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疯牛病与变异型克雅氏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阮粒病(Prion Disease)的发现 疯牛病(Med Cow Disease),学名称牛海绵状脑病(Bovin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y,BSE)、羊痒病(Scrapie)及变异型克雅氏病(New Variant Creutzfeldt-Jakob Disease,vCJD),俗称人类疯牛病,现已知它们的共同病原为阮粒(Prion),亦称朊蛋白(Prion Protein,PrP),有人译成朊病毒,实则朊粒是蛋白,不应认为是病毒。 朊粒分正常朊粒和致病阮粒两种,前者用PrP~c或PrP-sen表示,PrP代表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陕西省克雅氏病(Creutzfeldt-Jakob disease,CJD)的发病情况、临床表现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对2006-2010年陕西省临床医院报告的42例可疑CJD病例的临床及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分析,收集了42份血液标本、41份脑脊液及1份脑组织样品,利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WB)方法检测脑组织的异常折叠朊蛋白(prion protein scrapie,PrPsc)和脑脊液的14-3-3蛋白,提取全血基因组DNA并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及测序方法对血液中朊蛋白(Prion protein,PRNP或PrP)基因进行129位多态性及基因突变分析.结果 共发现散发型CJD临床诊断病例18例,疑似诊断病例3例,家族型CJD 2例.病例的地理分布和职业无明显聚集性;临床诊断病例发病平均年龄55.9岁,男女比例1.25∶1;快速进行性痴呆为最常见的首发症状,占全部诊断病例的34.78%.结论 陕西监测到的CJD病例以散发型为主,病例的地理分布、职业、性别比例以及平均年龄均符合散发型CJD的分布特点.随访有助于CJD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中国克雅氏病(CJD)的发病情况及流行病学、临床特征.方法 对2008年中国克雅氏病监测网络获得的可疑CJD病例的临床及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分析,收集患者脑脊液及血液样品,利用Western blot方法榆测脑脊液中是否含有14-3-3蛋白,提取全血基因组DNA并利用PCR及测序方法对脚基因进行129位多态性及基因突变分析.结果 共发现散发型CJD临床诊断病例31例,疑似诊断病例11例,2例家族性CJD和1例格-斯-斯综合征.病例的地理分布及职业无明显聚集性;临床诊断病例发病平均年龄56.7岁,男女比例8:9;疑似诊断病例发病平均年龄为57.4岁,男女比例5:6.快速进行性痴呆为最常见的首发症状,占全部诊断病例的33.3%.临床诊断病例比疑似诊断病例出现更多的典型临床表现.结论 2008年中国监测到的CJD病例以散发型为主,病例的地理分布、职业、性别比例以及平均年龄均符合散发型CJD的分布特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中国克雅氏病(CJD)的发病情况及流行病学、临床特征.方法 对2008年中国克雅氏病监测网络获得的可疑CJD病例的临床及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分析,收集患者脑脊液及血液样品,利用Western blot方法榆测脑脊液中是否含有14-3-3蛋白,提取全血基因组DNA并利用PCR及测序方法对脚基因进行129位多态性及基因突变分析.结果 共发现散发型CJD临床诊断病例31例,疑似诊断病例11例,2例家族性CJD和1例格-斯-斯综合征.病例的地理分布及职业无明显聚集性;临床诊断病例发病平均年龄56.7岁,男女比例8:9;疑似诊断病例发病平均年龄为57.4岁,男女比例5:6.快速进行性痴呆为最常见的首发症状,占全部诊断病例的33.3%.临床诊断病例比疑似诊断病例出现更多的典型临床表现.结论 2008年中国监测到的CJD病例以散发型为主,病例的地理分布、职业、性别比例以及平均年龄均符合散发型CJD的分布特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中国克雅氏病(CJD)的发病情况及流行病学、临床特征.方法 对2008年中国克雅氏病监测网络获得的可疑CJD病例的临床及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分析,收集患者脑脊液及血液样品,利用Western blot方法榆测脑脊液中是否含有14-3-3蛋白,提取全血基因组DNA并利用PCR及测序方法对脚基因进行129位多态性及基因突变分析.结果 共发现散发型CJD临床诊断病例31例,疑似诊断病例11例,2例家族性CJD和1例格-斯-斯综合征.病例的地理分布及职业无明显聚集性;临床诊断病例发病平均年龄56.7岁,男女比例8:9;疑似诊断病例发病平均年龄为57.4岁,男女比例5:6.快速进行性痴呆为最常见的首发症状,占全部诊断病例的33.3%.临床诊断病例比疑似诊断病例出现更多的典型临床表现.结论 2008年中国监测到的CJD病例以散发型为主,病例的地理分布、职业、性别比例以及平均年龄均符合散发型CJD的分布特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中国克雅氏病(CJD)的发病情况及流行病学、临床特征.方法 对2008年中国克雅氏病监测网络获得的可疑CJD病例的临床及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分析,收集患者脑脊液及血液样品,利用Western blot方法榆测脑脊液中是否含有14-3-3蛋白,提取全血基因组DNA并利用PCR及测序方法对脚基因进行129位多态性及基因突变分析.结果 共发现散发型CJD临床诊断病例31例,疑似诊断病例11例,2例家族性CJD和1例格-斯-斯综合征.病例的地理分布及职业无明显聚集性;临床诊断病例发病平均年龄56.7岁,男女比例8:9;疑似诊断病例发病平均年龄为57.4岁,男女比例5:6.快速进行性痴呆为最常见的首发症状,占全部诊断病例的33.3%.临床诊断病例比疑似诊断病例出现更多的典型临床表现.结论 2008年中国监测到的CJD病例以散发型为主,病例的地理分布、职业、性别比例以及平均年龄均符合散发型CJD的分布特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中国克雅氏病(CJD)的发病情况及流行病学、临床特征.方法 对2008年中国克雅氏病监测网络获得的可疑CJD病例的临床及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分析,收集患者脑脊液及血液样品,利用Western blot方法榆测脑脊液中是否含有14-3-3蛋白,提取全血基因组DNA并利用PCR及测序方法对脚基因进行129位多态性及基因突变分析.结果 共发现散发型CJD临床诊断病例31例,疑似诊断病例11例,2例家族性CJD和1例格-斯-斯综合征.病例的地理分布及职业无明显聚集性;临床诊断病例发病平均年龄56.7岁,男女比例8:9;疑似诊断病例发病平均年龄为57.4岁,男女比例5:6.快速进行性痴呆为最常见的首发症状,占全部诊断病例的33.3%.临床诊断病例比疑似诊断病例出现更多的典型临床表现.结论 2008年中国监测到的CJD病例以散发型为主,病例的地理分布、职业、性别比例以及平均年龄均符合散发型CJD的分布特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中国克雅氏病(CJD)的发病情况及流行病学、临床特征.方法 对2008年中国克雅氏病监测网络获得的可疑CJD病例的临床及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分析,收集患者脑脊液及血液样品,利用Western blot方法榆测脑脊液中是否含有14-3-3蛋白,提取全血基因组DNA并利用PCR及测序方法对脚基因进行129位多态性及基因突变分析.结果 共发现散发型CJD临床诊断病例31例,疑似诊断病例11例,2例家族性CJD和1例格-斯-斯综合征.病例的地理分布及职业无明显聚集性;临床诊断病例发病平均年龄56.7岁,男女比例8:9;疑似诊断病例发病平均年龄为57.4岁,男女比例5:6.快速进行性痴呆为最常见的首发症状,占全部诊断病例的33.3%.临床诊断病例比疑似诊断病例出现更多的典型临床表现.结论 2008年中国监测到的CJD病例以散发型为主,病例的地理分布、职业、性别比例以及平均年龄均符合散发型CJD的分布特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中国克雅氏病(CJD)的发病情况及流行病学、临床特征.方法 对2008年中国克雅氏病监测网络获得的可疑CJD病例的临床及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分析,收集患者脑脊液及血液样品,利用Western blot方法榆测脑脊液中是否含有14-3-3蛋白,提取全血基因组DNA并利用PCR及测序方法对脚基因进行129位多态性及基因突变分析.结果 共发现散发型CJD临床诊断病例31例,疑似诊断病例11例,2例家族性CJD和1例格-斯-斯综合征.病例的地理分布及职业无明显聚集性;临床诊断病例发病平均年龄56.7岁,男女比例8:9;疑似诊断病例发病平均年龄为57.4岁,男女比例5:6.快速进行性痴呆为最常见的首发症状,占全部诊断病例的33.3%.临床诊断病例比疑似诊断病例出现更多的典型临床表现.结论 2008年中国监测到的CJD病例以散发型为主,病例的地理分布、职业、性别比例以及平均年龄均符合散发型CJD的分布特点.  相似文献   

10.
中国2008年克雅氏病监测病例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中国克雅氏病(CJD)的发病情况及流行病学、临床特征.方法 对2008年中国克雅氏病监测网络获得的可疑CJD病例的临床及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分析,收集患者脑脊液及血液样品,利用Western blot方法榆测脑脊液中是否含有14-3-3蛋白,提取全血基因组DNA并利用PCR及测序方法对脚基因进行129位多态性及基因突变分析.结果 共发现散发型CJD临床诊断病例31例,疑似诊断病例11例,2例家族性CJD和1例格-斯-斯综合征.病例的地理分布及职业无明显聚集性;临床诊断病例发病平均年龄56.7岁,男女比例8:9;疑似诊断病例发病平均年龄为57.4岁,男女比例5:6.快速进行性痴呆为最常见的首发症状,占全部诊断病例的33.3%.临床诊断病例比疑似诊断病例出现更多的典型临床表现.结论 2008年中国监测到的CJD病例以散发型为主,病例的地理分布、职业、性别比例以及平均年龄均符合散发型CJD的分布特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中国克雅氏病(CJD)的发病情况及流行病学、临床特征.方法 对2008年中国克雅氏病监测网络获得的可疑CJD病例的临床及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分析,收集患者脑脊液及血液样品,利用Western blot方法榆测脑脊液中是否含有14-3-3蛋白,提取全血基因组DNA并利用PCR及测序方法对脚基因进行129位多态性及基因突变分析.结果 共发现散发型CJD临床诊断病例31例,疑似诊断病例11例,2例家族性CJD和1例格-斯-斯综合征.病例的地理分布及职业无明显聚集性;临床诊断病例发病平均年龄56.7岁,男女比例8:9;疑似诊断病例发病平均年龄为57.4岁,男女比例5:6.快速进行性痴呆为最常见的首发症状,占全部诊断病例的33.3%.临床诊断病例比疑似诊断病例出现更多的典型临床表现.结论 2008年中国监测到的CJD病例以散发型为主,病例的地理分布、职业、性别比例以及平均年龄均符合散发型CJD的分布特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中国克雅氏病(CJD)的发病情况及流行病学、临床特征.方法 对2008年中国克雅氏病监测网络获得的可疑CJD病例的临床及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分析,收集患者脑脊液及血液样品,利用Western blot方法榆测脑脊液中是否含有14-3-3蛋白,提取全血基因组DNA并利用PCR及测序方法对脚基因进行129位多态性及基因突变分析.结果 共发现散发型CJD临床诊断病例31例,疑似诊断病例11例,2例家族性CJD和1例格-斯-斯综合征.病例的地理分布及职业无明显聚集性;临床诊断病例发病平均年龄56.7岁,男女比例8:9;疑似诊断病例发病平均年龄为57.4岁,男女比例5:6.快速进行性痴呆为最常见的首发症状,占全部诊断病例的33.3%.临床诊断病例比疑似诊断病例出现更多的典型临床表现.结论 2008年中国监测到的CJD病例以散发型为主,病例的地理分布、职业、性别比例以及平均年龄均符合散发型CJD的分布特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中国克雅氏病(CJD)的发病情况及流行病学、临床特征.方法 对2008年中国克雅氏病监测网络获得的可疑CJD病例的临床及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分析,收集患者脑脊液及血液样品,利用Western blot方法榆测脑脊液中是否含有14-3-3蛋白,提取全血基因组DNA并利用PCR及测序方法对脚基因进行129位多态性及基因突变分析.结果 共发现散发型CJD临床诊断病例31例,疑似诊断病例11例,2例家族性CJD和1例格-斯-斯综合征.病例的地理分布及职业无明显聚集性;临床诊断病例发病平均年龄56.7岁,男女比例8:9;疑似诊断病例发病平均年龄为57.4岁,男女比例5:6.快速进行性痴呆为最常见的首发症状,占全部诊断病例的33.3%.临床诊断病例比疑似诊断病例出现更多的典型临床表现.结论 2008年中国监测到的CJD病例以散发型为主,病例的地理分布、职业、性别比例以及平均年龄均符合散发型CJD的分布特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北京市西城区(南)片2008-2013年疑似克雅氏病(CJD)网报病例发病情况及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为制定该病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全国克雅氏病监测方案》,对经我国CJD监测网络上报的可疑病例进行临床及流行病学资料分析,收集患者脑脊液及血液样品送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进行Pr P蛋白及14-3-3蛋白检测。结果 2008—2013年,北京市西城区CDC(南)共对116例疑似CJD网报病例(平均年龄54岁,男女性别比77∶39)进行流调及随访。其中,散发型CJD确诊病例1例(女,71岁);临床诊断病例5例,平均年龄67岁,男女性别比为4∶1;疑似病例18例,平均年龄为61岁,男女性别比为10∶8,致死性家族型失眠征(FFI)病例1例(女,46岁)。结论 2008—2013年北京市西城区(南)监测到的CJD疑似病例较多,临床诊断及确诊病例较少。临床及确诊病例中以散发型CJD为主,男性发病多于女性。在该病防范过程中疾病监测人员要加大宣传力度,做好病例随访和质量控制等工作。  相似文献   

15.
克雅氏病(CJD)是由一种不含核酸、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感染性蛋白粒子感染,可侵袭人类及多种动物中枢神经系统,发生退行性脑病,此类疾病的中枢神经组织具有对同种,甚至异种个体明显的传  相似文献   

16.
克雅氏病——人的海绵状脑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年2月12日《健康报》报道,我国发现首例克雅氏病Creutzfeldt-Jakob Disease(CJD),引起极大关注。1996年初,英国发生疯牛病时,曾有感染人类的病例报告,一时曾震惊世界。因为,克雅氏病是由新认识的一种全新概念的病原体所引起的传染病。  相似文献   

17.
1997年的诺贝尔医学奖授予了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医学院神经学、病毒学和生物化学教授斯坦利·普鲁西纳,因为他发现了一种新的病原体或毒蛋白(又称朊病毒或普里昂),据认为是这种毒蛋白导致了疯牛病、人新型克雅氏病和早老性痴呆(阿尔茨海默氏症)。这一发现可能有助于解释阿尔茨海默氏病、疯牛病和人类新型克雅氏病的病因。而病因的发现又可能帮助人们战胜这些困扰人类的顽症。  相似文献   

18.
人类疯牛病(变异型克雅氏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型变异型克雅氏病(New Variant Creutzfeldt-Jackob Disease,vCJD)俗称人类疯牛病,该病由一种目前尚未完全了解其本质的病原体一朊蛋白(Prion Protein,PrP)所引起。人类疯牛病与牛的疯牛病(Med Cow Disease),即牛海绵状脑病(Bovin Spongifom Encepha-lopathy,BSE)密切相关,人类之所以患疯牛病,可能因食用牛肉、牛源性制品或与BSE接触传染所致。  相似文献   

19.
克雅病(CJD)是一种由朊病毒侵袭人类中枢神经系统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患者快速进行性痴呆。该病潜伏期长,病死率高。目前该病诊断金标准是活体脑组织检测,由于采样损伤和伦理问题在实际工作中极难开展。亟需找到一种可靠的实验室检测方法在发病早期对病例进行甄别,以便为非CJD患者寻求其他治疗方案,为确诊CJD患者采取对症治疗和医学防护。现在实验室检测主要集中在血液基因测序和脑脊液生物标志物(14-3-3蛋白、Tau蛋白、Aβ蛋白等)的检测。Tau蛋白是目前最准确的CJD单一标志物。实验检测方法方面实时震动诱导转化(RT-QuIC)和连续蛋白质错误折叠循环扩增(sPMCA)均能检出极低量的错误折叠蛋白聚合物,是目前最为可靠的早期人类阮蛋白疾病的实验室检测手段。但Tau蛋白等生物标志物的研究目前还未达成世界范围内共识,需要更多的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20.
克雅脑病Creutzfeldt-Jakob又称为皮质-纹状体-脊髓变性,是可传播的致命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以快速进展性痴呆及大脑皮质、基底节和脊髓局灶性病变为特征,是常见的人类朊蛋白病[1]。本病呈全球性分布,人群发病率为1/100万,患者多为中老年,平均发病年龄60岁。因临床病例较罕见,CJD病人能否直接导致人类传染尚无定论,但其治疗及预防已引起世界卫生组织及国际医学界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