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出现医院内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其防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了住院的205例次恶性血液病化疗后出现感染的部位,感染的严重程度,抗感染治疗的方案及疗效,以及感染的防治方法。结果恶性血液病化疗后容易发生医院内感染,感染的发生率为55.6%,与中性粒细胞减少密切相关,白血病患者初次化疗后医院感染发生率高。呼吸道感染占40.35%,临床表现不典型,致病菌检出阳性率低,广谱抗生素联合G-CSF治疗有效。结论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易出现医院内感染,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降低感染的发生率,一旦发生感染,及时使用广谱的抗菌药物联合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恶性血液病化学药物治疗后粒细胞缺乏症患者并发医院感染的特点,探究引起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4年4月在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住院的恶性血液病化学药物治疗后粒细胞缺乏症患者并发医院感染的相关临床和实验室检查指标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恶性血液病化学药物治疗后粒细胞缺乏症并发医院感染最常见的部位是上呼吸道,占22.7%,其次是肺和口腔,分别占20.4%、18.5%。急性白血病并发粒细胞缺乏症的发生率最高,占67.0%,其次是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慢性白血病,分别占24.5%、14.7%。白细胞总数在0~0.5×109/L组的粒细胞缺乏症患者的医院感染例次、粒细胞缺乏症持续时间、感染例次率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平均发生感染时间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临床送检标本626份,分离病原体136株,分离率21.7%,其中革兰阴性菌71株(52.2%),革兰阳性菌35株(25.7%),真菌23株(16.9%)。患者的住院时间、接受放射及化学药物治疗、激素及免疫治疗、白细胞缺乏程度和持续时间、是否合并糖尿病等因子是恶性血液病化学药物治疗后粒细胞缺乏症并发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结论恶性血液病化学药物治疗后粒细胞缺乏症患者是并发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应针对各种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降低恶性血液病化学药物治疗后粒细胞缺乏症患者并发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恶性血液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患者的机体状态和医院感染的相关性,并分析引起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2013年6月上海瑞金医院血液科因恶性血液病人院化疗并在住院期间发生粒细胞缺乏患者的各项临床和实验室检查指标,根据住院治疗期间是否发生医院感染分为无医院感染组(n=68)、临床诊断医院感染组(n=84)和病原学诊断医院感染组(n=62)。三组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后,用无序多分类Logistic逐步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医院感染的发病率为68.22%。多因素分析结果筛选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住院季节、白细胞计数〈0.8×10^9/L和感染前未使用抗生素预防是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期间医院感染发病率高,应积极对症支持治疗。尤其对于原发病为AML、夏秋季住院化疗和化疗后白细胞计数最低值〈0.8×10^9/L的患者予以抗生素预防可能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恶性血液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合并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及防治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9月~2011年8月108例恶性血液病住院患者接受强化疗后在粒细胞缺乏期深部真菌感染发生的特点、感染种类以及治疗效果。结果真菌感染发生的部位以肺部、血液最常见,在成功培养分离的菌种中以白色念珠菌(38.9%)、热带念球菌(19.6%)和曲霉菌(14.8%)为主。108例感染中抗真菌治疗有效77例,总有效率为71.3%;31例死亡,死亡率为28.7%。结论恶性血液病患者粒细胞缺乏期合并深部真菌感染死亡率高,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缩短了粒细胞缺乏持续的时间,早期预防性和经验性抗真菌治疗是防治恶性血液病患者粒细胞缺乏期深部真菌感染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甲磺酸培氟沙星在恶性血液病化疗后感染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甲磺酸培氟沙星在恶性血液病化疗后感染中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分别观察60例恶性血液病患者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后采用甲磺酸培氟沙星剂量每日400mg,时间7~10d,对照组分别采用丁胺卡那04g/d,青霉素800万U/d,时间同观察组。结果发现甲磺酸培氟沙星在恶性血液病化疗后呼吸道感染的有效率7333%,消化道感染有效率8667%,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甲磺酸培氟沙星在恶性血液病化疗后感染中有较好的疗效,其中以消化道感染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6.
梁立新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17):514-515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出现粒细胞缺乏者合并感染的临床特点,以指导临床预防和治疗方法。方法对76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出现粒细胞缺乏合并感染的部位、病原体、药敏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出现粒细胞缺乏合并感染的部位以呼吸道最常见,其次为肛周感染。结论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出现粒细胞缺乏合并感染最常见的部位为呼吸道、肛周,注意预防并使用广谱抗生素药物控制感染。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观察老年恶性血液病患者在化疗后发生急性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3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恶性血液病患者230例,回顾性分析本组230例患者的性别、液体平衡量、血红蛋白值、感染性休克/脓毒血症、化疗总疗程、肾功能不全、呼吸衰竭、粒细胞缺乏、以及心脏病史等指标。结果:性别、化疗总疗程、肾功能不全以及呼吸衰竭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粒细胞缺乏以及心脏病史2组比较,差异显著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液体平衡量、血红蛋白值以及感染性休克/脓毒血症2组比较,差异显著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结论:老年恶性血液病患者在化疗后发生急性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复杂多样,及早诊断、及早给予干预性治疗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恶性血液病患者肛周感染发生的原因,探讨有效护理措施。方法对182例恶性血液病患者中发生肛周感染的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82例恶性血液病患者中发生肛周感染42例,发生率为23.08%。不同年龄、不同化疗效果、不同粒细胞值、不同血液病类型感染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年龄50岁、化疗效果未缓解、粒细胞数0.5%、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感染发生率较高。结论恶性血液病患者肛周感染发生的原因有年龄较大、粒细胞数少、血液病类型等。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主要临床表现及常见部位、易感菌株及其药物敏感情况,探讨临床影响因素,对疾病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1998年3月-2005年2月于我院化疗后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恶性血液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感染部位以血液、肺部最常见,菌种以热带念珠菌(53%)和白色念珠菌(18%)为主.强烈联合化疗、粒细胞缺乏时间长、合并使用多种广谱抗菌素或类固醇皮质激素等是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23例感染中抗真菌治疗有效15例,总有效率65%,8人死亡,死亡率35%.[结论]侵袭性真菌感染已成为恶性血液病粒细胞缺乏期的重要合并症及死亡原因,加强对血液病合并真菌感染的认识及提高诊治水平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0.
含米托蒽醌的化疗方案在恶性血液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米托蒽醌(NVT)联合其它化疗药物组成的化疗方案对恶性血液病的疗效。方法:对11例恶性血液病患采用含米托蒽醌化疗方案进行治疗,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5例(均为L2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4例(M3型1例、M5b3例),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NHL)2例(均侵犯骨髓)。结果:完全缓解率81.8%(9/11),部分缓解率9.1%(1/11),死亡率9.1%(1/11),ECG、LDH均未见明显异常。结论:含米托蒽醌的化疗方案对恶性血液病有较好的疗效,毒副作用较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