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理渝骈文: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得,法耳!医理  相似文献   

2.
下肢丹毒是临床常见的急性感染性疾病,多因血分有热,外受火毒,郁阻肌肤而成,大多兼挟湿热,常伴有发热等全身不适症状.临床治疗以清热利湿为原则,中医外治法在丹毒的治疗中有独特的疗效.<理瀹骈文>曰:"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归纳近几年的外治疗法如下.  相似文献   

3.
清代吴师机《理瀹骈文》中提出:"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中医药外治法在治疗膝骨关节炎(下称膝痹病)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目前临床上多"以痛为腧"进行痛点外敷,并未建立系统的膝骨关节炎外治辨证体系。这不利于提高中医药外治的疗效。膝痹病内治法的辨证(即内治之理)是以气血脏腑、三焦卫气营血等整体辨证为主。然而膝痹病多以局部病变为主,或仅表现为局部病变。故我们认为在指导外治上,应正确理解"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重视发挥局部辨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正>急性支气管炎是儿童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很多医生根据中医"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的原理,以中医外治法治疗本病,收到较好疗效。现将近年来小儿支气管炎的中医外治法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中医外治法萌始于原始社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进步,汉唐以来,至清代达到鼎盛。医者一直以外治大师吴师机的外治基本理论"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为宗,充分的将外治法运用于临床,并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6.
牛淑平  朱长刚 《中医杂志》1998,39(12):759-759
1 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吴师机提出:“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医理药性无二,而法则神奇变幻”。又说“外治必如内治者,先求其本,本者何,明阴阳识脏腑也”。强调辨证也是外治疗法的前提和依据,只有明确病变的阴阳、表里、虚实、寒热等属性,抓住疾病的本质,把握病证的标本、轻重、缓急,才能正确施治,达到预期效果。如桂枝汤用于治疗伤寒中风;柴胡  相似文献   

7.
膏药外贴内病外治探讨李煜中邯郸市丛台区刘二庄光华堂膏药门诊(056004)中医外治法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悠久的历史。是以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前提的。正如清代外治法专家吴尚无所说:“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  相似文献   

8.
我国很早就有中药外治法治疗疾病的记载,如《礼记》中说“头有疮则沐,身有疡则浴”,说明头和身体的疾病可以通过沐浴即外治法来治疗,外治法和内治法治疗机制是一致的,只不过给药途径不同,正如《理瀹骈文》所言:“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在所发现的92枚武威汉代医简中,  相似文献   

9.
中医外治法在外科杂病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医除具备丰富的内治经验外,古今医家还总结了各种各样的外治疗法."治虽在外,无殊治内也","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中医的外治与内治法一样,均是以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指导,运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将药物施于皮肤、孔窍、俞穴等部位,以发挥其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解毒化瘀、扶正祛邪等作用,使失于平衡的脏腑阴阳得以重新调整和改善,从而促进机体功能的恢复,达到治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齐潇丽  白彦萍 《北京中医药》2017,36(1):69-70,73
吴尚先的《理瀹骈文》被尊为"外治之宗",重视外治之法,开后人无限法门,主张"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认为外治法和内治法均是基于中医基础理论,所不同的仅是治疗手段。外治法亦需重视辨证论治,即辨明病性的阴阳,病位的表里,病势的虚实,病情的寒热及何脏何腑受病。提出"三焦分治"思想,但临证时可根据具体情况变通,上焦之证可以下治,下焦之证亦可以上治,中焦之证可以上下分治,或者治中焦而上下相应,更可以上中下三焦并治。推崇针药结合,擅用膏贴与针灸理论相结合治疗内、外、妇、儿等各科疾病,并独创了许多膏方。  相似文献   

11.
根据清代吴尚先云:"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外治法,即指用中草药捣烂或以散、膏、洗、熨、熏、敷、贴等皮肤疗法,通过药物的发散走窜,借助腧穴进入皮肤毛孔,凭借该部位对药物进行吸收,再经过经络的作用,使药气直达病所,达到治疗目的.笔者从事临床工作40余年,积累了外治经验和方药,总结如下,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12.
金轶 《河北中医》2012,(10):1562-1563
肺炎是小儿常见病,也是导致患儿死亡率高的疾病。中医药治疗小儿肺炎历史悠久,但因服用困难,见效慢,所以疗效不甚理想。2009-10—2011-02,笔者根据吴师机"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的理论,采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并护理小儿肺炎100例,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3.
苗族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中形成发展起来的医学诊治方法,特别重视外治。苗医的外治法,在认识上遵循“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的道理,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种疾病的治疗,有独特的治疗效果。苗医的外治疗法种类很多,熏洗类为外治法中的一大类,能代表苗族医药的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14.
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被誉为中医外治大师的清代医家吴尚先,字师机,对中医外治十分精通。他历经20载,易稿10余次,荟萃外治理论及临床应用经验而编集成的《理瀹骈文》(以下简称《理》),对中医外治、即透皮治疗系统,有着重大贡献。《理》的篇首就载“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  相似文献   

15.
"气血流通即是补"为传统中医外科基本治法之一。中医理论强调异病同治、同病异治;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内治之药。历代文献及现代科学研究阐释气血流通不仅是外治之法,在内治法中同样适用。在中医辨证论治体系的指导下,通过各种理法方药调理气血,可使气血以流,从而达到补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吴师机《理渝骈文》云:“凡病多从外入,故医有外治法。”“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医理药理无二,则神奇变换上可以发泄造化五行之奥蕴,下亦扶危救急层见叠出不穷。”敷脐疗法属中医外治疗法之一,可应用临床各科,方法简便,收效迅捷。现就笔者临床应用本法于急诊方面的治疗概况举例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前人云;“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医理药性无二,而法则神奇变幻。”也就是说中医药之外治疗法是有特殊价值的一种独特疗法,且有治法简便、适应证广、疗效显著、副作用少等优点。倘适时用之,则疗效立竿见影。现介绍敷脐与敷涌泉穴疗法。  相似文献   

18.
祖国医学认为皮炎、湿疹类疾病病因多以湿、热、风、虫为主。如《理瀹骈文》言:“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故外用药亦选用清热、除湿、祛风、杀虫之品。笔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大黄加减药物外用治疗皮炎、湿疹疾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穴位贴敷"一词,首见于《针灸资生经》,属中医外治之法,既可治外症,也可内病外治,内治、外治之法在理、方、药等方面相通,仅仅是治疗方法的不同。正如清代集外治法之大成,被后人誉为"外治之宗"的吴尚先在《理瀹骈文》中写道"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故遵此提出穴位贴敷疗法的理论核心为"内外同治之理"。该理论指出穴位贴敷疗法以中医理论为依据,并以辨证论治和整体观念为重要原则,根据脏腑-经络系统,选取一定的穴位,并采用相应的药物进行贴敷治疗,是针灸与方药巧妙结合的产物。本研究基于穴位贴敷疗法的理论核心"内外同治之理"依次从穴位贴敷疗法的古文献记载、中医基础理论以及"内外同治之理"的具体内容3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为其临床应用提供有力证据,使其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肛肠病术后切口换药对手术成功与否至关重要。遵循祖国医学理论“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结合二十余年临床实践,现将肛肠病术后的辨证换药体会介绍如下。1突出中医辨证,强调中西结合1.1创面辨证根据创面判断其阴阳虚实等情况,对明确预后和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