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4 毫秒
1.
<正> 我院外科1971年~1991年间。共施行胆道手术1564例,发生医源性肝外胆道损伤9例(占0.58%),其中女性6例,男性3例,年龄25~62岁,45~55岁占6例。 9例均发生于胆囊切除术中,6例行胆囊顺行切除(先解剖Calot三角),3例逆行切除(从胆囊底部解剖)。6例慢性结石性胆囊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分析近11年北京协和医院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统计了2002年1月至2012年12月完成的腹腔镜手术5 386例,分别对患者的性别、年龄、手术方式、术中出血量、主要并发症、总住院天数、术后住院天数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组5 386例,男2 651例,女2 735例,年龄8~86岁(平均49.0岁)。肾上腺相关手术2 411例,占44.7%;腹膜后肿瘤切除术167例,占3.1%;肾癌根治手术763例,占14.2%;肾部分切除手术441例,占8.2%;肾囊肿去顶手术784例,占14.6%;半尿路切除手术279例,占5.2%;肾盂、输尿管成形手术74例,占1.4%;前列腺癌根治手术141例,占2.6%;膀胱全切手术71例,占1.3%;其它手术255例,占4.7%。术中出血量10~3 000 mL(平均97.5 mL),术中需要输血治疗的有270例;总住院天数3~133天(平均18 d),术后住院日2~35 d(平均6.3 d)。共发生各类并发症346例(6.42%),其中腹膜损伤198例,胸膜损伤12例,皮下气肿72例,尿瘘24例,下腔静脉损伤15例,胰瘘6例,淋巴瘘10例,伤口延期愈合8例,肠瘘1例。通过年份分层分析,并发症的发生及输血情况均呈下降趋势。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几乎涵盖了所有泌尿外科疾病,不同时期、不同手术种类并发症发生情况有差别,但一般均无重大并发症发生。随着腹腔镜技术水平的提高,并发症发生率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3.
占本院同期脾损伤的20.48%.现对医源性脾损伤的防治问题加以讨论. 1 临床资料 本组男43例(84.31%),女8例(15.69%).年龄18~75岁,其中58~73岁者占90.69%,中位年龄为66岁.脾损伤发生在胃痛手术34例(66.67%),胃十二指肠溃疡手术7例(13.73%),食管癌手术6例(11.76%),肝肿瘤手术3例(5.89%),结肠造口术1例(1.96%).  相似文献   

4.
腹膜后肿瘤较少见,仅占全身肿瘤的007%~02%[1],其位置深在隐蔽,不易早期发现。肿瘤来源于腹膜后多种组织,分类繁杂,且无任何明显特点,故术前诊断困难,手术切除率低。术文总结了我院1990~1997年经手术治疗及放化疗的腹膜后肿瘤86例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其中良性肿瘤34例,恶性肿瘤52例,本文就其手术方法的选择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86例患者中,男46例,女40例,男女比例为115:10,男性略多于女性。与国外报道相近[1]。本组平均年龄45岁(9~76岁),病程3天~46年,恶性肿瘤中以脂肪肉瘤最多见,占3269%;其次为间皮肉瘤(1539%)和纤维肉瘤(962%)。良…  相似文献   

5.
在脾切除手术中,有相当一部分在术前没有预想到要作脾切除,以致在手术中相当被动,并直接影响患者术后恢复,甚至出现并发症,我们称该类手术为非预期性碑切除。我院从1979年1月至1995年10月共行脾切除415例,其中非预期性脾切除30例,占总数的7.2%。作者对它的发生原因及针对性措施进行了临床探讨,现总结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25~71岁,平均年龄(42±3)岁。发生于胃癌根治术17例,其中医源性损伤6例,胃及十二指肠良性溃疡行胃大部分切除术4例;胰体尾切除术5例,贲门癌根治术1例,后腹膜肿瘤切除术1例,乙状结肠癌根治…  相似文献   

6.
后腹腔镜肾上腺手术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后腹腔镜肾上腺手术并发症发生的原因以及预防对策。方法总结228例后腹腔镜肾上腺手术并发症的种类与例数,分析并发症发生的原因以及不同手术时期和手术方法所出现并发症的特点。结果228例手术共出现并发症23例,占10.1%,包括腹膜损伤12例、胸膜损伤2例、肾上腺中央静脉损伤3例、严重高碳酸血症2例、伤口感染3例、腹膜后血肿1例。其中2例属较严重的并发症(均为严重高碳酸血症,2/228,占0.9%),因上述并发症而中转开放手术或暂停手术的3例。初学者或开展新术式时发生的并发症17例,占77.3%(其中腹膜损伤9例、肾上腺中央静脉损伤2例、胸膜损伤2例、腹膜后血肿1例、伤口感染3例)。所有病人术后完全康复出院。术中出现并发症的病人术后住院时间平均为7.5d,比无并发症病人稍长(6.0d),两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腹腔镜肾上腺手术存在发生严重并发症的可能,需通过提高技术、熟悉解剖关系和总结经验来避免。  相似文献   

7.
<正>在盆腔手术中由于解剖关系和病理等原因,输尿管的损伤并非罕见。我院自1977~1992年384例盆腔手术损伤输尿管7例,5例在术中判断为损伤;2例术后根据症状、体征和有关检查判断为输尿管损伤,1例再手术,1例保守治疗获愈。为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7例均为女性,年龄为28~89岁,平均44.5岁,均系盆腔手术误伤。子宫切除5例(肌瘤3例、合并卵巢肿物1例、子宫颈癌1例),盆腹膜后平滑肌瘤1例,巨大阔韧带肿物1例。损伤部位: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膜后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82年1月~2011年10月收治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32例的诊治情况.结果手术及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腹膜后肿瘤,21例为恶性(65.6%),11例为良性(34.4%).CT诊断腹膜后肿瘤准确率达81%以上,B超诊断准确率为50%左右.完整切除率为78.1%(25/32),其中良性肿瘤完整切除率为81.8%(9/11),恶性肿瘤完整切除率为71.4%(15/21).联合脏器切除3例,姑息性切除3例,不能切除2例.随访26例,复发2例.结论影像学检查有利于术前诊断及手术切除范围的确定.肿瘤完整切除,必要时联合脏器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方法,对复发性的腹膜后肿瘤仍应争取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9.
腹膜后副神经节瘤19例临床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Ji XK  Zeng QQ  Wu XL  Huang YP  Zhou MT  Huang KT  Yu ZP  Han SL  Zhang QY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34):2385-2388
目的 探讨腹膜后副神经节瘤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因素,提高腹膜后副神经节瘤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1999年11月至2009年3月手术治疗腹膜后副神经节瘤19例患者的临床表现、肿瘤功能、术中所见、手术方式、病理和影像学资料,以及术后生存时间.结果 (1)本组19例腹膜后副神经节瘤男女比例为1.375,中位年龄50岁,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腹部肿块(9/19,47%),术前CT诊断误诊率高(89%);(2)肿瘤好发于下腔静脉及腹主动脉周(9/19,47%),平均最大直径为8.6 cm(3~23 cm),58%(11/19)肿块包膜完整,42%(8/19)肿块与周围脏器紧贴或紧密粘连,26%(5/19)需作毗邻受累器官切除;(3)本组63%(12/19)肿瘤为功能性,术前表现高血压占67%(8/12),术中血压波动剧烈占33%(4/12);(4)16例18个肿块行免疫组化染色,89%(16/18)Chg-A(+),67%(12/18)S-100(+),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呈不同程度表达(0%~48%),Ki-67与P53均只在恶性病例阳性表达(分别为20%,34%);(5)本组病例随访1~107个月,中位随访40个月,Kaplan-Meier及Log-Rank生存分析显示:全组总体的5年生存率为77%,生存率与肿瘤出现远处转移相关(χ2=6.604,P=0.01),与肿瘤大小(χ2=3.208,P=0.201)、功能状态(χ2=0.121,P=0.728)、肿瘤局部情况(χ2=0.036,P=0.849)相关不显著.结论 早期诊断腹膜后副神经节瘤较为困难;患者生存预后与转移相关,应强调终生随访;术后病理免疫组化检查对判断肿瘤性质和预后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腮腺肿瘤的切除与术后发生面瘫的原因及关系,以指导临床减少面瘫的发生.方法:2009年1月~2011年4月60例腮腺肿瘤切除术后发生面瘫患者26例,根据肿瘤大小行全腮腺切除术、区域性切除或浅叶切除术.结果:60例行面神经解剖加腮腺全切除术51例,其中有9例行面神经颊支切除术,发生面瘫26例.其原因是患者肿瘤侵及面神经颊支,术后出现永久性面瘫;肿瘤切除术及面神经解剖加腮腺浅叶切除术者51例,发生暂时性面瘫25例,进行对症治疗,给予肌肉注射维生素B1、B12及其他治疗,3个月后恢复,经过1个月~2年的随访,1例腮腺鳞癌患者复发死亡.60例发生面瘫26例,面瘫发生率43.3%,其中永久性面瘫1例(总面瘫的3.85%),发生暂时性面瘫25例,发生暂时性面瘫占总面瘫的96.15%.结论:手术的切除范围、肿瘤大小、面神经的解剖方法是影响面神经功能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腹膜后腹腔镜在肾上腺肿瘤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2011年间收治的66例采用腹膜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患者手术成功率为100%,手术时间60~140min,平均耗时104.4min,术中失血量为45~230ml,平均136.7ml,术后住院时间3~10d,平均住院4.5d.术后无胸、腹膜、周围脏器损伤、感染及腹膜后血肿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腹膜后腹腔镜手术切除肾上腺肿瘤对脏器损伤小,手术耗时及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少,患者恢复快,临床疗效较高,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腮腺肿瘤术后面神经功能损伤的发生率与手术方式、面神经解剖方式、病变性质、肿瘤位置以及手术次数等关系。方法:对本院2001年3月~2007年7月手术治疗的264例腮腺区病损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64例患者中有127例(占48%)术后出现面神经功能损伤。行浅叶及肿瘤切除手术比行全叶及肿瘤切除手术损伤面神经的概率低。良性肿瘤术后面神经损伤的机会较恶性肿瘤低,多次手术较首次手术发生损伤面神经的概率低,耳前、下颌骨后侧较耳后及耳下发生损伤面神经的概率高,良性病损术后多为暂时性面神经损伤;恶性病损,由于采用切除受累神经分支术式,术后面神经损伤多为永久性的。结论:面神经受损的危险性与手术切除范围、面神经解剖方式、病理性质、肿瘤位置及手术的次数等是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6月我院收治的9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以腹痛、腹胀和腹部包块为主要症状。恶性占5/9,良性占4/9。肿瘤切除恶性3例(60%,3/5),良性3例(75%,3/4)。肿瘤完全切除患者随访1年,有3例局部复发,复发率为50%。结论:腹膜后肿瘤的早期诊断困难,彩超和CT是诊断腹膜后肿瘤的重要手段。腹膜后肿瘤应尽可能手术完全切除,这对提高治愈率和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极为有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分析近11年北京协和医院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统计了2002年1月至2012年12月完成的腹腔镜手术5 386例,分别对患者的性别、年龄、手术方式、术中出血量、主要并发症、总住院天数、术后住院天数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组5 386例,男2 651例,女2 735例,年龄8~86岁(平均49.0岁)。肾上腺相关手术2 411例,占44.7%;腹膜后肿瘤切除术167例,占3.1%;肾癌根治手术763例,占14.2%;肾部分切除手术441例,占8.2%;肾囊肿去顶手术784例,占14.6%;半尿路切除手术279例,占5.2%;肾盂、输尿管成形手术74例,占1.4%;前列腺癌根治手术141例,占2.6%;膀胱全切手术71例,占1.3%;其它手术255例, 占4.7%。术中出血量10~3 000 mL(平均97.5 mL),术中需要输血治疗的有270例;总住院天数3~133天(平均18 d),术后住院日2~35 d(平均6.3 d)。共发生各类并发症346例(6.42%),其中腹膜损伤198例,胸膜损伤12例,皮下气肿72例,尿瘘24例,下腔静脉损伤15例,胰瘘6例,淋巴瘘10例,伤口延期愈合8例,肠瘘1例。通过年份分层分析,并发症的发生及输血情况均呈下降趋势。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几乎涵盖了所有泌尿外科疾病,不同时期、不同手术种类并发症发生情况有差别,但一般均无重大并发症发生。随着腹腔镜技术水平的提高,并发症发生率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成年人急性肠梗阻的发病原因及诊断与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自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手术治疗的急性肠梗阻患者100例,其中年龄大于或等于65岁为老年组56例,其中男32例,女24例,平均年龄73.1岁(63~88岁),年龄小于65岁为中青年组44例(男25例,女19例),平均年龄45.3岁(22~65岁).结果 老年组中肿瘤患者占58.9%(33/56),中青年组占61.%(27/44),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老年组腹外疝占23.20/60(13/56),中青年组占4.5%(2/44),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01);老年组肠粘连占7.1%(4/56),中青年组占22.7%(10/44),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手术病死率老年组为16.1%(9/56),中青年组为9.0%(4/44),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老年组为53.6%(30/56),中青年组为27.3%(12/44)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01).结论 (1)无论老年组还是中青年组肠梗阻的主要病因均为肿瘤;(2)老年组腹外疝占第2位,中青年组的次要病因为肠粘连;(3)年龄并不是手术的禁忌证;(4)老年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比中青年人明显多.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 ,随着我国胆囊结石发病率的上升及胆囊切除手术的增加 ,医源性胆道损伤常有发生。我院自 1980年 10月~ 1999年 10月行胆囊切除术及胆总管切开取石术 12 80例 ,其中发生医源性胆道损伤 11例 ,占该类手术的 0 .9% ,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11例中 :男 3例 ,女 8例 ;年龄 2 9~ 6 5岁 ;单纯胆囊切除手术中发生胆道损伤 8例 (72 .7% ) ,胆囊切除加胆总管探查术中发生胆道损伤 3例 (2 7.3% ) ;胆总管上段损伤 5例 ,下段损伤 2例 ,肝总管损伤 1例 ,右肝管损伤 1例 ,右背尾段肝管损伤 2例 ;胆管完全横断伤 8例 ,胆管…  相似文献   

17.
腹膜后非脏器肿瘤主要表现为腹部包块,临床90%以上均可触及腹部肿块,对诊断腹部肿瘤尚不困难,但经过超声显像检查,能明确地显示腹壁结构、腹腔和腹膜后器官,因此能提高术前对腹膜后肿瘤的诊断率(1~4)。我科从1988年4月~1998年9月对45例腹膜后非脏器肿瘤患者进行了超声检查,现对其超声表现进行分析。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45例腹膜后非脏器肿瘤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男38例,女7例,年龄最小6个月,最大72岁。恶性肿瘤35例,占77.3%,良性肿瘤10例,占22.3%,其中恶性淋巴瘤15例,神经母细胞瘤10例,脂肪肉瘤4例,何杰金氏恶性肿瘤3例,纤维肉瘤2…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回顾分析累及腹腔重要血管的腹膜后节细胞神经瘤行手术切除治疗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9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收治的23例节细胞神经瘤患者,肿瘤侵犯腹主动脉、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等腹腔重要血管,均行手术切除治疗,并经术后病理学结果确诊.收集患者性别、年龄、切除肿瘤直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引流管留置时间、并发症及随访情况等资料.结果 23例患者中,男9例、女14例,年龄36(17~65)岁.23例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手术时间60(45~170)min,术中失血量100(100~2300)mL,切除肿瘤直径3(3~11)cm,术后住院时间4(3~14)d,引流管留置时间4(3~20)d.有5例患者术后出现淋巴漏,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血管破裂、闭塞等严重术后并发症.截至2021年11月,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肿瘤复发.结论 累及腹腔重要血管的腹膜后节细胞神经瘤行手术切除难度相对较大,但在术者具备一定血管处理经验的前提下仍是安全可靠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乳腺癌手术中副损伤的防治.方法对304例乳腺癌病人施行手术治疗,结合术中可能出现的副损伤进行分析讨论.结果 全组仅2例出现副损伤.结论 乳腺癌手术中副损伤的防治能提高手术治疗的成功率. 乳腺癌是妇女的常见多发病,在我国占全身恶性肿瘤的7%~10%,近年有不断增多的趋势.其治疗方法仍以手术切除为主,而手术切除肿瘤的同时亦破坏了病人肌体形态的完美.如再不注意术中操作而发生副损伤,不仅延长住院时间,而且还会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及工作能力,甚至影响手术治疗的成功率.我院于1998年以来共手术治疗乳腺癌304例,由于重视手术的正规操作,仅2例出现副损伤,现结合临床资料对乳腺癌术中可能出现的副损伤及其防治进行如下讨论.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手术切除的方法,提高诊断与手术成功率。方法对12年间手术治疗的103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腹部及腰部疼痛78例,占75.73%,腹部包块96例,占93.20%。B超检查诊断率为98.06%,CT为100%。良性肿瘤占40.78%,恶性占59.22%。手术切除(全部或大部分)肿瘤83例,占80.58%,其中联合其它腹部脏器切除22例,占手术切除的26.51%,术中死亡1例,占全组病例的0.97%。结论对不明原因的腰腹部疼痛的病人应提高警惕。B超及CT检查是诊断原发性后腹膜肿瘤最为有效的辅助手段。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选择恰当的麻醉方式及手术切口,正确判断肿瘤及包膜,避免及有效控制大出血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