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麻醉恢复室病人的常见并发症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手术结束后 ,由于各种麻醉药的残余作用 ,容易发生并发症 ,这段时期内对病人的精心观察和及时处理显得格外重要。本文探讨 44 0例麻醉恢复室病人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处理。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 观察麻醉恢复室收治的病人共 44 0例 ,年龄2 1天~ 85岁 ,ASAⅠ~Ⅲ级。手术范围包括普外、骨科、腹腔镜和胸腔镜手术、泌尿外科和五官科择期手术。其中成人2 80例 ,包括气管插管全麻或气管插管全麻 +硬外麻 2 6 7例 ,硬外加静脉全麻或单纯静脉全麻 13例 ;小儿 (年龄≤ 14岁以下 ) 16 0例 ,包括气管插管全麻 5 7例 ,硬外加静脉全麻或单纯静脉全…  相似文献   

2.
我院于1981年10月~1993年5月在气管内插管静吸复合全麻下为56例单心室病人实行矫治术,现将麻醉处理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40例,女16例,年龄2.5~34岁,体重13~72kg。术前均有发绀,10例合并心衰,Hb125~248g/L,Hct...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静-吸复合全麻用于婴幼儿唇裂修复术的效果.方法:将24例2岁以内唇裂修复术的患儿全部采用静脉复合吸入全身麻醉.结果:手术患儿术中安全、舒适、无痛.结论:静-吸复合全身麻醉是婴幼儿唇裂修复术的首选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双腔支气管麻醉在小儿脊柱侧弯矫治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28例先天性或突发性脊柱侧弯患儿,男4例,女24例,年龄11~16岁,体重35~57kg,术前不同程度通气功能障碍和小气道气流受阻,最大通气贮备率和肺活量与预计值比轻度下降。静吸复合全麻,左侧双腔支气管插管(RobertshawF28或F35),术中根据需要行单肺通气,潮气量6~8ml/kg,吸入氧浓度100%,手术时间3~6h,观察SpO2、PETCO2,气道阻力和CVP。结果全部患儿插管成功,两肺分隔满意,单肺通气中及时调整呼吸参数,SpO2和PETCO2维持在正常范围,术后送麻醉恢复室(PACU)或重症监护病房(ICU),3~12h拔管,无麻醉并发症。结论16岁以下小儿双腔支气管插管单肺通气,肺功能轻度受损,手术中强调呼吸管理,即使手术时间较长,也能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5.
3千克以下新生儿麻醉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 1996年 3月至 1999年 9月共施行 2 5例 3kg以下新生儿手术 ,现将有关麻醉及围术期管理体会总结如下。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  2 5例出生 30分钟至 17天新生儿 ,男 18例 ,女 7例 ,体重 2 3~ 2 9kg ,ASAⅢ~Ⅴ级 (表 1)。表 1 一般资料手术种类例 麻醉方法 合并疾病食道闭锁  5   静吸复合全麻  4例肺部炎症其中 2例窒息史膈疝 1静吸复合全麻有窒息史胃肠道穿孔  3  基础 +硬膜外麻醉  1例肺部炎症1例硬肿症胆道闭锁 2 静吸复合全麻或基础 +硬膜外麻醉1例肺部炎症 腹裂 1静吸复合全麻肛门及小肠闭锁  13  静脉全麻…  相似文献   

6.
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无肌松药气管插管在小儿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采用不同剂量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及利多卡因行咽喉气管表麻,并预防性静脉给予抗胆碱药物东莨菪碱,用于6岁以下患儿全麻诱导气管插管,观察插管效果以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ASAⅠ或Ⅱ级,择期短小手术患儿60例,男45例,女15例,年龄1~6岁,体重8~24kg。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SLIPA喉罩下全麻联合局部肿胀麻醉用于脂肪抽吸术的效果。方法:择期行腰腹脂肪抽吸术的患者80例,女性,年龄20~35岁,体重56~78kg,ASA分级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2组(n=80)。Ⅰ组在气管插管下行静吸复合麻醉;Ⅱ组在SLIPA喉罩下全麻联合局部肿胀麻醉。术中和麻醉恢复室(PACU)停留期间维持HR50~100bpm,维持MAP波动幅度不超过基础值的20%。必要时给予血管活性药物(阿托品、艾司洛尔、麻黄碱和乌拉地尔)。术后采用舒芬太尼行PCIA(背景输注速率为1.5ml/h,PCIA量为2ml,锁定时间为15min),维持VAS评分≤2分。记录术中和PACU停留期间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情况;记录PACU停留时间;记录术后24h内PCIA药物用量和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结果:与Ⅰ组比较,Ⅱ组术中及PACU停留期间各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率降低,PACU停留时间缩短,PCIA药物用量减少,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喉罩下全麻联合局部肿胀麻醉下全麻用于脂肪抽吸术麻醉效果较好,并发症少,术后镇痛药物用量少,优于气管插管下全麻。  相似文献   

8.
1104例上腹部手术麻醉选择变化分析杜叶平本文根据我院近5年来1104例上腹部手术主要麻醉方法的选择变化情况作如下统计分析。临床资料1987年到1991年6月上腹部手术1104例。其中选用静脉复合或静-吸复合气管内麻醉(全麻组)393例(包括全麻与硬...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并论述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的麻醉方法与管理。方法本组130例病人均选用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身麻醉,选用能够降低脑代谢和脑血流量、心血管抑制较轻的药物,必要时选用硝酸甘油降压。结果除3例气管切开外,其余均顺利插入气管导管,术后第4天死亡3例。经6个月~1年的随访:治愈52例,好转41例,未愈家属要求出院29例,死亡8例。明显提高了高血压出血的治愈率。结论选择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身麻醉,适时控制降压,能够较好地提高高血压脑出血病人围术期的安全,是治疗此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婴儿腹腔镜幽门环切、巨结肠根治手术的麻醉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腹腔镜器械、技术的不断发展 ,近几年将其应用于婴儿的手术越来越多。我院自 2 0 0 0年 5月至 2 0 0 1年 3月在腹腔镜下施行婴儿手术 16例 ,麻醉均顺利 ,现将麻醉处理总结如下。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  16例患儿中 ,男 12例 ,女 4例 ,年龄 16天~4个月 ,体重 2 7~ 5kg。ASAⅠ~Ⅱ级。肥厚性幽门狭窄环肌切开术 10例 ,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 6例 ,并发轻度肺炎 3例。未发现其他心血管、呼吸系统及肝、肾疾病。麻醉方法 采用静脉全麻气管插管 +骶管神经阻滞。术前 30分钟肌注阿托品 0 0 2mg/kg、维生素K110mg。常规安置胃肠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筛选胸科手术患者PACU中重度疼痛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择期行胸科手术后带气管插管转入PACU患者的病历资料,性别不限,年龄18~80岁,ASA分级Ⅰ~Ⅲ级。采用静吸复合麻醉。收集患者年龄、性别、ASA分级、吸烟史、饮酒史、非胸外科手术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免疫系统疾病病...  相似文献   

12.
<正> 小儿唇裂、腭裂修复术时,在麻醉过程中较难处理的就是呼吸道管理问题。如果不进行气管插管,很难确保呼吸道通畅,如进行气管插管麻醉,患儿的风险大大降低。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368例,其中唇裂170例,腭裂198例,均为5岁以下小儿,最小6个月。术前检查除2例因胸腺增大推迟手术外,全部患儿均无麻醉并发症。 1.2 麻醉装置:①“T”管;②贮气囊(根据年龄一般选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静、吸复合全麻与单纯静脉全麻在小儿腭裂整复术中的应用。方法:40例小儿腭裂整复术病人,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20例。A组用静脉复合气管内吸入全麻,B组为单纯静脉全麻。两组病人麻醉诱导药物相同,A组术中间断静推小量氯胺酮的和吸入安氟醚(低流量),B组术中间断静推足量氯胺酮。结果:静脉全麻复合气管内吸入全麻组麻醉平稳,用药量均减少,术毕病人清醒快,与单纯静脉复合全麻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静脉复合气管内吸入全麻为小儿腭裂整复术提供了一种麻醉平稳,苏醒迅速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小儿肾上腺肿瘤手术的术前准备和麻醉处理。方法:选取1997年9月至2003年12月小儿肾上腺肿瘤切除术9例,年龄11月-14岁,平均8.02上4.44岁;嗜铬细胞瘤1例,肾上腺皮质肿瘤8例(腺瘤4例,皮质癌2例,囊肿1例,神经母细胞瘤1例);气管内插管吸入复合静脉麻醉7例,气管内全麻联合硬膜外腔麻醉麻醉2例。术前2小时起至术中用激素替代治疗4例.结果:9例肾上腺肿瘤切除术患儿均成活,无一例出现严重的麻醉并发症。结论:完善的术前准备、严密的术中监测和正确的麻醉处理才能保证肾上腺肿瘤手术患儿的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介绍经鼻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身麻醉用于颌面整形外科中的经验,探讨颌面整形外科术中的管理体会,提高手术安全性,降低手术死亡率。方法:颌面整形外科手术538例,ASA分级Ⅰ~Ⅱ级,年龄19~58岁,均实施静吸复合全身麻醉,其中经鼻气管插管535例,另3例因经鼻插管困难或手术原因改行经口气管插管。结果:1例因困难气道,气管插管失败放弃手术,1例因困难气道实施经鼻气管插管困难改行经口逆行气管插管成功,术毕出现喉头水肿,环甲膜穿刺后通气障碍不能完全缓解行气管切开,3例在纤支镜辅助下气管插管成功。术后13例因出血血肿进行紧急气道处理。讨论: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身麻醉是颌面整形外科最安全的麻醉方式,便于气道管理,经鼻插管较经口插管而言,不影响手术操作且固定性好,术毕可留作鼻咽通气道之用,颌面整形外科术操作复杂,术中术后均可能出现出血血肿、呼吸道梗阻,威胁患者生命,呼吸道管理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喉罩全身麻醉(全麻)代替气管插管全麻用于经剑突、肋缘下"三孔式"前纵隔病变切除术治疗不合并肌无力的胸腺瘤患者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纳入我科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连续收治的行"三孔式"前纵隔病变切除术治疗不合并肌无力的胸腺瘤患者109例。根据麻醉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气管插管全麻组和喉罩全麻组。气管插管全麻组患者共70例,其中男42例、女28例,平均年龄(45.83±15.89)岁;喉罩全麻组患者共39例,其中男26例、女13例,平均年龄(43.31±15.64)岁。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基线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大出血、中转为开胸、术后并发肌无力、死亡等情况。喉罩全麻组患者术中无中转为气管插管全麻者。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最高CO2分压、最低氧分压值、麻醉效果评分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误吸、胃肠道不适、住院时间、疼痛评分、患者满意度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喉罩全麻组患者手术前麻醉所用时间、麻醉清醒所用时间均明显短于气管插管全麻组患者(P<0.05),而且喉罩全麻组患者术中一过性心律失常、术后咽喉部不适及声音嘶哑发生率均明显低于气管插管组患者(P<0.05)。结论在喉罩全麻下行经剑突、肋缘"三孔式"前纵隔病变切除术治疗不合并肌无力胸腺瘤患者是安全、可行的,可尝试常规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腰麻联合硬膜外阻滞(combined spinal and epidural anesthesia, CSEA)复合喉罩麻醉与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paroscopic appendectomy,LA)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240例ASA分级I或Ⅱ级的L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20例,复合组采用CSEA复合喉罩通气,全麻组采用静脉复合插管全麻。记录两组患者MAP、HR、PETCO2、镇痛情况、血糖、麻醉费用等相关指标。结果:全麻组术中血糖高于复合组(P〈0.05);复合麻醉组镇痛满意度更高,麻醉费用更低。结论:与单纯全麻相比,CSEA复合喉罩可更好地抑制IA术中患者的应激反应,全麻药物用量减少,术后镇痛效果好,费用低,是基层医院LA术中麻醉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地震伤员手术治疗的急救及麻醉处理体会.方法 382例年龄2~91岁严重地震伤进行492台次手术;针对不同病情、年龄、手术方式等采用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麻、氯胺酮静脉复合麻醉、硬膜外阻滞、蛛网膜下腔阻滞及神经阻滞等麻醉方式,并分析了休克、挤压伤综合征、急性肾功能衰竭等地震危急伤情的术前准备、术中处理及临测.结果 术中血流动力学基本稳定,SpO2维持在92%~100%;治愈356例,好转23例,死亡3例.结论 术前积极的扩容抗休克、维护肾脏功能,加强术中监测、及时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等是地震伤员安全渡过围术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小儿全麻术后早期缺氧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总结1167例患儿全麻术后早期缺氧的发生分布情况,探讨患儿全麻术后早期缺氧的相关因素。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 本组1167例患儿,男675例,女492例,年龄5个月~14岁,ASAⅠ~Ⅲ级。手术包括小儿腹部、泌尿手术,口腔整形,小儿骨科及耳鼻咽喉、眼科手术。麻醉方法 麻醉前用药阿托品和安定(<1岁不用)肌注。不合作患儿肌注氯胺酮,麻醉诱导采用面罩吸入N2O+安(或异)氟醚,或静注硫喷妥钠或异丙酚或氯胺酮,气管插管患儿加用肌松药(潘库溴铵或维库溴铵)和芬太尼(<1岁不用)。术中吸入N2O、安(或异)氟醚等维持麻醉。术毕用肌松药者予新斯的明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调查非心脏手术全麻患者术中知晓的发生率,分析其发生的可能原因和相关因素,探讨预防术中知晓的策略. 方法 随机选择非心脏手术全麻患者1 00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Ⅴ级,年龄16岁~84岁,均未予神经电生理监测.术后第1天和第3天随访患者,调查全麻术中知晓的发生情况,采用Mashour分级方法对患者术中知晓进行分级. 结果 1 000例患者中,发生术中知晓者16例(1.6%),其中Mashour 3级以上(含3级)者12例.静吸复合维持麻醉患者术中知晓发生率为0.7%,而全凭静脉恒速给药方式输注丙泊酚维持麻醉患者术中知晓率高达5.1%(P<0.05).术中知晓多发生在妇科腹腔镜手术,同时可散发于多种择期手术中.女性(OR=5.262)和术中血压下降(OR=5.324)是全身麻醉患者术中知晓的可能相关因素,而吸入麻醉维持(OR=0.168)是其可能保护因素. 结论 与静吸复合麻醉比较,全凭恒速给药方式输注丙泊酚维持麻醉患者术中知晓发生率较高,应当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