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骨科手术Ⅰ类切口感染相关因素,采取有效干预措施,降低感染率.方法 以2009年1月-2010年12月骨科Ⅰ类手术患者141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2009年切口感染危险因素制定干预措施,2010年实施干预措施,比较两年感染率和危险因素的变化.结果 2009年影响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有麻醉方式、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手术医师组(P<0.05),2010年以上危险因素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009年骨科手术Ⅰ类切口感染率为2.17%,2010年降至0.24%,两年切口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监测并采取相应干预措施能有效降低骨科Ⅰ类切口手术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普通外科手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2年12月医院普通外科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及治疗与预防措施.结果 2915例普通手术患者术后发生切口感染203例,感染率6.96%,其中高龄、急症手术、Ⅱ、Ⅲ类手术切口、合并基础疾病患者更易发生切口感染.结论 年龄、手术种类、切口类型、合并基础疾病是普通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临床工作中需针对性采取防范措施减少切口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层流洁净手术室对手术切口感染的影响,为不同类型手术的手术室安排及手术切口感染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对医院2010年1月-2011年6月普通手术室1652台手术以及2011年7月-2012年6月层流洁净手术室842台手术资料分析,比较各类切口在普通手术室和层流洁净手术室施行的手术切口感染率.结果 洁净手术室手术切口总感染率为1.31%,普通手术室切口总感染率为2.66%,洁净手术室切口总感染率低于普通手术室(P<0.05);洁净层流手术室Ⅰ、Ⅱ、Ⅲ类手术切口感染率分别为0、0.40%、5.10%,普通手术室Ⅰ、Ⅱ、Ⅲ类手术切口感染率分别为1.14%、2.48%、5.77%,洁净层流手术室Ⅰ、Ⅱ类切口感染率低于普通手术室(P<0.05);Ⅲ类手术切口感染率同普通手术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层流洁净手术室能够降低Ⅰ、Ⅱ类手术切口感染率,有利于医院感染控制.  相似文献   

4.
罗志丽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23):3236-3237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和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1月~2007年12月新坡卫生院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引起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统计切口愈合时间。结果:8年间共有33例发生术后切口感染占剖宫产的0.92%,胎膜早破、滞产、试产后急诊剖宫产等因素易致切口感染;对有切口感染者及早清创缝合,可明显缩短切口愈合时间。结论: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感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应加强管理,指导孕期保健,治疗妊娠合并症及基础疾病,加强产程监护,及时剖宫产,易致切口感染的术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对有腹部、壁切口感染者及早发现,正确的治疗能促进切口愈合。  相似文献   

5.
目前睾丸下降肉膜裘内固定术为治疗隐睾及回缩睾的首选术式,传统手术切口为腹股沟切口加阴囊切口,笔者2006年3月~2008年12月采用阴囊单切口入路行睾丸下降肉膜囊固定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方案(CQI)对降低剖宫产切口感染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产科住院刮宫产切口感染原因.制订相关环节的质量改进方案,将实行该方案后的2007年、2008年剖宫产切口感染发生情况与2006年进行比较.[结果]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方案后,切口炎症反应发生率明显减少(P<0.01),其中2008年切口感染裂开发生率明显下降(P<0.05).[结论]持续质量改进方案可有效降低剖宫产切口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骨科植入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目标性监测前后的结果分析,提出预防切口感染的相应管理措施.方法 采用前瞻性和回顾性的调查方法,通过目标性监测,干预前后对2007年1月—2008年12月(甲组)与2009年1月—2010年12月(乙组)1209例骨科植入手术住院患者的切口感染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007年1月—2008年12月骨科植入手术共537例,发生切口感染33例,感染率为6.15%;2009年1月—2010年12月骨科植入手术共672例,发生切口感染16例,感染率为2.38%;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植入切口感染部位以下肢为主,其次为上肢.结论 通过目标性监测,深入科室临床指导,加强对骨科植入手术前后的管理,是降低骨科植入手术切口感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急性阑尾炎小切口与传统切口的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9年2月—2012年2月80例急性阑尾炎(小切口40例,传统切口40例)的手术情况,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种手术在切口长度、术后疼痛程度、住院时间上有明显差别,而手术时间、术后切口感染无明显差别。结论小切口阑尾切除具有微创、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的优点,但应选择性使用,不可一味追求小切口。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总结外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高患率,分析其相关因素,以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切口感染率。方法对医院2009年1月-2010年6月行外科腹部手术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05例腹部手术中发生切口感染51例,感染率7.2%,其中Ⅰ、Ⅱ、Ⅲ类切口感染率分别为2.6%、7.4%、12.5%;性别、急诊、高血糖、切口类型、切口长度、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与腹部手术切口感染密切相关。结论执行严格无菌操作,提高医师的操作技能,开展微创手术及手术切口监护,重视围手术期应用抗菌药物,有效预防与控制切口感染。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预防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脐部切口感染的策略。方法通过围术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彻底清洁脐部切口、切口保护及改良式缝合、加强术后切口管理等措施,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0年10月,进行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的50例患者脐部切口感染的发生率。结果 50例患者中,无1例发生脐部切口感染,1例因缝线反应出现切口红肿,拆除缝线经换药后切口痊愈,术后平均住院时间3d。结论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过程中,通过实施各项管理措施,可减少术后脐部切口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急诊外科创伤患者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探讨控制预防感染的措施,控制急诊外科创伤切口感染的发生。方法 选取2011-2013年急诊外科患者268例,回顾性分析急诊外科创伤患者切口感染的发生率,研究创伤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急诊外科创伤切口感染患者感染率为14.93%,2011-2013年患者切口感染的发生率逐年升高,分别为12.20%、13.98%、18.28%;年龄大、住院时间长、合并其他疾病、切口分类级别高、应用导尿管、手术时间长、医师操作熟练程度不足、未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等是急诊外科创伤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急诊外科创伤切口感染率高,临床应依据急诊外科创伤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采取措施,控制切口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腹部Ⅲ类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以便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降低切口感染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2013年6月急诊外科204例腹部Ⅲ类手术切口患者临床资料,每份病例均填写统一调查表格,所有数据采用SPSS 11.5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结果 2010年8月-2013年6月204例患者中切口感染48例,感染率23.5%;单因素分析显示,切口感染率≥60岁、肥胖、切口长度≥12cm、手术时间≥2h及有基础疾病均高于14~59岁,非肥胖、切口长度<12cm及无基础疾病患者(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高龄、肥胖、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基础疾病是腹部Ⅲ类手术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腹部Ⅲ类手术切口高感染率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临床上应采取综合措施进行相应的干预以降低感染率。  相似文献   

13.
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 分析切口感染相关因素,提出预防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措施,降低切口感染率.方法 对医院2004年1月-2006年12月的17044例无菌手术患者资料进行了前瞻性和回顾性调查,分析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2004-2006年3年间共发生Ⅰ类手术切口感染36例.切口感染发生率0.21%;2004、2005、2006年切口感染发生率依次为0.24%、0.22%、0.18%;在36例切口感染中手术时间>3 h的为17例,2~3 h的为12例,<2 h的为7例.其构成比依次为47.23%、33.33%、19.44%.结论 无菌手术切口感染与患者年龄、手术时间、季节、围手术期用药、基础疾病有关,切口感染重在预防,要加强全面医疗质量管理,加强医务人员的医院感染知识培训.  相似文献   

14.
朱玉霞  洪秋芹 《中国校医》2008,22(1):41-41,43
腹部切口愈合不良是腹部手术常见并发症,延长切口愈合时间,加重患者的精神痛苦和经济负担。我院自2004年3月-2007年6月,对普外科术后切口愈合不良患者,采用微波照射促进渗液吸收和切口愈合,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乳腺不同方向切口的美容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乳腺不同方向切口的美容效果。方法比较乳腺不同部位放射状切口和弧形切口术后1年瘢痕宽度。结果顺张力方向切口美容效果优过垂直张力切口美容效果。乳腺上方顺张力方向切口瘢痕减小不明显,不能达到理想的美容效果。结论乳腺手术时,术后切口瘢痕美容效果的顺序是:乳腺下方弧形切口、外上象限放射状切口、内下象限放射状切口。内上象限放射状切口和乳腺上下方垂直切口效果最差。乳腺上方弧形切口美容效果不理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切口裂开等并发症发生的原因,提出防范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陕西省渭南市妇幼保健院产科2007年1月~2009年1月收治的剖宫产与妇科子宫次全切或全切手术的患者,比较其术后切口愈合情况,分析切口保护前后剖宫产切口并发症情况.结果 产科剖宫产切口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妇科手术切口并发症(3.65% vs 0.84%,χ2=28.92,P<0.01).剖宫产手术保护切口后,并发症低于未保护组(2.63% vs 4.70%,P<0.01),但仍高于妇科组术后切口并发症发生率(2.63% vs 0.84%,P<0.05).与剖宫产切口并发症相关的因素主要有贫血、低蛋白血症、产前发热等.结论 羊水中有形成分是导致剖宫产切口并发症的主要原因,采用严格的切口保护、产前积极治疗并发症和合并症可降低剖宫产切口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强化门诊手术室感染管理意识,严格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做好消毒隔离管理,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率,保证手术患者安全。方法:通过评价2010年至2011年门诊手术患者切口感染情况,加大门诊手术室消毒隔离管理力度,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控制医院感染。结果:与2010年相比,2011年手术切口感染率明显降低,控制了术后切口感染的风险。结论:加强门诊手术室消毒隔离管理,是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率、保证患者安全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2004年12月-2005年5月间,剖宫产切口感染率,较2003年有所增加,所以,我院对妇产科进行了全面的监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04年12月-2005年5月产科剖宫产342例,切口感染率2·0%。2003年12月-2004年5月产科剖宫产207例,切口感染率0·5%。1·2方法剖宫产切口感染诊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作为诊断依据。每天到床边检查感染部位,了解患者自身情况及手术后的症状,采集患者切口分泌物、医护人员手等标本进行细菌培养,病原菌的分离采用常规方法。2结果妇产科医护人员在执行无菌技术(患者腹部切口换药、配输液等)操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阑尾炎手术切口护皮对阑尾炎术后手术切口感染的影响.方法 收集我院自2005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1086例阑尾炎患者,分成传统常规切口和对照护皮手术切口观察组,对术后手术切口感染并发症进行分 析.结果 护皮组手术切口感染率4.1%明显低于常规组7.0%,术后住院时间(7±1.5d)均显著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显著性(cP<0.05).结论 阑尾炎手术切口护皮具有一定临床实践应用价值及优越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监测剖宫产切口感染的易感因素及切口异常愈合情况,探索预防控制切口感染的措施。方法:调查剖宫产患者的易感因素及切口转归,并对20名医师手术的切口愈合情况进行监测。结果:某医院6个月共行剖宫产手术1438例,切口感染率为0.35%;切口裂开率为0.49%;渗出、硬结、红肿等率为4.79%;总的切口异常愈合率为5.63%。监测月从2011年6月1日~2011年11月30日。监测干预前切口异常愈合率4.8%,干预后2011年10月切口异常愈合率3.36%,监测月与干预月切口异常愈合率有明显差异。结论:重视患者的易感因素,熟练、准确、标准的手术操作技能以及手卫生是预防手术切口感染的关键,对每位手术医师的手术愈合统计以及采用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生素后异常愈合率明显下降,故监测干预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