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食管癌放疗后食管的运动功能。方法 对60例食管癌单纯放疗3个月的病人及60例正常人分别行食管动力学测定。结果 研究组食管静息压、吞咽时吞咽压、蠕动波及收缩幅度均低于对照组,且吞咽持续时间及传导时间增加,出现部分异常蠕动波,所以食管病变部位最为显著。结论 食管癌放疗病人食管呈低动力学改变。  相似文献   

2.
胸廓入口食管癌放疗的困难是靶区剂量不均和避开脊髓困难。用楔形补偿两前斜野照射技术治疗8例患者。治疗计划表明,应用15°或30°楔形板,40~60°机架角,靶区上中下平面剂量均匀分布在90~100%,脊髓量≤50%。不用楔形板或用45°楔形板时,上下平面靶区剂量分布不均。使用≤30°或≥70°的机架角将分别导致省髓剂量过高和靶区外正常组织照射量增多。用Anderson体模胶片法测量结果一致,肺尖受到部分照射,肩关节位于射野外。  相似文献   

3.
光动力学疗法加放疗综合治疗食管癌的近期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随机分组对59例食管癌光动力学疗法加放射治疗和单纯放射治疗进行对比研究,两组照射方法相同,D_T55~70GY/5~7周,近期治愈率光放组为87.5%,单放组为55.6%,两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2年随访结果单放组复发率明显高于光放组。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放疗对食管癌PCNA蛋白表达的影响,指导临床选择有效治疗方案。方法在我院接受术前放疗及根治性食管癌切除术的91 例食管癌患者,前后两野垂直照射,肿瘤剂量30~40Gy15 ~20 次3 ~4 周。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结果 食管鳞癌呈100 % PCNA 蛋白表达,放疗后高表达率71-4% 高于放疗前的57-1 % ,P= 0-04 ;疗后PCNA 高表达者较低表达者预后明显差,P= 0.0001 ;比较同一病人放疗前、后PCNA蛋白表达,显示放疗后下降者、升高者和不变者的预后均有显着性差别,P= 0.00001.结论 ①疗后PCNA蛋白表达升高,可能存在肿瘤细胞加速再增殖②PCNA高表达者预后很差;而放疗后与疗前相比,下降者生存最好,有可能成为评价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5.
食管癌放疗后生存10年患者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 1970~ 1984年间 10 0例存活 10年以上经单纯放疗的食管癌病例。 3野或 4野交叉照射 ,总剂量为 5 0~ 70 Gy。 10 0例中 9例接受再程放疗 ,现生存 5 8例 ,死亡 4 2例 ,其中死于局部复发、大出血、穿孔者分别为 18,6 ,4例。5 8例生存者中 5例放射性脊髓炎 ,3例放射野区肋骨骨折。结论 :年轻患者预后好 ,髓质型、蕈伞型预后相对较好 ,疗后锁上转移再放疗后可以长期生存 ,局部复发仍为主要死亡原因 ,总剂量以 5 0~ 70 Gy为宜 ,脊髓量应严格控制 ,提高照射技术 ,防止远期副作用 ,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食管癌根治性放疗后内镜检查及疗效评价。方法 分析 45例食管癌根治性放疗后内镜检查的结果与临床有关资料。病灶部位 :食管上段 2 7例 ,中段 13例 ,下段 5例 ,病灶长度 <3cm 8例 ,3~ 5cm 12例 ,>5cm 2 5例。病理类型 :鳞癌 43例 ,腺癌 2例 ,采用直线加速器或6 0 Co等中心三野照射或四野照射。结果  45例经放疗后的食管癌患者 ,内镜下食管粘膜炎症表现 2 8例 ,未控 5例 ,复发10例 ,遗漏病灶 2例。结论 根治性放疗对早中期食管癌可得到较好效果。病变位于胸上段或颈段 ,病变长度 <5cm ,照射量 50~ 70Gy范围 ,内镜下以食管粘膜炎症表现的患者 ,其疗效及生存率明显高于病变位于胸下段 ,病变长度 >5cm ,内镜下表现管腔狭窄、溃疡、肿物 ,照射量 <49Gy范围的患者  相似文献   

7.
食管癌放疗后局部复发的后装腔内放疗3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6年 10月— 1998年 12月我们对 32例食管癌放疗后局部复发患者行后装腔内放疗 ,随访至 2 0 0 0年 12月 ,现将其治疗效果及放疗反应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男性 2 1例 ,女性 11例 ,年龄 4 8岁~ 76岁 ,中位年龄 6 0 .1岁。进食情况 ,限进流食 14例 ,半流食16例 ,软食 2例。病变部位 :胸上段 6例 ,胸中段 18例 ,胸下段 8例 ,复发病变长度 :3cm~ 5 cm8例 ,5 cm~ 8cm2 4例。X片显示病变范围内有小溃疡 6例。全组病例均经病理证实 ,全部为鳞癌。首程放疗距诊断复发时间 :最短 11月 ,最长 9年。首程放疗放射源日剂量 :6 …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食管癌放疗后食管溃疡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措施.方法 食管癌放疗后食管溃疡48例均给予抗生素和抗酸药等,同时嘱患者进流食或半流食,必要时鼻饲管饮食或暂禁食.结果 良性溃疡胸背痛或吞咽痛症状减轻,溃疡缩小或愈合;而恶性溃疡疼痛未见减轻、缩小或愈合.结论 对考虑为良性食管溃疡者应首先采取内科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细胞色素C在食管癌放疗中的增敏作用。方法 将 10 2例经病理确诊的食管癌病人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5 2例、对照组 5 0例 ) ,两组采用相同的放射野、放射总量和分割剂量 ,治疗组在放疗同时给与细胞色素C静推 ,对照组采用单纯放疗。采用肿瘤局部控制率 (CR +PR)作为疗效的评价标准。结果 治疗组在放疗 4 0Gy时较对照组明显为优 (6 3 5 %比 2 8 0 % ,P <0 0 1) ,放疗 6 5Gy时的有效率亦较对照组明显提高 (98 1%比 86 0 % ,P <0 0 5 )。结论 细胞色素C对食管癌放疗具有显著的增敏作用 ,且未见副作用。本研究只限于临床近期疗效的比较 ,是否可以提高远期疗效 ,尚有待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0.
胸段食管癌术后预防性放疗的价值及照射范围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刘祥 《实用癌症杂志》2005,20(4):425-426
食管癌根治术后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淋巴结转移。对食管癌术后患者进行预防性放疗,其目的是为了消灭术后可能残留的亚临床病灶,防止局部肿瘤复发、转移。我们对1998年4月-2001年8月在本院行根治切除术的胸段食管癌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后程超分割放射治疗食管癌的长期疗效及放射反应和并发症。方法:124例食管癌随机分为两组:常规分割放射治疗组60例,1次/d,2Gy/次,5次/周,总剂量70Gy,35次,7周;后程超分割放射治疗组64例,先常规照射40Gy,20次,4周,然后改为每日照射2次,(1.3~1.5)Gy/次,间隔4h~6h,10次/周,超分割照射(26~30)Gy/20次,总量(DT)(66~70)Gy/6周,全部病例均采用10MV蛳X线照射。结果:两组急性和晚期放射反应无显著差异。1a,2a,3a局控率后超组优于常规组(P<0.01),1a,2a,3a生存率后超组高于常规组。结论:食管癌超分割放射治疗的局控率优于常规放射治疗;长期生存率有显著提高;患者能很好耐受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长期生存者晚期并发症未见增加。  相似文献   

12.
本文总结了1973-1988年经单纯放疗存活5年以上的食管癌患者80例。  相似文献   

13.
我科于1982年12月~1992年12月收治首程单纯放疗食管癌患者480例,其中生存5年以上者49例,现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49例中,男性38例,女性13例;治疗时年龄为23岁~83岁,49岁以下者13例,50岁~59岁17例,60岁~69岁15例,70岁以上者4例,中位年龄53岁.病变长度短于5cm者28例,5~8cm者18例,>8cm者3例(1例长达11cm).放疗前发现锁骨上转移者4例,左下颈转移1例.1例食管中段癌放疗后13年局部复发再行放疗后生存5年以上.  相似文献   

14.
1 食管内支架应用的历史 1983年Frimberger首先报告了用食管内支架治疗吞咽困难的病人。其后,Domschke等进行了动物实验和临床方面的研究。目前,此项技术已广泛地应用于临床。我国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也逐步开展了此项技术的应用,如于永  相似文献   

15.
1996年 1月 - 1998年 2月对 6 4例 期~ 期食管癌进行根治性切除 ,术后对单纯手术和术后放疗者进行 5年生存率的研究 ,其结果具有明显差异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6 4例患者中 ,男 5 8例 ,女 6例 ;年龄 38岁~ 72岁 ,平均 5 4 .4 6岁。上段 5例 ,中段 4 1例 ,下段 18例。根治性切除术中经左胸主动脉弓下吻合 9例 ,主动脉弓上吻合 31例 ,胸顶吻合 5例 ;经右胸、上腹部二切口胸顶吻合 14例 ,经右胸、上腹及左颈部三切口颈部吻合 5例。手术后病理诊断鳞癌 6 1例 ,腺癌 2例 ,鳞腺癌 1例。根据国际抗癌联盟 (U ICC)1987年分…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分析依托泊苷联合顺铂(EP)与伊立替康联合顺铂(IP)2种化疗方案治疗局限期小细胞食管癌的疗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局限期小细胞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53例均未出现远处转移,均采用放化疗联合治疗的模式,其中化疗方案的选择为 EP 方案28例,IP 方案25例。采用χ2检验分析2种方案的疾病控制率,Kaplan-Meier 法及 log rank 检验分析其生存时间。结果 EP 组的疾病控制率为78.6%,IP 组的疾病控制率为5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EP 组中位生存期为9.5个月,IP组为8.0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EP 方案联合放疗治疗局限期小细胞食管癌的近远期疗效均优于 IP 方案联合放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原发性小细胞食管癌的临床特点和适当治疗方法。方法利用1986年1月至1993年12月,我院收治的经病理证实的初治小细胞食管癌69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结果①临床特点:本病占我院同期食管癌的1.8%,平均发病年龄60岁,男女比1.56∶1,疗前自然病程平均1.9月,胸中下段占92.8%,溃疡型、蕈伞型所占比例明显高于非小细胞食管癌。②生存分析:全组总的中位生存期为12.7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5%、18%、12%。放疗、化疗、手术、放化、术化、放术各组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8、7、11.5、16、16.5、11月。术化和放化综合组的生存率均明显优于各单一治疗组(均P<0.05)。术前放疗不提高生存期。③死亡原因:各组病例的死亡原因均以远处转移为主,转移部位主要为肝、骨、肺、脑、锁骨上及腹膜后淋巴结。结论原发性小细胞食管癌的治疗应以放化或术化综合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18.
放化疗联合治疗食管癌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诱导化疗联合放疗治疗食管癌的临床疗效。方法:2000年1月至2001年12月对112例食管癌进行分组研究。分单纯放疗组(单放组)和化疗+放疗组(放化组)。两组放射治疗均采用^60Co外照射,用胸前垂直野加背部两斜野成角照射,每次2Gy,每周5次,DT60Gy~70Gy。放化组先行顺铂30mg连续静脉滴注5天及5-氟脲嘧啶300mg/m^2经药泵维持化疗48小时,21天为一周期,化疗2周期后行放射治疗。结果:放化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6.7%,35.2%,14.8%,单放组的生存率分别为46.5%,17.2%,8.6%,放化组1、3年生存率明显好于单放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5年生存率放化组高于单放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毒副作用两组患者均可耐受。结论:诱导化疗联合放疗是治疗食管癌的有效方法,较单纯放疗有明显的优势,与治疗相关的毒副反应较轻,患者均能耐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总结1973~1988年经单纯放疗存活5年以上的食管癌患者80例。其中上段22例,中段54例,下段4例;病变短于5cm者24例,5-7cm者24例,大于7cm者32例;均采用60Ch-γ线治疗,3野或4野交叉照射,总肿瘤量40~100Gy。上中段单纯放疗结果优于下段,应以放疗为首选,后者多选择手术。肿瘤量以70Gy左右为宜。疗终X线片上病变完全消失者,长期生存的较多。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