Yu WK  Wang XY  Ye XH  Nie Y  Ke L  Xu XF  Lu J  Ni HB  Sun JK  Li N  Li JS 《中华外科杂志》2010,48(18):1387-1391
目的 比较经皮穿刺置管引流和直接开腹手术引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合并胰腺坏死组织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治疗的90例合并胰腺坏死组织感染的SA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针对感染的胰腺坏死组织首先采取的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经皮穿刺置管引流组和直接开腹手术引流组,其中经皮穿刺置管引流组27例,直接开腹手术引流组63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组首先在彩色超声或CT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冲洗3 d后评价引流效果,无明显改善则中转开腹手术引流.直接开腹手术引流组在确诊胰腺坏死组织感染后直接开腹手术引流.结果 经皮穿刺置管引流组的避免开腹手术引流率(48.1%比0,P<0.05)和一次开腹手术引流成功率(92.9%比85.7%,P<0.05)均明显高于直接开腹手术引流组,而术后残余脓肿(7.1%比28.6%,P<0.05)、术后新发单脏器功能障碍(7.4%比28.6%,P<0.05)、新发消化道瘘(7.4%比27.0%,P<0.05)、远期并发症(3.7%比22.2%,P<0.05)的发生率均低于直接开腹手术引流组.此外,经皮穿刺置管引流组的平均ICU治疗时间[(21.2±9.7)d比(28.7±12.1)d,P<0.01],平均住院时间[(48.2±12.5)d比(59.6±17.5)d,P<0.05]和住院费用[(191 762±5892)元比(341 689±10 854)元,P<0.05]均低于直接开腹手术引流组.结论 经皮穿刺置管引流能有效降低多次开腹手术引流率和术后残余脓肿发生率,治疗后近期和远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明显下降,并且平均ICU治疗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治疗重症胰腺炎(SAP)合并胰腺周围组织坏死感染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5年8月98例SAP并胰腺周围组织坏死感染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47例患者采用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引流组),51例患者采用开腹手术治疗(开腹组),对比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差异。统计软件采用SAS9.1,两组间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CT严重程度指数、WBC、血淀粉酶、尿淀粉酶、血糖、血钙值等采用均数±标准差(x珋±s)进行描述,比较采用t检验;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发生率、入器官衰竭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采用χ~2检验,P值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治疗前和治疗后,引流组和开腹组两组间的WBC、血淀粉酶、尿淀粉酶、血糖、血钙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WBC、血淀粉酶、尿淀粉酶、血糖值较本组治疗前均显著的降低(P0.05)。引流组的治愈出院率93.62%(44/47)与开腹组的92.16%(47/5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79,P=0.7790.05);引流组患者的术后腹腔出血率、胰瘘率显著的低于开腹组患者(P0.05)。结论对于胰腺坏死感染范围30%的SAP患者,采用经皮穿刺置管引流同样具有手术效果可靠,并且并发症低的优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期多时点多部位B超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联合血液净化治疗高脂血症性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期间湖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34例高脂血症性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发病至就诊时间的不同分为≤24 h组和24 h组,均予以早期多时点多部位B超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联合血液净化治疗,分别测定入院时及入院后第1、3、5、7和10天的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及甘油三酯(TG)水平,并观察患者的住院时间、死亡率和转开腹手术率。结果 2组患者入院后各时点的PAF和TG水平均较入院时均明显下降(P0.05),且≤24 h组患者的PAF和TG下降的水平较24 h组要低些;≤24 h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24 h组(P0.05),死亡率及转开腹手术率均低于24 h组(P0.05)。结论早期多时点和多部位B超引导下穿刺引流联合血液净化,在高脂血症性重症急性胰腺炎及其合并症的治疗中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 ,随着影像定位技术的发展 ,在CT或B超引导下 ,经皮穿刺置管引流在胰周脓肿及其相关局部并发症治疗中 ,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在部分特定的病例 ,已成为创伤小、较安全的替代手术治疗的选择。1 与穿刺引流有关的局部并发症及其演变过程在急性胰腺炎 (AP)继发的局部并发症中 ,有些在临床和影像学表现上十分相近 ,但其在临床结局与经皮穿刺引流的效果方面却大不相同 ,因此 ,区分并了解这组并发症及其演变过程 ,对治疗选择具有重要的意义。1 1 急性液体积聚 发生于胰腺炎病程的早中期 ,位于胰周 ,无囊壁包裹的液体积聚 ,影像学上为无明…  相似文献   

18.
31例重症胰腺炎患者经CT确定穿刺位置后,在超声或CT引导下置管引流治疗胸腹水、胰腺组织坏死、胰周脓肿和假性囊肿。31例患者穿刺置管引流全部成功,最终2例患者接受了手术治疗,1例行腹腔镜清创引流,1例患者转入ICU治疗后死亡,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穿刺并发症。遵循微创化的治疗原则和损伤控制理念,选择性应用超声或CT引导下置管引流重症胰腺炎并发症是可行的安全和有效的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经皮腹膜后穿刺置管引流(PRCD)前先行腹腔穿刺引流(APD)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8例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APD+PRCD组(n=46)及单纯PRCD组(n=42)。对2组患者术后死亡情况、并发器官衰竭和感染及恢复情况、医疗成本进行比较。结果与单纯PRCD组相比,APD+PRCD组患者术后死亡率[2.17%(1/46)vs 14.29%(6/42);χ2=4.40,P=0.04]、并发器官衰竭发生率[76.09%(35/46)vs 88.10%(37/42);χ2=6.34,P=0.01]均明显降低,器官衰竭持续时间[(15.52±2.53)天vs(17.67±2.06)天;t=4.34,P0.01]、住院治疗时间[(47.93±9.27)天vs(52.62±8.32)天;t=2.49,P=0.02]、治疗期间入住重症监护室时间[(7.39±2.13)天vs(8.76±2.57)天,t=2.73,P=0.01]均明显缩短,治疗费用[(46 541.93±8 326.67)元vs(52 518.43±8 874.60)元;t=3.26,P0.01]明显减少。2组患者并发感染情况(单一病原微生物感染、多种病原微生物感染、无感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8,P=0.87)。APD+PRCD组术后外周血白细胞水平恢复正常所需时间明显短于单纯PRCD组[(21.32±1.89)天vs(26.13±2.10)天;t=11.34,P0.01]。结论超声引导PRCD前APD可有效降低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死亡率及器官衰竭率,缩短器官衰竭持续时间和住院时间,节约治疗费用,且不增加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20.
介入超声在治疗暴发性急性胰腺炎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介入超声用于非手术治疗暴发性急性胰腺炎的可行性.方法: 对1例暴发性急性胰腺炎患者采用介入超声方法在急性反应期经皮腹腔穿刺置管引流和腹腔灌洗,在感染期和残余感染期对胰腺周围积液及积脓经皮穿刺置管引流和冲洗. 结果患者腹胀明显减轻,生命体征迅速改善;坏死感染灶被及时清除,感染得到有效控制;患者经152 d住院治疗后痊愈出院. 结论介入超声治疗的成功应用为非手术治疗暴发性急性胰腺炎提供了经验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