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骨科老年高龄患者常见的疾病,高龄患者因骨质疏松受到轻微的扭转暴力等因素都可以导致骨折,所以股骨粗隆间骨折多发生于老年人,骨折后由于老年人脏器功能衰退,卧床后生活质量发生改变,所以老年人发生骨折后容易并发心脑血管意外,肺部感染等疾病,甚至发生生命危险.近年来多主张用内固定疗法,特别对年龄较高,不能耐受长期卧床的病人更为适用,所以做好术后护理非常重要,现将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一种多发、常见疾病,尤其是老年人常见的损伤,随着年龄的增长、骨质疏松的发生,老年股骨粗隆骨折的人数越来越多,高龄患者因多伴有心、脑血管等重要脏器疾病,骨折往往因骨质疏松而呈粉碎性,传统的保守治疗,卧床时间长,并发症多,护理困难,病死率高。常导致骨不连,骨延迟愈合及骨畸形愈合,且长期卧床会带来褥疮、肺部感染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的认识 股骨转子问骨折的老年患者多伴有骨质疏松和其他内科疾病,虽多为低能量损伤所致,但若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极易留下髋内翻、肢体短缩等后遗症;甚至因长期卧床而发生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褥疮等严重危及生命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骨折之一,以往多采用卧床休息牵引治疗,但卧床时间长,并发症较多,疗效不满意.我院自2006年采用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石德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32):1023-1024
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常见,好发于老年患者,且多为粉碎性,老年人骨质多疏松,且往往伴有严重内科疾病,非手术治疗卧床时间长,并发症多。笔者于2005年—2009年应用动力髋螺钉(DHS)手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5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发病率逐年增加,主要原因为高龄骨质疏松,即使低能量损伤也会造成严重的转子间骨折。骨折后因长期卧床,可并发或加重内科疾病,如肺栓塞、深静脉血栓形成、肺部感染、褥疮等。多数患者因褥疮、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肺部感染等长期卧床,导致并发症发生加重而死亡。因此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最危险的并不是骨折本身,  相似文献   

7.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老年人的常见骨折,由于老年人多伴有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高血压等内科疾病,非手术治疗多因卧床时间长易并发褥疮、泌尿系感染、坠积性肺炎,给治疗带来困难。切开复位内固定,存在固定,不牢固出现髋内翻畸形。近年来笔者对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46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指发生于股骨颈基底部至小粗隆水平以上骨折,老年人常见由于日常生活中不慎摔伤这种低能量损伤引起,通常表现为闭合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多见于老年女性,男女比例约为1:2。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人比股骨颈骨折患者平均年龄高5~6岁,90%发生于65岁以上,70岁以上发病率急剧增加。保守治疗长期卧床,需要专人护理,而且并发症多,长期髋关节制动缺少应力刺激,出现关节僵硬,肌肉萎缩,固定力量不足,出现旋转短缩内翻畸形。长期卧床不利于老年患者本身合并的内科基础疾病的治疗,更容易因制动局部压迫引起褥疮、泌尿道感染、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并可能导致基础疾病进一步恶化,威胁患者的生命[1]。手术治疗已成为目前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基本原则[2]。本文对近年来老年股骨粗隆骨折治疗方式与选择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髋部骨折,中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股骨粗隆间骨折发生率亦随之升高。骨质疏松是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重要原因,同时多伴有心脑血管、内分泌等内科疾病,保守治疗时,长期的卧床对老年人有很大危险性,可引起肺炎、压疮、泌尿系统感染和血管栓塞等并发症,严重者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20世纪60年代报道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牵引治疗的病死率达34.6%。2005年9月-2008年9月我科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经过围术期处理,采用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术治疗65岁以上高龄新鲜粗隆间骨折患者24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创伤骨科疾病,其发病的年龄比股骨颈骨折的发病年龄大,合并症多。过去对股骨粗隆间骨折多采用保守治疗,卧床时间长,并发症多,死亡率较高。随着内固定技术及围手术期治疗技术的提高,多数学者倾向于手术治疗。我科自1998年采用动力髋螺钉(DHS)对老年粗隆间骨折进行内固定治疗共37例,结合术后的康复训练,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手术期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丹 《吉林医学》2009,30(6):533-534
股骨粗隆闻骨折是指股骨颈基底至小粗隆水平以上部位的骨折。随着人口的老龄化,近年来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由于老年人常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多种慢性内科疾病,身体状况差,长期卧床易并发坠积性肺炎、压疮、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因此,围手术期护理对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及预后起着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2.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一种常见骨折,由于人口老龄化,其发病率还在不断提高,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不当常常引起骨折畸形愈合,导致残疾.老年人常合并许多内科疾病,牵引等非手术治疗因长期卧床很容易导致褥疮、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以及髋内翻等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我院自2008年以来,应用股骨近段解剖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35例,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人口老龄化、交通工具日趋增多。目前股骨粗隆骨折患者日益增多。过去的治疗多倾向保守治疗,但近年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保守治疗并发症多、卧床时间长、护理困难、功能恢复差,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而且死亡率高。股骨粗隆间骨折是四肢常见骨折之一,主要原因是摔伤、车祸及骨质疏松造成,伤后应积极内固定治疗以避免卧床久的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4.
70岁以上的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并伴有多种内科疾病,以往多采用保守治疗,但长期卧床易引起褥疮、尿路感染、肺部感染等并发症,死亡率较高,现多主张早期手术治疗[1]。因为高龄及并发症使手术的  相似文献   

15.
正股骨转子间骨折是常见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占髋部骨折的50%以上,随着老龄化的加剧,发生率逐渐增加~([1]),因保守治疗并发症高,手术治疗有助于早期功能锻炼,降低骨折卧床并发症,一般首选手术治疗~([2-3])。但老年患者基础疾病多,术后恢复慢,特别是低营养状况患者,如何减少出血,降低手术创伤更值得关注。对股骨转子间骨折出血量的观察,临床已作了一定的研究,但多数股骨转子间骨折术中植入髓内钉过程中,需对股骨近端髓腔采用钻头扩大髓  相似文献   

16.
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仍然是临床骨科的难题之一。高龄患者多伴有心、脑血管等重要脏器的老年疾病,骨折往往因为骨质疏松而呈粉碎型。非手术方法因为长期卧床,内科并发症多而逐渐摒弃。手术内固定应用越来越多,但围手术期的处理,术中内固定的选择,高龄患者的功能康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双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尤其是内科疾病较严重,一般情况较差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价值。方法:对32例一般情况较差的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行双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并评价其疗效。结果:平均随访24个月,所有患者均可独立或借助手杖行走。其中:优22例,良8例,中2例,差0例,优良率94%。结论: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行双动人工股骨头置换,可明显缩短卧床时间,显著降低卧床并发症,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理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孙渊 《吉林医学》2012,33(25):5530-5532
<正>转子间骨折是股骨近端最常见的骨折。我国老年人口日益增多,与之伴随的骨质疏松导致股骨转子间骨折发生率逐年升高,约占髋关节骨折的一半。老年患者大多有不同程度的其他内科疾病,传统保守治疗需长期卧床,容易发生坠积性肺炎、泌尿系感染、静脉血栓、压疮、心脑血管意外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股骨粗隆间骨折为关节囊外骨折,常见于老年人,由于股骨粗隆血液供应丰富,很少发生骨折不愈合,但是非手术治疗易发生髋内翻,老年人长期卧床容易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因此,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早期行内固定手术,可明显缩短卧床时间、促进骨折愈合和减少并发症.2002年6月~2005年6月采用股骨近端带锁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PFN)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47例,经随访观察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传统多采用卧床牵引,非手术疗法。老年人长期卧床,容易引发褥疮、髋内翻、膝关节僵直、呼吸系及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病死率高。近5年来,我科运用压缩外固定支架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8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