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在《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颁布之前,协商解决医疗事故争议一直处于“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境地,新《条例》颁布之后,这种解决方式正式得到了认可。《条例》颁布1年多来,笔者处理医疗事故争议的实践中,通过此方式圆满处理了医疗事故争议5起,平息了医患矛盾,取得了良好效果,积累了几点体会,现简要介绍如下,以供商榷。  相似文献   

3.
4.
实施《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出台 ,正如其总则第一条中所阐述的 ,是为了正确处理医疗事故 ,保护患者和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 ,维护医疗秩序 ,保障医疗安全 ,促进医学科学的发展。从中不难看出《条例》的两个基本着眼点 ,即患者安全 (patientsafety)和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安全 (safetyofhospitalanditsmedicalstaffs)。深入理解这两者之间的联系 ,有助于解决在学习、贯彻《条例》过程中产生的一些不解和疑虑。在此我们以《条例》的两个基本点为线索 ,阐述“自卫…  相似文献   

5.
<正> 为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发展的需要,妥善处理医疗事故,保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保障医疗安全,维护医疗秩序和社会稳定,2002年4月4日国务院第351号令颁布了《医院事故处理条例》(简称《条例》)。《条例》及其配套文件的实施,对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为社会提供医疗服务时,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实施《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值得重视和商榷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务院颁布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于2002年9月1日起开始实施,新条例对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提出医务人员在实施医疗行为中,应该“按章行医、依法行医、科学行医、以德行医”。同时,从立法的角度,探讨了实施《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时几个值得商榷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医疗安全与医疗质量工作是医疗单位的生命线,自《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于2002年9月1日施行以来.这对医疗机构的医疗安全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的时期,如何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主动适应《条例》的要求,更好的为人民群众健康服务,是摆在广大医政工作者面前不可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医疗责任保险在医疗事故争议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7,他引:6  
我院自2001年7月1日在全院医务人员中实行医疗责任保险以来,在处理医疗事故争议方面取得了明显效果,确实保护了患者、医院及其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对维护医疗秩序、保障医疗安全、促进医院工作的全面发展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1.概念:(1)医疗责任保险:是指被保险人在从事与其资格相符的医疗活动中,因过失发生医疗事故或医疗差错,造成依法应由被保险人承担的经济  相似文献   

9.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较原《军队医疗事故处理办法》发生了许多变化。尤其在医学伦理学、医事法学等人科学方面增加了新的内容,因此,《条例》是医务人员的必修课。提出学习《条例》应强调学懂、弄通、学以致用;预防为主是基本原则,注重夯实基础、防患于未然;维权意识应大力增强,要求转变服务理念,引入人性化服务;风险管理要引起重视,尽早完善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0.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结论是解决医疗纠纷的重要前提,医疗事故鉴定是否客观、公正直接关系到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和患者双方的合法叔益能否得到有效的保护。自2002年《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实施以来,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对解决医患纠纷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如何建立一个科学、完善、认同性高的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制度是社会各界十分关注的焦点。本文分析了医疗鉴定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提出进一步完善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从《医疗事故处理条例》透析医患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最高人民法院出台的《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于2002年4月1日正式实施,其中第四条第一项第八款规定:“因医疗行为引起的侵权诉讼,由医疗机构就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及不存在医疗过错承担举证责任”,法律理论称之为“举证责任倒置”。此司法解释的出台,在  相似文献   

12.
俞颖  郭奕乐 《上海预防医学》2011,23(11):569-570,576
自2002年9月1日《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全面实施,到2010年7月1日《侵权责任法》的颁布,卫生行政部门、司法部门一直不懈地致力于缓解医患矛盾,营造和谐的医患关系。但目前医疗事故争议仍处于紧张状态,医疗事故争议发生频繁,且涉及问题有复杂化、多样化的特点,这不仅影响了医疗机构的正常医疗秩序,也损害患者的切身利益,耗费了政府相关部门大量的人力、物力。  相似文献   

13.
1医疗事故概念的重新界定具有重大意义《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二条之规定:“本条例所称的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与原来的《医疗事故处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第二条规定的“本办法所称的医疗事故,是指在诊疗护理工作中,因医务人员诊疗护理过失,直接造成病员死亡、残废、组织器官损伤导致功能障碍的”医疗事故概念的界定相比,有了很大的变化。(1)明确规定医疗事故的客观后果为“人身损害事故”,…  相似文献   

14.
国务院第351号令《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自2002年9月1日起正式实施以来,我市医疗事故鉴定工作实现了从行政部门领导到医学会负责的平稳过渡,较好地维护了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但实践中发现的问题仍不容忽视,必须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5.
论《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施行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于2002年4月4日通过国务院第351号令公布,自2002年9月1日起施行。但由于传统观念对人们的影响依然存在,因此在《条例》施行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否则将影响《条例》的正确施行。1司法界尤其要更新观念,客观地看待《条例》最高人民法院曾发布了关于医疗纠纷民事诉讼受理条件、医疗事故赔偿案如何适用法律及行政诉讼方面的3个司法解释指导司法实践,这些解释基本否定了《医疗事故处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1989年10月10日的《关于医疗事故争议案件人民法院应否受理的函》中规定,当事人要求医…  相似文献   

16.
庄泽章 《现代医院》2005,5(3):110-112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十二条规定,医疗机构应当制定防范、处理医疗事故的预案,预防医疗事故的发生,减轻医疗事故的损害。制定什么样的预案?目前尚未见有蓝本,不少医疗单位仍然心中无数。针对这种情况,笔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地区近年来发生的医疗事故争议和技术鉴定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制定防范、  相似文献   

17.
分析我们医院医疗事故争议的原因,并探讨争义的对策。由告知不当或未告知引起的事故是近几年引起医疗事故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在《医疗事故处理条例》颁布后是一个新的问题,每个医疗单位应该引起更多的重视。  相似文献   

18.
1基本情况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从2002年9月1日正式实施,到2003年底,南通市医学会共受理法院委托的医疗事故技术鉴定58例.占委托鉴定数的4l%,已处理结案信息反馈到医学会的共39例。  相似文献   

19.
88例医疗事故鉴定案例分析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北京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办公室自 2 0 0 2年 9月 1日实施《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以来 ,共接收医疗事故争议案 14 3例 ,鉴定 88例。其中 2 3例定为医疗事故 ,占 88例的 2 6 1%。现将鉴定情况作一简要分析。一、医疗事故等级和责任程度 (表 1)表 1  2 3例医疗事故的等级和责任程度事故等级完全责任主要责任次要责任轻微责任合计一级事故 0 2 64 12二级事故 0 0 0 0 0三级事故 3 14 0 8四级事故 0 1113 合计 3 4115 2 3  《条例》引入了责任程度的概念 ,使专家在鉴定中可以结合疾病状况、预后及医疗风险和个体差异等…  相似文献   

20.
加强医疗质量监控 有效防范医疗纠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上海市各大医院的医疗纠纷数量不断上升,常常牵涉医院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影响医院正常的医疗秩序,还可能成为影响社会安定的主要因素。自从20HD2年9月1日《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实施后,规范了医疗事故处理的几条途径,病家无理取闹、干扰医院医疗秩序的事件发生率有所下降,但病人提出医疗事故鉴定和法院诉讼的数量明显上升。在《条例》出台后,各大医院根据上海市卫生局的有关规定,均成立了医疗质量监控科,其主要职能除了延续原先接待办公室接待病人投诉、处理医疗纠纷外,还增加了另外许多工作内容,如:为病人提供病历复印、处理医疗事故鉴定以及医疗纠纷诉讼相关工作等。医疗质量监控科在帮助医院处理日常的医疗纠纷外,其更重要的职责就是做好医疗纠纷发生原因的分析,及时将信息整理、反馈给医院管理层及相关科室、医务人员,起到加强医疗质量监督控制作用,减少医患纠纷发生,防范以及杜绝医疗事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