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剑波   《中国医学工程》2007,15(12):998-1001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对胆道术后并发症的治疗价值。方法胆道术后出现各种并发症患者63例,经过ERCP检查明确病因后,对胆管结石者行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或乳头气囊扩张术(endoscopic papillary balloon dilatation,EPBD)取石;对乳头炎性狭窄者行EST或EPBD治疗;对乳头旁憩室压迫肝胰壶腹者行EPBD治疗;对乳头肿瘤和胆管肿瘤者行内镜胆管内支架引流(endoscopic retrograde biliary drainage,ERBD)或内镜鼻胆管引流(endoscopic nose-bile drainage,ENBD);胆管中段狭窄行ERBD;对术后胆瘘者行ENBD治疗。结果61例(96.82%)ERCP成功;未发现胆管内异常3例;胆总管内结石34例,31例内镜下取石成功;乳头炎性狭窄5例,经EST或EPBD治疗1次成功;胆管中段狭窄7例,均行ERBD成功;3例乳头肿瘤和3例胆管肿瘤患者经ERBD或ENBD后黄疸明显减退;胆囊切除术后胆瘘2例,行ENBD后治愈,避免再次手术。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35%。结论ERCP能明确胆道术后的并发症并能有效地进行相应的内镜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联合腹腔置管引流对肝胆手术后胆漏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本院接受ERCP和腹腔置管引流治疗的24例肝胆手术后胆漏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ERCP联合腹腔置管引流治疗肝胆手术后胆漏的效果.结果 24例胆漏患者中,肝内胆管漏6例,胆总管漏8例,胆囊管残端漏10例,所有患者均先行腹腔置管引流术再行ERCP,其中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ENBD)10例,行胆管内支架引流术(ERBD)8例,行ERBD+ENBD术6例,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EST)+胆总管取石4例,2例治疗失败,包括1例ERBD,1例ENBD,转外科手术.ERCP联合腹腔置管引流治疗胆漏有效率为95.8%(23/24),胆漏愈合时间为6~57 d,胆囊管残端漏有效治愈率最高,为100%,愈合时间最短,为5~11 d;胆总管漏愈合率为87.5%(7/8),肝内胆管漏愈合率83.3%(5/6);ERBD+ENBD术患者胆漏全部治愈.结论 ERCP联合腹腔置管引流治疗肝胆手术后胆漏安全有效,治愈率高,尤其对于胆囊管残端漏效果更好,根据胆管漏口位置及漏口大小行ENBD或ERBD,必要时可行ENBD+ERBD联合腹腔置管引流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发生的原因及处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该院近10年8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发生胆漏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胆囊管残端漏2例,迷走胆管漏1例,胆总管壁烧灼伤发生胆漏2例,肝外胆管损伤1例,1例转院行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ENBD),1例保持原有的腹腔引流管通畅未予手术。8例均痊愈出院。结论:胆囊管残端合成夹夹闭不全、迷走胆管损伤、胆总管壁烧灼伤及肝总管损伤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发生的主要原因。通畅腹腔引流、ERCP放置鼻胆管或及时再次手术是处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内镜在术后胆漏治疗中的作用(附15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目的探讨内镜在肝胆外科手术后并发胆漏的治疗作用。方法对我院15例经内镜下逆行胆胰管造影(ERCP)证实术后出现胆漏的患者进行内镜下Oddi括约肌切开(EST)、鼻胆管引流(ENBD)、胆管内支架引流(ERBD)等治疗。结果本组胆漏患者均行EST,11例行ENBD,2例合并胆管狭窄的先行ENBD再行ERBD,4例行ERBD,1例胆总管横断伤转开腹手术。经内镜治疗的患者胆漏均愈合,平均时间为15d。结论内镜治疗术后胆漏具有微创、愈合快、并发症少的优势,是术后胆漏治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5.
ERCP在治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管并发症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楠  邹波  徐成新 《四川医学》2009,30(6):858-860
目的探讨ERCP在治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管并发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近6年(2002年1月-2008年4月)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残余结石行乳头括约肌切开及气囊扩张术取石34例,LC术后胆漏行鼻胆管引流(ENBD)13例,胆管狭窄行胆管球囊扩张,放置胆管内支架4例。结果34例胆总管残余结石患者经乳头括约肌切开及气囊扩张术取石,其中有2例经2次操作取净结石。13例胆漏患者经鼻胆管引流6-11d后,胆漏均闭合,无严重并发症发生。4例胆管狭窄患者经胆管球囊扩张、放置胆管内支架治愈。结论ERCP在治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管并发症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残余结石、胆漏及胆管狭窄的有效介入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胆漏的原因和防治方法.方法:对8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胆漏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术后早期胆漏6例,系胆囊床毛细胆管或迷走胆管损伤所致,经腹腔引流和药物治疗治愈;迟发性胆漏2例,1例漏口位于肝总管,1例位于右肝管,2例经漏口修补+T管胆道引流治愈,随访6个月至2年无胆管炎发作且无胆管狭窄.结论:肝外胆管、迷走胆管损伤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的主要原因,建立通畅的腹腔引流,修补损伤胆管、T管支撑引流是治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预防并发症出现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7.
俞磊  马良龙  陈志刚  崔经建 《吉林医学》2011,(11):2098-2100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发生的原因及处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5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发生胆漏的临床资料。结果:胆囊管残端漏3例,迷走胆管漏1例,胆总管壁烧灼伤发生胆漏1例。其中1例胆囊管残端漏及1例胆总管壁烧灼伤发生胆漏的患者保持腹腔引流通畅;1例胆囊管残端漏患者再次行腹行胆囊管结扎术;迷走胆管漏患者行ERCP放置鼻胆管引流,同时再次行腹腔镜置管引流;1例胆囊管残端漏患者行ERCP放置鼻胆管引流。5例均痊愈出院。结论:胆囊管残端钛夹滑脱,迷走胆管损伤,胆总管壁烧灼伤及肝外胆管损伤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发生的主要原因。通畅腹腔引流、ERCP放置鼻胆管及及时再次手术是处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治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endoscopic nasobiliary drainage,ENBD)治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后胆漏的疗效.方法对8例经ENBD治疗的LC术后胆漏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进行经验总结.结果 8例LC术后胆漏患者经ENBD后全部痊愈出院,胆漏愈合时间为6~12 d,平均8.5 d.结论 ENBD是治疗术后胆漏的安全有效的非手术疗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本研究旨在评价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ERCP)在诊断及治疗胆囊切除术后胆道并发症的作用。方法 :10 5例胆囊切除术后胆道并发症的病人行ERCP检查 ,其中 97例接受内镜治疗。结果 :首次ERCP检查的成功率为 97.1% (10 2 /10 5 ) ,为大多数病例提供准确的诊断 ,80例并发胆总管残余结石者采用内镜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EPT)取石治疗 ,97.5 % (78/80 )获成功 ;9(9/13)例胆管漏采用EPT、鼻胆管引流或置入聚乙烯支撑架治疗 ,8例胆漏在治疗后 4 8h内关闭 ,疗效肯定。 8(8/11)例胆总管部分狭窄者行内镜放置聚乙烯支撑架。 7例近期取得良好的疗效 ,但远期疗效尚不确定。 1例胆总管完全闭塞仅行诊断性ERCP ;本组内镜诊断及治疗的早期并发症为4 .8% (5 /10 5 ) ,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胆囊切除术后怀疑胆道并发症时 ,应及时行ERCP检查 ,对于胆总管残余结石、胆漏和胆总管部分狭窄 ,内镜介入治疗是一种方便、安全有效的非手术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在腹腔镜胆囊手术后严重并发症处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腹腔镜胆囊手术的6 992例患者,其中71例出现手术严重并发症,有43例经ERCP成功治疗。结果:严重并发症并经ERCP成功处理的包括上消化道大出血1例,胆漏15例,胆囊管结石残留和(或)胆总管继发结石、胆囊壁间结石共15例,急性胰腺炎4例,继发性肝脓肿3例,胆管狭窄5例,以上病例均放置鼻胆管引流(ENBD),1例上消化道出血者配合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胆管狭窄者放置支架,部分胆漏和肝脓肿液化者还同时行介入B超,分别放置腹腔穿刺引流管和肝脓肿穿刺引流管。所有患者经上述治疗后均痊愈出院,除胆管狭窄者随访6~12个月外,余均随访1~3个月后治愈,均未再次手术。结论:实时进行ERCP检查和处理有助于明确术后并发症的病因或诱因,有利于指导相应治疗,从而避免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肝外胆管手术后并发胆漏的原因及其防治方法。方法:对肝外胆管手术后并发胆漏1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LC术后胆囊床迷走胆管漏7例,胆总管探查后放置T管胆漏3例,拔T管后胆漏4例,胆管损伤后胆漏3例,胆肠吻合口漏1例,胆总管癌切开探查后胆漏1例。保守及内镜治疗14例,再手术4例,除1例胆管癌自动出院外其余均痊愈出院。结论:胆漏多发生于胆囊切除术、胆管手术及拔T管后,主要原因与胆管解剖变异及胆管损伤和操作不当等有关,应根据有无胆管损伤或梗阻以及腹腔引流是否通畅等选择保守治疗或内镜及再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endoscopic nasobiliary drainage,ENBD)治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aparoscopic eholeeysteetomy,LC)后胆漏的疗效.方法 对10例经ENBD治疗的LC术后胆漏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进行经验总结. 结果 10例LC术后胆漏患者经ENBD后全部痊愈出院,胆漏愈合时间为5~11d,平均8d. 结论 ENBD是治疗术后胆漏的安全有效的非手术疗法.可作为大多数胆漏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ENBD)治疗急性胆囊炎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胆漏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对急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发生胆漏的8例患者经ENBD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8例胆漏的患者均治愈。其中胆囊管残端漏6例,胆总管漏1例,肝总管漏1例。确诊胆漏后均于24 h内行ENBD;1例患者有胆总管结石,行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并用取石网将结石取出后,再行ENBD。结论 ENBD治疗LC术后胆漏患者,是一种安全且有效的方法,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治疗性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ERCP)在胆胰疾病治疗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31例胆胰疾病应用内镜乳头切开(EST)、内镜下放置鼻胆管引流(ENBD)及放置胆道内支架(ERBD)等治疗性ERCP的疗效。结果131例胆胰病人中,应用ERCP治疗成功116例,总成功率87.33%,并发症为9.16%。结论治疗性ERCP能有效安全治疗相关的胆胰疾病。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ERCP在胆道术后并发症中的应用.方法 通过对13例胆道手术术后并发症行ERCP检查,明确诊断为何种胆道术后并发症并行相应治疗.结果 单纯胆囊管残端瘘6例,行鼻胆管引流术(ENBD);合并胆总管结石的胆囊管残端瘘1例,行十二指肠乳头肌切开取石、鼻胆管引流术(EST+ENBD);胆总管瘘1例,行鼻胆管引流术(ENBD);胆总管中断1例,行开腹手术;胆总管狭窄3例,行胆管内支架引流术(ERBD);肝总管空肠吻合口狭窄1例,行吻合口柱状球囊扩张,3个月后患者再次出现黄疸,行支架引流术.上述病人均得到治愈.结论 ERCP是微创技术,在胆道术后胆道损伤中的应用避免了腹部再次手术、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及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早期内镜治疗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急性胆源性胰腺炎64例,入院24~72h先行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对明确有胆总管结石、狭窄等病例行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及内镜鼻胆引流术(ENBD)和内镜逆行胆管引流术(ERBD)等治疗,合并胆囊结石者,待胰腺炎恢复后,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结果]64例中,20例胆总管结石行EST取出,行ENBD7例,胰腺炎顺利治愈62例,治愈率96.9%;合并胆囊结石42例,恢复期行LC,均顺利切除胆囊治愈,非手术治愈14例占21.9%。[结论]EST ENBD能有效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合并胆囊结石者联合应用LC,是目前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胆道手术后胆漏的发生原因和处理方法。[方法]对胆道手术后发生胆漏的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胆漏发生的原因并探讨其处理方法。[结果]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后迷走胆管胆漏9例,胆总管切开取石留置T管胆漏3例,胆管损伤后胆漏2例,拔T管后胆漏2例。保守治疗10例,内镜治疗4例,再次手术治疗2例。16例均痊愈出院。[结论]胆道手术后发生胆漏的原因较多,主要与患者胆管解剖变异、病变情况有关,其次和术者操作经验有关,治疗时应根据胆漏情况选择保守治疗、内镜治疗或再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LC术后胆漏原因、预防方法及处理措施.方法:对8036例LC术后11例胆漏患者的临床资料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胆囊管残端钛夹脱落1例,经重新结扎治愈,胆总管侧壁损伤2例,经修补"T"管支持引流治愈,6例迷走胆管损伤均经保守治疗治愈.2例不明原因胆漏经保守治疗治愈.结论:肝外胆管、迷走胆管损伤及胆囊管残端钛夹脱落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的主要原因,建立通畅的腹腔引流,行胆总管修补"T"管引流或胆肠吻合是治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9.
ERCP在胆管良性疾病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在胆管良性疾病治疗中的作用及临床价值.方法 226例胆管良性疾病患者中,胆总管蛔虫1例,Oddi括约肌运动功能障碍12例,胆管炎性狭窄13例,手术损伤继发胆管狭窄2例,胆漏3例,胆总管结石195例,通过ERCP了解胆管良性疾病的类别、部位与性质,再采用内镜下乳头肌切开术(EST)、取石术、胆管扩张术、内镜鼻胆管引流术(ENBD)、内镜逆行胆管引流术(ERBD)等方法治疗.结果 226例患者中有223例成功,成功率98.7%,手术相关的并发症16例(7.08%).结论 ERCP及相关技术治疗胆管良性疾病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安全,是治疗胆管良性疾病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镜、腹腔镜、胆道镜在复发性肝内外胆管结石的应用体会.方法 回顾2008年6月至2015年11月该院收治的复发性胆石症患者54例,总结三镜联合治疗复发性胆石症的体会.结果 54例患者中内镜胰胆管造影(ERCP)/Oddis括约肌切开(EST)中9例取净,45例无法取净胆总管结石,放置鼻胆管(ENBD)引流,择期再行腹腔镜手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LC)5例,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手术45例,中转开腹8例,中转率17.7%,45例病例中1例死亡,42例无结石残留,2例造影示胆道残余结石,残石率4.5%,术后胆漏3例,均保守治疗治愈,2例留置T管,术后3个月再次经T管胆道镜取石术后取净结石,术后随访2~24个月无结石复发.结论 多镜联合治疗复发性胆石症是安全可行的,需要术者具备熟练的内镜操作技术并做好中转手术的准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