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医药是祖国文化的瑰宝。结合中医临床教学经验,分析中医教育的特点,以及中医教育传承中存在的利与弊,并对新时期的中医教育方式提出一些思路,希望能与广大中医工作者共同探讨,为推动中医教育传承尽一份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2.
结合张仲景学术传承班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从中医师承教育及院校教育的特点出发,探索二者结合的有效方式,以期寻求实施个性化教育、培养高质量中医药人才的合理途径.  相似文献   

3.
从教学过程生成性、教学目标全面性和学生角色主动性的实践方式等方面入手探讨中医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相结合的教学实践的实施问题,以促进中医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的有机结合,进而提高中医药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4.
近年,笔者参加了全国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含助理)资格考试的实践技能考试工作,针对考生中存在的问题,对中西医结合医学教育的模式提出个人意见,供大家商议。在中西医结合考生中,掌握辨证施治内容或运用中医思维方式解决临床病症的非常少,还有一部分考生在试用期或工作中(已获助理资格的)并未开过中医处方,  相似文献   

5.
<正>"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内容方式的改革"是我国目前强调"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方针的体现,而创新意识的培养是今后高等院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任务。中医教学是西医院校的重要教学内容,具有不同于现代医学教学和中医院校教学的独特性。传统的中医教学模式注重对中医知识的系统理论讲授,而现代教育观则要求教学互动,结合临床实践活动,进一步激发医学生对学习中医的兴趣,主动学习,学会思考,并且培养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6.
思维方式对于中医专业本科生的学习具有重要的影响。在进行中医专业学习之前,本科生首先要进行思维方式的转变,才能够深入理解中医理论。通过对整体思维、意象思维、中和思维等中医特有思维方式的阐述和总结,认为从文化修养、课堂教学和临床实习3个阶段进行中医思维方式的培养。  相似文献   

7.
中医理论博大精深,并以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思维方式屹立于医学之林。中医教育是中医药事业的基石,人才培养是中医教育的关键。通过回顾阐述我国古代医家成才之路和现代中医人才教育培养模式的基础之上进行认真思索,从中总结中医人才的培养与成才规律,以期遵循中医学学科特点,对中医人才自身提出更高要求,在不断改善的学习环境中,积极主动寻找合适的培养方式使自己成为符合时代需要的中医人才,从而带动整个中医药事业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8.
展望21世纪,中医教育将进入“终生教育时代”。为实现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公元2000年人人享受卫生保健”的目标,中医这一无可比拟的传统医学将发挥日益重要的角色作用。为实现这一目标,实行以函授与面授相结合的中医成人教育(即函授打基础,面授求应用)有重要意义,因这种教育方式特别适合在职人员。兹结合笔者30余年来从事对外中医成人教育工作的经验,陈述以下管见。  相似文献   

9.
回顾1949年以来中医教育的发展历程,提出中医临床思维能力培养和多学科交叉是中医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决定因素。认为:应对新时期的中医教育改革,要强化顶层设计;明确中医药高等院校的办学定位,重视临床能力的培养;要尊重中医药自身发展规律,强调以"中医"为本;要以调研结合数据的方式推动教学改革;以教师为中心,建立科学的培养和考评机制,强化教师讲授能力和业务水平。同时,中医教学还应强调临床实用性,以中医经典和名家名篇为中心,把导师制与师承教育相结合作为特色,加强临床实习基地建设,以强带弱,打通课堂教学、临床实习与就业,并着力打造以中医临床为核心的融合性高层次团队。  相似文献   

10.
李友白  王进  祖强 《江苏中医药》2019,51(11):80-82
孟河医派倡导的"一归醇正"的医学教育观,尊重理论体系原真性,认为以《黄帝内经》和《伤寒杂病论》为代表的中医经典蕴含"醇正"的中医学理论,学习中医者要追本溯源,首先要学好中医经典。孟河医派早期的传承主要采用师承方式,后认识到该教育模式的局限性,开办了中医专门学校以及函授学校。孟河医派教育思想对当前中医高等教育的启发:(1)统编教材要做到"一归醇正",只有让学习者基于对中医理论"原真性"的掌握,才能使中医学的教育和传承沿着正确的方向进行;(2)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要有机结合,不断探索医学教育模式改革,培养优秀中医。对孟河医派医学教育思想的总结,对现代中医教育和医学人才培养极富启发。  相似文献   

11.
中医师承教育模式,即"师带徒"模式,近年来一直为各个中医院校探索的热点之一。由于传统的师承模式和院校教育模式各有千秋,国内学者普遍认为两者结合才是中医教育模式发展的主流趋势,把院校教育和师承教育有机的结合,才能为中医药人才培养创造更多的可能性。以院校教育的底蕴辅以师承教育的特色,结合各家所长,才能为中医药人才培养创造一片沃土。文章就中医师承教育模式的分析与展望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中医教育创新与师徒相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丰哲  黄有荣 《中医杂志》2007,48(1):90-91
师徒相授在中医学的传承中起过重要的作用,到了现代也还是一个学习中医的重要方式。我们认为,单纯师徒相授的教育方式不利于中医教育的创新,不利于中医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沙莎  曾芳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6,24(9):1733-1735
中医和传统艺术同在中国文化的土壤中发生、发展、成熟,故它们有着同样的文化底蕴———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彻底模糊的思维方式,注重直觉、灵感、顿悟等非逻辑方式的形象思维。中医药教育与艺术教育的有效结合,不仅有着其深厚的历史渊源,更是中医学学术发展和人才培养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4.
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与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衔接培养是中医药人才培养的创新与探索,临床能力培养是关键环节和重要内容,考核与评价是保证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笔者调研国内各院校的中医硕士培养模式和考核评价方式与内容,结合自身培养与管理经验,对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能力考核与评价模式进行探讨,以期规范培养与考核过程、完善考核内容,建立科学客观的评价体系,提高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5.
充分利用中医药文化的特色优势,将传统中医“治未病”的理念通过科学有效的传播方式和技巧在人群中普及,以促使人们改变不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建立良好的行为和生活方式,降低或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从而把中医药文化与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6.
沙莎  曾芳 《中医药学刊》2006,24(9):1733-1735
中医和传统艺术同在中国文化的土壤中发生、发展、成熟,故它们有着同样的文化底蕴——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彻底模糊的思维方式,注重直觉、灵感、顿悟等非逻辑方式的形象思维。中医药教育与艺术教育的有效结合,不仅有着其深厚的历史渊源,更是中医学学术发展和人才培养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7.
根据现在所处的新的历史时期及其中医教育面临的新情况,探索在中医教育中引入中西文化差异教育,使学生了解两种文化的不同思维和特质,以便更好地理解中医的思维方式和特点,学习中医。  相似文献   

18.
中医专业开展实验课教学是中西医结合的具体体现,中医和西医两种理论应本着各取所需的原则,才能在实验课中做到有机及合理的结合。在中医专业实验课实践中。从西医学角度出发强调培养学生掌握科学实验技巧的能力,从中医学角度出发强调培养学生运用中医理论思维的能力,这种中医和西医在中医实验课教学中结合的形式为二者在其它不同领域的结合做出了探索和提示。  相似文献   

19.
在对虚拟知识社区、中医学习共同体概念简介的基础上,结合中医学科特点和中医人才培养难点,通过构建中医学习共同体,引入虚拟知识社区,营造共同文化氛围,完善激励机制等设计步骤,体现中医学习共同体实践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先进性,并对该实践活动的意义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20.
中医临床学位研究生是未来中医高等人才的主要来源,而目前许多已经毕业或即将毕业的研究生中医临床能力欠缺,难堪当传承、发展中医的重任。面对这种情况,结合自身学习中医经验和进行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对目前中医临床学位研究生培养现状进行思考,针对如何提高研究生临床能力,提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重视经典及传统文化教育、改善教学模式以及临床中西医结合以突显中医优势等建议,旨在提升教学水平,培养出合格中医继承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