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结肠靶向给药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婷 《海峡药学》2004,16(1):115-116
本文介绍结肠的特殊生理结构和功能.综述3种结肠靶向给药系统的制备方法及其所用的材料。阐明药物在结肠的吸收和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2.
新型结肠靶向给药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肠靶向给药系统已取得一定进展,主要包括:前体药物、pH依赖型、时滞型及菌群触发型等。恰当的结肠给药系统要求释药机制只与结肠的特定生理因素相关。随着研究深入,近年来研发出一些新的结肠给药系统,它们设计原理独特、靶向性强、适合于工业化生产。本文将在回顾以往给药系统的基础上,对这些新的给药系统的制备及其体内外评价进行详细描述。  相似文献   

3.
结肠靶向给药系统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结肠靶向给药系统的特点、当前制剂学手段进行介绍与分析,认为结肠靶向给药对便秘、结肠炎、大肠癌等肠道疾病的治疗以及蛋白多肽药物的口服给药都具有重要意义,是一个极具前景的新药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4.
《中国药房》2017,(22):3143-3146
目的:为进一步开发中药口服结肠靶向递药系统(OCDDS)提供参考。方法:以"中药""口服结肠定位""结肠靶向递药系统""Chinese herbal medicine""Colon-specific delivery system""Oral colon-specific drug delivery system"等为关键词,组合查询1990-2016年在Pub 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对各种类型中药OCDDS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相关文献196篇,其中有效文献35篇。传统的单触发性OCDDS有pH依赖型、时滞型、酶触发型、压力型、生物黏附型、特异型等;随着研究的深入,发展为pH-时滞型、pH-酶依赖型、酶降解-时滞型等多触发性OCDDS。OCDDS虽基础研究较多,但因临床实际情况较复杂,影响因素较多,实际产品上市并于临床应用的较少。目前唯一应用于临床的是pH依赖型,研究热度较高的是酶触发型及多触发性OCDDS。结合更新的现代药物传递技术,开发新型口服结肠靶向制剂是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结肠靶向给药(CTDD)系统的相关进展全面综述,探讨其今后的发展方向,为研究人员提供参考与依据。方法查阅国内外19种期刊25篇相关文献,并进行分析、归纳。结果中药CTDD系统包括pH依赖型、时间依赖型、微生物酶解型、生物黏附型、压力依赖型、脉冲型和联合应用型。结论中药CTDD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中药指标成分、体内评价等方面的研究还需加强。  相似文献   

6.
结肠靶向给药制剂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生物药剂与制剂工业的发展 ,给药途径的研究由口服、静脉给药、肌肉注射发展到肠腔给药、口腔给药、粘膜给药、呼吸道给药、眼部给药、经皮给药等等 ,这些进展无一不凝聚着药剂工作者智慧的结晶和辛勤的劳动。近十多年来 ,结肠靶向给药受到了科学家们的关注 ,结肠给药对于结肠局部用药物 (如 5 -氨基水杨酸等 )和易被小肠酶破坏的药物(如胰岛素等 )具有独特的优点和魅力 ,本文就目前结肠靶向给药制剂的研究情况作一综述。结肠靶向给药的生理学基础主要有四点 :(1)胃肠道逐渐递增的 pH梯度 ;(2 )药物在小肠相对稳定的转运时间 ;(3)高浓…  相似文献   

7.
崔哲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7):2654-2655
结肠靶向给药系统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新型释药技术,它可按时间节律释药.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降低不良作用。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结肠靶向给药系统的几种类型及其所使用的材料.介绍并结肠的特殊结构和功能.阐明药物在结肠的吸收和作用机理作一综述。1口服结肠定位释药系统近十年来受到药学研究者的广泛重视,它不但可用于治疗结肠炎、结肠癌等局部性肠道疾病,还可通过延迟释药方法用于生理节律疾病的治疗.而且在蛋白、多肽类药物的口服吸收上有广阔的前景。短短几年来中,即形成了多种给药类型.并开发了多种靶向性材料。这一给药系统的迅速发展主要基于下列原因:  相似文献   

8.
陈重 《中国药业》2002,11(2):76-77
通过查阅献资料,综述了近几年来国内外口服结肠靶向药给系统的研究情况,介绍了口服结肠靶向给药的概念及其优点和结肠靶向给药系统的几种类型:pH依赖型,时滞释药型,菌群触发型及其使用的材料。  相似文献   

9.
目的:综述近年来口服结肠释药系统临床和药学研究动态,为今后在此领域的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的整理,对比和分析,总结口服结肠释药系统制剂进展和临床应用的发展方向。结果结论:口服结肠释药系统是通过口服给药,在结肠处定位释放药物的靶向制剂。此类制剂以其靶向释药方式和独特的临床使用价值,越来越广泛地引起了临床医生的关注,同时也成为药学研究领域的一大热点。  相似文献   

10.
付帮翠  张芸  郭苗苗  徐丹 《中国药师》2012,15(5):633-636
通过纳米技术将药物直接纳米化或包封于纳米载体后进行结肠靶向给药,可使药物在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前端不释放药物,直至将药物运送至回盲部才释放,从而发挥结肠局部或全身治疗作用.这一纳米给药技术能消除体内生理环境的作用,防止药物进入结肠靶点前被破坏或降解.利用纳米药物载体比表面积大、界面活性高的特点,通过对其进行表面修饰,还可避免其被体内的免疫系统识别、吞噬,克服体内的"生物屏障",从而实现体内结肠靶向给药[1].  相似文献   

11.
结肠吸收及结肠靶向给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目前结肠吸收及其靶向给药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方法:讨论药物结肠吸收特点和结肠靶向给药方法。结果:结肠是多肽药物口服的最佳吸收部位和缓控释制度口服持续吸收的重要部位。结肠靶向制剂可用于结肠局部病患的治疗和多肽药物的口服给药。结论:结肠吸收及其靶向给药是有意义而又有许多有待研究的领域。  相似文献   

12.
结肠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何应  柳翠敬 《中国药房》2000,11(3):136-137
20年前 ,人们对用于溃疡性结肠炎的药物吡柳磺胺 (Sulf_asalazine)的作用方式已经有了充分的了解 ,并且发现口服轻泻剂只有到达大肠后才发挥作用。因此 ,人们对结肠靶向给药产生了兴趣 ,并且不断地开发各种结肠靶向给药系统[1]。升结肠和大部分横结肠只有口服途径能接触到 ,直肠给药很少能把药物运送到结肠 ,所以发展口服结肠靶向给药系统具有重要意义。口服结肠靶向给药系统中的药物在上消化道中不释放 ,只有当药物到达人体回盲部后 ,才能使给药系统把药物释放出来 ,并且在结肠部发挥局部或全身治疗作用。1结肠靶向给…  相似文献   

13.
口服结肠靶向给药系统在药物转运和治疗结肠局部疾病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总结了口服结肠靶向给药系统近年来的研究概况,并对结肠靶向药物制剂的体内、外评价方法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口服结肠靶向给药系统(OCDDS)药物释药性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根据文献,对OCDDS药物释药性的体内、外评价方法进行归纳。结果:体外评价是处方筛选和优化的主要手段,包括加入人工胃液、人工小肠液、人工结肠液等释放介质的传统型释放度测定法和在释放介质中加入大鼠盲肠内容物或人体排泄物的非传统型释放度测定法;体内评价是衡量产品质量、处方工艺合理性的标准,主要由测定药动学参数的动物模型研究实验和直接观察制剂在人体内的转运与释放过程的γ-闪烁扫描法组成。结论:释药性的体内、外评价方法能够反映OCDDS药物的释放行为,但由于人体胃肠道环境复杂多样以及体内、外相关性差异等,对其研究仍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5.
口服结肠靶向给药系统(oral colon targetting drug deliv-ery system,OCTDDS))将治疗结肠疾病的药物靶向输送至结肠,不仅降低常规的口服或直肠给药的毒副作用,且能将药物输送至病灶处,减少给药剂量,提高患者的顺应性;还能提高多肽、蛋白等类药物口服给药的生物利用度。笔者将近年有关口服结肠给药系统的研究综述如下。1口服结肠释药系统的应用1.1时控给药根据时辰药理学原理,应用药剂手段使药物在一定的时滞后释放,使之与人的生理周期相匹配,可用于治疗哮喘、高血压、心绞痛、消化道溃疡及风湿性关节炎等具有节律性的疾病。结肠靶向给药…  相似文献   

16.
口服结肠靶向给药系统(oral colon-specific drug delivery system,OCDDS)具有明显的靶向定位性、可提高局部药物浓度、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降低药物剂量、减少不良反应等优点,常用于提高炎症性肠病和结肠癌的治疗效果。复合型OCDDS较单一型OCDDS具有靶向性好、局部刺激小和药效高等优势,近年来备受研究者们的关注。本文通过对复合型OCDDS在结肠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OCDDS的深入研究和结肠性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柴慈民 《天津药学》2006,18(3):59-61
结肠定位给药系统是通过药物在结肠的定位释药来改善药物的吸收、降低不良反应、增强疗效和提高生物利用度。根据结肠迟释制剂的释药机制,可分为时滞型、敏感型、酶解型和压力依赖型等。本文就目前国内结肠定位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由于在治疗肠道或某些全身性疾病中具有特殊的优点,口服结肠靶向给药系统受到更多的关注。但消化道的复杂性导致影响药物在结肠靶向释药的因素较多,重现性不好。本文对经口服药物结肠靶向释药的生理因素、目前已有的制备技术及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刘辉  潘卫三 《中国药师》2008,11(2):167-169
口服结肠靶向给药系统(oral colon—specific drug delivery system,OCDDS)是指通过药物传递技术,使药物口服后在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前端不释放药物,将药物运送到回盲部后释放而发挥局部或全身治疗作用的一种新型定位给药系统。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介绍口服结肠定位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方法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进行综述分析。结果和结论根据不同给药体系的释药机制,口服结肠定位给药系统主要可分为pH依赖型、时滞型、压力控制型和菌群触发型释药系统,而多触发型释药系统是一种处于前沿的定位释药触发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