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手术治疗进展。方法:选择我院2007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胸腰椎脊柱结核行外科治疗的患者30例,就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收治的行药物治疗的脊柱结核患者就临床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手术治疗组患者术后切口均1期愈合,局部无窦道形成。术中出现血胸并发症1例,后经胸腔闭式引流消失,引流管拔除时间为术后3d,恢复良好。术后结核未出现复发情况,神经功能损害的患者术后恢复明显,达4级肌力。药物化疗组术后复发4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结核外科治疗为一种辅助疗法,同时应进行有效的化疗,包括对病灶进行清除,并做好坚强内固定及植骨融合,减压矫形,确保了理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脊柱结核的发病率居肺外结核的首位,98%以上脊柱结核为椎体结核,各节段患病率不等,胸椎最多占40.57%,腰椎占37.26%,胸腰段占第3位,然后依次为腰骶椎、颈椎、颈胸椎、骶尾椎.很多时候在病灶清除术前,脊柱结核患者较多采取保守治疗,且部分患者在经过系统的治疗后被治愈.因此,一些脊柱结核的患者可以采取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3.
<正>脊柱结核的发病率居肺外结核的首位,98%以上脊柱结核为椎体结核,各节段患病率不等,胸椎最多占40.57%,腰椎占37.26%,胸腰段占第3位,然后依次为腰骶椎、颈椎、颈胸椎、骶尾椎。很多时候在病灶清除术前,脊柱结核患者较多采取保守治疗,且部分患者在经过系统的治疗后被治愈。因  相似文献   

4.
脊柱结核外科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威  石仕元  祖罡 《中医正骨》2007,19(9):69-70
脊柱结核是肺结核的最常见也是最严重的并发症,据报道有10%的肺结核患者并发骨结核,而其中有50%患者伴有脊柱结核。上世纪90年代以后,结核在发达国家的发病率明显减少,但尽管不是很平均,脊柱结核仍会在发达国家中发生,特别是随着艾滋病(AIDS)的蔓延,脊柱结核的发病率又有抬头的趋势。在发展中国家,肺结核的控制情况仍不容乐观,而儿童和青年病人多并发有脊柱结核。  相似文献   

5.
武警总医院脊柱外科研究所由国内外知名的脊柱外科专家彭宝淦教授和具有丰富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的医师团队组成。  相似文献   

6.
可吸收材料是指在生物体内可被水解或酶解成能被生物所吸收的无毒小分子物质,且与生物体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高分子材料.自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Kulkarni RK等[1]首次报道可吸收材料用于临床以来,这类聚合物得到了广泛地运用,并且不断更新.可吸收材料已经成功地用于颅颌面外科、神经外科、普外科和矫形外科.在矫形外科的分支中,运动损伤、踝足外科、肩外科、脊柱外科,可吸收材料的运用尤为广泛.随着脊柱器械系统的进步,可吸收材料与之结合,为脊柱外科医师提供了越来越多的便捷与可能.  相似文献   

7.
微创外科是应用当代先进的微电子、光学、放射影像等设备和技术,以电子镜像代替肉眼直视,以细长器械代替手术刀,完成的观察诊断及治疗外科手术。随着更多的临床报道结果和更多的实验室检查结果的证实以及可视器材的更新,使得更多的脊柱手术不单是传统的减压和切除手术,也还包括可以通过微创途径获得解决的重建和融合手术。  相似文献   

8.
欧美脊柱推拿基础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相似文献   

9.
1概述 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是一种神经-肌肉接头部位传导障碍为特点的自身免疫性疾病,重点累及神经肌肉接头处突触后膜上乙酰胆碱受体(AchR),主要由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Ab)介导、细胞免疫依赖性、补体参与。表现为某些特定部位的横纹肌重复活动后加重,  相似文献   

10.
脊柱外科危重和卧床患者多,床头交接班工作是接班护士能否准确地掌握患者病情,减少医疗护理纠纷的重要环节.文章通过对120次床头交接班存在的缺陷进行归纳、分析,提出了要护士提高认识、规范流程、强化培训、合理安排、注意细节、加强管理等对策,以减少护理纠纷,构建和谐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11.
近 30年是耳鼻喉科飞跃发展的年代 ,而耳鼻喉科发展是与基础研究、免疫学、基因学、遗传学密切相联。器械创新、手术方法改进使到以前很多疑难、危重病人得到抢救成功 ,器官功能得到恢复 ,病人生存质量得到提高 ,这是历史赋予耳鼻喉科医生重要历史责任。耳科疾病重点是炎症、耳聋和肿瘤治疗。纤维肉芽肿型和胆脂瘤型中耳炎治疗是彻底清除病灶 ,畅通引流 ,再行鼓膜修补 ,听骨链重建镫骨底板开窗 ,重建外耳道完壁式鼓室成型术 ,以提高听力。对重症美尼尔的病人 ,可行内淋巴囊切开减压或半规管开窗置药术 ,半规管阻塞术 ,治疗顽固性眩晕病人。…  相似文献   

12.
危重病病情评价系统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习惯上医护人员描述病人病情严重程度多采用“轻、中、重”的说法 ,但单纯以临床症状的“轻、中、重”评价疾病严重程度的方法太粗糙且不甚科学 ,不能准确反映疾病严重程度及其变化 ,即使同一患者 ,不同医生、护士的判断结果可能有很大出入。随着科学的飞速发展 ,实验室手段的提高 ,如何科学评价病情严重程度已越来越引起国内外从事急诊、ICU学者的重视。为了能对危重患者的病情做出准确的评价 ,预测其院内死亡概率 ,评价并比较不同ICU的效能和医疗质量以及某一ICU的治疗效果和医疗水平 ,充分利用ICU的医疗资源 ,推动危重病医学…  相似文献   

13.
红细胞载体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细胞于1658年被发现,其后200多年由于技术方法的进步,人们才逐步认识到红细胞的重要性。红细胞具有携氧功能,通过血管有机会进入身体各器官,与其它细胞相比在体内循环时间长(120d);红细胞上具有多种免疫物质,如补体受体和趋化因子受体等。1973年,Ihler等用“血影”红细胞包载外源酶,尝试其在体内作为运送的载体并进行疾病治疗的设想获得成功;1979年Deloach等首次提出红细胞载体概念,使人们对红细胞从单纯的生理功能研究过渡到利用红细胞的生理功能特性进行疾病治疗,为红细胞的临床治疗应用研究开拓了新领域。从此,生物学、药理学和基础医学等相关学科的科研人员对红细胞载体极为重视,并于1984成立了红细胞载体研究和应用的国际协会——Intemafional Society for Use of Resealed Erythrocytes。1991年Taylor以红细胞CR.分子做为桥梁,建立了双特异性单抗异聚体清除循环中致病原,引起了免疫学界、临床医学界、药物学界更大关注。鉴于红细胞载体极具临床应用前景,本文作者对此研究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4.
柴苏油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紫苏油系自唇形科植物紫苏Perilla frutescens(L.) Britt.的干燥成熟果实中压榨而得的脂肪油[1]。最近的研究表明,紫苏是目前最富含α-亚麻酸的植物资源[2]。紫苏油是富含ω-3系列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在人体内代谢后主要以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的形式存在,犹如在体内生成鱼油,但鱼油含胆固醇,而紫苏油则不含。日本已将紫苏作为功能性食品原料大力开发,将紫苏油加工成天然保健品推向市场。而我国尚属起步阶段,有待于进一步开发和利用。现将近年来紫苏油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综述如下。 1 成分研究 紫苏油中所…  相似文献   

15.
归经实验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归经实验研究中现有实验方法的优越性及局限性,总结提出今后归经实验研究应从系统的药效学研究入手,并结合中药的作用机制进行研究,以探索更合理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中西医结合外科在肛肠痰病的诊疗过程中,整合了两种医学的优点,提高了临床疗效,扩大了临床诊治范围,并充分注重微创理念与个体化治疗模式,具有极大的优势并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也积累了大量宝贵的经验.相信随着中西医结合的不断深入,中西医结合外科在治疗肛肠疾病方面将会显现出更加强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17.
脊柱机能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从中国传统医学对人体结构的认识是以天人相应生化观、整体现和系统论,以及达尔文进化论的科学观出发,依据人类脊柱生长、发育全过程的形态解剖学和运动力学,论述脊柱椎体大小、骨骺环形状、椎间隙排列、椎曲的形成是进化发育的机能所决定,用系统论方法将脊柱分为四大系统,论述和各系统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相互制约的关系,阐明了各组织结构是和机能协调统一的、相辅相成的;指出中国传统医学整脊疗法,是以脊柱的机能解剖学理论为指导,主要方法是理筋、整骨和练功。  相似文献   

18.
复方中药及植物药产品质量控制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元春 《中医药管理杂志》2010,18(4):308-310,315
近20年来中药及植物药的质量控制有了飞跃的进步,产品质量评价由单一指标成分的分析逐步向多组分化学成分分析,有效地阻止了市场上掺假的商业行为,以确保产品质量稳定。近几年对复方植物药的研究分析有了突破性的进展,通过对单味药材及其复方中的多组方化学成分群在同一平面上的含量分布变化的分析比较,为药理及临床研究提供了十分有意义的信息,为进一步挖掘中医药资源宝库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  相似文献   

19.
对人工智能与中医诊断信息处理相结合的发展历程进行了简单的概括。总结了在每一个发展阶段中,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在中医领域的特点。并基于中医智能化诊断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展望,包括深化研究中医四诊诊断信息的获取与分析技术、建立中医基础理论数字模型、以"证"为研究单元的综合数据挖掘技术、重视"人工"和"智能"两方面的研究工作等,以期为中医智能化诊断的发展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20.
本文阐述了中药新产品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讨论了加入WTO对我国制药企业带来的影响,提出了中药企业应把开发新产品、应用新技术作为企业发展的长期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