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顶空静态进样GC-MS分析羌活挥发性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顶空静态进样快速分析羌活挥发性成分的方法。方法:采用顶空静态进样技术提取羌活挥发性成分,对其进行气相色谱-质谱(GC-MS)结合保留指数双重分析。结果:通过GC-MS及保留指数双重定性,鉴定出羌活中24个挥发性化学成分,其中α-蒎烯、β-蒎烯、3-蒈烯、D-柠檬烯4种成分约占羌活挥发性化学成分的82.6%。结论:顶空静态进样技术结合GC-MS及保留指数定性,可以方便、快捷地提供羌活中挥发性成分的化学信息。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海桐果实中挥发性化学成分的组成。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技术对海桐果实进行萃取,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进行分离分析。结果:共分离并鉴定出22种化学成分。萃取物中含量最高的成分是α-蒎烯(72.38%),其次为γ-杜松烯(5.66%)、1-异丙烯基-3-异丙酯苯(5.21%)。结论:首次采用HS-SPME-GC-MS联用技术分析海桐果实中的挥发性成分,为海桐挥发性成分的研究及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艾叶挥发性成分固相微萃取GC-MS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分析艾叶挥发性成分的主要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固相微萃取法提取、富集艾叶中的挥发性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其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用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相对百分含量。结果共鉴定出57种化学成分,含量占挥发性成分的93.72%。结论艾叶挥发性成分主要为桉油精(49.09%)、松油醇(6.64%)、樟脑(4.64%)、冰片(3.38%)、α-蒎烯(2.61%)、反式石竹烯(2.46%)、八氢-7-甲基-3-亚甲基-4-(1-甲乙基)-环丙并[1,2]环戊并[1,3]苯(1.98%)、邻聚伞花素(1.47%)、对-(孟)-1-烯-4-醇(1.26%)、7(11)-桉叶烯-4-醇(1.02%)等。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经超临界CO(2SFE-CO2)萃取的细叶桉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SFE-CO2法从细叶桉叶中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并用归一化法确定各化学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细叶桉叶挥发油中共提取、鉴定出28种化合物,占色谱峰总面积的88.13%。其挥发性组分主要是桉油精(33.99%)、冰片(8.88%)、α-蒎烯(5.39%)、石竹烯(4.51%)、(+)-4-蒈烯(4.19%)等。结论:本研究可为细叶桉叶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丁香挥发性成分的化学组成,并比较不同产地丁香中挥发性成分组成的差异。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 (HS-SPME)技术萃取丁香中挥发性成分,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丁香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5个不同产地的丁香药材挥发性成分中含量最高的成分为丁香酚,其次为石竹烯、α-葎草烯;不同产地丁香挥发性成分中共有成分为α-蒎烯、丁香酚、石竹烯、α-葎草烯和δ-杜松烯。结论:运用HS-SPME-GC-MS能够快速获取丁香的挥发性成分的化学组成信息,不同产地丁香中挥发性成分中丁香酚和石竹烯两者的含量之和存在较大差异,研究结果可为丁香的质量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超临界CO2萃取分析苏合香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分析苏合香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超临界CO2法提取苏合香挥发油,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分析鉴定其中的化学成分。结果通过计算机检索,鉴定了其中的73个化合物,占挥发油色谱峰总面积的87%。主要成分为苄基肉桂酸(2.53%)、苯甲酸苄酯(29.87%)、乙酸苄酯(1.71%)、乙酰苯丙酯(1.83%)、石竹烯(2.42%)、肉桂酸异丁酯(3.05%)、绿叶烯(1.81%)、去氢自莒烯(1.04%)、硬尾醇氧化物(1.71%)、17-氧白羽扇豆碱(2.80%)、脱氢-4-上松香醇(5.20%)、2-葵基十六烷基脱氢-[2,1-a]茚(3.06%)等。检出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71%。结论所用方法为苏合香的合理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中国药房》2017,(28):3945-3948
目的:比较川芎生品和酒炙品挥发性成分的差异,为川芎的药理活性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分析川芎酒炙前后的挥发性成分,并运用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从川芎生品中分离出28个成分,鉴定出24个成分,占总挥发性成分的99.70%,含量较高的分别为2-甲基-2,3-二氢-1H-茚-2-醇(20.06%)、α-芹子烯(17.97%)及4-乙基-壬烯-5-炔(9.24%)。从川芎酒炙品中分离出21个成分,鉴定出18个成分,占总挥发性成分的89.74%,含量最高的为4-乙基-壬烯-5-炔(12.97%),其次为4-蒈烯(11.74%)和α-芹子烯(10.79%);与生品相比,有效镇痛成分α-蒎烯、β-榄香烯含量有所增加。结论:川芎酒炙前后挥发性成分及相对百分含量存在一定差异,酒炙后挥发性成分相对减少,但有镇痛作用的成分含量增加,镇痛效果优于生品。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干姜-木香药对配伍后挥发油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干姜-木香药对挥发性成分,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各样品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比较分析,并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百分含量。结果干姜-木香药对配伍后的挥发油中共鉴定出52种成分,其中主要成分为长叶烯、乙酸丁香酚酯、β-柏木烯、β-蒎烯、1-十五醇和β-芹子烯,分别占挥发油总量的26. 73%、25. 76%、25. 62%、7. 38%、5. 94%和5. 25%。结论分析获得了干姜-木香药对配伍后挥发油中的主要化学成分,为干姜和木香配伍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研究气滞胃痛颗粒中挥发性成分并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药材归属。方法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利用气质联用技术将所得质谱图经计算机数据处理和NIST298、WIL EY275标准质谱图库检索鉴定各种化学成分、确定其所属药材并采用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共检测出34种化合物,主要来自于枳壳和香附2味药材,其主要成分分别是α-蒎烯(1.051%)、1-甲基-4-(1-甲基乙基)-1,4-环己二烯(9.701%)、β-月桂烯(2.417%)、间异丙基甲苯(2.148%),柠檬烯(54.789%)、3,7-二甲基-1,6-辛二烯-3-醇(17.507%)、α-萜品醇(2.325%)等。结论此方法稳定可靠,重现性好,适用于气滞胃痛颗粒中挥发性成分分析,为气滞胃痛颗粒物质基础的阐明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咳喘浸手浴足Ⅰ号挥发性成分,为该中药复方制剂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应用顶空静态加热萃取技术提取咳喘浸手浴足Ⅰ号挥发性成分,采用顶空-气相色谱-质谱(HS-GC-MS)联用技术分析,使用Agilent DB-5MS毛细管色谱柱(0.25μm×0.25 mm×30 m)分离,程序升温条件为初始温度40℃,保持3 min,以4℃/min升至120℃,保持5 min,以8℃/min升至160℃,保持5 min;载气为高纯氦气(纯度≥99.999%),载气流量1.0 m L/min;分流比100∶1,进样口温度200℃,进样量1μL;质谱条件:电离方式EI,轰击电压70 eV,正离子模式,离子源温度230℃。结果:从10批样品得到的HS-GC-MS图谱中共识别17个共有峰,结合文献识别为2,3,5,6-四甲基吡嗪(No.12,含量3.34%)、D-柠檬烯(No.8,含量16.26%)和α-蒎烯(No.3,含量6.94%)等相关物质。结论:本研究揭示了咳喘浸手浴足Ⅰ号挥发性成分的组成情况,其中可能主要有效成分为2,3,5,6-四甲基吡嗪、D-柠檬烯和α-蒎烯,同时含有月桂烯、β-蒎烯、蒈烯等萜类透皮吸收促渗剂。  相似文献   

11.
中药益智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研究中药益智Alpinia oxyphylla Miq.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用GC-MS联机技术鉴定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结果:从益智分得10种化合物,其中2个二芳基庚酮:yakuchinone A (1)、益智醇(oxyphyllacinol 2),3个eremophilane烷碳架的倍半萜valencene (3)、nootkanone (4)、nootkanol (5),两个黄酮:杨芽黄酮(tectochrysin 6)、白杨素(chrysin 7),以及β-谷甾醇(8)、胡萝卜苷(9)和脂肪酸(10)。用GC-MS鉴定了挥发油中64个化学成分,其中含量较高的有:p-cymene (44.87%), valencene (9.13%), linalool (4.39%), myrtenal (3.90%), β-pinene (3.87%), α-pinene (2.93%), furopelargone (2.62%), terpinen-4-ol (2.56%)等。结论:益智醇(2)为新二芳基庚醇,其化学结构为1-(4′-hyroxy-3′-methoxy-phenyl)-7-phenyl-3-heptanol,3,6和7是首次从该植物分得。  相似文献   

12.
陈青  张前军  杨占南  赵超  叶冲 《中国药房》2010,(11):1013-1016
目的:对大唇香科科、二齿香科科、长毛香科科的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方法:采用固相微萃取技术提取挥发油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挥发油进行分析测定。结果:从大唇香科科、二齿香科科挥发油中共鉴定出33个化学成分,其中含量较高的组分为大栊牛儿烯-D(26.66%、27.88%)、1-辛烯-3-醇(13.19%、13.79%)、α-蒎烯(12.53%、13.07%)、β-芹子烯(5.93%、6.08%)、大栊牛儿烯-B(5.89%、6.20%)等。从长毛香科科挥发油中共鉴定出29个化学成分,其中含量较高的组分为石竹烯氧化物(21.52%)、α-甜没药萜醇(20.35%)、α-蒎烯氧化物(18.25%)、1-辛烯-3-醇(7.26%)、α-甜没药萜醇氧化物B(5.92%)等。结论:本试验可为香科科属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比较水菖蒲根状茎和根挥发油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提取水菖蒲根状茎和根挥发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分析鉴定。结果水菖蒲根状茎的主要成分是β-细辛脑(47.43%)、L-去氢白菖烯(9.75%)、异菖蒲烯二醇(5.41%)、前-异菖蒲烯二醇(3.53%);水菖蒲根的主要成分是白菖蒲烯(20.00%)、马兜铃烯(15.71%)、菖蒲二烯(14.19%)、反式-异榄香素(9.51%)。结论水菖蒲根状茎和根挥发油化学成分差异较大,在实际利用中应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4.
广西黄皮叶挥发油化学成分GC-MS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广西黄皮叶挥发油进行气相-质谱研究.方法:利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广西黄皮叶挥发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鉴定化学成分,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相对含量.结果:从广西黄皮叶挥发油中共分离出40多个组分,鉴定了其中32个化合物,占总量的90%以上,主要成分为石竹烯(25.31%)、石竹烯氧化物(14.86%)、β-红没药烯(8.95%)、斯巴醇(8.88%)、柏木-8(15)-烯-9-醇(7.54%)、α-法呢烯(6.51%)等,并鉴定出12种文献未见报道的组分.结论:广西黄皮叶挥发油中含倍半萜醇类、倍半萜烯类及其含氧衍生物等多种化学成分,本试验为广西黄皮叶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The relative proportions of chemical classes (hydrocarbons, oxides, alcohols, ketones, esters) in the essential oil of rosemary (Rosmarinus officinalis L., Lamicaeae) and in the volatile fraction of the infusion extracts were examined and showed remarkable differences.The volatile compounds of the infusion were isolated by two different methods, hydrodistillation and solid phase extraction (SPE). The main constituents of the volatile fraction of the infusion were (hydrodistillation/SPE): 1,8-cineole (42.4%/44.7%), camphor (31.4%/31.8%), α-terpineol (8.6%/8.1%) and borneol (8.3%/7.8%). The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composition of the volatile compounds of the infusion was compared to the essential oil isolated by hydrodistillation directly from the leaves. The major constituents of the essential oil of the leaves were 1,8-cineole (41.6%), camphor (17.0%), α-pinene (9.9%), α-terpineol (4.9%) and borneol (4.8%). Comparison of the total essential oil yield quantified by hydrodistillation of the infusion (0.36% v/w) with the essential oil yield of the leaves (1.84% v/w) revealed that only 19.6% of the initial oil could be extracted by infusion.  相似文献   

16.
兴安白芷的挥发油成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兴安白芷(Angelica dahurica Benth.et Hook.f.ex Franch.et Sav.的干燥根)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并分析其与祁白芷挥发油成分之间的异同。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其挥发油成分。结果:从兴安白芷挥发油中检出244个色谱峰,鉴定了76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86.13%。挥发油主要成分为十四烷醇(tetradecanol,19.43%)、α-柠檬烯(α-limonene,15.25%)、3-蒈烯(3-carene,10.94%)、正十二烷醇(1-dodecanol,5.74%)和1R-α-蒎烯(1R-α-pinene,3.85%)。结论:兴安白芷和祁白芷共有成分有38个,占兴安白芷挥发油总量的34.54%,其倍半萜及其衍生物类成分的数目和含量要远远低于祁白芷。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研究桃红四物汤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 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桃红四物汤挥发油,采用气相色谱 质谱(GC/MS)计算机联用技术分析鉴定. 结果 从桃红四物汤挥发油中分离出134个峰,鉴定了其中65种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83.469%. 结论 桃红四物汤挥发油的主要成分是:十四烷酸(肉豆蔻酸)、十二烷酸(月桂酸)、十六烷酸(棕榈酸)、十八碳烯酸、3-亚丁基-1(3)-异苯并呋喃酮(藁本内酯)、苯甲醛等,为进一步研究桃红四物汤复方的有效成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袁青青  崔颖  王浩  田军  刘永  孙备  吕凌 《安徽医药》2017,21(11):1994-1997
目的 建立苏贝止咳颗粒中挥发油成分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对挥发油提取物的成分进行鉴定,共鉴定出10个色谱峰;采用气相色谱法(GC)测定制剂中挥发油的含量,其中 α-蒎烯、β-蒎烯、柠檬烯采用外标法进行测定.结果 α-蒎烯、β-蒎烯、柠檬烯线性范围分别为0.5908~75.625 mg·L-1(r=1),0.7781~24.90 mg·L-1(r=1),1.7194~220.08 mg·L-1(r=1),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2.68%(RSD=4.82%)、108.09%(RSD=6.45%)和95.59%(RSD=5.43%)(n=9).结论 所建立的方法准确、可靠、专属性强,增加了能反映制剂临床疗效的质量控制指标,为质量标准的完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